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五十四章 白鷺書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白鷺書坊

第五十四章 白鷺書坊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09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殿下要是沒有什么其他問題的話,老臣就先告辭了。”見李弘沉默不語,李淳風起身說道。李弘忙回過神來開口說道,“今晚多謝李郎中了。”

“殿下客氣了!”李淳風拱手說道,就告辭離開了書房。可是就在他一只腳剛踏出門檻時,李弘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忙開口問道,“李郎中,你能答應孤一個請求嗎?”

李淳風的身體一僵,忙收住了步子回頭問道,“殿下請說。”

“李郎中可愿入孤的崇文館?”李弘開口問道。

李淳風聽到李弘這么說,身體不由得一顫,臉上露出了猶豫之色,隨即他就做出了回復,“多謝殿下!”

李弘沒有想到李淳風只是猶豫了一下,就答應了自己的請求,他欣喜不已,笑著說道,“能讓李郎中到崇文館,是孤的福氣,是孤感謝李郎中才是啊!”

“殿下客氣了!”李淳風說道,“今日時辰已經不早了,老臣明日再來東宮拜見殿下!”

“李郎中慢走!”李弘起身,將李淳風送出了書房。

回到書房,李弘便開始消化他今天獲得的信息。關于李淳風說的這些秘辛,他深信不疑,一點都不懷疑。至于自己教的關系,他也不覺得這種說法虛無縹緲。

佛道之爭自古就有,到了大唐,因為大唐李氏自認老子為先祖,就佛教的寵信不如以往的歷朝歷代。

即便是有了李世民支持下的玄奘到天竺取經,可在太宗和高宗統治期間,佛教依然受到了嚴重的打壓。甚至在高宗理政時期曾出現過中斷從天竺取回的佛經的翻譯工作。

可見,李氏皇族對于佛教的態度非常的冷淡,而在這種情況下,以劉舉為主的部分佛經子弟欲以刺殺自己,李弘絕非非常有可能。畢竟現在佛經在大唐的處境很微妙,要是以后登基稱帝的國君又是道君轉世的李弘。佛教豈不會受到更大的打擊嗎?

其次,李弘知道武后一直篤信佛教,高宗再世時她對佛教就非常的寵信,以至于她登基稱帝之后就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李弘之前不理解武后對佛教的這種偏執的盲目的寵信態度。

現在有了李淳風的解釋,他的心里倒是對武后寵信佛教有了另外的一種解釋。就像李淳風說的,他跟武后之間的爭斗,既是皇權的爭斗,又是應運而生的本命跟天命之間的爭斗。

自己是道君轉世,想阻止武后想取李唐而代之,就等于是用道君氣運延續李唐的國運。而武后想要改變李唐的國運,就必須有與之相對應的決策,那么她支持佛教,崇信佛教,以佛教天命對抗李唐道君氣運,就是最佳的策略了。

分析透了這一點,李弘發現自己對今后該怎么走的路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

就在這時,閆莊匆匆走進了書房,向他匯報道,“殿下,少府監安良臣求見你。”

“安良臣?他這么晚了來見孤,難道是活字印刷術發明出來了?”李弘不解的問道,就忙向閆莊說道,“讓他來書房見孤。”

“諾!”閆莊領命,大步離開了。片刻,他就領著安良臣和一名年輕的隨從走了進來。

“少府監少監安良臣參見殿下!”走進書房的安良臣忙向李弘施禮道。

“不用多禮了,你坐下說話。”李弘說道。安良臣領命,落座之后,開口說道,“臣不辱使命,活字印刷術已經成功,還請殿下過目。”

說完,他就起身從身后的隨從手中取過一個匣子,躬身走到李弘桌案前,將匣子放在了書案上。

李弘示意他將匣子打開。

得到李弘的點頭的安良臣就小心翼翼的打開了匣子。

李弘目光緊緊的盯在匣子上,當安良臣打開的一瞬間,他就聞到了一股墨香味,待到匣子打開時,他就看見匣子里整整齊齊的放了一套八本書,書的封面上竟然寫著《瑤山彩玉》四個字。

《瑤山彩玉》時李弘八歲時集合許敬宗、上官儀等人編纂過的一本文集。安良臣竟然將這本文集作為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后刊印出的第一本書獻給李弘,可見他為了討好太子,確實是用心良苦。

李弘仔細的端詳了匣子了的《瑤山玉彩》片刻時間,這才取出放在最上面的一本,視如珍寶的捧在手里認真翻看。他發現這部書紙質極好,頁面光潔,字體清晰,非常適合閱讀。

“不錯——”李弘一邊翻著《瑤山玉彩》一邊不由的點頭稱贊道,“安良臣,活字印刷術已經發明成功,現在可以開始發規模印刷書籍了嗎?”

“可以。”安良臣肯定的保證,“只要殿下一句話,想要印刷什么樣的書籍都不成問題。”

“引一本書需要多少時間?”李弘將《瑤山玉彩》放在書案上目視安良臣問道。

“要是像《瑤山玉彩》這樣的書,大概需要十天左右,再厚的書恐怕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安良臣斟酌了一下說道。

見太子沉默不語,安良臣開口問道,“不知道殿下想要印什么書籍?”

“這事兒待會再說。”李弘淡淡的說道,“這次你立了大功,孤不能不商你。”

說著,他看了一眼放在書案上的《瑤山玉彩》,就從筆架上取下一支小號毛筆,又在硯池里吸滿墨汁,翻開書的第一頁空白處,一筆一劃的寫下了李弘兩個楷體字。然后放下筆,他又取出太子私印,蓋在了李弘兩個字上面。

“這本書就送給你吧!”李弘做完這一切,才對安良臣說道。

安良臣猛然間聽到太子這么說頓時愣住了,能得到太子親筆題名和蓋了印章的書,這比官升一級的賞賜還要豐厚啊!

“多謝殿下!”微一愣神,安良臣才醒悟過來,欣喜不已的向李弘謝恩道。然后他很不顧個人形象的,喜滋滋的將書放到匣子里,小心翼翼的蓋上匣子的蓋子,交給了身后的隨從。

李弘看到這一幕倒是沒有說什么,畢竟是第一本通過活字印刷術印出來的書,而且上面還有自己的簽名和蓋章,容不得安良臣不這么小心了。待安良臣將書收拾妥當,他才開口問道,“安愛卿,印刷這樣一本書需要銀錢幾何?”

安良臣沉吟了一下說道,“只印《瑤山玉彩》這樣一本書的話,需要銀錢大概一千貫。”

“印刷這樣一本書需要一千貫銀錢。”李弘自語道,就將目光移向了閆莊道,“閆莊,你覺得這樣一本書我們賣多少錢合適?”

“殿下,現在東市的書坊里,一卷這樣的書,大概要賣八貫錢,我們賣四貫比較合適。”閆莊思量了一下這才回答道。

八本書賣八貫錢,一本書就等于要賣一貫錢,確實很貴。只是閆莊說的八本書賣四貫錢,一本書賣五百文錢,李弘還是覺得有點貴了,就微微皺眉道,“還是有點貴啊!”

閆莊覺得比別的書坊便宜一半錢,一本書只賣五百文,已經是很便宜的了,就不解的問道,“殿下的意思是?”

“我們發明活字印刷術是為了寒門子弟能夠有錢買得起書,能夠書讀。一本書只賣五百文錢,確實要比東市書坊里的書價格便宜,可對寒門子弟而言,他們還是買不起啊!”李弘感慨的說道,“就定為二百文吧!以后所有書的價格就以《瑤山玉彩》為標準,字數少于《瑤山玉彩》的書,一律低于二百文賣,字數多余《瑤山玉彩》的書,再合理的加點錢。當然,一些珍貴書籍還是要另當別論。”

“諾!”閆莊見太子語氣很堅決,就不敢反駁,只能躬身領命。

隨即閆莊想到買書能賺錢,就開口問道,“殿下,活字印刷術發明之后印刷書籍的成本會降到很低,即便一本書只賣二百文,我們也能賺不少錢,不知道我們這次印什么書籍呢?”

“就印兩本書,一本書《瑤山玉彩》,還有一本是——”李弘沉吟一下,語氣凜冽的說道,“就印《道德經》。”

大量的印刷《瑤山玉彩》閆莊倒是能理解李弘的舉動,因為這是太子想借此書宣傳自己,想讓天下讀書人都因為這本書而知道和認識他,可是大規模印《道德經》就讓閆莊不能理解了。而一旁的安良臣心里也是這么想的,就不由的開口問道,“《道德經》?”

“對,就印《道德經》!”李弘語氣肯定的說道,“首印十萬冊。”

李弘之所以大規模印刷《道德經》純碎是為了打擊佛教。

因為既然有部分佛門子弟圍在劉舉的身邊,想要殺了他這個道君轉世的人,那么他就不能不給采取行動,讓對他也見識一下他的厲害,只是現在兇手還沒有查到,他就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報復刺殺他的這個小團體了。

當然,他這么做還有另一層用意,就是既然武后想以佛教氣運消弱李唐國運,想用佛教氣運抵抗他的道君氣運,那么他不介意打量印刷道家典籍《道德經》來對抗武后的佛教氣運,而《道德經》只是一個開始,今后他還會陸續印刷道家殿下,他就不信武后再怎么重新佛教,再怎么扶持佛教,能抵得上他大量印刷道家典籍,讓天下讀書人能人手一本道家典籍,讓他們仔細研讀的高度。

這個做,這個辦法雖然很蠢很愚。可是關系到自己的生死,是否在今后跟午后的額斗爭中活下去,李弘也就不在乎蠢不蠢愚不愚了。

見太子語氣堅決的不容置疑,閆莊和安良臣就不敢再說什么了,只能躬身領命。

“書坊的事情你辦的怎么樣了?”李弘問道。

“書坊的事情殿下放心,臣早已收拾妥當,就設在東市,是一處三層高樓,不過書坊還沒有名字,還請殿下賜名。”閆莊立即回答道。

對于書坊的名字,李弘倒是不怎么在意,就隨口說道,“就叫白鷺書坊吧!”

“臣知道了。”閆莊答道。

“對了,不能只在東市開一家書坊,你在西市也開一家吧。”李弘提醒道。

“臣明白,明天立馬去辦。”閆莊回答道。

李弘就將目光移向安良臣問道,“十萬冊《瑤山玉彩》和十萬冊《道德經》印刷完需要多長時間?”

“回殿下,因為《瑤山玉彩》已有現成的模字,不需要再雕刻和排版,只需三月就能印完,至于《道德經》可能需要四個時間。”安良臣回答道。

《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即便加上一些名家注解,字數也不會太多,不能跟八卷的《瑤山玉彩》相比,因此需要的時間倒是不長。

“三天之內先印五千冊送到白鷺書坊,剩下的慢慢再印!”李弘說道,“記得,對于活字印刷術要做好保密工作,還有,你在少府監專門成立一個出版署負責這件事。”

安良臣一聽李弘的命令,就懂了太子的意思,立即躬身領命道,“諾!”

然后李弘又跟兩人說了一些具體的印刷書籍和買賣書籍的事兒,兩人這才告辭離開了。

待到閆莊和安良臣離開,李弘目視窗外的星空,他的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活字印刷書籍,這只是他發展科技技術的第一步,很小很小的一小步,今后他還會不斷的提升大唐的科技技術,總有一天,他會讓大唐的鐵騎踏上歐洲的土地,讓整個世界只會讀一種文字,只會說一種語言,只會有一個信仰…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