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字號:
選擇背景顏色:
正文
本章節來自于
所有人都停止了說笑,正坐以待。
鼓聲越來越密集,最后以一聲響亮綿長的鼓點終結。鼓聲一歇,守在下方平地上的御林軍便轉身上前,將覆蓋其上的紅綢拖曳掀開。
紅綢舞動之中,一座碩大的蓮花臺呈現在眾人面前。十八個金燦燦的花瓣錯落有致,分里外三層排布,蓮心正中有一個圓環,里面寫著一個蒼勁有力的“佛”字。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十八個身著黃色佛衣的武僧,分別占據了十八個蓮花花瓣的尖端,或單腿站立,或支頭斜臥,或盤坐誦佛,形態各異,每一個都如雕塑一般,紋風不動。
莎娜看得眼睛都直了,“哇,好厲害啊。葉姐姐,他們一直躲在紅綢下面嗎?”
葉知秋搖頭,“不是,如果他們一直躲在下面,我們就能從紅綢突起的形狀瞧出人形來。我猜測,他們應該是在揭開紅綢的時候才出來的。”
“是嗎?”莎娜不太相信的樣子,“那我剛剛怎么沒有看見他們呢?”
“我想那蓮花臺應該是設了機關的,他們從那機關里出來,又有紅綢遮擋,我們在這里自然是看不見的。”鳳玥接起話茬道。
莎娜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反正她是來看熱鬧的,其中的門道能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算了。
說話間,全德手持黃絹,來到蓮臺之前,宣讀鳳帝親筆書寫的第二輪考驗的宗旨以及規則,“……佛祖普度眾生,君王體恤百姓,為君之道與佛道大有相通之處。
是以朕特命普度寺住持能了大師代朕出題,考驗眾皇子之能,擇其優者立為儲君,領天命,順民意,統治華楚江山,造福黎民社稷……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此次考驗將分以文武。文中既有武,武中亦有文。文治武功,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
參考者可選‘文試’,亦可選‘武試’。文試與武試各有九關,每過一關得一分,九關全數通過嘉獎一分,共計十分。
參考者所取點與另外兩次考驗所得分數相加,最終將以總點數進行評判……”
接下來又有洋洋灑灑上千字,大體意思是鼓勵皇子們盡己所能,揚長避短,展現天家子弟應有的風姿和儀態之類。
長篇累牘完了,伴著一聲響鑼,全德扯著嗓子喊了一句,“開——考——”
話音一落,只聽得一陣“咔咔”的響動,蓮心臺圓環以內的部分緩緩下沉。再升起來的時候,那蓮臺上便多了一個人——大皇子鳳祈。
一身絳紫色交領大袖長袍,領口、袖口以及下擺用黑色摻了銀絲的錦線繡了松鶴祥紋,腰間束了一條白玉寬帶,華貴儒雅。
看他這身裝扮,便知道他選的是“文試”了。
眾人都很想知道這所謂的“文試”是怎樣的考法,各個屏息凝神,張大了眼睛盯著蓮臺。
鳳祈在場中轉了一圈,將十八羅漢一一看過,方指著其中一個,說了聲“請”。
那位武僧端坐不動,嘴唇翕動,用全場都能聽到的聲音嗡嗡念道:“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鳳祈聽完沉吟片刻,便雙手合十,躬身道謝:“師傅教誨,弟子領教了。
為君之道,首當用心。身在朝堂,心系黎民,方能施仁政,興明舉,使得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聽了這話,坐在鳳帝身側的能了大師聲如洪鐘地念了句“阿彌陀佛”,那武僧便直身立起,雙手合十,與所棲身的蓮花花瓣一同沒入地面之下。
十八瓣蓮花變成了十七瓣,十八羅漢也變成了十七位。也就是說,大皇子過了第一關。
甭管懂了沒懂,兩邊看臺的人都鼓掌叫好。
鳳祈在那武僧并花瓣消失的地方站定,一番打量,又指了另一名武僧,“這位師傅,請了。”
那武僧本是面向他閉目側臥的,聽他說了“請”,呼地一下騰身而起,外袍脫落,露出里面雪白的中衣。再落回花瓣之上,變成背對。定睛看去,便發現這武僧的后背上寫了一個斗大的“無”字。
不用說,這個“無”字便是考題了。
大皇子依舊沉吟一番,再度雙手合十,躬身揖禮:“弟子受教了。
身為帝王,當擔一國之任。若將這份責任視為負擔,將愈行愈重,終有一日會被其壓垮。
真正的賢明之君,會將這份責任視為覆體之衣,以之為樂;視為肌膚經絡,以之為常;溶于骨血,銘刻心腦之中,以之為魂。
化有形為無形,化承受為享受。”
能了大師又道了一聲“阿彌陀佛”,那武僧便如前一位一樣,隨著花瓣沒入地下。
之后鳳祈又接連解讀了四位武僧給出的禪語,蓮花花瓣接連“凋落”,現出一條從蓮心臺通向外面的通道。然而他卻在第七關犯了一個錯誤,將“武”錯選為“文”。
知道此時,看臺上人們才明白鳳帝所說的“文中既有武”、“武中亦有文”是什么意思。
原來并不是選了文試,便只有“文”,而是需要接受考驗的人從十八羅漢之中選出九個擔負“文題”的武僧。一旦選錯,就必須接受武僧的挑戰。
打得過,可以繼續選人過關,同時去掉一個無關選項;打不過,就到此為止了。
鳳祈武功雖然不弱,可畢竟年逾四十,又疏于習練,遠非那武僧的對手,最終落敗,以六分的戰績,從蓮心臺下場。
鳳玥看了半天沒看明白,便跟葉知秋討教,“我在這里瞧著,那些個僧人都是一般模樣,這‘文’和‘武’要如何區分?”
葉知秋也沒看出端倪,只能用猜的,“文武的區別,應該到了場中才能發現。如果我們在上面把什么都看清楚了,隨口喊出來,不就影響考驗的結果了嗎?
想來在場中也是不容易區分的,否則大殿下就不會點錯人了。”
鳳玥認為她說得有理,感嘆道:“聽你這么一說,我倒是有些佩服大哥,能得到六分已經很不容易了。”
“同為皇子,水平不相上下,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身為某位皇子的妻室,葉知秋態度很公正。
這一會兒的工夫,蓮花花瓣悉數沒入地下,再度升起來的時候,上面的武僧全部變換了姿勢。緊接著,三皇子鳳占從蓮心臺現身。跟大皇子一樣,也是長袍裝扮,選的是“文試”。
這位三皇子不似大皇子那般能言善辯,解題之時言語十分精煉,往往只有一兩句話,十字之內。如此這般,一路闖到第七關,卻碰到了跟大皇子一樣的問題,點錯了人。
他不擅武功,直接選擇放棄,同樣以六分的戰績下場。
蓮花再現,輪到四皇子出場。讓包括葉知秋在內的許多人感到意外的是,他選的竟是“武試”。
看著場上一身騎裝打扮,仍舊笑得一臉云淡風輕的鳳羿,葉知秋想起他擄走自己那日,被鳳康唬得落荒而逃的樣子,忍不住跟鳳玥打聽,“四殿下的武功比口才好嗎?”
“可能吧。”鳳玥語氣很不確定,“我從沒見過四哥動武,不過他的武功想必不弱,要不然他就不會選武試了,不是嗎?”
葉知秋贊同她的說法,這不止關系到儲君選拔,還關系到面子,只要不是傻子,皇子們一定會挑自己擅長有把握的試題,盡可能爭取拿到一個更高的分數。
由此可見,鳳羿的武功底子應該是很不錯的。
因存了知己知彼的念頭,對鳳羿的表現便有些期待。往臺上看去,但見他姿態翩然地轉了一圈,看似隨意地指了一位武僧,“這位師傅,請。”
那武僧并沒有像眾人預想的那樣,立時出招,而是傲慢地踢掉了一只鞋子,亮出光溜溜的腳板。
看臺上的眾人不明所以,紛紛向身邊的人詢問,“什么意思?武試不是對打嗎?”
有腦子快的,馬上反應過來,“四殿下選錯人了,點了負責出文題的武僧。”
葉知秋屬于腦子快的那一撥人,大為驚詫。
從前面兩個皇子的反應推斷,最里面一層花瓣上的“文”和“武”應該是最容易分辨的,越往后越難,所出的題目也是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
四皇子方方面面的能力絕不比大皇子和三皇子差,第一次又是關系到士氣的關鍵一題,按理來說,不會犯錯,也不該犯錯才對。除非,他是故意的。
可是為什么?
有同樣想法的不止她一個,另一側看臺上,鳳帝也露出了興致盎然的神情。
湯遠修則十分不屑地哼了一聲,“果然有什么樣的老子,就有什么樣的兒子!”
鳳羿并未留意看臺這邊,盯著那只腳板看了半晌,便微笑地問道:“這位師傅,你是想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嗎?”
那武僧只管翹著二郎腿,對他不答不理。
鳳羿只當他默認了,苦口婆心地勸說起來,“這位師傅,你我都是赤條條來到人世,我不會因為你光腳就瞧不起你,你又何必嫌我穿鞋呢?”
(天津小說網)
(快捷鍵:)
(快捷鍵:→)
僅代表作家本人的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內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內容來源于互聯網或由網友上傳。版權歸作者亦函所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系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