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五十三章 道君皇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章 道君皇帝

第五十三章 道君皇帝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08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書房內燭火幽暗,李淳風茫然踏入書房時還有點不適應,待他看清了坐在書房椅子上李弘時,忙要施禮,就被李弘阻止道,“是李郎中嗎?不用多禮了,你坐吧!”

李淳風沒想到太子殿下這么隨和,愣了一下,才回神說道,“多謝殿下!”

趙紅裙端上茶水,李弘請李淳風飲了一口,才開口問道,“孤聽聞李郎中在陰陽學方面研究頗深,不知道能否賜教?”

“不敢當,不敢當!”李淳風謙虛的說道,“只要殿下在陰陽學方面有所疑問,老臣能解答的就一定會給殿下詳細的解答。”

對李淳風的回答,李弘還算滿意。就在剛才,他特意的了解了一下李淳風的情況,得到的信息是

李淳風從小就被譽為“神童”,他在其父的影響下,博覽群書,尤鐘情于天文、地理、道學、陰陽之學,九歲便遠赴河南南坨山靜云觀拜至元道長為師。

十七歲回到家鄉,經李世民的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為李世民的謀士,參與了反隋興唐大起義。等到李淵稱帝封李世民為秦王時,他又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到唐貞觀元年,李淳風以將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歷、修史之職的太史局,現任皇帝秘書閣郎中。

因此對于熱衷仕途,又能夠在官場混的如魚得水,還能充分展現其才智,鞠躬盡瘁快四十年的李淳風,李弘心里也很欽佩,就直言不諱的開口問道,“李郎中這么說,孤就不藏著掖著了。‘但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天下縱橫返道者眾,稱名李弘者歲歲有之’。‘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樂。請問李郎中,你可曾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李淳風突然聽到李弘吟出這兩句話,他的表情一下子嚴肅了很多,“殿下,這兩句話是不是陛下告訴你呢?”

既然決定開誠布公的談了,李弘也不想再隱瞞李淳風什么了,就微微點頭說道,“對,正是父皇告訴孤的。可是父皇只告訴了孤這兩句話就沒有再多說什么,所以孤才會找你想多了解一些情況。”

李淳風見太子沒有隱瞞自己,說的很坦誠,他心里就沒有多少顧慮了,而是語氣凝重的說道,“殿下,你說的第一句話出自《老君音誦誡經》,它后面還有一句解釋,說稱劉舉者甚眾,稱李弘者亦復不少。”

“這兩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李弘不解的問道,“孤的名字跟這兩句話又有什么聯系呢?”

“意思是說,謂李弘王治天下,天下就將太平,百姓就能享受大樂。”李淳風解釋道,“就是說今后殿下等級稱帝,必將盛世而治。”

“這么說,父皇給孤取這樣一個名字,他對孤的期望很高了!”李弘感慨道。難怪高宗一直對自己寵愛有加,而且在自己剛到十三歲就下令到廣順門審核奏章處理政務呢。

然而,當李弘看到自己說出這句話時李淳風一臉難為情的樣子,他就有點疑惑了,難道不是這樣嗎?難道說其中還有什么秘密不成?

就誠懇的問道,“李郎中,難道這句話還有什么隱秘不成?”

“殿下,還有后面一句話說稱劉舉者甚眾。”李淳風沉吟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

“《老君變化無極經》中說道:老君變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經,……胡兒弭伏道氣隆,隨時轉運西漢中,木子為姓諱弓口,居在蜀郡成都宮。意思是叫李弘者,乃是道君老子轉世而生。而數百年來道家跟佛教之間爭斗不斷,道家出了一個老子傳世而生的李弘,佛教又豈能沒有動作呢?他們就甄選出了一個叫劉舉的人與之相對。”

說道這里,李淳風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因此,天下只要有李弘出世,就必將劉舉應運而生。兩者相互仇視,爭斗廝殺,不死不休。”

因為太子的名字就叫李弘,所以李淳風解釋時不敢將話說的太直白,因此他雖然隱晦的做了一番解釋,可別人聽著還是很難理解。

可是李弘聽懂了,他聽懂了李淳風話里的意思,就語氣冰冷的問道,“以李郎中的意思,這次刺殺孤王的十有八九就是佛教中人了?”

“不全是佛教中人。”李淳風搖頭說道,“是一部分圍在劉舉身邊的佛教中人。”

“劉舉?”李弘眼中殺機畢露,通過高宗的隱晦傳達,還有李淳風的解釋,他現在才知道當初在長安城刺殺他的竟然只是一個叫劉舉的人,而且他們還是一群只在暗中活動的佛教徒。就是這樣一群人,敢在長安城行刺自己,還將實力滲透到了長安縣衙和南衙衛中。那么李弘就有點憂心了,這樣一群反賊,他們現在的實力究竟有多大呢?

“就只有這么一種解釋了嗎?”李弘收斂了自己的殺機,再次向李淳風問道。既然今天將李淳風請到了東宮,他就準備將不知道的一切都問個清楚。

其實,李弘這么詢問李淳風還有一層意思。

當年李世民于密問李淳風說,李氏天下可保多久,將來何時會有何人窺占朕之江山帝位。

李淳風答,臣仰稽天象俯察地脈之運并經卜占,歷數后,斗膽向陛下實言。篡位之人已在陛下宮中,且今年不過三十年紀,后當替代陛下王朝登上陛下帝位并將殺害陛下子孫殆盡。

李世民聽后憤怒異常出言殺盡宮中年紀相仿男女,李淳風聽過便向李世民諫言說,其兆既成,天之所命人不能達其意也。如陛下殺盡宮中年紀相仿之人,不但未必能除掉既定之未來為帝者之命,恐徒多殺害無辜寶貴生命多造殺孽,而且今依臣所卜卦象顯示,此主將于三十年后始現,到時此人已年近六十之齡,相信其心性已漸仁慈,為禍可淺矣。如陛下今天因此而大開殺戒上海青壯生靈,或恐多造怨毒,對于陛下子孫難免遺禍不小。就因為李淳風如此諫言,才讓李世民打消殺戮之心。可同時也將武后送到了感業寺。

因此,李弘覺得要是自己的名字真的跟道君轉世有關,那高宗給自己取這個一個名字,可能并不止只是想天下大治這么簡單,這里面肯定另有秘辛。

“這——”被李弘這么一問,李淳風猶豫了。因為李弘是太子,又是這件事情的當事人,他本該將自己知道的一切告知他才對。

可是,這件事關系甚大,沒有高宗的命令,他倒開始是有點猶豫不決了。

李弘見李淳風這般猶豫,就知道自己的名字里還藏有更大的秘密,就起身走到李淳風面前,躬身拜道,“還請李郎中能實言相告!”

“殿下,你這是…”李淳風忙起身扶住李弘,他神色焦慮,有點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李弘再次拜道,“李郎中,還請你能將實情告知孤。”

李淳風見太子執意要知道實情,又見太子態度這般誠懇,他猶豫了幾下,內心掙扎了片刻,便下定了決心說道,“既然殿下想知道實情,那老臣也就不再隱瞞殿下了,就告訴你實情吧!”

“多謝李郎中。”李弘大喜道。

“殿下,其實當初陛下從感業寺將娘娘迎入宮中時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這里面甚至包括了太宗時的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由此就可以看出當時大家對拒絕將娘娘迎入宮中的態度有多么的堅決,而他們反對的意見也很充分,就是關于娘娘的一句讖語,說她將取李氏而代之。”李淳風小心措辭道。

見李弘神情不變,李淳風就繼續說道,“因為這句讖語出自火山令之口,又得老臣的演算,因此太宗對此深信不疑,而陛下也非常的相信。”

因為袁天罡在太宗時做過火山令一職,因此李淳風才會這么稱呼他。

李弘聽到這里時驚訝不已,既然高宗相信關于武后要取唐而代之的讖語,那為什么還要執意迎娶武后入宮呢?還要封她為皇后呢?

“可是陛下對娘娘的感情很深厚,他不想因為一句讖語就不顧跟娘娘之間的感情,就密問老臣跟火山令該怎么解決。”李淳風說到這里,看了一眼李弘,繼續說道,“老臣和火山令演算了很久,才想出了破解之策,就是將娘娘懷的皇子取名李弘,讓他應運而生,以待他登基之后王治天下,這樣便能以取締娘娘的取李唐而代之的天命。”

李弘聽到這里就恍然大悟了。

有了李淳風的這一番解釋,堵在李弘心里的疑問一下子全都解釋的通了。難怪高宗會這么的寵愛自己,這般的寵信自己,讓自己這么早的參政,而且還決斷和處理一些小事情。難怪自己的母后武后處處留意自己,竟然這般堤防自己。

這一切原來都是有原因的啊!

想到這里,李弘不由的嘆息了一聲。因為依照李淳風的意思他是應運而生,是為了阻止武后取李唐江山而代之的人。那么,他跟武后之間就不會和平共處可能了,他們的命格決定了他們之間必將斗爭到底,不死不休了?

“這就是孤的命?”沉默良久,李弘突然向李淳風問道,“難道就沒有解決的良策嗎?”

“沒有。”李淳風回答的很干脆,“殿下乃應運而生,取名李弘,乃是道君之帝命也!跟娘娘之天命必將爭執不休。已無他法可解。”

李弘沉默了。

聽李淳風這么說,他就清楚的知道了自己今后的命運和道路——沒有妥協,只有殺戮和勇往直前。

因為,他不想死!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