時空走私1859第八十五章 清點戰果與擴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五章 清點戰果與擴招

第八十五章 清點戰果與擴招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這場精武軍與太平軍的大會戰,總共持續了兩個小時才徹底結束,其中大半時間都是用來追擊,真正的交戰時間不到半小時。

戰后一清點,損失方面,精武軍自己居然沒有死亡者出現,只有三十二名傷者,其中重傷五人,輕傷二十七人。

重傷的五人都是騎兵,有三人是在剛開始進行沖擊作戰的時候不幸墜馬摔傷,兩人是在追擊的時候不幸墜馬,大都是斷腿斷手斷肋骨;至于輕傷,大都是崴腳,只有六人是從馬上摔下來造成的輕微擦傷。

不管是輕傷重傷,由于是戰勝方,因此能夠很及時的抬去救治,而因為有現代的藥物、設備以及急救方法,即便是最重的傷者,最多養兩三個月就能痊愈。

與微乎其微的損失相比,戰果就顯得有些太輝煌了。

其中,太平軍光在正面交戰中被擊斃擊傷者,就有的五千三百多人,而在追擊戰中被擊斃擊傷者,則高達驚人的八千多人,至于被俘者有兩萬兩千人,潰散逃逸者則有三萬兩千多人。

換言之,太平軍這次參與攻擊的七萬多大軍,幾乎一戰而全軍覆沒,戰后真正重新聚集起來的幸存部隊,只有不到五千人。

這個結果讓太平軍欲哭無淚,精武軍則是徹底的歡騰,要知道這樣的戰果,簡直是大家不可想象的輝煌,如果是一場全面戰爭游戲,那就是妥妥的史詩勝利。

一場擊潰戰的模式居然生生打成殲滅戰,除了現代武器的威力外,也多虧了騎兵的速度以及精武軍士兵長期以來的體能訓練,再加上戰場廣闊,通信及時,這才能在不斷的追擊中獲得這樣的重大勝利,換言之,那些被俘虜者,大部分都是在追擊戰中生生累垮的。

這么仔細一算的話,精武軍實際只出動了不到一萬兩千人,而太平軍則有七萬兩千人,結果卻打成了這樣,這讓不少人不斷咂舌。其中外行人不過是一場唏噓,內行人則開始思考今后戰爭的走向與變化,當然,那都是后話了。

當結束了這場戰役,回過頭再去看蘇州的時候,才發現趁亂奪取蘇州的叛軍已經提前逃出蘇州,當時精武軍大部已經精疲力竭,也就沒有再去追擊理會。

不過這樣一來,蘇州就算是重新光復了,倒也跟李永吉當初的蘇州計劃相吻合。

雖然蘇州城及時的派人過來,熱情邀請精武軍入城,不過當時精武軍正忙著清點損失與戰果,加上天色已黑,怕生意外,所以沒有入城,只是派了半個警衛營進蘇州,協助當地團練駐守蘇州,尤其是提前看住府庫與糧庫等重要地點。

等到了第二天,李永吉才騎著馬,帶了精武軍的大部人馬,重新換裝一新,然后赳赳氣昂昂的開進了蘇州城,在全城百姓的歡呼聲中正式接收蘇州的城防,并重新整頓蘇州的秩序,而精武軍的入城,也就意味著蘇州城成了精武軍的戰利品與囊中之物。

入了蘇州城,需要忙的事情才更多,因為之前那場大火跟兵亂,蘇州城遍地都是死傷跟無家可歸的人,特別是蘇州的官員,在那次兵亂中由于是重點攻擊目標,當時又大多集中在一起,兵亂一起后,幾乎都被一鍋端,自巡撫以下大多殉難,幸存下來的大都是小官小吏,唯一官位比較大的,居然就是馮桂芬那個五品的蘇州團練總辦!

雖然官員大都受難,不過這倒也省心,更便于精武軍的接收,再加上那些叛亂的亂軍逃的太快,所以蘇州的府庫錢糧以及軍械大都完好,清點過后,記有庫銀380萬兩,存糧220萬石,至于軍械,有各式洋槍1200支,抬槍6000多支,大刀長矛無數。

這還是遭遇了兵亂,被眾人搶劫了一番,如果沒有兵亂,恐怕數目會更多。

既然蘇州城等于是精武軍重新打下來的,那庫銀跟糧食自然就順理成章的當作虧空,落入精武軍,也就是李永吉的囊中。至于軍械,那些東西精武軍看不上眼,但是其他團練武裝可是眼紅的很,所以李永吉就召集了各團練首腦,然后根據遠近親疏以及是否看順眼等次序,給他們分發武器。

這其中,林光耀的父母在之前的兵亂中居然不幸遇難,原因是之前林光耀的父母等人基本都被軟禁在巡撫衙門,原本是想當作威脅李永吉的一個手段,結果兵亂一起,沖擊巡撫衙門的時候,他們一家也跟著遭殃。

到最后一查找,只有林光耀的一個弟弟林光明,由于當時正在如廁,兵亂之時情急之下跳進茅房的糞坑里,這才僥幸存活。

就這樣,林家上下三十六口人,居然就只剩下了他們哥倆,這自然讓林光耀嚎啕大哭,好在由于林家在南邊,這次兵亂沒有受到多少波及,財產損失微乎其微,也算聊勝于無的安慰。

而且,聽到這個消息后,李永吉雖然也在安慰,但心里卻惡意的想到,這樣一來,自己的姐姐可幸福了。要知道,自己的二姐等于上面沒有了公公婆婆的管束,自己老公還繼承了本來不可能由他去繼承的林家財產,那家伙,嘖嘖。

家事只是小事,但蘇州經歷了一場大火跟兵亂,卻到處是百廢待興,特別是那十幾萬無家可歸的人,就需要李永吉來負責,誰讓他現在是蘇州城實際上的最高軍政長官呢。

由于剛發了一筆財,李永吉也很大方,干脆大手一揮,招兵!

沒錯,就是招兵,而不是賑濟。

在李永吉看來,蘇州雖然是他打下來了,而且暫時來說,蘇州府還是一個權力真空,但像蘇州這樣的重要城市,清政府不可能放手不管,所以早晚還會派來官員管轄。自己到時候就算能憑借戰功在蘇州府撈到點好處,但也不可能真的立刻就掌握全蘇州。

既然如此,那李永吉也就沒必要當爛好人,什么事兒都往自己身上攬,而是先把好處撈到手再說。

就比如這次招兵,名義上是招兵,但其實就是拿糧食收人招工。

也就是說,李永吉不去刻意的開倉賑濟,把糧食白白給人,而是派人到處敲鑼打鼓貼布告,告訴他們如何才能找到吃飯的地方,怎樣才可以吃到這碗飯。

其中,年齡在8到13歲的無家可歸孩童,統一收進精武軍的童子營,全部包吃住,如果這些孩子還有父母的,也收進來當包吃住的雇工,至于干什么則根據自己的擅長以及精武軍今后的需求來定。

年齡在14到17歲的無家可歸少年,統一收進精武軍的少年團,跟童子營的方案一樣,也是如果還有父母的話,連父母一起收。

不管是童子營還是少年團,能附帶包吃住的親屬只能是親生父母,其他爺爺奶奶姑姑嬸嬸之類的不在免費包吃住的行列。

對于無家可歸的女人,凡是年齡在18歲到30歲之間的,精武軍也包吃住招工,收進新開的女工訓練營,簡稱女工營。同樣,進入女營的女工,也可以帶上親生父母,女工的親生父母,精武軍也管了。

盡管是以招工的名義招收年輕女人跟孩子,沒有管老人,但這已經是讓全城百姓感恩戴德了,大家都不覺得這是精武軍在賺便宜,反而覺得這是精武軍在行大善。

畢竟孩子跟女人在這個時代大都是弱者,對大多數人來說也是一種負擔,也往往是在災難中最先受害的人,精武軍能夠招收女人跟孩子,給他們包吃住養起來,這不是行大善,什么是行大善?

很明顯,孩子跟少年,都是要收進精武軍中,從小進行封閉化的洗腦教育,從小培育精武軍的死忠與未來苗子。

因為根據李永吉之前的教育經驗,那些八到十七歲之間的少年兒童最好教育,一旦過了十七歲,再進行現代化的洗腦教育,那效果就大打折扣。

年輕女人么,則更簡單,那就是提前收來培訓女工人,為以后的工廠輸送血液,順便也為精武軍解決下光棍問題。

前文說過,精武軍實行的是寓教于軍政策,也就是說精武軍士兵其實在封閉化的訓練過程中,還會接觸并學到大量現代弄來的書籍,這里面除了跟軍事方面有關的東西外,也有大量國內外的歷史以及時事政治說明之類的東西,長期看這些,肯定跟普通清朝人格格不入。

精武軍士兵如今大都到了適婚年齡,不可能一直單著當光棍,以后總要結婚生子,如果找那些外面的女人,難免會出現問題,但如果連精武軍官兵以后的老婆也是被洗腦過的,那結果就……嗯嗯,這就是妥妥的小集體啊。

換言之,收孩子跟女人,就是招收未來,李永吉是打算打造一個純粹的軍事化小集體,自己培養自己的人才,在清朝這個特殊的時代另辟一條路出來,這樣一來,以后李永吉要進行社會改革的話,也就不用孤軍奮戰了。

當然,也不是純粹招收孩子跟女人,精武軍也招收大量青壯。

18歲到35歲的青壯,只要身體健康的,不管識字不識字,身高是否過一米六,全都收下來。其中18歲到22歲的,收進來當青年兵,進入二級常備兵序列,過了22歲的,就去當后勤兵,或者說建設兵團。

之所以如此,也是根據之前的經驗,特別是這次戰斗中的經驗的出來的。

精武軍目前的一個師,真正合格的戰兵只有一萬多人,其他都是把那些當初招募的木工泥瓦匠以及馬夫民夫等收了進來,充作后勤兵。

在這次戰斗中,基本都是戰兵沖在一線,輔兵則安穩的在后方營地呆著,看似輔助兵是個拖累,但其實不然。

因為在平時,不管是日常訓練還是戰時行軍,如果沒有這些好像苦役一樣的輔助兵打下手,那戰兵就不可能安心的訓練與作戰,他們必然要被其他的雜事分心,無法專心學習,導致戰斗力大打折扣。

當然,這不是說戰兵就不需要學輔助兵的技能,他們平時也要學關于后勤方面的技能,以求全面發展,不至于出情況的時候束手無策,只不過這是個會與不會的問題,跟做與不做是兩碼事。

打個比方,戰兵就好比是賺錢的高薪白領上班族,輔助兵就是戰兵請的保姆,平時家里的洗衣做飯打掃等家務都是保姆負責,但不等于白領上班族不會做家務。

之前,精武軍走的是精兵路線,不過現在么,李永吉決定大開方便之門,在精銳野戰兵之外,再招收一些次一級的士兵,外加其他輔助人員,把軍隊規模給弄上去,簡稱擴招。

只有這樣,他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立于不敗之地,真正的成為一方勢力,讓任何人都不敢隨意小瞧。

這叫什么來著,高低搭配,才是王道啊。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