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二十六章 河東之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六章 河東之變

第二十六章 河東之變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11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河內的戰事因為韓軍的頑強抵抗而陷入膠著,與趙軍同病相憐的,是泗水郡內的楚國大軍。[原本想要大展身手的楚軍在一開始的時候可謂勢如破竹,順風順水地拿下韓軍主動放棄的雍丘、襄陵、寧陵等地后,楚軍把目標轉向了潁水對岸的汝南郡。

在楚軍看來,韓軍未戰先怯,就丟掉了將近兩百里的土地,一定是怕了自己。也許,韓軍在秦、趙大軍的攻打下,已經節節敗退,自顧不暇!要不然,韓軍怎么對自己沒有還手之力呢?!誰也沒想到,攻打汝南郡的決定成了楚軍噩夢的開始。楚軍完全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韓軍沿著潁水、鴻溝布防,設下重兵,楚軍連續發動十幾次攻勢,傷亡上萬人,卻依然無法越過潁水、鴻溝。不僅如此,韓軍還趁著楚軍士氣衰落的時候,派出了好幾支小規模的部隊,借著山林的掩護,屢次三番地襲擊楚軍。這些日子以來,雙方爆發了不下數十次沖突,零零散散的傷亡加起來,楚軍又有五千人的損失。

楚軍主將景陽這才明白,韓軍主動放棄河水對岸的雍丘、襄陵、寧陵等地,除了是要分散自己的兵力,也是為了收縮防線,避楚軍的鋒芒!如今,楚軍可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原本高昂的士氣隨著韓軍的局部反攻和楚軍渡河攻擊的不暢而無可避免地落入低谷,韓軍的目的達到了。

雖然有二十萬齊軍在陶郡一帶和李牧率領的韓軍主力對峙,但雙方都很小心翼翼,尤其是本該作為進攻一方的齊軍居然因為韓軍的數量不下自己而采取守勢,讓韓軍的士氣無疑更加高漲。

景陽很是慨嘆,如果齊國是派安平君田單領兵,絕不會打得如此窩囊。明明自己牽制了不少數量的韓軍。齊軍卻忌憚李牧的威名,不敢正面交手。似乎看起來,齊軍主將也就是齊國丞相后勝想要等到秦、趙兩軍把韓軍打得落花流水后,再撿現成的便宜,想兵不血刃地拿下東郡,跟秦、趙、楚三國大軍會師洛陽。

有鑒于此。景陽不敢完全相信那二十萬齊軍,雖然看起來,齊軍的聲勢浩蕩。為了防止碭郡的韓軍主力渡河從身后偷襲自己,景陽分出了五萬大軍戒備睢水一線。為了穩固新占據的雍丘、襄陵兩地,防止東郡的韓軍南下,景陽分出了兩萬大軍震懾宵小。如果再算上這些日子死傷的士卒,景陽發現,自己手上可用的大軍數量居然只有十六萬五千人。

渡河騷擾楚軍的韓軍數量雖然不多,但通過幾次交手。景陽發現韓軍對地形不僅熟悉,還擅長山林作戰。自己派出去追擊韓軍的士卒一旦進了林子,傷亡就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從一開始,這些韓軍就把目標定在了楚軍戰力最弱的輜重運輸部隊!很明顯,韓軍想要切斷自己的糧道!

按照往常的道理來說,像巨陽這樣的邊境堅城應該囤積了不少糧草,但怪只怪前些年楚國接連和齊國、魏國交戰。以前囤積的糧草用的差不多了。而楚國在一開始,其實是想攻打碭郡的。只是齊國的態度強硬,忌憚楚國拿下碭郡后不歸還給魏國,因此在信陵君的游說下,楚國才同意把目標選為汝南。

距離巨陽最近的泗水城邑是新都,但新都糧草不多,想要調撥糧草的話。只能從更南邊的壽春、下蔡,要命的問題就來了,往常運送糧草的話,走水路即可。但如今韓國舟師封鎖了潁水河道,楚軍運送糧草的話自然不能再走水道。但如果走陸路的話。因為山林中多,可供韓軍埋伏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楚軍雖然每次都出動五千人以上押送糧草,但總是防不勝防。從來沒有一次是可以安然無恙地把全部糧草送到巨陽的。

景陽當然想過從壽春直接發動攻勢進攻汝南,但汝南郡和壽春相鄰的區域可謂不毛之地,楚軍只能走山間小道才能抵達汝南郡的繁華之地。而且,誰知道韓軍會不會在這片區域設下埋伏伏擊楚軍呢!所以,景陽才決定從巨陽進攻汝南。巨陽對面的汝南郡之地是人口最為密集的,可以省去楚軍不少功夫!

實際上,目前巨陽的存糧足夠二十萬大軍兩月之所需,渡河而來的韓軍雖然前赴后繼地襲擊楚軍,截獲糧草,但尚不至于讓楚軍人心惶惶。實在不行,楚軍每次派一萬多人護送糧草就是!真正讓景陽最為忌憚的是原本安分守己的東越國出兵五萬,渡過浙江,意向不明。江東郡打探到東越國出兵的消息后,一方面急報郢都,一方面告知景陽。

景陽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目前楚國的大軍一多半在泗水郡,郢都附近則有十多萬人,除了這兩塊地區,其他地方的兵力極其空虛。無論東越國的五萬大軍去楚國的哪里,都能攪個天翻地覆。

東越國地處偏僻,不可能這么快得知天下爆發這么大規模的戰事,景陽非常懷疑,一定是韓國用什么拉攏東越國,給楚國制造麻煩!韓國這是逼著楚國退兵。因為面對東越國的肆虐,如果楚國不想損失過大,就必須迅速解決東越國這個心腹之患。從郢都抽調兵力顯然不現實,那就只能從伐韓的兵馬上下手。到時候,自己手下可供伐韓的軍隊將減少到十萬。十萬,面對韓國又能有什么作為?!也許自己只能像后勝一樣,眼巴巴地等著韓國敗在秦、趙兩國的手上,再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吧!

楚國,郢都。

東越國出兵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傳到了楚王耳中。楚王雖然目光短淺,好色貪利,但也知道東越國在這個時候出兵對楚國的巨大威脅!即使沒有威脅,在楚王眼里,一個被自己打得龜縮在會稽山里不出的小小蠻夷居然敢撩撥虎須,自己不懲治一下對方,還真讓他們以為自己好欺負呢!

令尹羋梁一聽到東越國出兵就暗道不妙,如此巧妙的時機。肯定是韓國慫恿所為!而令尹羋梁從來不覺得,韓國沒有后著!越國在當年可也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大國,楚國爭霸中原多次失利,跟吳、越兩國的牽制、阻撓不無關系。本以為越國從此一蹶不振,沒想到可以卷土重來!這一次若是東越國大振聲威,在楚國腹心攪了個天翻地覆。楚國不僅失去了顏面,還會重新多了一個心腹大患。

出兵,必須立刻出兵鎮壓剿滅是令尹羋梁的第一個想法,左徒黃歇也是這個意思。但如何出兵,從哪里出兵,是楚國君臣分歧的地方。

令尹羋梁認為,可從郢都調集五萬大軍,四五百艘戰船,乘船順水而下。等準備好出征。東越國的軍隊動向多半也會被探聽,到時候直奔東越**隊的所在,圍而殲之。

左徒黃歇則認為,不必興師動眾,只需三五萬人的一支偏師,前往江東坐鎮即可。江東乃東越國故地,土地肥沃,更毗鄰會稽山。東越國若攻江東。有這支偏師坐鎮,足以讓東越國大軍無功而返。東越國若攻九江。這支偏師也會讓東越國如鯁在喉,不敢派出主力。如此,楚國可以用最小的代價來制衡東越國!畢竟,會稽山乃是東越國的根本所在。

兩人互不贊同,黃歇反駁道:“依照令尹之策,從郢都抽調五萬大軍后。郢都附近將只有五萬大軍可用,若是巴郡或者南陽兩地的韓軍奇襲郢都,該如何計較?”

令尹羋梁則針鋒相對道:“楚、齊、秦、趙百萬大軍伐韓,韓國應接不暇,哪里又會有多余的兵力來攻打郢都?倒是如果從景將軍麾下調動士卒。東越國大軍舍棄會稽山,攻打九江郡,又該作何計較?”

“會稽山乃東越國根本,九江郡不過肥沃之地,東越國豈有舍本逐末之舉?江東但凡有三五萬大軍,東越國安敢兵出會稽山?”黃歇認為自己說的才是正確的。

“九江空虛,又為越國故地,越國只要攻進九江,給其三五月時間,足以立足!會稽地少而民貧,有韓國支持,越國自然愿意舍棄會稽而取九江!甚至,越國可以孤注一擲,攻打郢都,到時,豈不是我們楚國的奇恥大辱!景將軍麾下的士卒決不可動用!齊軍不思進取,三十萬韓軍的壓力多半在我們楚國身上,若是因為兵力不足而導致兵敗,這樣的責任誰能擔當得起?”令尹羋梁毫不退讓。

說到底,二人都是為眼下的戰局擔憂。楚國原本寄予厚望的齊國大軍外強中干,不思進取,在陶郡天天和韓軍的斥候爆發小規模的戰事!韓軍游刃有余地利用鴻溝、睢水作為第一道防線,守衛的汝南郡是井井有條!在這樣的情形下,楚軍的壓力無疑更大一些。因為楚國想要有所作為,分得更大的利益!

在泗水郡,相當于二十五萬楚軍面對二十萬韓軍的威脅,楚軍的戰力又弱過韓軍,景陽的壓力可想而知。調派三五萬人進駐江東,看似容易,實際上是給景陽制造更大的麻煩,而且,這么點兵力并不一定可以確保東越國不會佯動。這些人像來不循規蹈矩,若是他們一意孤行,到時候楚國吃的虧一定很大!

從郢都抽調大軍也不合適,因為巴郡和南陽就像是懸在楚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楚國但凡露出一點點虛弱之意,韓國說不定就會趁勢而動!

這就如同一場賭博,東越國的五萬大軍就是誘餌,是起因。楚國要么全力防衛郢都,要么在泗水郡和韓國爭鋒!無論走哪一步棋,楚國都需要冒險!

楚王深思良久,想出了一個看似可以讓令尹羋梁、左徒黃歇都滿意的辦法,那就是從郢都調集兩萬大軍,從景陽麾下調動三萬大軍,合軍五萬,剿滅這支流竄的越國大軍!這讓兩人很是搖頭,如此一來,豈不是兩個方向都削弱了嗎?但救兵如救火,兩人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只能接受楚王的這個命令。他們只希望,秦、趙兩國可以早點取得突破,只要韓軍在任何一個方向失利,都會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對楚國,都會是天大的好消息!

最先取得突破的自然是秦國。就在暴鳶帶著兩萬大軍心急火燎地趕到吳縣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十萬秦國大軍從河水上的汾陰河段突破了韓軍設置的防線,汾陰如今被十萬秦軍圍困,危在旦夕。

這一變故直接打亂了暴鳶的計劃,也讓暴鳶意識到。吳縣的這支秦軍不過是一支偏師,秦軍的真正主攻方向乃是汾陰。只是暴鳶怎么也想不出來,秦國哪里來的那么多的戰船,從上游順流而下,攻克了自己精心布置的汾陰防線。

要知道,情報是不會有錯誤的,的確有四百多艘戰船從陰晉順流而下,擊敗了韓軍舟師,然后在吳縣上岸。正因為基于此。暴鳶才判斷秦國不可能再有足夠的戰船渡河攻擊,防備才松懈了下來。但秦國居然可以又抽調五百艘戰船,從河東郡的北方龍門一帶順流而下,這直接讓汾陰的守軍猝不及防,如果不是守將足夠果斷,也許,汾陰也直接落入秦軍的手中。

但顯然,只有四千守軍的汾陰是無法給秦軍制造太大麻煩的。秦軍根本懶得浪費時間。直接留下一萬大軍圍困汾陰,其余大軍直接南下。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經略河東。

這是暴鳶從情報中得出的結論,換做是自己,也會這么做。雖然第一批渡河的秦軍不過三萬人,但這三萬人也足以讓汾陰生出無力之感。汾陰的守軍除了及時向自己示警,剩下能做的就是眼睜睜地看著秦國舟師不慌不忙地運送后續的糧草、士卒。

秦軍南下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汾陰往東兩百多里就是安邑。從安邑到汾陰的這段基本上沒有一座大的城邑。秦軍雖然可以暢通無阻地抵達安邑,但考慮到河東半數的精銳都在安邑,安邑背靠著上黨,秦軍若是攻打安邑的話,將很快陷入鏖戰。

南下則不然。河東郡超過半數的城邑集中在西南角落,最是繁華,人口也最密集。從另一方面講,只要秦軍拿下蒲阪關和風陵渡,來自秦國上郡和內史郡的援軍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抵達河東,加大秦軍的優勢,并最終轉換成秦國在河東的大勝。

如今暴鳶可以確定的是白起根本就不在吳縣,因為汾陰打出了武安君的旗號。另外一點可以佐證的就是在暴鳶率領兩萬援軍抵達后,秦軍就撤了吳縣之圍返回渡口,堅守營寨不出。通過偵查,韓軍斥候發現,秦軍營寨內雖然旗幟林立,但人數絕對不超過兩萬。如此,秦軍的目的就很明顯了。兩萬秦軍在渡口阻止三川郡的韓軍北上增援河東,同時威脅河東韓軍的后方,讓河東郡的韓軍如鯁在喉,不敢專心對付白起麾下的十萬大軍。河東郡的韓軍瞻前顧后,足以給秦軍爭取到足夠的時間!不過,就算沒有兩萬秦軍的牽制,憑借暴鳶麾下可用的六萬士卒,對上白起的十萬大軍又有多少勝算?!

暴鳶望著不遠處在渡口營寨死守不出的秦軍,默默地長嘆了口氣,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辦法!從上黨抽調大軍嗎?沒有人比暴鳶更清楚,上黨看似大軍林立,其實只有五萬大軍!即便將上黨所有男丁全都征召入伍,也不過再多出五萬老弱疲憊之兵。有趙國的威脅,上黨的大軍輕易動不得啊!但如果從三川調集援兵,最近的通道被秦軍封鎖了,秦軍擺明了要死守!韓軍真不知道要付出多么慘重的代價才能拿下渡口。似乎看起來,只能從潁川郡調集援軍了!

只是,在援軍抵達前,暴鳶總覺得該做些什么。兩萬秦軍自然要防備,但陽晉、封陵也要派兵增援,只是,在派出援軍前,還要提防秦軍會不會偷襲安邑。這也是暴鳶過于謹慎的表現了!

換做其他將領帶兵,要么棄守封陵、陽晉,猛攻秦軍營寨,守衛安邑,消除后顧之憂;要么堅壁清野,將防備封陵、陽晉作為第一要務,對兩萬秦軍不管不顧。像暴鳶想要用六萬大軍,既看住兩萬秦軍,又擋住白起的十萬大軍,雖說不是不可能,但卻會非常難!

白起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他依然是天下第一流的名將!至少韓國赫赫有名的名將暴鳶完全被白起玩弄于股掌之中!

但暴鳶至少知道自己無法戰勝白起,所以,河東的戰況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傳到洛陽。九月十五日,太尉暴鳶上表祈罪,請求韓王發兵十萬援救河東!

ps如何破解河東危機,諸君有何高見?(未完待續。。)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