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四四二章 變局之兩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四二章 變局之兩湖

第四四二章 變局之兩湖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9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您的位置:

分享到:


李鴻藻低著頭,眼角瞥向剛毅的光芒銳利的跟刀子一樣,冷的好像外面的天氣。

人,都是會變得,他這位清流領袖是這樣,剛毅那位清廷后黨之中最堅定的強硬派也是如此。

甲午之時,剛毅一力主戰,口稱煌煌大清不可侵犯,要把日本那蕞爾小邦一鼓作氣的敉平。當然啦,大清國是決計不肯出錢出人的,一切都要靠李鴻章自己去張羅。

不過總的來說,他絲毫不管雙方情況的差距,完全不了解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成就,也壓根不清楚列強特別是英國在里面的博弈,一根筋的維護大清國的體面……這真沒法說他是聰明,還是愚蠢。

歸根到底,這廝好歹還能看清國土的重要性。

但到了今天,大家伙都惶惶如喪家之犬,剛毅大人卻也沒了當初的銳氣。今天面對復雜多變的狀況,他那肌肉腦袋是完全不夠用了。無論外面傳來的報紙上多少分析透徹的文章,他老人家一概看不進去就是了。大清國危如累卵,他堅決的站在了滿人的一邊,卻又絲毫不顧及英國人要搶占康藏的圖謀。

不過李鴻藻不大算出頭反詰。到了如今朝不保夕的份上,誰也不知道楊浩什么時候把大軍從山西河南推過來。到時候,大清朝廷的滿人貴族們,必然不敢留下來當俘虜,唯一的可能就是退回到他們的老家去。

哎?還真不行了,那白山黑水如今正被楊浩肆無忌憚的開發,一片史無前例的宏偉煤鋼聯合工業區正拔地而起,滿人祖宗龍脈不只是被驚動。那根本就是要連根給刨了,還怎么回去?

說起這個,李鴻藻就覺得,楊浩那小子的手段真心夠狠,夠陰損。夠歹毒啊!

他打著開放禁宮與民同樂的幌子,將滿人祖宗的墳塋都開發成了旅游景點。一年下來,起碼有幾十萬人去留下了腳印。要不是維持那里秩序的滿人守衛盡職盡責,指不定有多少人會在那里拉屎拉尿。

這還多虧了文物管理部門下了死命令,并派駐許多帶著紅袖箍的巡查人員嚴防死守,發現企圖干壞事兒的。逮著就拉走,罰款。

說起來,中國人對野豬皮得有多痛恨!甭管明末的官僚士紳們是如何的集體做大死,生生把個中華正朔給弄成韃子奴仆的,反正野豬皮帶著人造反。生生顛覆了大明朝廷,這就是不可饒恕的罪孽。

滿清入關以來,殺的人頭滾滾,樁樁件件的罪孽都被《國聞報》一一羅列,各大傳承數百年的家族紛紛現身說法,講述他們祖先被文字獄坑慘的境況,那真是群情洶洶。

有了這個引子,當奉天陵寢開放的時候。天南海北的無數人爭先恐后跑去參觀。看熱鬧是其次的,重點是跑去大罵一頓,能撒尿拉屎丟上些污穢的玩意兒更過癮。被嚴密控制不能得逞。他們就只好吐口水。

就這樣,整個祖陵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唾沫。具體數字沒法統計,反正巡查人員罰款的收入,都夠維持整個陵寢平時的維護工作了……。

不必去評說某些讓人無語的做法,也不必去鉆牛角尖非得以這種行為來挖掘所謂的民族劣根性,趨利避害乃是人的天性。中國這么大。有慷慨赴死的革命者,那么有一些小心眼兒的凡夫俗子有有什么奇怪?全世界不都是這樣的嗎?

廣大的中國民眾是痛快了。李鴻藻和清廷的官僚們卻覺得臉上十分難看。他們拿著大清的俸祿,做著滿清的忠臣孝子。如今“君父”被侮辱,那么他們是不是也得“主辱臣死”,想方設法的報仇呢?

只可惜,做不到。

整個清廷上下其實是被楊浩的瘋狂給嚇蒙了,嚇壞了!

紫禁城隨后被開放成旅游景點,神秘的乾清宮皇帝寶座,也可以在近處看一看。據說這短短一年來,光是紫禁城大門的銅釘泡鈕都被人摸得光閃閃亮燦燦,里面的銅鶴獅子之類的,更有被摩擦走形的危險。管委會不得不拉起圍欄來禁制游客亂上手。

總之,僅僅是一個紫禁城,就把京城旅游業給拉動起來,這得夸獎楊浩是生財有道呢?還是評判他喪心病狂利令智昏?

反正皇權尊貴已經被踩在腳底下,失去了神秘感,皇帝那寶座也就不在顯得那么值錢了。加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危險思想傳揚,這時候誰要跳出來想當皇帝,估計都可能被唾沫星子噴死。

這種風氣非常危險。然而清廷已經被嚇怕了的,他們根本不敢指望還能回去,慈禧太后都三番五次的通過娘家溝通了蒙古,建立一條從陜北直通外蒙的逃生路線。真要到了大軍壓境的節骨眼上,蘭州他們是不想去了,干脆一鼓作氣到蒙古去。再不然,就只能奔著通古斯去了。

據說,那里才是他們真正的老家啊!

現如今,英國想以康藏為籌碼,換取對滿清的支持,幫助他們抵抗楊浩革命軍。這筆買賣做不做得呢?顯然剛毅根本不在乎那片高原荒地還在不在,丟了就丟了吧,反正如今東南膏腴之地都沒了,不差那點兒。能保住大清,都值了。

這朝廷,終究是滿人的啊!

李鴻藻干脆一聲不吭,其他漢臣們也是牢牢地閉嘴。丟不丟國土,那是人家滿人的家事兒,漢臣老老實實當孝子賢孫就好了,做主的工作還是看著就好。

不過也不是所有滿人大臣都跟剛毅似的那么顢頇。素來睿智明白的端方冷著臉站出來,反駁道:“奴才以為不妥。英國人之心天下皆知,其欲壑難填,非只是要占了康藏就能收手。倘若我朝默然許之,且不論究竟能換來其幾分武備支援。只看其正兵也難敵楊逆,可知英人之裝備,定不見得高明。而其陰險狡詐,比不肯將第一等武備交予我等。設若以劣等武器搪塞,則我何如從湖廣輾轉購進之物更利?”

剛毅梗著脖子叫道:“那自是不同。如今朝廷財政困難。哪里有錢去買軍械?況且照你所說,經湖廣之手,只怕最終錢財都要流入楊鼎世的夾袋,這豈不是資敵么?!還不如一文不花,只用區區貧瘠之地,得西洋第一等強國之不絕來援。此乃兩廂便宜也!”

李鴻藻聽得胸口閥門,心中冷哼:“好一個剛毅!不愧是說出‘寧贈友邦,不與家奴’這等千古豪言的大臣!將那康藏丟的痛快直接,竟令人無言以對!”

端方聽不下去了,憤然喝道:“怎么能如此論斷?本官不治兵學。卻也懂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明明有更好的武器不用,卻要拿西洋人的破爛來充數,這是要糊弄哪個?再說了,今日朝廷答應了英國人,給他們康藏,明日俄國人來索要西疆,我們給還是不給?!”

剛毅差點脫口說出“給就給”的話,但話到了嘴邊。卻猛地剎住了。因為他忽然想起來,這里還輪不到他做主,簾子后頭那個不吭氣的娘們。才是正主兒啊!

西疆能隨便賣嗎?當然不行!大清國如今最大的榮耀,便是擁有一個超邁前古好幾代人的統一版圖。看看大清輿圖的規模,那是除了漢唐羈縻之地,亙古未有之宏偉領域啊!

前些年,左宗棠抬棺收復回疆,這才過了十幾年啊。這事兒可是收到了楊浩和革命者們公開表彰的大功勛。不管大清造了多大的孽,此等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做法。是怎么稱贊都不過譽的。

簾子里的那位主兒,當初卻正是在幕后運籌帷幄的真正當家人。暗地里不知道多少回,拿著《國聞報》上的專刊贊譽以為得意之舉。

如今為了自保,剛毅卻要把那片流了無數鮮血,付出巨大代價,保全住的國土拱手想讓,這是要自打臉皮嗎?還是誠心要跟太后老佛爺過不去?

剛毅臉上那汗唰啦一下滲出來,身子抖得跟篩糠一樣,甭提多狼狽。

端方見目的達到,冷哼著補上一句:“朝廷現下暫時困難,卻仍是中國之正朔,祖宗之地不可輕言放棄。列強向來拉幫結伙,一旦許了英國人康藏,不但俄國人要趁火打劫,那法國人可是圖謀云南許久了的。”

剩下的話,不用他說眾人也都知道了,這個口子開了,以后大家都要背上一個賣國賊的罵名。

滿人官員且不提,起碼漢人官員們是絕對不肯背黑鍋的。所謂清流,求得就是個百世流芳的清名。雖然歷史一般是他們寫的,里面可以隨意涂抹,但事實畢竟不可抹殺,人民之口還是會流傳真相的。

賣國賊,不好當。

眾大臣沒有話好說,全都等著簾子里的那位下決斷。

慈禧太后聽到這里也是沒法兒了,幽幽一嘆道:“朝廷日見艱難,楊逆咄咄緊逼,咱們也不能關起們來鬧家務。所謂得道多助,洋人三番五次的也不過是為了賺錢嘛,可以跟他們談,土地不可輕易讓出去。”

她如今已經不是有頤和園養老,打算安生過日子的老太太了。大清危在旦夕,她怎么也得把這個家當給撐起來,否則孤兒寡母的,不定能落個什么下場呢。

洋人貪婪,誰不知道?可為了祖宗基業得以保全,只能得過且過了。

這兩頭的和稀泥,意思大家伙兒也都聽明白了,不能如剛毅說得那么痛快就賣了國土,卻也不能如端方所言一點利益都不拿出來。洋鬼子無利不起早,怎么也得拿出點好處來先吊著他們才成。

沒有反對意見,清廷最終擬定由端方擔任特使,前往與英國人交涉。

這倒是不用他們千山萬水的跋涉,英國人一直有外交人員跟著清廷,如今就在西安設了臨時代辦處。

紙里包不住火,清廷打算與英國人洽談合作的消息,一轉眼傳得天下皆知。

同樣有外交人員在西安的沙俄和法國,迫不及待的跳出來,要以西疆和云南的主權為代價。換取他們給大清國的全力支持。要錢給貸款,要軍火給一堆,要軍事顧問團,那也是可以大方派過來的。

他們巴不得有機會給楊浩添亂呢,能攛掇大清國抖擻精神打起來。搞得中國四分五裂千瘡百孔,卻正好讓他們上下其手,從中謀利。

消息傳到天津,楊浩當即公開表示:“中國之利益當由中國人民說了算。滿清反動朝廷如今并非中國人民認可之主權代表,故無資格與任何國家和勢力締結約定。各國無論以何種目的,企圖與滿清達成的協約。都將不被中國人民所承認。在此更警告清廷眾人,萬不可一時頭腦發昏,犯下永世不可消除的罪行!”

對列強,楊浩不必更多的警告。反正大家早晚都得大打出手的,如今你們搞小動作。無非是讓小本本上多記錄一筆債務罷了。

媒體宣傳這回事,滿清笨拙的好像三歲小兒,甚至都比不上自古以來造反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好歹都會傳播一些“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忽悠人呢,他們如今卻對整個國家完全失去了輿論控制!

在全國各地,凡是電報能抵達的地方,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被楊浩推動著滾滾席卷,所有人都認定,滿清朝廷這是要狗急跳墻的賣國了!

特別是從地圖上看。西疆、康藏、云南三省,連起來的地皮之大,簡直形同半壁江山!清廷要把這么大塊地給賣出去。這簡直是要作死無極限啊!

名義上歸屬滿清統治的各省督撫,紛紛上折子請求“三思后行”,并通電全國公開宣布他們自己的態度:“我們絕對不支持分裂國土之行為。”

都怕背上賣國的罵名啊!

首當其沖的湖廣總督張之洞,接到的不僅僅是一份傳聞,更有一份分別來自楊浩和慈禧的電報,意思非常明白。讓他認清形勢,別站錯隊!

張之洞已經老的都快走形了。干巴精瘦的小老頭看上去一陣風就能吹跑了,卻依然堅定的坐穩了兩湖的總督位置。天下九大封疆之位。那不是隨便說說的重要。他正好卡在中國版圖之戰略中心,進退得失決定著天下大勢的變動。

占據如此位置,身上擔負的壓力也是超越旁人。沿海各省的官僚們是破罐子破摔了,就等著那一天楊浩把戰艦開過去,大軍一路碾壓,然后認栽就是。

兩湖畢竟不同。從南往北,這是江南之門戶。當初南宋以半壁江山,硬生生的在襄陽頂住了蒙古大軍七十年之久!可以說不得荊襄,則南下不利。

往西,這里扼守長江,乃是入川之要隘。兩湖不失,則西南半壁安穩。

只要他張之洞坐穩了位置不動搖,楊浩想拿下西面大片國土,就沒那么順利。反過來,只要兩湖在手,清廷攢足了勁兒,未始不能由此而興兵東進,收復舊地。

嗯,至少是幕僚們都是這么分析的,張之洞也深以為然。

不過這說來說去,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敵對的雙方,軍事裝備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當初南宋能抗住蒙元,那也是國力充足,武器裝備落后不多。

如今的清廷與楊浩的革命軍相比起來呢?張之洞想想就感到萬分的無奈,這已經不只是天差地遠了,根本不在一個時代啊!

時代,也是張之洞最近經常揣摩的兩個字。他一生治學,越想越覺得其中奧妙無窮。順天時以代舊人,大清國也好,帝王將相也罷,終究是歷史之塵埃。如今天下大勢滾滾向前,已經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他們這些老家伙一定會被新力量所取代。

擋不住了!

張之洞把兩封電報看的倒背如流,一個人思忖了半天,吩咐人把重要幕僚和新軍頭領張彪、黎元洪給叫了來。

面對眾人,老頭子也不廢話,直截了當的問:“如今朝廷和楊鼎世矛盾再起,湖廣夾在中間兒左右為難,爾等可有良策為本督分憂?”

幕僚們你望我眼,一時間都不好開口。

怎么說?您老人家的想法大家伙兒又不是不清楚,既不想當貳臣,又不想立刻就放下手中的權利,退休養老。這么占著地方不讓,憑著一股氣死撐,也不過是在等著那一天楊浩殺過來,被迫下臺而已。

如今朝廷逼迫,楊浩也下了通牒一般的電報,都公開宣稱誰支持清廷,誰都可能成國賊,這個罵名您老人家能當么?敢要么?

一定是不甘心,這才想著讓眾人幫襯想轍啊!

這個問題無解。眾人沒話好說,都干瞪眼。

張之洞失望的看看這一幫子拿著大價錢養起來的幕僚,關鍵時刻都靠不住哇。再扭頭看風頭很盛的軍官們,張彪繃著臉不吭氣兒。

黎元洪卻站起來,慢騰騰的道:“以卑職之見,革命軍西進之機當在數月之間。如今黃淮之地已然完成土改,下一個就要輪到湖北了。督帥或可避居湖南,或者,歸養為好。”

眾人紛紛瞪起眼睛,心想這小子什么意思?讓總督大人投降?!(未完待續)R752

書迷樓

下一頁(→)

別人都在看什么......

《》章節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書迷樓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迷知道。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