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二十五章 河內之戰(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五章 河內之戰(下)

第二十五章 河內之戰(下)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10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25小說旗


次日,廉頗命令副將燕周集結五萬大軍出營攻打韓軍營寨,其中步卒四萬人,騎兵一萬人。

趙軍一開始集結,韓軍營寨中瞭望臺上的士卒就發現了趙軍的動靜,并且迅速將這一情況稟報給主將蒙驁。

蒙驁聽到這個訊息后,立即下令全軍戒備,準備應對趙軍的進攻。很快,蒙驁發現,趙軍真看得起自己,為了拔除自己設在最外圍的一個營寨,居然出動了五萬人。

蒙驁當然知道,趙軍不可能一下子把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兵力是起牽制作用。廉頗的魄力不可謂不大,蒙驁覺得,這五萬人也許是廉頗吸引自己的誘餌!只要自己敢出動大軍出寨增援,那趙軍就會增加兵力,和自己拼個你死我活。反正趙軍占據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哪怕一個換一個,趙軍也還可以剩下十萬大軍!但如果自己不派兵增援,眼睜睜地看著營寨被趙軍攻陷,對士氣的打擊則不是一般大。廉頗的目的也可以達到!似乎看起來,韓軍進退維谷。

趙軍黑壓壓的的一大片,矗立在距離韓軍營寨不過三里的地方。按照往常的經驗,韓軍射程最遠的弩箭和投石車最遠也不過七百步,兩里地多一點的距離。昨天的交手也印證了這一點,為了造成最大的傷害,韓軍的弩箭和投石車往往在趙軍沖鋒到六百步的距離內才發威,韓軍的弓箭手則是在兩百步內才可以對趙軍造成足夠的傷害。

在這個距離上,視力好的甚至可以看清韓軍的相貌。只是隔著重重的拒馬,大多數趙軍看到的是人影憧憧,顯然,韓軍又追加了些許兵力。但相比較沖鋒的趙軍數量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被選作先鋒的一萬趙軍冷漠地注視著不遠處的小小營寨,按照燕周的命令。自己這一萬人的目標就是殺入這個有著三千多最多四千人的韓軍營寨。這樣的事情,一萬趙軍精銳做過無數次了。自然不怎么緊張!

根據昨天的教訓,這一萬趙軍,每人都攜帶了一個手弩,以加強實力。不僅如此,還有專門的兩千弓箭手負責對付拒馬陣里討厭的韓軍弩兵。他們的身后,更有一萬騎兵負責警戒、牽制韓軍主力,五千弓箭手負責壓制南北兩側韓軍營寨中的弓箭手,以便讓一萬趙軍先鋒可以心無旁騖的沖刺。

一萬趙軍深信。在這樣的后盾幫助下,己方可以在兩個時辰內攻下這座營寨。廉頗已經許下了先下韓軍營寨者官升三級的承諾,這個小小的營寨,就是趙軍心目中理想的立功場所!

一名趙軍的裨將正在戰前訓話,趙軍似乎想用這樣的手段讓韓軍未戰先怯或者說,折磨下韓軍!!要知道,他們可有五萬人!而韓軍營寨呢,賴以倚重的南北友軍被趙軍切斷了增援的路線,區區三四千兵馬,面對殺氣漫天的趙軍。多半會生出無能為力的念頭吧!

沉默往往和肅殺相聯,趙軍在韓軍眼皮子底下集結大軍,一言不發地注視著韓軍營寨。似乎都是為了雷霆一擊做鋪墊!咬人的狗不叫喚,大體上是這樣的道理!

韓軍很認同這一點,所以,他們只是靜靜地注視著趙軍集結,仔細檢查著防線,等著趙軍靠近一些的時候,給趙軍血的經驗和教訓!不過,在發現趙軍自大到在距離自己營寨不過三里的地方整頓大軍的時候,韓軍決定給趙軍一個新的教訓!

連夜從中軍寨運送過來的大力神投石機第一次在戰爭中露出了猙獰的面孔。這是漢邑最新研究出來的投石機改進型,韓王親自把它的型號命名為大力神。取力大無窮之意。

和韓國早期以及這個時代流行的投石機相比,大力神的射程有了翻天覆地的增長。原本需要五十人操控的投石機射程不過六七百步。而且裝填復雜。而大力神的射程超過九百步,足足超過三里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只需三十人就可操縱。當然,這么遠的射程裝填起來依然不夠迅速,這也是漢邑的工匠們一直在尋求改進的地方。

如果趙軍的陣型沒有那么密集,區區只有五架大力神投石機的韓軍營寨是不會給趙軍造成這么大傷亡的。如果趙軍沒有自大到在韓軍眼皮子底下集結大軍,而是在通常的五里之外發動攻勢,憑借趙軍的沖鋒速度,最多承受五輪的打擊便可進入到韓軍弓箭手的打擊范圍,躲過大力神投石機的攻擊。

但戰爭沒有如果,韓軍營寨的都尉只知道,趙軍離得太近了,既然大力神投石機可以打得到對方,干嘛一定要等他們沖進來?!不巧的是,南北營寨的兩支友軍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幾乎在同一時間,十五座大力神投石機朝趙軍發威。往常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拳頭大小的石塊在這一刻成了催命的使者,凡是被打中的趙軍,無不瞬間成為一具死的不能再透徹的尸體。突如其來的攻勢顯然讓趙軍發蒙了,他們完全沒料到,韓軍居然可以隔著這么遠的距離攻擊自己!

密集的陣型在這一刻為趙軍套上了亡命的繩索,遇到襲擊的趙軍第一反應是四散分開,這也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但總有一些人想要保持住陣型,于是毫不意外地,有人拼了命地撞開身旁的袍澤,有人發愣被撞倒了,有人毫無方向地亂竄!趙軍在剎那間亂了套!

密密麻麻的石雨只是讓人陷入短暫的慌亂,但如果加上燃燒的木塊呢?這就足以讓馬兒受驚,這也和趙軍的排兵布陣有關。兩翼的騎兵遭受到中央步兵的沖擊,吵雜的人聲鼎沸,亂石飛舞,火花四濺,戰馬受到這也的刺激,發了瘋似地想要逃離。馬背上的騎兵竭力控制著戰馬,但往常聽話的戰馬此刻再也不愿意聽從來自背上主人的指揮。它們只想著遠離。不顧一切地遠離!

燕周在最關鍵的時刻下達了最正確的命令,兩翼的騎兵全部撤離,自己統領的中軍后撤。留下完全的空當給遇襲的一萬前鋒大軍!趙軍的軍事素養也終于發揮了作用,意識到空當出現。不必在停留在原地的趙軍紛紛后撤,韓軍的投石機雖然依然在發威,但對陣型松散的趙軍已經造成不了太大的傷害!趙軍,如此躲過一劫!

說到底,一切都是陣型太密集惹的禍。遇襲的趙軍被袍澤慘絕人寰的死狀刺激到,一心想要逃離這片區域,因此造成了極大的混亂。當有足夠的地方供趙軍騰挪,韓軍的投石機就沒有那么可怕了。

韓軍哪里知道。趙軍之所以靠的那么密集,除了給營寨內的韓軍制造壓力外,未嘗不是故意露出破綻給暴鳶看,引誘韓軍主力來攻!只是沒想到,弄巧成拙,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燕周率領驚慌未定的趙軍后撤了足足兩里地才下令清點損失,清點的結果讓燕周臉色一下子變得極為陰沉。這也不能怪燕周臉色難看,任誰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就折損三千人,心情都不會好!昨天的初戰雖然折損了兩千人。但好歹給韓軍造成了四百人的傷亡代價,自己倒好,一箭未放。就損失這么大!

三千人的傷亡相比較趙軍二十萬的數量來說,自然算不了什么。真正讓燕周氣憤的是如今麾下的士卒士氣低迷,韓軍則是士氣高漲。如果硬要攻擊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一旦失敗,對士氣的打擊將非比尋常的大。趙軍原本高漲的士氣會一下子降落到最低谷!

打還是不打,成了擺在燕周面前的最大問題。猶豫了片刻,燕周下了決議,那就是繼續打。因為就算現在收兵。戰敗的消息也會讓其他士卒寒心,相反。若是自己可以領軍攻克韓軍的一個營寨,那之前的損失在旁人看來。不過是一不小心付出的小小代價而已。

前軍的士氣隨著校尉的不幸戰死低落到了極限,燕周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干脆調集一萬中軍代替前軍,至于原本的前軍則負責牽制任務!

趙茄就是新選出來的一萬趙軍的指揮。二十萬趙軍,論悍勇,沒有任何一個人比得上趙茄。就連廉頗也感慨,趙國三軍之勇,趙茄為首!趙茄麾下的士卒似乎也秉承了趙茄的性子,打起仗來全都是悍不畏死、不要命的主。雖然每一次都是趙茄的軍隊傷亡最大,但不可否認,也是他們的戰果最大!燕周希望趙茄可以再一次發揮出來他的勇猛作風,為自己挽回顏面!

這一次,趙軍學了乖,在離韓軍營寨還有三里的地方,趙軍就開始沖鋒,而且他們的陣型是百十人一個小陣,彼此之間隔得距離很是松散。雖然韓軍的大力神投石機一刻不停地發射著石塊,但稀少的數量和緩慢的速度不過給趙軍造成了三百多人的傷亡而已。

很快,趙軍就沖入到守城弩的射程,巨大的守城弩不止是騎兵的噩夢,也是所有步兵的噩夢。慘烈的死亡往往能喚起被壓制的恐懼之心,而在戰場上,一名士卒一旦恐懼了,往往發揮不出一半的實力。在這方面講,守城弩就是其中的翹楚!

韓國一直以盛產勁弩聞名諸侯,這個時候的韓國已經可以生產出射程達到六百余步(約合八百米)的大型弩箭了。經歷過秦末的戰亂,技術的失傳,直到宋代,工匠們才研制出射程達到三百大步(約合六百五十米)的床弩。從某種意義上講,因為戰爭的需要,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統治者的壓迫,工匠們在這個時期綻放出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超高技藝!

六百余步的弩箭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戰爭的需要,所以這些年來,漢邑的工匠們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將復雜容易出故障的弩箭變簡單,變實用!集結韓國乃至于天下所有能工巧匠的三年鉆研沒有辜負韓王的重托。

在今年夏天的時候,漢邑的工匠們不僅發明出了射程達到九百步的大力神投石機,還改進了大型弩。射程上依然是六百余步,但精度大大提升,而且結實耐用,發射的速度更是快了一倍。而且不僅如此。除了可以發射比長槍還要粗大的長箭,改進后的弩還能發射普通的制式軍箭,每次六十枝。相當于韓軍多了六十名弓箭手,還是那種使用強弓。可以射穿重步兵鎧甲的弓箭手!韓王親自把這類大型弩命名為“漢弩”,以紀念漢邑的工匠們!

面對韓軍超過六十架“漢弩”從六百步到八十步的不間斷射擊,還有天空密密麻麻的箭雨,地上坑坑洼洼的陷坑,一萬趙軍深刻體會到了什么叫做“欲仙欲死”。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刺激了,趙軍絕對不想再經歷一次。長達三里的沖鋒,趙軍足足損失了超過兩千人才沖到了韓軍的營寨面前。而且,如此耗費心神的攻擊讓趙軍感到難以言喻的疲憊。

這還是有身后五千弓箭手的掩護。雖然因為大力神投石機的緣故,趙軍的五千弓箭手更多的是起一個騷擾作用,但總歸是給趙茄的大軍爭取了時間不是?!如果沒有身后大軍的略陣,趙茄真懷疑,自己能不能沖過來。身旁的親衛在護衛嚴密的情況下都戰死了三十多人,趙茄真的無法想象,如果讓韓軍投石機、漢弩、弓箭手肆無忌憚地發揮出百分百的戰力,自己的損失又會多大!

但趙軍終于沖過來了,這才是最重要也最慶幸的事情!劫后余生的趙軍來不及慶祝,便在伯長、屬長的帶領下緩慢而堅定地沖進拒馬陣。只有解決了韓軍的拒馬陣。才算是破開韓軍的防御。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更談不上消滅拒馬陣后面的韓軍!

一場慘烈的廝殺瞬間爆發!趙軍一旦發現韓軍,第一反應就是把手中的弩箭射出。然后大吼一聲,在身后弓箭手的支援下沖向韓軍!這樣的策略顯得十分有效!至少,在一開始,趙軍占據了完全的上風。韓軍可以抽冷子,趙軍也可以!而且,趙軍的弓箭手更多!

但很快,趙軍笑不出來了,因為他們發現,韓軍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陰險!韓軍利用對拒馬陣中通道的熟悉悄然撤退的同時。布下了密密麻麻的鐵蒺藜。這些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寸。雖然不能致命,但卻極大地阻礙了趙軍推進的速度。而且。趙軍因為沒有及時察覺,沖的太快,出現了大批量的傷兵。被刺穿了腳掌的趙軍自然戰斗力大減,堅強一點的也會冒出冷汗,脆弱一點的干脆鬼哭狼嚎。看到身邊的袍澤受如此大的痛苦,趙軍心中一緊的同時,暗中告誡自己,一定要小心腳下。

但鐵蒺藜實在太多了,多到趙軍沒有下腳的地方。考慮到趙軍的目的是破壞掉拒馬陣,搬開這些鐵蒺藜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但往往趙軍俯下身子去撿拾的時候,韓軍會突然出現,利用手中的弩箭襲擊大意的趙軍!可以連發三只弩箭的連弩彌補了韓軍弓箭手的不足,及時趙軍及時發現韓軍的行蹤,韓軍也能借助連弩安全退卻!

鏖戰了兩個時辰,趙軍付出了超過三千人的傷亡代價,卻依然沒有破掉韓軍的拒馬陣。趙軍從來沒有如此討厭鐵蒺藜,在拒馬陣里,趙軍為了清除鐵蒺藜,往往需要付出三五條人命才能往前推進兩三步。

久攻不下,趙軍的士氣無法避免地消沉下去。趙茄雖然親自帶隊斬殺了數十名韓軍,但也改變不了這種局面。韓軍甚至敢在趙軍士氣低落的時候沖出來沖擊趙軍,被韓軍這么一沖,趙軍終于崩潰了,狼狽不堪地退出了拒馬陣。燕周雖然不確定趙軍為何拿拒馬陣沒有辦法,但依照趙茄麾下士卒的悍勇居然也被趕出來,想來韓軍用了什么陰謀詭計。眼看天色已經不早,便下令鳴金收兵。

趙軍如蒙大赦,急急忙忙地退回本陣。在返回的途中,又遭到了大力神投石機和漢弩的輪番攻擊,損失慘重。

喧囂的戰場這才平靜下來,遍布在所有人眼前的是觸目驚心的戰場。橫七豎八的尸體從韓軍營寨一路向東蔓延,長達三里。死尸的形態千奇百怪,有半個身體被砸成肉泥的,有插滿箭矢的,有撐著身子沒有跌倒的,濃烈的血腥氣隨著西風,吹向下風處的趙軍營寨,氣味令人作嘔!

此役,趙軍出動五萬大軍,最終折損了八千余人,卻只給韓軍造成了不過千人的傷亡。韓軍最外圍的九個營寨依然牢牢在韓軍手中。層出不窮的守城利器讓趙軍意識到韓軍的可怕之處。按照這樣的趨勢,即便趙軍可以全殲韓國的十萬大軍,又能剩下多少人呢?!(未完待續)

ps:企,鵝,三傘二巴爾015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