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章 有客咸陽來(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有客咸陽來(2)

第三章 有客咸陽來(2)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入得澠池城,天色尚且不晚,魏冉便信步往城中最熱鬧之處走去。澠池的繁華超出了魏冉的預料,西市所售之物,糧食、布匹、紙張、香燭等一應物品一蓋有之。如此只是說明物品之豐,魏冉驚訝的是來往行人的衣著。民若貧,或衣不蔽體或打滿補丁,韓國百姓的衣著雖然不算最新,但也不舊。其面無菜色,臉色紅潤,足以說明家境不錯。

再往前行不過里許,魏冉忽聞有人起爭執。看熱鬧也是國人天性,概不分古今。很快,前面十余步就聚集起黑壓壓的的一片人。魏冉也是十分好奇,韓國學秦國一般,治國以法,法不嚴則無威。如果是在秦國,遇到這般的,一概投入獄中,各鞭笞二十,罰沒財帛。理由很簡單,這些庶民有過多的精力,不思為秦國開疆擴土,卻用于內耗,國家增能提倡?!魏冉倒是想看看,聚眾鬧事的人在韓國會有什么下場。

魏冉聽了一會,不僅有些訝然。事情起因之簡單,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兩個年輕人游街,其中一人踩到了另一人的鞋。被踩鞋的人自然要求道歉,踩鞋的卻是認為對方突然停頓,才導致自己躲閃不及,踩掉了對方的鞋,自然不是他本人的錯。雙方各執一詞,繼而當街辯理,才引來那么多路人圍觀。

如此芝麻般的小事,在魏冉看來,雙方各自退讓一步,相視一笑就好。但雙方皆有同伴在場,事情有了爭執,已經事關顏面的問題,故而沒人肯讓步。眼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堵塞街道的風險,魏冉也清楚,接下來怕是衙役出場,各打三十大板的情形了。

但事情接下來的發展偏偏出乎魏冉的意料。兩人眼見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居然各自向對方作揖。然后擺手,一副“請”的模樣。不過,他們臉上的挑釁表情和不屑的眼神,完全沒有身上謙讓的影子。圍觀的群眾大概知道了事情很快結束,居然一下子都散去了。只留下數個無所事事的行人,饒有興趣地跟著雙方往前面走去。

“這算怎么回事?”魏冉極其疑惑地暗自納悶道。雙方一起做一個手勢。然后并肩往城中心走去。事情就這樣解決了?難道他們為了這件小事就要去面見縣令嗎?不應該啊!任何時候,民都不該愿意見官的啊!他們的裝扮可不是什么士子,而是莊稼漢。

“算了!跟上去瞧瞧!我倒是要看看,韓國這是在搞什么名堂!”

很快,魏冉跟著鬧事的雙方走進了一個看似校場的地方。只不過。這里沒有點將臺,沒有各種器械,有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箭靶。奇怪的是,箭靶除了最中央的是紅心外,周遭的一圈圈皆是標記著莫名的符號。而且,還有不少人在這里,有人露出炫耀的恣意笑容,有的垂頭喪氣如喪考妣。憤怒者有之。羞愧者有之,得意忘形者有之,恭敬謙和者有之。

眼看著兩人繳納了數個布幣。自有兩個衙役模樣的人將一張普通的弓和一壺箭矢分別交給兩人。兩人各自查驗了對方的弓箭,確定沒有問題后,站在箭靶數十步外,彎弓而射之。十支箭射固定靶,十支箭射移動靶,一刻鐘內。一壺箭盡皆射完。

自有人將他們的成績統計出來,告之他們。一個明顯負責仲裁的人開口道:“張用。固定靶十中八,七十環;移動靶十中五。三十環,合計一百環。蘇月,固定靶十中九,九十環,移動靶十中二,十環,合計一百環。然則,蘇月中靶十一,不及張用中靶十三,故輸!”

“我不服氣!”被踩到鞋子的蘇月大呼委屈,說道:“我要和他比試劍法!”

韓國法律已經規定了,若是有爭議的雙方比試箭術,所得環數一樣,以中靶數量多者優先,以中移動靶數量多者優先,以中移動靶環數多者優先。或比較劍術,前提是對方同意。若是對方不同意,除非你比他的爵位更高。

負責仲裁的人面無表情地說道:“張用,蘇月愿與你比較劍法。你若愿意,可收對方兩枚布幣,此次比試結果作廢。”

“我不愿意!”踩人的張用回答地很是干脆利落。他自己很清楚,自己擅長的本來是箭術。今日雖然發揮不佳,但沒想到對方更是一個草包,所以贏了下來。劍術自己學了還未多久,萬一敗了,受了傷,就得不償失了。

雖然自己也清楚,劍都是包裹了好幾層布帛,受傷的概率不大。不過,自己為什么要給對方機會呢?!自己就是要氣一下對方!當然,因為自己還沒有獲得爵位,如果對方有爵位的話,自己是無法拒絕的。但眼下韓國有爵位者都喜歡佩戴韓王制定的佩飾,對方除非是扮豬吃老虎,否則決計不可能是貴族!

蘇月氣的咬牙切齒,就差殺兩個敵人,自己就可以封爵了,雖然是最低的那一種。但眼下自己還是一介平民,壓迫不了對方。自己擅長的是劍術,至于箭術只是粗通而已。畢竟,上陣的時候,大都是短兵相接,那些弓箭手的戰果實在不好統計。反倒是像自己這樣的劍手有袍澤作證,殺一個就是一個戰果。所以自己才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了練習劍術上,沒想到今天卻是栽了一個跟頭。

“我給你十個布幣,你敢與我一戰嗎?”想了想,蘇月忍著肉痛,問道。既然不能以爵位強迫對方,那也只能利誘來給自己解氣了。

張用卻是連連擺手,對方這么篤定,愿意下這么大的籌碼,自然是覺得他穩贏了。但自己偏偏不給他這個機會!

“算了!今日我還有要事!等你練好箭術再跟我說吧!你要是早說輸不起,跟我道歉。也不用來這里仲裁了不是?!”

得到了張用明確回復的仲裁開口了,說道:“既然張用不愿意和你比試,你又是無爵之人。那今日就是蘇月你輸了。按我韓國法律,你需要繳納五個布幣或者受鞭笞三十。蘇月,你選哪個?”

“繳納五個布幣。”蘇月沒好氣地說道。

“好!山陽鎮蘇月繳納五個布幣。”仲裁一邊接過蘇月遞過來的布幣,一邊用毛筆記錄了下來,并且好心提醒道:“王上有命。私斗者鞭笞八十,罰沒半數家產,戍守邊疆三年。年輕人,莫要沖動!”

蘇月神色一凜,正色回道:“我省得,多謝提醒!”

魏冉看著這一慕有些瞠目結舌。韓國居然如此解決民間糾紛。先以嚴苛的法律禁止私斗,看起來,只要不發生什么讓人頭破血流,手腿斷折的,一些推推搡搡的小沖突都不屬于私斗。不能私斗。只是推推搡搡的話,肯定不能讓雙方滿意、解氣。這也簡單,雙方各自不服氣的話就繳一筆費用先比射箭,誰厲害誰就是對的,輸的人不僅損失些財帛,更重要的是丟了面子。

兩撥互不服氣的人在接受了仲裁結果后就各自散去,魏冉隱隱約約聽到蘇月的同伴笑話他應該早點把箭術練好,否則也不會吃一個暗虧。可以預見。為了找回面子,蘇月回去后一定刻苦訓練箭術。為了以防萬一,就連劍術也要練習。如果有千千萬萬個像蘇月一樣的人呢!千千萬萬個失敗后刻苦練習箭術的人呢!韓國怎么不可以由此培養起了一股尚武之風?!在尚武和軍功、爵位等切切實實的利益聯系起來的時候。還有誰會不支持呢?!

尚武之風在韓國大行其事,這樣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一旦韓國有了戰事,韓國可以隨意征調百姓從軍,韓國可謂全國皆兵。畢竟人人都會射箭,精于射箭,都會用劍。精于用劍。這就是趙國翻版的胡服騎射嘛!

想到這一慕的魏冉不禁暗自擔憂,如此下去。韓國的強大還有哪個國家可以阻止!山東怕會皆屬于韓國吧!

在魏冉看來,韓國的變法一個最大的破綻就是關于收歸土地國有。恢復什么井田制。這完全就是倒行逆施!怎么可能如人意呢!秦國當初可就是靠著一條允許土地買賣,獲得了上策階級的支持!為了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財富,秦國的上層自然不遺余力地要求擴張土地,借此獲得巨大的利益!韓國卻是要放地主階級和權貴階層的血,這幾年過去了,怎么就沒聽到多少韓國內亂的消息呢?!

很是不解的魏冉在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城郊的村落,打聽虛實。在魏冉看來,農人們是不會說謊的。他們最能寫照一個國家的現實,畢竟世人都知道,農桑為國家之本,若農人心有怨氣,這個國家就很有可能發生大的動蕩。

魏冉問:“韓國恢復周禮,實行井田,你們心里沒有怨言嗎?”

澠池農人答曰:“老先生有所不知,此井田非彼井田。一者,我們不需為王上耕種專門的土地,而是按照人口劃分土地,按照收成十抽三的比例上繳國庫。多余的糧食我們可以自用,國家也會以財帛來收取。二者,王上命我們以村落而居,設書堂,教我們孩童識字斷文,修水渠,灌農田,此大利也!這和之前的井田倏然不同。三者,國家雖然不允許土地買賣,但可租賃,租期逾百年也可以,只需在官府備案,官府就會承認。這土地雖然是國家的,但只要我們不謀反,子子孫孫皆屬于我家,這對我們自然沒有影響。況且我們韓國屢屢獲得大片土地,只愁土地沒人要,怎么會愁土地不夠用呢!我們若有軍功,還可以獲得額外的土地!每村產糧種桑最多者還能免除賦稅!這多好啊!”

魏冉默然,韓國如此是綁架百姓,只要他們永遠忠于韓國,國家自然任由他們處置自己的土地。這和允許土地買賣又有什么不同呢?!對豪族來說,不過是費些事情,簽訂租賃協議罷了。再有就是,自己租賃的土地主人謀反了,國家要收回土地。可也正是因為這樣,地方上的豪族還不竭心竭力地幫助韓王穩定地方局勢啊!再加上韓國新占領的許多土地是空余無主的。韓國犧牲些眼前利益,以極低的價格租賃給地方豪族開發。等五年后收回,可謂一本萬利!還緩和了和地方豪族,尤其是那些沒有爵位的豪族的關系!

“種糧食最多,種桑樹最多的肯定是你們村子里最富庶的地主人家吧!韓國的新法豈不是變著法子免除地方豪族的賦稅徭役?”魏冉心里不甘。反問道。

農人笑吟吟地解釋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啊!這個是有限制的,首先是十口以下的人家,其次是擁地不能超過一百畝。那些真正有財有地的豪族家里的人口怕是不止十口吧?!其名下的土地,包括租賃的在內,也遠遠超過一百畝!這條法規明顯就是針對普通的人家。不過,依照老漢來看。那些大老爺們也是鼓勵我們多生呢!”

“何出此言啊?”魏冉有些不解地說道。

“你想啊!新法已經規定了,每家多生育一名男子可以得到多少的國家補貼。現在又拿免除賦稅徭役來說事。想要成為每個村子里種地最多種桑最多的一家,肯定需要很多的人手啊!人多力量大嘛!人丁不旺的話,拿什么來和別人比啊!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老先生?”農人理所當然的說道。

“呵呵。倒是這個道理!老人家真是見多識廣啊!”魏冉有些尷尬地說道。饒是自己飽讀詩書,居然忘了這么簡單的道理。

農人卻是嘿嘿笑了兩聲,說道:“這些道理我是琢磨不出來,但村子里教書的先生懂啊!老漢也是聽他閑扯的時候留心記下來的。”

不過看他的表情,顯然,能夠讓眼前這個謙恭有禮的老“士子”折服,農人心里還是有幾分驕傲的。農人已經下定決心,等回了家。一定要自家的娃加把勁,早日成為讀書人。

魏冉黯然不語,示意手下打賞了眼前這個“憨厚”的農人。倒是引得農人激動不已。別看對方衣著很是普通,但出手很是闊綽啊!隨便丟下的一塊金子就抵得上自己全家半年的收成。

又連續走訪了附近的幾個村子,魏冉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結論。言韓國新法大利者數不勝數,少數幾個抱怨的,居然是因為韓國收取了巴蜀后,不少在當地教書的士子被調離前去任職。導致自家的娃沒有人來教!因此很是不滿。

魏冉還有幸見到了在其中一個村落教書的士子,攀談了一番。通過交談。魏冉發現對方是霸王之道雜之,即主張法家和儒家的學術并用。其人說不得有大才。但稍加磨礪,為一縣之令還是綽綽有余的。

魏冉好奇地問道:“我觀先生有大才,奈何屈居于此,為一書匠呢?往來皆是白丁庶民,學問怕是不得寸進,大才也不能舒展!”

士子答曰:“(潁川學院)院長曾言,欲要治民,先要近民。不近民不知民何以治民。且夫入仕為官,在乎在王上教化百姓!如今百姓民智未開,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輩教化百姓自當由孩童開始。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先生切莫不要小覷庶民的智慧啊!須知官若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魏冉不由被這個道理驚呆了,對方是被洗腦了嗎?明明是韓國利用他們士子來教化百姓,怎么成了他們主動要求鍛煉自己!那什么舟啊水啊的理論,夏商時期還可以這么說。但如今是君王掌天下之權,庶民都是溫和的羔羊嘛!官員們代表王上管理萬民,誰敢不聽?!你見過一群羔羊推翻一只猛虎?!

“我聽說,如今秦王謙恭而禮賢下士,不好專權,喜歡納諫。商鞅之輩自山東諸國投秦,絡繹不絕。先生與其困守于斯,何不西投大秦,早日舒平生之志!”魏冉誘惑道。

這一刻,魏冉已經下了決定,只要對方愿意投靠大秦,自己一定懇請秦王授予他不低的爵位。韓國實在太蠱惑人心了,什么舟啊水啊,簡直是悖論!

士子仿佛聽到了天大的笑話,回道:“秦國?不去,不去!”

“先生何出此言?”魏冉很是疑惑道。秦國也不錯啊!雖然這幾年風吹雨打,日子有些凄慘。但畢竟強國的底蘊擺在那里!何況,越是這樣的情況,秦國越是需要人才。人才一旦來投,越容易被重用,越容易出頭。

“秦國者,虎狼之邦,反復無常!賢若商鞅者,助力孝公變法圖強,可結果呢,秦國強而商鞅身首異處,不得善終。楚懷王信秦王之言,入武關而會盟,秦國扣留之,致使懷王郁郁而終。我輩恥于與秦國為伍矣!且夫秦國屢敗于韓國,只剩關中之地。韓國乃中原之國,以信義著天下,愈戰愈強。何況今函谷閉塞,即使急于求成者想要入秦也不能入也!”

魏冉為之氣絕!(未完待續)

ps:太忙了,剛碼好字

如果有書友打不開,可以嘗試訪問備用域名: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