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146章 蘇俄的形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6章 蘇俄的形勢

第1146章 蘇俄的形勢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最后李振華把槍支定在了81式步槍上,口徑:7.62×39mm鋼芯子彈;初速:750m/s;理論射速:600750發/分;全重:3.4Kg/3.5Kg;全槍槍長:955mm(不加刺刀),1104mm(加刺刀);彈匣容量:30發(通用彈夾);有效射程:400m單個目標,500m集團目標(彈頭飛行到400M仍可以穿透A3鋼板8毫米。品書網松土層40厘米)2000m內彈頭具有殺傷力。這樣的殺傷力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步兵戰士的需要了,這一新式步槍定型以后,就稱為20型步槍了。

傳統的步槍彈在用于自動步槍時威力過大,在全自動射擊時無法有效的控制槍枝的跳動和后座力的撞擊。而沖鋒槍使用的手槍子彈在中遠距離上威力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后世的1934年,德國開始研究開發短藥筒步槍彈,以兼顧威力與連續射擊時控制射擊精度。這類短藥筒彈藥被稱為中間威力型槍彈。

它的有效射程相應縮短了。因為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步槍作戰距離縮短,大多在400米距離以內開火。在最初這種降低射程的思路并不被接受,傳統的遠射程的思路很難被改變。但是這一切都不能影響李振華決定制造中間威力的子彈,而大威力的子彈,也不是說以后就不生產了,而是用于狙擊步槍。

而這種新式的步槍延長了槍管以后,前面再加上前支架,那就是輕機槍,不過上面卻不再是30發的彈匣,而是75發的彈鼓了。

這樣裝備起來的一個班里,十二名戰士中,一挺輕機槍。兩名戰士,攜帶八個彈鼓,保留兩支半自動步槍,其余的八個人中有八支這樣的20型突擊步槍,每個戰士攜帶五個彈夾,一百五十發子彈,這火力可就是相當的恐怖了。雖然增加了戰士們的攜彈量。但是相對來說他們的重量并沒有增加多少。

現在對于國際方面的事情,自己要學一下美國人。他們在搞自己的孤立,不再管世界上的事情了,只是去關注自己美洲的事情,在一戰中以約翰約瑟夫潘興將軍為首的美隊,讓我們的海軍陸戰隊在四天中全殲了他們的兩個師,而他們的兩個師長一死一被俘,這讓他可是丟盡了臉了。

因此美國國會決定,以后不再參與國際上的事務了,自己在家里老老實實地進行國內自己的事情。他們就連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一力促成的國際聯盟都不參加,可見他們的保守思想工作有多重了,你們不參加也好,那以后就是我們中華帝國的天下了。

米哈伊爾瓦西利維奇伏龍芝回到了莫斯科,他到了克里姆林宮以后,見到了列寧同志,伏龍芝對列寧說道:“列寧同志。這一次我在東線打的不好,辜負了黨和最高蘇維埃對我的期望,請列寧同志處分我吧。”

列寧主義很大度地對他說道:“好了,過去的事情我們就不說他了,下面最高蘇維埃決定調你到南部戰場上去,消滅那里的白軍。”

伏龍芝知道上面為什么這樣說。他們是一定知道在烏拉爾的后面是有中華帝國方面在的,但是現在俄羅斯根本就離不開中華帝國方面的,而且現在和烏拉爾方面的戰爭也停止下來了,所以大家也就都不再說這個事情了,以后有機會再想辦法找回場子吧。

于是伏龍芝也就很知趣地對列寧說道:“那好吧,列寧同志,我一定會很好地完成任務的。”

于是伏龍芝馬上就趕往了南部前線。也不知道是由于李建給的藥靈呢還是由于到了南方,伏龍芝的胃潰瘍已經大為好轉了,但是他還是堅持著按照李建說的那幾條建議,在嚴格地控制著自己的飲食習慣,他要讓自己的病盡快地好起來,要知道這個胃病,可是非常的難受的。

一到了前線他馬上就開始分析這兩年來的戰場形勢,從1918年世界大戰結束時開始,協約國的軍隊就開始從南方進攻蘇俄的領土。一開始英法軍隊13萬人在南方的新羅西斯克、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登陸,先后占領巴統、梯弗里斯等城市,隨后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實施主要突擊,因遇蘇維埃游擊隊和起義部隊的激烈抵抗,只向內地推進了100~150公里。英、美干涉軍則增派援軍在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登陸,加強對白衛軍的援助。

針對當時的形勢,紅軍貫徹列寧的戰略方針,決心在白衛軍同干涉軍會合之前,先殲滅白衛軍,再擊敗協約隊。1918年末至1919年初,紅軍在各條戰線上發起進攻,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頓河州、南烏拉爾、申庫爾斯克等城市。

紅軍的勝利以及協約國內部爆發反對干涉蘇俄的運動,使協約國以武力消滅蘇維埃共和國的計劃破產。法軍和希臘軍隊被迫從敖德薩、赫爾松、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爾等城市撤走。

他們對蘇維埃共和國的大規模進攻發生了兩次,第一次以西伯利亞、烏拉爾方面高爾察克指揮的白衛軍為主力,從東線實施主要突擊,鄧尼金、尤登尼奇和米列爾軍隊則分別從南方、西方和北方實施輔助突擊,目標指向莫斯科。白衛軍投入這次攻勢的兵力約100萬人,而當時紅軍僅62.5萬人。1919年春,高爾察克軍隊近14萬人發起進攻,企圖占領伏爾加河中游,與鄧尼金軍隊會合后進軍莫斯科。紅軍東方面軍約10萬人被迫實施防御。

但是首先是高爾察克的東線遭到了失敗,在西線,波羅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軍隊于5月中旬突破紅軍防線,撲向彼得格勒。6月初,紅山、灰馬、奧布魯切夫三個炮臺發生反革命叛亂。紅軍加強彼得格勒的防御,于中旬平息炮臺的叛亂,下旬發動反攻,將尤登尼奇軍隊擊退。(。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月票,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動力。)看無請到品書網

請分享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