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四四三章 張之洞的決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四三章 張之洞的決斷

第四四三章 張之洞的決斷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30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您的位置:

分享到:


黎元洪的話,好似一塊石頭丟進了露天糞坑,登時引發強烈轟動。

幾名幕僚爭先恐后的跳起來,指著他怒斥起來:“大膽!你是什么身份?竟敢做如此狂言?!”

“天下事自有總督大人明斷,爾不過區區軍漢,懂得什么?!”

“大人身系湖廣萬千生民安危,豈可如你所言草率行事?哼,分明是你等這些武人見那楊鼎世興盛,心中有了異志!”

“他分明是想要以下犯上,莫非想讓總督大人乖乖的歸順了那楊鼎世,你便可趁機撈個出身?果然是無恥之尤!”

“必須嚴懲不貸!當此危急之時,不思報效總督大人提攜之恩,卻說出這等無恩無義的話來,莫非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七嘴八舌,群情洶洶,好似黎元洪已經犯下十惡不赦之罪,恨不能當場將他手刃。

黎元洪面沉似水,眼皮隨著一聲聲疾言厲色的呵斥,不時的跳動,左手緊緊握住佩刀的把柄,身子卻穩穩的站立,一絲也不動搖。

他的心中,對這般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文人嗤之以鼻,更對他們的威脅絲毫不放在眼里。

自宋朝以來,文貴武賤已經成了傳統一般。只要是王朝安定時期,文人便迫不及待的掌[握一切大權,將武人狠狠的踩在腳底下。其結果究竟如何,看看兩宋是怎么完蛋的,看看大明朝是怎么敗亡的,即可想見。

文人自以為掌握天下正道,將武人視作低賤奴仆。生殺予奪。兩者之間的關系。更是水火不容。到頭來。卻把武人逼得毫無節操,更沒了誠敬之心。

若是在太平安定時期還好,一旦到了王朝末世,光會耍嘴的文人就兩手沒處抓撓了。這時,武人開始占據上風,于是激烈的撕逼不可避免的上演。

今天,楊浩頂著個新時代思想大宗師的名頭崛起,憑的卻是手里掌握的精兵悍將。在傳統文人看來。那廝依舊是個不學無術的,居然強迫著天下人看他發明的白話文,連書本都不是上下排版,改為左右橫行,簡直是荒唐透頂,敗壞祖宗傳承!

只不過這些話他們是絕對不敢當面說出去的,只好一幫人私下里喝著摻水的烈酒,啃著三五顆茴香豆,作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姿態去批評指摘,實則全無一點用處。

楊浩的聲望如日中天。大勢濤濤已然不可逆轉,跟不上的舊文人心中惶恐。既沒有本事跟上時代,又不肯俯下身段來屈就,于是便躲到暫時沒有被革命波及的地方抱團取暖。

張之洞乃是天下重臣,李鴻章歸養之后,他就成了權勢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加之兩湖位處內地,他本人又是能夠包容并蓄,兼通古今的一代文魁,自然就成了廣大舊文人投奔的重點對象。

現如今,湖廣總督治下可謂人才濟濟,本身湖南兩朝以來都是文風鼎盛之地,張之洞不但不必擔心沒有人幫他治理地方,反而得發愁怎么去安排。

一個蘿卜一個坑,如今卻是一只茶碗面對七八個茶壺。

另外讓張總督頭疼的事兒還有一樣。他本人是堅定的洋務派,講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如此無論在兩廣還是到了兩湖,都大力推動洋務,興建各種工廠,推動工業建設。

雖然他本人一點也不懂行,更不明白什么才是工業化,眼高手低的弄出許多笑話來,錢花了不少卻收效甚微,然而其心可嘉。楊浩對他的諸多推動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

辦洋務,就要有相關的人才。奈何楊浩崛起之后,不斷接收了整個北洋的遺產,外帶著把全國的懂行精英都劃拉了個干凈。落到張之洞這里,只剩下幾個抹不開面子的繼續操持。絕大部分官僚卻并不怎么懂洋務,更是將此當成賤業,始終不能全心投入。

縱使有了楊浩的技術支援,如今的兩湖洋務依然進展緩慢,步履維艱。

面對如此局面,許多人心里頭十分恐慌,他們真不知道要是張之洞倒下了的話,還能再往哪里投奔去。

革命軍政府是肯定不要榆木腦袋的舊文人,清流的名聲早已被他們敗壞了個干凈,屬于人憎狗厭的存在。并且他們這些人平時沒少了仗著士人身份作奸犯科,一旦遭到清算,不死也得扒層皮。

如今除了兩廣,就只剩下一個江西和云貴川幾個不靠海的省份。可江西明白著掌控無力,四川又在清廷的直接控制下。云貴那么偏僻的地方,他們才不肯去受罪。最好的辦法,莫過于繼續保持住兩湖的現狀。只要張之洞不死,那是過的一天算一天嘍。

黎元洪是把這幫人都看的透透的,心中十分鄙薄。對他們虛張聲勢的叫囂,連答應一聲的心思都欠奉。待到這幫人喊得中氣不足,各自去喝茶潤喉嚨時,朝著張之洞拱手又道:“大人可見李合肥近日之風光乎?”

話不必多,內容最重要。

張之洞表情紋絲不動,只是兩條壽眉微微往上一挑,放松擱在茶幾上的胳膊似乎緊了一緊,卻沒有馬上說話。

但在場的一眾文人幕僚們卻大為緊張。他們整天陪伴在張之洞的身邊兒,察言觀色功夫臻至化境,僅僅從老頭子那挑眉勾手的小動作,就猜到他老人家似乎心動了!

這事兒很要命!

當即有人又跳起來勸諫:“大人萬萬不可聽從這廝的浪言!那李合肥與楊鼎世早有勾結,李家三子皆身兼要職,乃是一丘之貉。大人豈可與此輩為伍?”

“正是此理!李合肥詐做歸養,實則暗中操控,又其子在堂前。絲毫無損。大人一向高風亮節。不肯與楊鼎世沆瀣一氣。倘若就此屈從于他,豈非一世英名盡喪?”

又是一陣群情洶洶。

黎元洪與張彪幾人對了下顏色,各自露出淡淡的譏諷。果不其然啊,這幫鳥人全都成了驚弓之鳥,一點刺激都受不住了。

亂糟糟的聲音在耳邊呱噪,饒是以張之洞的央企功夫,也有點心浮氣躁。

黎元洪的話雖然只有一句,他卻當真聽進了耳朵里。打心里來說。對李鴻章如今的狀況,那是羨慕嫉妒恨。

去年李鴻章出使美國,中途遭到日本人刺殺,當時不少人暗地里幸災樂禍的,活該這老東西不肯消停,出去找難看。

但沒想到轉眼就有了楊浩興兵懲罰日本,結果雙方打成了拉鋸戰。當時有不少人酸不溜就的發言,把李鴻章當成引發中國與外方戰爭的禍害。同時,也對楊浩因為丁點兒大的事兒就興兵作戰的做法,斥之為假公濟私。小題大做。

然而楊浩終究不是那種溫厚的主兒,迅速在報紙上披露不得不戰的分析。并獲得一致的肯定。之后國內革命進展絲毫不受影響,一干人見影響不動,只好暫時偃旗息鼓。

李鴻章也是硬氣,直接從日本去了美國。之后的半年中,他一路橫跨美洲大陸,又越過大西洋抵達歐洲,行遍英法德意奧俄諸國,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其政府及皇帝要人的盛情款待。

一個跟著訪問團的報道小組,隨時將李鴻章的經歷發出文章報道給國內。楊浩親自安排下的智囊團,幫著李鴻章擬定了一系列的文案,讓老頭子渾身煥發出學養精深、視野開闊、胸懷世界的氣質。李老頭本身位極人臣,其談吐言語,行走坐臥,一派帝國宰相的風范。

整個的行程中,李鴻章表現出一股東方士大夫和帝國宰執者的高逼格,又沒機會出丑,于是在各國政要眼中,就成了當前中國頂級精英的典范代表。

長達半年時間,李鴻章一直占據各國的頭條。隨行團趁機發動潛在的人脈,大撒金錢,宣揚中國革命政府新形象,并以“招商引資”為幌子,鼓勵西方各國財團把閑錢往中國沿海特區投資,開拓工業。

這一招非常有吸引力。連續數次戰敗列強海軍陸軍之后,列強不得不承認中國有了世界強國的資格。他們不得不低下身段來尋求平等對話,以往那種殖民式的侵略完全行不通。

楊浩通過“招商引資”給他們再次插手遠東的機會,雖然不能形成傾銷,但就地設立工廠生產,不但能獲得一定程度的產品技術,還能占據相當的市場份額。最起碼,能把他們手中沉淀的大量資金盤活。

1893年以來的經濟危機,雖然沒達到幾十年后大蕭條那么嚴重,卻也極大的影響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工業的無序擴充導致的產能過剩,首先讓廣大中下層人民破產,而上層大財團、大貴族、大富豪們,卻又大量的資金積壓。

尤其是美國財團,如今在國內已經沒了投資方向,他們這才推動政府向外擴張。美國人也不是沒想過引進中國展露出來的各種先進技術產品,只不過這年頭的人還是習慣了搶劫和偷盜——本身美國在十九世紀末就是世界最大的山寨盜版商。

然而楊浩的產品技術卻不是那么好搶的,本身美國在中國的人脈有限,太過高端的技術如汽車之類,中國工人自己都還沒摸清楚,都在照葫蘆畫瓢。所有教案都是士兵看守的膠片,根本流不出去。

美國人著急找切入口,李鴻章的來訪正好給了他們絕好的機會。

十九世紀末的世界頂級財團富豪已經達到一個時代頂峰,他們的想法大體也差不多。李鴻章沖在前頭吸引火力,后方一大幫商務人員具體操作,他老人家揮舞著筆桿子簽下大量的訂單,達成許多的合作協議,成為載入史冊的巨大功勛。

清末以來五十載屈辱,而今換了楊浩執掌乾坤,原本一直在簽署不平等條約的李鴻章,居然也能逼著洋人老實合作,更乖乖的往中國真金白銀的投資建工廠,一切照著中國的法律法規辦理。

這樣的咸魚大翻身,對面臨同樣狀況的其他大臣產生了巨大的刺激。

心高氣傲的張之洞。是距離李鴻章最近的一個。以前同朝為官。也是各種齷齪,相互不佩服。而今李老頭卻先行一步,走出了新格局,現在就死了也是一輩子榮耀,被載入史冊寫上豐碑。

作為文人,活得不就是一個“名”嗎?

張之洞羨慕啊!但這種事兒光靠他自己努力是得不到的,只有與楊浩合作,才可能達成。他老人家本來與楊浩也有各種合作。漢陽鐵廠為核心的煤鋼聯合體,外加漢口各種工業,就是這么起來的。但最后一步,他始終沒機會邁出去。

如今國內大勢再生變化,逼著站隊了,外人看來似乎是要讓他張南皮下不了臺。然而張之洞卻心里頭明白,或許這是他順水推舟的絕佳機會。

誰特么也沒想過要為大清國盡忠,他不想當貳臣,更不想灰溜溜的下臺。如果能跟李鴻章那般榮耀的養老,是最好不過的。

但這需要機會。

張之洞把眾人的呱噪當成了耳旁風。老眼張開來,在黎元洪的臉上淡淡的掃了一下。

一群幕僚好似被按下了暫停鍵似的。齊齊止住噴口水,驚恐的順著老頭子的目光看向黎元洪,心中一片冰涼!

老頭子,這是已經有了決定,并且還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一種!

一時間,壓抑的氣氛彌漫在眾人之間,一向智謀多端的幕僚們惶恐的都快窒息了,生怕張之洞就此下了讓他們絕望的論斷。

張之洞輕咳一聲,在眾人聽來卻像是炸雷,驚得齊齊一哆嗦。

黎元洪和張彪精神一振,心中暗喜,他們等待多日的時刻終于到了!

卻見張之洞屈起枯瘦的指頭,在桌上輕輕一敲,蒼老的聲音拉出幽幽的味道,說道:“老夫一生恪守圣人教誨,如今年逾古稀,卻也不想被人戳著脊梁骨罵漢奸國賊。只不過,現下朝廷行事頗類無道,老夫不敢茍同。而湖廣父老信重于我,又不可背棄。倘若那革命軍定然無法阻攔,老夫拼著一把骨頭不要,也定需為眾人謀得個安生。”

眾人都聽出來了,這是先為他的決斷定調子。

幕僚文人們更悲哀的發現,他們再想扭轉老頭子的想法,已經基本不可能了。大勢已去,只好期望他老人家念在一場賓主,給大家留條活路啊!

張之洞卻不理他們的想法,轉頭深深的看著黎元洪道:“湖廣之將來如何,老夫不能坐等人家先畫下規矩,須得親自問個清楚明了。故而,老夫決定,明日即刻動身前往天津,與那楊鼎世當面問個清楚。”

“什么?!老大人要北上?!”

親信們再次炸了鍋,紛紛阻攔:“大人,萬萬不可啊!那楊鼎世虎狼之輩,您千金之軀,怎可貿然犯險?派個人去說說也就是了!”

“湖廣大局不可動搖,正需老恩相坐鎮,您要是一走,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更有不少人眼珠子滴溜溜的亂轉,打著各種歹毒心思。他們是看出來,張之洞想走李鴻章那條路,必然顧不上他們這些不肯服軟的保守之輩。當真要達成了條件,革命軍豈不是立馬就能殺進來?他們收拾家當跑路都來不及啊!

干脆,不如趁著老頭子不在的空虛階段,號召眾人奪了此地,為朝廷效忠!

張之洞的老眼把什么都看的通透,白胡子遮掩下的嘴角微微翹起,卻不動聲色的一擺手,打斷喧鬧:“此事就這么定了。宋卿(黎元洪字)隨我一同前往,這家里的安定,虎臣吶!”

張彪抱拳躬身,甕聲甕氣的回答:“標下以人頭擔保,必定保全轄地之內萬無一失!”

張之洞輕緩的點頭:“你做事穩當,老夫素來放心。其余的俗務,還望諸位能善加操持,切莫讓心懷叵測之輩亂了秩序。好啦,老夫乏了,諸位且回去吧。”

連勸阻的話都不給眾人得空說出來,毫不客氣的揮手攆人。

堂中只剩下幾名武官,張之洞捋著長須,特別叮囑張彪:“時局緊張,須得防范有人鋌而走險!無論如何,也要守住了關隘,老夫不用欲擒故縱那一套,便求個善始善終吧。”

張彪心中凜然,趕緊應命。

本來,他是真的打算要故意放縱一幫官僚們折騰的。他早就看出來,湖廣總督府上下,真心跟從張之洞的只是少數,多半還存著別的念想。如今老張有了決斷,又親自北上,至少留出來兩個月無人鎮守的真空。

那幫官僚們不肯束手認栽,定然要鋌而走險。

張彪和黎元洪私下里都有想法,趁著天下鼎革的機會,他們都想混一個光耀門楣的大出身。正好,就拿這些逆歷史潮流而動之輩的腦袋,當投名狀!

張之洞卻看出來他們的小心思,這才要把黎元洪帶在身邊,缺了這個心思沉穩的副手,張彪一個人就做不到那么果斷圓滿。

叮囑一番,兩人退去。

當夜,消息傳到天津,楊浩一看,不由大笑:“姜是老的辣,張南皮肯來,我們還得想想怎么把他安置好了。”(未完待續……)R1292

書迷樓

下一頁(→)

別人都在看什么......

《》章節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書迷樓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迷知道。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