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236章 罪惡的慕尼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36章 罪惡的慕尼黑

第1236章 罪惡的慕尼黑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25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9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了一個法國和英國的建議,根據這個建議德國人在居民中占50以上的地區交給德國。9月23日希特勒拒絕這個計劃后捷克斯洛伐克進行總動員。戰爭很快就要一觸即發了。

但是,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非常害怕戰火燒到自己身上,決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當作犧牲品,用來換取德國不侵略自己的保證。

為了拍賣捷克斯洛伐克,張伯倫從1938年9月15日到22日,僅一星期內,兩次飛往德國和希特勒會談,將捷克斯洛伐克作為禮物送給德國,慫恿希特勒向東方進攻蘇聯。1938年9月20日張伯倫第二次飛往德國,這一次正式拍板成交,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宮”里開始會談。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帶到了會議大樓,但只能呆在會議廳隔壁的房間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決。第二天凌晨1時,4國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移交德國的協定上簽了字。當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走出“元首宮”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進會議廳。幾小時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協定。

英、法用出賣捷克斯洛伐克換來了有希特勒共同簽字的四國所謂“再也不想彼此交戰”的宣言書。在張伯倫和達拉第看來,讓德國進捷克斯洛伐克。就為德國打開了東進的大門,把禍水潑向蘇聯的勾當告成了。

所以。當9月30日張伯倫回到倫敦時,竟得意忘形地揮舞著那張有希特勒簽字的紙片,對那些歡迎他的政府要員和社會名流們說道:“我的好朋友,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其實,他根本就沒有看出來這只是希特勒使用的“聲東擊西”的手法。

就是在慕尼黑會議時,希特勒對墨索里尼說:“終有一天我們將并肩對英國和法國作戰。”

當天全副武裝的德國軍隊就進駐了蘇臺德地區,德軍的裝甲部隊首次亮相,他們在年輕的裝甲兵師長古德里安上校率領下。和裝甲師一起進入蘇臺德地區的部隊,還有就是希特勒的一個黨衛隊師,這也是黨衛隊的部隊第一次出場。為了配合政治上的攻勢,他們在坦克上插上了許多的彩旗。

蘇臺德地區那里的人們對于德國軍隊的進入表示了歡迎,路邊上的人對德國軍隊舉著手中的鮮花,他們高興地說道:我們又回到了德意志的大家庭當中來了。

在當時德國軍隊里以總參謀長路德維希貝克將軍為首的一些軍人,他們堅信德國無法與西方列強作戰。他們決定假如希特勒下達進攻令的話。他們就將逮捕希特勒。他們甚至向英國透露了這個計劃并要求英國不要讓步。但是慕尼黑協定的達成使得這個政變計劃失效:希特勒獲勝。德國內部的反對派再也沒有從這次失敗恢復過來。

慕尼黑協定的另一個結果是最為嚴重的,原來的蘇聯也是有意和英法等國一起對德國進行限制,維護《凡爾賽合約》的,但是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看出了西方國家“禍水東引”的險惡用心,于是蘇聯開始改變其政策。

雖然慕尼黑協定使得歐洲戰爭未于1938年就爆發,但是一年后。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大德意志帝國就將捷克的剩余部分以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形式吞并了。1938年5月和9月的總動員顯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捍衛其共和國的決心。但是出于其政治上的考慮他們沒有能夠獲得英國、法國和協約國的支持。其結果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崩潰。

后來“慕尼黑”就成為了自私目的而犧牲他國利益、縱容侵略行為的代名詞。

一直以來英、法的主要戰略對手是蘇聯,而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讓蘇聯的整體實力大為增強,現在他們的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三,這讓英國和法國對他們是更加的忌憚。而在對東歐地區的問題上又與納粹德國發生沖突。

而納粹德國向來是仇視共產主義,要向蘇聯采取軍事行動,也必須經過東歐。對蘇聯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意識形態沖突顯而易見,而納粹德國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脅到蘇聯的國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國與蘇聯三方之間的博奕與斗爭便開始了。

阿道夫希特勒一面聲稱要消滅社會主義蘇聯,一面又加緊準備向西方侵略擴張。面對德國咄咄逼人之勢,英、法一味退讓,推行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流”。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志著英、法綏靖政策的頂峰。

而斯大林為了保護蘇聯的安全及利益,決定放棄與英、法共同對抗納粹德國,反而與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關系,以爭取時間及空間,應對納粹德國在日后可能進行的軍事行動。另一方面,希特勒為了執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閃擊波蘭的“白色方案”,避免過早地與蘇聯發生沖突,陷入兩線作戰的困難境地,所以也愿意與蘇聯簽訂非戰條約。

現在的德國和蘇聯是一拍即合,兩方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很快就走到一起來了。

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蘇三國在莫斯科舉行軍事、政治談判。談判中,蘇聯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議:

1.締結英、法、蘇之間有效期5至10年,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反侵略互助條約。

2.三國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安全。

3.締結三國間相互援助的具體協議。

然而,談判毫無結果。英、法同意了納粹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自由行動,拒絕了蘇聯提出的保障中歐和東南歐國家安全的建議。

1939年5月到8月間,希特勒一再通過外長里賓特洛甫向蘇聯表示納粹德國無意侵略蘇聯,并希望改善彼此關系。因為希特勒已決定侵略波蘭,他得知莫斯科正在舉行英、法、蘇三國談判,深感憂慮。(。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