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風洗塵之后劉備聽取了陳宮做的關于雍州情況工作的匯報,按照關羽曾經的重托,陳宮上任伊始大力整頓吏治,大力提攜人才,其中倍受陳宮推薦的人才有四個其一是法正,字孝直,扶風郡眉縣(今陜西眉縣)人。£,此人出道時年僅18歲,陳宮通過接觸發現法正通權達變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后被委任新鄭縣令;韋誕,字仲將,京兆尹(今陜西西安)人。韋誕有文才,善辭章。書法很好又會弄墨,被陳宮破格提拔為長史留在自己身邊。蘇則,字文師,扶風郡武功縣(今陜西扶風)人。少時以學識操行而聞名,舉孝廉和茂才。曾任池陽縣令、新豐縣令,這次被破格提拔為馮翊郡守;金旋,字元機,京兆人氏(今西安市)。歷任漢陽太守,這次被破格提拔為扶風郡守;
這幾個人都是陳宮一手提拔的重要人才,但鑒于有些職位的重要性,陳宮迫于尊重,將這些人事事項向朝廷做了一下通報,他做得這些都是擬任命,正式任命尤其是四品官員的任命的最終決定勸在關羽,這是關羽曾經在人事會議上對治下官員定下的規矩,向什么馮翊太守扶風太守還有州牧長史這個都需要關羽最后做正式的任命,而之所以將法正也搬出來,在陳宮看來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前途不可限量,區區的一個縣令不過是對他的歷練,將來他希望法正可以足當大任。
匯報完了人事事項之后,陳宮還就關中農業發展的規劃進行了匯報,為了能將治下的農業生產在最段時間內恢復,陳宮向治下的地主大戶們廣泛募集錢財,承諾以高利貸的形式進行補償,或者用土地置換的方式募集錢財。所謂的土地置換,確切的說是一種恢復生產的方式,其運作方式是這樣的,治下的地主大戶有錢人可以向當地郡縣募集錢財,當地郡縣尚有未開發的土地可以將這些土地賣給他們,讓這些有錢人來開墾這些土地。當然這不是隨便買賣的要得到陳宮的親自審批,而且對于轉賣的土地有嚴格的規定,必須是那些為被開發的,大多是那些劣質土地,而一些優質良田,一部分用來屯田,另一部分則分給治下百姓用于耕種,陳宮全部免除了治下百姓的賦稅,但對于那些大戶們則仍然按照以前的規定進行賦稅征繳。稅率有所降低。這樣一來陳宮根據當地的實際走出了一條農業生產恢復的新路子,這條路子正好與關羽的農業改革好多地方不謀而合................................
劉備及朝廷眾人聞聽著陳宮所做的工作匯報,邊聽邊覺得振奮,對陳宮的新思路和好辦法欽佩不已,大家都普遍認為陳宮是一個有能力有辦法能擔當的難得的人才,他的工作匯報思路清晰、措施得當很有實效,大家都普遍感覺到關羽的慧眼識才,劉備聞后對陳宮的工作匯報給予充分肯定。劉備隨后宣布了朝廷的任命決定,根據朝廷會議安排決定任命陳宮為司徒。杜畿為少府,如此任命也著實的讓雍州的文武班子感到意外,陳宮和杜畿都是剛剛提拔不久的新人,沒想到短短的時間內二人再次被委以重任,陳宮也著實感到意外,這新位置屁股還沒做熱乎呢。居然又要升遷,而且位列三公,陳宮也深深的感到了關羽對他的器重和栽培,看來真的是遇到明主了,從一個小小的中牟縣令扶搖直上一下子位列三公之內。這是陳宮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之前任命他為雍州牧,這個職位讓他倍感榮幸和責任,沒想到短短的半年時間,他的權力和地位再次得到攀升,一下子就位極人臣了。
陳宮深知自己能被關羽委以重任足見關羽對他的倚重,更說明關羽對他的信任,也昭示著未來他也要入駐京師,奔赴朝廷了,在雍州不過是個過度而已,但即便是個過度,陳宮也不敢懈怠,他必須將雍州的事務打理好以謝關羽!跟陳宮一樣趕到意外的還有雍州刺史杜畿,這個剛剛被提拔起來的年輕人,居然跟著陳宮一道被委以了重任,這也是杜畿始料未及的,雖然杜畿對于少府這個職位的概念不是很清晰,但既然是朝廷的職務自然是舉足輕重的,僅僅的一次接觸杜畿從一個縣令就飛黃騰達了,而這一切也僅僅是半年的時間,看來自己真的是遇到伯樂了。
宣布完了任命事項之后,楊修又將朝廷改革的事項跟雍州的文武班子做了通報,并且將下達的資金也一并宣布,陳宮聞后深受鼓舞啊!關羽力推的這項改革無疑是給這個疲敝不已的朝廷來了一個大換血,不過短短的一年內要取得這樣的成效著實讓他有些震驚,陳宮不禁思慮:這步子是不是邁的太大了些?但既然朝廷通過了這項決議,作為地方的一把手他要做的就是極力配合,將治下的改革任務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這就是對關羽最大的幫助了,唯有如此方能報關羽的知遇之恩。
陳宮與群臣認真的研究了朝廷改革的各項任務,他通盤考慮了一下,逐一分析了其中的各個事項,仔細梳理了一下認定治下在改革中著力承擔以下幾項重要任務:完成長安、扶風兩座城池的修復工作;完成六輔渠、成國渠、白渠三座水利工程的修復工作;此外還要完成農業改革的重任;這三項可謂是雍州的重點工作,針對這三項工作陳宮攜文武班子與劉備一干人等做了意見交流,并且商定對治下的工程做一番實地踏勘調研。
劉備主持協調了改革的事項之后,便馬不停蹄的召集眾人商量發放檄文事宜,到了雍州之后劉備分管的事宜也提上了日程,雍州毗鄰益州和漢中,所以向兩地發放檄文比較方便,按照實施方案中的規定,漢中張魯需要繳納50萬兩紋銀。益州劉璋需要繳納80萬兩紋銀,劉備當即找到大鴻臚周奐、主薄楊修、議郎張范一起商議檄文起草事宜,大鴻臚周奐主管外交及民族事務多年,深諳這其中的外交藝術,尤其擅長通權達變的外交藝術,針對不同的對象可以使用不同的斗爭藝術以獲得最大的話語權。
周奐認真分析了劉璋和張魯的特張魯偏安一隅,勢單力薄,沒什么實力相對比較弱勢,而劉璋雖然人多地廣但為人暗弱,所以二人都屬于弱者的行列,周奐對劉備建議對二人以恐嚇為上,多用威勢逼二人就范,劉備聞后略有遲疑,對于張魯倒沒什么。但劉璋這畢竟是漢室宗親屬于同族,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于心不忍,周奐見劉備遲疑遂勸道:“皇叔要是有所顧忌那咱們對劉璋還是采取溫和的勸慰方式,針對他是漢室宗親的特點小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繳納!”
“嗯!這樣最好!對于張魯么不必客氣!至于怎樣說就交給德祖和張范了,你們二人按照我們的意思行文就是了!”劉備最后定奪道。
楊修和張范領命,二人當即起草征繳檄文開來..................
卻說楊修和張范很快起草好了檄文,當即雍州安排快馬即刻奔赴漢中和益州去訖,而劉備、朱儁一行人在陳宮的陪同下開始對雍州地界的城防工程及水利工程展開調研開來。
張魯。張陵之孫,五斗米道系師≈公祺(一作“公旗”。沛國豐(江蘇豐縣人。張陵死后,其子張衡繼行其道。衡死,張魯繼為首領。其母好養生,“有少容”,“兼挾鬼道”,往來益州牧劉焉家。他通過其母跟劉焉家的關系。得到信任。東漢初平二年(191劉焉任命他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后,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劉焉死,其子劉璋代立。以張魯不順從他的調遣,盡殺魯母家室。張魯遂割據漢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權。史載,張魯在漢中,因襲張修教法,并“增飾之”≡稱“師君”。
來學道者,初稱“鬼卒”,受本道已信,則號“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繼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肉于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
東漢末年,群雄蜂起,社會動亂,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如關西民從子午谷逃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張魯還得到巴夷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樸胡、袁約等人的支持。他采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憑借政權的力量擴大了影響。東漢末年,道教派別又張角傳授的太平道,張陵、張魯祖孫傳布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張魯在漢中二十多年,信徒眾多,成為漢末一支很有實力的割據勢力。
張魯以《道德經》為該教的主要經典,為便于向其徒宣講《道德經》,乃為之作注,名《老子想爾注》。提出“道”“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侖”認為“道精”“分之與萬物,萬物精共一本”主張君臣民皆須“順道意,知道真”,“行誡守道”。又認為,“生”是“道之別體”,道人“但歸志于道,唯愿長生”。“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只有“奉道誡”,將“積善成功”和“積精成神”二者結合起來,才能不死成仙。主張“治國之君務修道德,忠臣輔佐在行道”,指出如此一來,“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懷慕,則易治矣。悉如信道,皆仙壽矣”。還抨擊儒家五經“半入邪”,“大偽不可用”反對淫祀,認為“天之正法,不在祭餟禱祠”對宣揚“圣人天所挺生。必有表”,“仙自有骨,非行所臻”的《河》《雒》緯書也予以否定,提出道徒“忠孝至誠感天”、通過修行自臻“仙壽”的觀因此他尤其重視道徒的自身修養,倡導誠信,有病則懺悔己過。相傳他又創涂炭齋等齋醮儀式。
當初漢順帝時。他的祖父張陵客居蜀地,在鶴鳴山中學道,撰寫符書來迷惑百姓。凡是接受他的道的就交納五斗米,所以人們稱他的道為“米賊”。張陵把道首的地位傳給兒子張衡,張衡又傳給張魯,張魯便自稱是“師君”。那些來學道的人,最初稱為“鬼卒”,以后稱為“祭酒”。各個祭酒都率領部眾,部眾多的叫“理頭”。對教徒都要考核他們的誠信。不允許欺哄蒙騙,有了問題只讓他服罪罷了。各位祭酒都在路邊造起義舍,與驛站相間,義舍內放著米肉供給來往客人。取食的人根據自己的飯量吃飽,吃得過多鬼就會使他生病。觸犯法律的先多次寬宥,這以后才執行刑法。不設官長,由祭酒進行管理。民眾和少數民族都心悅誠服地歸附他。朝廷無法征討,于是任命張魯為鎮夷中郎將。兼任漢寧太守,允許他向朝廷進貢。
韓遂、馬騰發動變亂的時候。關西民眾因避亂而投奔張魯的有好幾萬家。當時有人從地下挖出一塊玉印,眾人便想推舉張魯為漢寧王。張魯的功曹閻圃進諫道:“漢川的民眾,超出十萬戶,四面地形險固,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為上策。我們如果輔佐天子,就會成就齊桓公、晉文公的霸業;次一等的策略,仿效竇融,也少不了享受富貴。現在接受詔命任太守之職,你的權勢足以決定人的生死。處理一方事務;如果急著稱王,那一定是大禍的開端。”張魯采納了他的建議。
張魯盤踞漢中在這里割據,這漢中其實不過一個郡的規模有人口不過26萬,張魯控制漢中后設上庸郡、新城郡、西城郡三個郡,其實這些郡不過一個縣的規模。漢中地域狹窄,人口較少,兵力不過5萬人,但地理位置險要,北接雍州,西臨涼州,東臨荊州,南鄰益州,可以說是進可供退可守,因為地勢險要地處西部,這漢中遠離了戰亂,簡直就是一世外桃源,張魯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權,他治下的百姓也多是忠實的信徒,而他張魯自己不僅是首領還是教主在漢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治下那就是說一不二神一樣的人物,當然張魯對治下的臣民也十分的寬松,從不征收苛捐雜稅,相反他還經常賑濟災民甚至免費供給治下百姓吃飯,他號召一些飯店免費供治下民眾吃飯,這一點確實體現了他身為道教教主崇尚的精神。
張魯本以為就這么的混了,游離于世外,遠離戰亂,過著世外桃源的逍遙日子,談不上富庶但也能自給自足,他本人作為道家的修行之人也崇尚無為而治,根本沒有大的抱負也不想有這樣的抱負,本以為這樣就能安居樂業,可偏偏在這時朝廷的一道檄文發來打破了張魯的美夢...
一紙檄文發到了漢中的南鄭,張魯著實感到驚詫,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千里之外的朝廷居然也伸手向他要錢了,他也曾聞聽過關羽關云長的大名,但自己與關羽無怨無仇毫無瓜葛,他這次居然算計到自己頭上來了,這讓張魯著實感到意外,張魯不禁憤恨:俗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關羽小子這次可是你先亮的劍!張魯急招手下謀士閻圃商議對策開來。
閻圃看了檄文也著實一驚,閻圃問張魯道:“主公如何判定這個事情?”
卻見張魯捋了捋胡須道:“此事來的太快了,關云長這個人我是識的的,這小子在西涼呆過一段時間,之前跟著董卓混,有些武力智謀也很過人,他幫著董卓打下了不少根基,后來聽說他把董卓干了,但沒想到這小子居然這么快就掌控了洛陽、長安兩座帝都,而且自封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我與他元日無怨近日無仇,他如何尋得我來了,莫非這小子下一步有蠶食我們的計劃?”
閻圃尋思了一下道:“關羽如此做事無非就是想證明一下,他掌權了,這個朝廷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軟弱渙散的朝廷了,他是想證明一下自己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