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二十四章 河內之戰(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河內之戰(上)

第二十四章 河內之戰(上)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09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新鄭之變

類別:玄幻小說

作者:

書名:__

河內郡,朝歌。無彈窗

九月初五,趙國以廉頗為將,領軍二十萬,攻打河內郡。朝歌首當其沖,被五萬趙軍前軍團團包圍。

蒙驁接到朝歌的求援后,率領十萬大軍緊急馳援。等蒙驁大軍趕到朝歌城下,與趙軍前軍交戰,小勝,斬首過千。兩日后,廉頗率領的中軍主力到達!彼此互相忌憚的雙方皆是小心翼翼,沒有再發起戰事。如今,十萬韓軍和二十萬趙軍于朝歌一線對峙,已逾三日。

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分成三個部分,兩萬人圍困朝歌,防止朝歌守軍和蒙驁大軍里應外合;兩萬人警戒河水防線,防止東郡的韓軍渡河偷襲,切斷自己的退路;剩下的十六萬大軍則開始試探韓軍,尋找破綻。

一番試探后,廉頗不得不承認,蒙驁在防守上確實頗有造詣!韓軍的營寨扎的嚴謹又不保守,集攻防于一體。想要無錯小說3.破開韓軍的營寨,除了硬碰硬,絕無好的辦法!河內,絕對是一個難啃的骨頭,而不是趙國想象的肥肉!非但如此,一個不小心,這塊骨頭可以崩掉趙國最重要的幾顆牙齒!雖然這一次,韓軍完全處于下風,但也不是必敗的局面。用兵之道,講究的是虛虛實實。趙軍雖有二十萬。但不一定可以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實力。而在某種情況下,韓軍確實可以以一當二。

蒙驁現在比較擔心的是趙國的另一路兵馬。按照情報,趙國會動用三十萬大軍,如今只有二十萬出現在朝歌。剩下的十萬則是毫無蹤影!這十萬趙軍的主將是誰,目前在何方,蒙驁均是一無所知。所以。在沒有確定另外十萬趙軍的蹤跡前,蒙驁是萬不能調動五萬鎮守上黨郡的韓軍來增援的。

相比較趙軍,蒙驁唯一的優勢在于韓軍的糧草充足,補給方便,不像趙軍的糧草俱是從邯鄲轉運過來的。雖然邯鄲距離朝歌看似不過三百里,但為了護送、轉運糧草,趙國需要付出的額外代價可不小。加上趙國的糧草素來不多,蒙驁相信,只要自己可以堅守下去。就可以等到反敗為勝的機會!二十萬趙軍又如何?!犯我韓國者。雖遠必誅!只要等到趙軍士氣衰竭,韓國解決了齊、楚兩國中的任意一國。就是反攻的時候!到時候飲馬邯鄲,接受趙國乞降,豈不快哉!在防守的這一段時間,可是立功的最好時機。而在韓國,軍功意味著一切。

九月初九,天氣晴。微風,正是適合大戰的最佳天氣!廉頗親自帶領五千趙軍出營,挑釁韓軍,想要逼迫蒙驁派兵出戰。蒙驁自然不為所動,雖然自己并不怵廉頗。韓軍士卒更是躍躍欲試,想要拿趙軍的項上人頭立功,但有著堅固的營寨不以逸待勞地對付趙軍,卻和趙軍野戰廝殺,顯然并不明智!

當然,拒不出戰有損士氣,蒙驁也想出了應對之法,那就是宣布誰可取廉頗首級者,獎勵一個布幣,美人兒一名。對的,沒有聽錯,就是一個布幣,美人兒一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韓軍對廉頗的輕視,蒙驁更希望可以借此激怒廉頗,讓廉頗怒氣沖沖地猛攻韓軍營寨。

廉頗確實這樣做了,但卻不是蒙驁預料的那樣是因為憤怒失去了狼,而是一開始就這么打算。猛攻韓軍營寨除了因為糧草并不充足,也是為了調動韓軍。廉頗必須讓蒙驁深信不疑地認定,趙國的目標就是河內。等到韓國在河內支撐不住的時候,就不得不調動援軍,而這,才是趙國留下的十萬大軍發揮作用的時候!

五千趙軍踏著鼓點,緩慢而堅定地沖向凸在最外側的一個韓軍營寨。廉頗在巡視完韓軍營寨后,當然知道韓軍的營寨是環環緊扣,互為犄角,無論哪一個營寨遭到攻擊,其他的營寨都可以迅速增援!但沒有任何的防御是完美的,在進攻一方敢于付出犧牲和擁有足夠兵力的條件下,就沒有攻克不了的營寨。

如何以最小的損失拿掉韓軍最外圍的營寨,廉頗做過許多設想,但設想終究是設想,廉頗必須派出軍隊試探下這些營寨的防御力,才能汲取經驗教訓,為后續的攻擊做準備!五千的人數在廉頗看來已經不少了,應該足夠可以試探出很多東西!

發現趙軍發動了攻擊,韓軍的營寨立即行動起來。弓箭手迅速上前,準備遠程壓制。投石機也就位,但營寨中不過五架的數量證明這更多的是示威!這是一個駐守著三千人的小寨,像這樣的小寨,在韓軍的外圍還有八個。

受襲的韓軍營寨內響起的嗚咽號角是求援的信號。聽到號角聲,南北兩側的韓軍營寨也在令旗的指揮下開始調集弓箭手和歩卒。但在看到廉頗身后超過五千人數的騎兵的時候,營寨的守將明智地放棄了派出歩卒支援的想法。在開闊的平原上,沒有一支人數處于劣勢的輕步兵愿意面對蓄勢待發的騎兵,如果非要讓輕步兵出戰,那是讓他們送死!

但即使廉頗用騎兵打消了南北兩側的韓軍營寨直接出兵增援的念頭,單單是面對三個方向的弓箭手和投石車也讓沖鋒的五千趙軍體會到什么叫做狂風暴雨的攻勢。連綿不絕的箭雨和從天而降的石塊讓趙軍傷亡慘重,雖然趙軍已經高舉著盾牌,放緩了腳步。讓整個陣型異常緊湊,但總有箭矢穿過指寬的縫隙,射進趙軍的身體當中。投石機發射的石塊則更加霸道了些,憑借巨大的動能,往往直接把盾牌撞開,將盾牌下的趙軍士卒砸成肉泥。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趙軍的傷亡往往隨著盾牌陣的破滅而無法控制地越來越大。

事實證明,韓軍的攻勢密不透風,幾乎沒有死角。意識到這一點的趙軍校尉咬著牙,命令身旁的親兵吹響了沖鋒的號角。趙軍希望用極快的速度沖過這段最危險的區域,只要和韓軍短兵相接,就不用面對對方該死的弓箭手了。

這個策略顯然奏效,南北營寨的韓軍弓箭手在放空了自己的一半箭囊后,就發現趙軍已經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自己無能為力了!趙軍如今只需面對正對面的韓軍弓箭手了!趙軍似乎已經看到韓軍弓箭手慌張的面孔和因為過度緊張而顫抖的雙手!

但異變突生。在距離韓軍營寨不過四十步的地方,沖在最前面的趙軍只覺得腳下一空,隨即因為巨大的慣性栽倒在地。少數反應快的勉強調整好姿勢,才躲過了倒地的命運。在這樣沖鋒途中,身后的袍澤是不會有時間憐憫倒地的趙軍的,所以,倒地意味著會被踏做肉泥!幸運的會當場身亡,不幸的則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身體如何化作一灘肉泥。然后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去!

趙軍所遭遇的陷阱,正是蒙驁的杰作之一。距離是陷阱成功的關鍵。太近了會失去意義,太遠了對方的沖鋒速度又沒起來,造成不了太大的傷害。四十步的距離剛好,越過了死亡箭雨的敵人面對近在咫尺營寨,肯定會下意識地靠攏在一起,準備用集體的力量沖入營寨!

先是零零散散的坑洞對付敵人。然后是整條整條的坑道對付敵人。在這個混亂的戰場上,前者消滅的敵軍絕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因為有太多的可能會造成這個現象,也許是中箭,也許是扭到腳。等后者大批次的傷亡造成后,敵人才會意識到他們中了自己的陷阱!可這個時候。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為了防止趙軍及時吸取教訓,蒙驁自然也作出了不同的變化。每個營寨外的陷阱均是不同,大大小小十幾種陷阱,雖然對戰局造成不了決定性的影響,但總可以削弱趙軍的士氣,甚至讓趙軍膽寒!從此,趙軍每次沖鋒,除了擔心天上的箭雨,還要分心腳下!

在雙方勢均力敵又沒有明顯破綻的時候,勝利往往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蒙驁對于韓王說的這一點極為認同,不說太多,如果每次都可以給趙軍增添百十人的傷亡,那等趙軍拿下韓軍最外圍的營寨,將平添上千人的傷亡。趙軍的兵力優勢可以一點點被抹平。而且,想要不戰而屈人之兵,讓趙國產生動搖就必須讓趙軍士氣低迷。而有時候,傷兵對士氣的影響比戰死的士卒還要大!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趙軍校尉反應地不可謂不快!這個時候,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心悸,不是退兵,而是迎難而上。一路付出了上千人的傷亡,韓軍到現在沒有一個損失,就這樣敗退的話,不僅廉頗饒不了自己,自己也會羞愧而死。所以,將近四千名趙軍在校尉的帶領下,徑直殺向韓軍設置的拒馬陣。

這個時候,弓箭手已經退后,將空間留給了身后的歩卒。隔著拒馬,韓軍三人一組地和趙軍廝殺起來。一名長槍手主攻,一名長劍手輔助,一名弩箭兵抽冷子襲擊。在狹窄的拒馬陣,騰挪變得極為困難。面對敵人刺過來的長槍或者劈過來的長劍,要么架住,要么以命博命將手中的武器殺向對方,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在臨行前,趙軍就演練過如何在拒馬陣中和韓軍交戰。畢竟,韓軍這種簡單粗暴的防守曾經讓秦軍吃盡了苦頭,趙軍不可能不去籌劃。戰前多流汗總好過戰時多流血。

只不過,趙軍還是有種被韓軍坑了一把的感覺。因為趙軍發現,韓軍的拒馬陣實在太矮了。依照趙軍的身高在拒馬陣里穿行,總是一不留神就撞到拒馬。所以在很多時候。趙軍不能專心致志地和韓軍廝殺。

這又是蒙驁的另一個小計策。蒙驁向韓王申請,將南陽的兩萬大軍劃歸自己所用,就是看中了南陽當地的士卒身材相對矮了幾寸。別小看這幾寸的差距,因為拒馬陣是為南陽的士卒量身定做的,趙軍在里面作戰無形中就大打折扣。而且,韓軍手中所持的俱是連弩。雖然只是三連發的弩箭,射程也相對較近,但相比趙軍手中每次只能發射一次的弩箭,已經是占盡了便宜。

有這么多的優勢在手,加上韓軍是以逸待勞,單兵素質并不遜色趙軍,所以很快,趙軍校尉發現自己手下的傷亡越來越大!如果巨大的傷亡可以突破拒馬陣,那也沒什么好說的。趙軍完全可以憑借數量上的優勢來全殲這個營寨的韓軍!但問題了。鏖戰了大半個時辰,除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拒馬陣被破壞,韓軍的拒馬陣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完好無損!

在身后觀戰的廉頗也發現了這一點,雖然趙軍一波又一波地殺進拒馬陣,但堅持不了多久又會被韓軍趕出來,廉頗看著韓軍的中軍旗幟林立,隱隱有調動兵馬的跡象,擔心韓軍會反撲。便下令民警收兵。今天不過是一次試探罷了!反正試探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必要再徒增傷亡。折損士氣!

嗚嗚的號角吹響,趙軍校尉雖然萬般不甘心,也不敢頑抗軍令,只能帶著委屈至極的趙軍退兵!不過即使是退兵的時候,趙軍依然是進退有度!韓軍見此,也沒有出寨追擊。只是用密密麻麻的箭雨留下了三百多具的趙軍尸體。

第一次交鋒,以韓軍是完勝收場!韓軍此役戰死不過三百多人,換來的是趙軍超過兩千人的傷亡。看起來戰損比相當大,但考慮到這是趙軍不熟悉韓軍的一系列精心布置,韓軍想要在以后的戰事中取得如此大的戰果。將沒有這么容易!對韓軍來說,考驗還在后面!

河內郡,朝歌。

九月初五,趙國以廉頗為將,領軍二十萬,攻打河內郡。朝歌首當其沖,被五萬趙軍前軍團團包圍。

蒙驁接到朝歌的求援后,率領十萬大軍緊急馳援。等蒙驁大軍趕到朝歌城下,與趙軍前軍交戰,小勝,斬首過千。兩日后,廉頗率領的中軍主力到達!彼此互相忌憚的雙方皆是小心翼翼,沒有再發起戰事。如今,十萬韓軍和二十萬趙軍于朝歌一線對峙,已逾三日。

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分成三個部分,兩萬人圍困朝歌,防止朝歌守軍和蒙驁大軍里應外合;兩萬人警戒河水防線,防止東郡的韓軍渡河偷襲,切斷自己的退路;剩下的十六萬大軍則開始試探韓軍,尋找破綻。

一番試探后,廉頗不得不承認,蒙驁在防守上確實頗有造詣!韓軍的營寨扎的嚴謹又不保守,集攻防于一體。想要破開韓軍的營寨,除了硬碰硬,絕無好的辦法!河內,絕對是一個難啃的骨頭,而不是趙國想象的肥肉!非但如此,一個不小心,這塊骨頭可以崩掉趙國最重要的幾顆牙齒!

蒙驁也對著連綿數十里的趙軍營寨暗自頭疼。廉頗是趙國名將,用兵講究的是大開大合,對付這樣的敵軍守將,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如今,河內的全部韓軍都在自己麾下,若是兵敗,河內將不能自保。雖然韓王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表示河內可以棄守,但身為一個將軍,怎可未戰先怯?!

雖然這一次,韓軍完全處于下風,但也不是必敗的局面。用兵之道,講究的是虛虛實實。趙軍雖有二十萬,但不一定可以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實力。而在某種情況下,韓軍確實可以以一當二。

蒙驁現在比較擔心的是趙國的另一路兵馬。按照情報,趙國會動用三十萬大軍,如今只有二十萬出現在朝歌。剩下的十萬則是毫無蹤影!這十萬趙軍的主將是誰,目前在何方,蒙驁均是一無所知。所以,在沒有確定另外十萬趙軍的蹤跡前,蒙驁是萬不能調動五萬鎮守上黨郡的韓軍來增援的。

相比較趙軍,蒙驁唯一的優勢在于韓軍的糧草充足,補給方便,不像趙軍的糧草俱是從邯鄲轉運過來的。雖然邯鄲距離朝歌看似不過三百里,但為了護送、轉運糧草,趙國需要付出的額外代價可不小。加上趙國的糧草素來不多,蒙驁相信,只要自己可以堅守下去,就可以等到反敗為勝的機會!

PS:馬上修改好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玄幻小說,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