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婦清貧樂第一百九十六章 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霜晨>> 村婦清貧樂 >>村婦清貧樂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六章 等

第一百九十六章 等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14日  作者:霜晨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霜晨 | 村婦清貧樂 
搜小說



上一章:

下一章:

“苦吧,要不要吃口蜜餞?”姚舜英放下藥碗,田青林一邊替她遞著帕子一邊問道。姚舜英被那黑乎乎的藥汁苦得直打顫,嘴上卻道:“還好,吃了那么久都麻木了。那蜜餞沒剩多少了,留著給樂儀吃吧。”“我不吃,都給娘吃。”七歲的田樂儀拿了一個蜜棗干往姚舜英嘴里塞。盛情難卻,姚舜英只好張嘴吃了進去。然后憐愛地摸了摸女兒的頭發贊道:“好孩子,你吃吧,娘不愛吃這個,太甜了。”

田青林看著女兒很是欣慰地道:“樂儀真乖真孝順。別聽你娘的,她呀就喜歡吃這蜜棗干。別擔心,爹爹明日要去縣城,到時候你三舅媽肯定又會包一大包給你,夠你們娘兒兩個吃好久。”“怎么就要去城里了,我的藥不是還能吃七八日嗎?”姚舜英覺得奇怪。

兒子夭亡已然兩年,長女都七歲了,姚舜英的肚子卻一直沒動靜。張氏又生了一個兒子,小張氏也是兒女雙全了,大房雖然焦氏這兩年也沒動靜,可人家已經有兩個兒子傍身了,唯獨三房至今無子。總不能叫王家絕了香火吧,周氏急得不得了。李氏心里也極為不好受,自己的五個孫子個個都有了兒子,蓉娘也已經有兩子一女,姚舜英是自己和老頭子從長植帶到啟汶來的,她若是過得不好,那自己老兩口真是沒臉見秦氏了。

是以前一陣子李氏硬是拉著姚舜英去找了啟汶城里最有名的大夫診脈,然后人家說姚舜英是憂思過度身體虧損得厲害,得調養。從那以后,姚舜英就開始喝起了這黑乎乎苦哈哈的藥水。這幾年城里鋪子生意順風順水,規模越來越大。雪娘干脆連隔壁那間鋪子也租了下來,這樣兩間鋪子一間麥篾貨藤椅一間賣干果水果。

李興業的媳婦出自啟汶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做起買賣來一點也不含糊。兩妯娌一個負責篾貨店一個負責干果店。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李家有了城里鋪子的收入,非常輕松地在院子的空地上又起了一棟房子,然后又多置辦了十畝地一座山頭。雖然姚舜英和田青林再三表明不要鋪子的分紅。但姚承恩他們堅持要給,沒辦法。姚舜英只好每年象征性地收下十兩銀子。

這幾年大錦和黎國摩擦不斷,西南三州一點也不太平,吳老板已經放棄了那條航線,改向東南方向發展。田青林因為姚舜英的身體,加上家中也不缺錢,所以這兩年都沒出去。李大椽也跟他一樣守在家里。鋪子賺了錢家里用不著他那么拼命,然后家中有四個人常年在城里做買賣不回家。可田土又越來越多極需勞力。

喝完藥之后姚舜英和田青林接著在火塘邊剝著桐子,田樂儀則眨巴著眼睛沒事做,叫嚷著娘快點講古。姚舜英板著臉道:“小妮子就知道聽古,娘今日上山砍柴去了沒顧得上看你。你肯定又和勇哥兒娟姐兒(蓉娘三歲的女兒)瘋玩了一整日,字一個沒寫詩更是一首沒背。”田樂儀一下蔫了,低聲道:“我寫了,可只寫了兩張,詩也背了。就背了一首。”

姚舜英聽完呵斥道:“我就知道是這樣。田樂儀我出門的時候是怎么跟你說的,你又是怎么答應我的?”田樂儀小腦袋低垂著,小聲道:“娘,我錯了,您別生氣。”田青林見寶貝閨女的可憐樣子大為心疼。趕緊在一邊打圓場道:“今日寫得少明日多寫幾張補上今日的便是了。至于背詩,我閨女記性好,一會兒功夫可以背幾首,英娘何必罵她。”

姚舜英狠狠瞪了丈夫一眼:“捉鬼是你放鬼也是你,是誰前兩年忽然發了瘋,非要我多教他念書識字。還說我曾經指點過侯三吳九,眼下那兩人都有了孩子,若是將來咱家樂儀與那兩家的孩子照了面,人家的孩子出口成章咱家的孩子卻一字不識豈不是太丟我的面子,硬是逼著樂儀識字念書。這會子我從嚴要求孩子你又來拆臺!”田青林嘿嘿笑道:“我當初哪里知道咱們樂儀這么聰明,背書居然那般厲害,小小年紀字也寫得像模像樣。樂儀是妮子,橫豎不用下場科考求功名,偷點懶便偷點懶吧。”

“你呀,典型的功利主義。”姚舜英鄙夷道,“我們念書并不僅僅是為了功名利祿,更多時候是為了提高自身思想素養。只有提高思想素養,才能做到安貧樂道寵辱不驚。‘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在那樣艱難的境況下顏回為什么能不改其樂,主要是因為他思想素養高。我教樂儀念書識字目的就在這里,她腦子里有了那樣的思想,往后的日子就是再艱難她也能安然過下去。”

田青林被自家媳婦的長篇大論說得無話可答,只有摸著腦袋呵呵傻笑表示媳婦說得有理。其實他之所以突然發狠苦讀并拉上自家閨女,完全是遵照親伯父的吩咐。在慶陽的酒樓,伯父拍著自己的肩膀,語重心長地道:“三郎,別忘記你是昌國公王家的人,你爹當初可是以國公府二爺的身份考中過探花郎的。你若是胸無點墨未免太墜了你爹的威名。你媳婦是個有才的,你往后跟著她發狠念書吧。還有樂儀,也要叫她跟她娘一般識文斷字才行。”

晚上躺在床上,姚舜英幾乎是一沾枕頭就睡著了,田青林卻輾轉反側久久難以入睡。前兩年田青林還在跑船的時候,華銘只要沒差事一定會在慶陽城里和田青林碰面。有一次李大椽不在,田青林到底忍不住,試探著問了華銘的真實身份。華銘大概也不想再瞞著親侄子,將有關昌國公王家的事情全說給了田青林聽。田青林這才知道伯父真名叫王明達,自幼跟隨祖父學習槍法,雖貴為昌國公世子卻沒少上前線浴血奮戰,乃是大錦數一數二的將才。

當初被北羌人圍在了一個大峽谷半月之久,敵軍統領北羌四王子與王明達交手多次雙方早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對方一心想生擒王明達為己所用,所以只是圍而不打。王明達眼見糧草耗盡也沒等來援兵,無奈只好突圍。敵方兵力遠遠大于己方,大錦士兵生還突圍者少而又少。王明達靠著自身的神勇帶著幾個親兵好不容易沖出了包圍圈,可是敵軍窮追不舍。為了不落入敵手,幾個人只有跳崖自盡。

暈死過去的王明達被人救起,三個月后才能下床行走。可是等他好不容易走出山林來到附近的縣城一打聽,才知道先皇忽然駕崩,因為當初還沒立太子,結果圍繞著皇位諸皇子爭斗了一番,最后二皇子勝出,尊生母齊貴妃為太后。齊國舅為了掩飾自己不出兵援助的重大失誤,居然倒打一耙顛倒黑白。利用一個突圍活命的士兵,說王明達早有通敵叛國之心,不然為什么執意孤軍深入,北羌四王子為什么圍而不打?齊家姑侄攛掇新帝降罪于昌國公府,導致王家家破人亡。

王明達有心伸冤可是想著齊家人把持朝政,自己這樣冒冒失失地露面無異于自投羅網,無奈只好隱姓埋名遠避西南。然后發現西南異動,與當今皇上一母同胞的三皇子聯同黧國人獨占礦山鹽井,大肆斂財似乎想圖謀不軌。他想方設法聯系上了范老將軍,對方看出事態嚴重,趕緊請調回了西南坐鎮。

范老將軍發現三皇子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是因為太后偏向于他。因為皇上除了最初上位那兩年根基未穩需要借助齊家的勢力而不得不聽從于太后,后來便越來越不把太后放在眼里,逐步架空她的權力削弱齊家的勢力,齊太后心懷不滿想讓三皇子取代皇上。

田青林睜大眼睛看著帳頂,耳邊卻回響著伯父的話:“三郎,若是咱們能將這樁大陰謀揭開,皇上一定會重獎范老將軍然后我才有機會見到皇上陳述咱們家的冤情。可是這件事情太過重大,你一定不要跟你媳婦說起,也不要跟田阿福兩口子說起。在事情解決之前你不要再來西南跑船,太不安全了。你就老老實實地呆在鄉下過你的安生日子,伯父已經找了個可靠的人替我傳信,你往后每隔上幾個月便去啟汶城的順心茶樓找那里的掌柜的,伯父若是有事情交代便會寫書信捎到他那里。”

從那以后他一共只拿到兩封書信,上一封伯父說到范老將軍又讓人去自己父母當初被判流放的烏煌打聽了一回,結果是爹娘幾年前已經離開了那里,至于具體去了什么地方就打聽不到了。父母年事已高,烏煌西北苦寒之地,不知道他們流落到了何方,是不是還活著。田青林一想到這里就胸口抽痛眼眶濕潤。

姚舜英一個翻身,半個身子搭在了田青林身上。田青林伸手擁住妻子綿軟溫熱的身子,降頭埋在妻子的脖頸邊,暗自安慰著自己:自家人明明是被人陷害,老天不會那么不長眼讓好人輕易送命,爹娘一定活著。一家人一定會有團圓的那一天。半年多沒收到伯父的書信,上個月聽說大錦和黧國人打了一仗,捉住了幾個叛徒,不知道是不是三皇子的人,還有伯父是不是安然無恙。但愿明日進城能收到伯父的書信。

相鄰的書:


上一章  |  村婦清貧樂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