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147章 紅軍的大反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7章 紅軍的大反攻

第1147章 紅軍的大反攻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二卷發展

書名:

第1147章紅軍的大

而在南線,鄧尼金軍隊于6月間占領頓巴斯、頓河州和烏克蘭部分地區,30日占領察里津今伏爾加格勒。由于當時高爾察克已敗退烏拉爾,因此鄧尼金未能實現與其會師的企圖。

在南線形勢緊張和東線紅軍取得勝利的形勢下,托洛茨基和瓦采季斯提出暫時停止東線的進攻,以加強南線的建議,被俄共布中央否決。東方面軍按照俄共布中央的指示,在司令.加米涅夫和伏龍芝的率領下于6月21日發起總攻,至8月4日把高爾察克軍隊完全趕到了烏拉爾。此時的李建他們剛剛來到烏拉爾地區。

在和烏拉爾的軍隊進入相持階段后,協約國把戰爭重心轉移到蘇俄的南方,決定以鄧尼金軍隊為主力發動第二次進攻。1919年7月3日,鄧尼金下令攻占莫斯科,從頓河西岸到伏爾加河分兵三路北犯。在主突方向庫爾斯克、奧廖爾、圖拉一線作戰的是鄧尼金的精銳部隊“志愿軍”。7月9日,俄共布中央和列寧發出“大家都去同鄧尼金作斗爭”的號召。

8月,紅軍南方面軍按照總部的命令發起反攻,從側后襲擊鄧尼金的庫班大本營,未果。9月12日,鄧尼金軍隊再次在庫爾斯克、奧廖爾方向發起進攻,至10月中旬先后占領庫爾斯克、沃羅涅日和奧廖爾。直接威脅圖拉和首都莫斯科。尤登尼奇軍隊在西線也再次突破紅軍防線,于10月中旬進抵彼得格勒郊區。

為適應新的作戰形勢。紅軍統帥部于9月下旬將南方面軍分編為南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10月,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決定堅守圖拉和莫斯科,在南線集中基本兵力,東南方面軍則暫時轉入防御。

10月11~12日,南方面軍在司令.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斯大林率領下,在奧廖爾─克羅梅地域和沃羅涅日地域發起反攻,至11月中旬先后收復奧廖爾、沃羅涅日和庫爾斯克。此后,南線的反攻發展為兩個方面軍的總攻:南方面軍在哈爾科夫、羅斯托夫方向作戰;東南方面軍以右翼進攻新切爾卡斯克。以左翼進攻察里津。

此時的東線已經被烏拉爾方面給徹底地戰勝了,經過和烏拉爾方面的談判,現在雙方已經處于和平狀態了,于是紅軍統帥部隨后就把伏龍芝調到了圖拉進行防守。

你別看紅軍在對上烏拉爾的軍隊不行,但是他們在對上其它的白軍的時候他們的實力卻是相當的不錯的,這也是軍隊的實力問題了,伏龍芝到了圖拉這里以后。他又變成了一只猛虎。

鄧尼金的部隊打到了莫斯科南面二百多公里的圖拉后,他們馬上碰了一個硬釘子,在中華帝國的軍事書上有一句話,叫作“哀兵必勝”,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伏龍芝到了圖拉以后他也是下了決心的。一定要在這里打出個樣子來,不能再讓別人看不起自己了。

烏拉爾那里簽定了停戰的條約,那里現在已經不能再是前線了,只是留下了少量的部隊以后,他把在烏拉爾的軍隊全部帶到了圖拉這里。不過也有個十幾圮人,他重新對部隊進行了整頓。不光是部隊他就連政委們也進行了整頓,主要地也就是提高部隊的士氣和戰斗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以后,整個的部隊已經大變樣了,以富爾曼諾夫為主官的二十五師又重新的煥發了生氣,他們一定要在圖拉這里,讓自己的二十五師再次打出自己的威風來。

二十五師是一支由工人和農民組成的部隊,里面有著大量地布爾什維克學員,可以說他們是極為地忠實于蘇維埃政府的軍隊,他們的當中基本上沒有舊軍隊的成員,再加上爾曼諾夫本人又是一名政治工作者,他善于作下面的工作,因此他們很容易也就又重新地煥發了生氣。

二十五師里的布爾什維克黨員比較多,富爾曼諾夫把那些賞們派到了一線的基層連隊中去,這一次不是讓他們去作政治工作,而讓他們到一線部隊去作為一名戰斗員,讓他們去影響和帶動其它的戰士們,讓也能夠都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這樣上下一心以后,二十五師很快地又成了一個主力師,再加上伏龍芝對恰恰巴耶夫和這一支部隊的感情,很快地他們又得到了大量地補充,完全地恢復了戰斗力。

再加上他們原來的恰巴耶夫師長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師長,雖然他們受到了烏拉爾軍隊的沉重打擊,一次夜襲就沒了一個團和自己的師長,但是現在他們要為自己的師長報仇,要向白軍們討回血債了,戰士們甚至于自己又制作了一面軍旗,上面寫著“向白軍討還血債!”

這本來就是鼓舞士氣的事情,伏龍芝也不管他們,對他們的要求就是:“你們必須要能打勝仗,要對得起你們的原來的恰巴耶夫師長。”首戰取得了對鄧尼金部白軍的勝利以后,二十五師又象原來一樣,是一個能打硬仗的主力師了。

鄧尼金的部隊在圖拉沒有占到便宜,他們看到其它的部隊在紅軍的打擊下已經開始后退了他們的部隊也在向烏克蘭的基輔撤退。伏龍芝也指揮部隊,隨同紅軍的主力大部隊,開始向南方的地區開始了猛烈的進攻,而且在戰斗中打的是相當的勇猛,這也是列寧能夠喜歡他的主要原因。

伏龍芝揮師快速地跟上了鄧尼金的部隊,在這烏克蘭大平原上,紅軍的部隊發揮出了他們的優勢,趁敵人立足未穩,迅速地占領了基輔,解放了哈爾科夫,同時斯大林也在東南戰線上攻占了察里津和羅斯托夫,進入了亞速海地區,

由于紅軍攻占羅斯托夫并進抵亞速海沿岸地區,鄧尼金部隊被分割成兩個孤立集團,一部退向高加索地區,另一部退向克里木和敖德薩。紅軍乘勝追擊,于2月7日攻占敖德薩,3月27日占領新羅西斯克。

鄧尼金殘部逃往克里木后,由弗蘭格爾接替他指揮剩余的軍隊。此時,紅軍在其他戰線也取得重大勝利。在西線,尤登尼奇對彼得格勒的第二次進攻被打退,其殘部逃入愛沙尼亞并被解除武裝;在北線,紅軍于1920年2~3月先后解放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摩爾曼斯克。

在這期間,紅軍幫助烏克蘭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波蘭的畢蘇斯基的法西斯獨裁政府,在帝國主義資本勢力大量的資金和武器彈藥的扶持下,1920年4月25日,波蘭軍向蘇俄發起了進攻,5月7日他們占領了基輔。紅軍于5月26日轉入反攻,于8月中旬進入波蘭,直抵華沙城下。由于戰線過長,供應線過于漫長,后勤工作供給受到了限制,這時候的波軍又發起了反攻,紅軍在沒有后勤支持的情況下,又被迫退卻。10月12日,雙方在里加簽訂停戰協定。

不過這個問題停戰協定也是短命的,后來的蘇聯又和法西斯德國一起又把波蘭給瓜分了,這是后事了我們以后再說。

盤踞在克里木半島的弗蘭格爾軍隊,于6月6日從北塔夫里亞發起進攻,企圖奪取頓巴斯并再次地進犯莫斯科。俄波戰爭結束后,紅軍集中兵力打擊弗蘭格爾軍隊。

這一次的紅軍主帥為伏龍芝,現在的他已經又是兵強馬壯了,以三十萬人的軍隊對佛蘭格爾二十萬軍隊形成強大優勢,伏龍芝在北塔夫里亞轉入進攻,這一次的進攻是極為殘酷的,經過了雙方七天的激戰才分出了勝負。

在北塔夫里亞的城下,伏龍芝看到敵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的防守準備工作,他沒有急于進攻,他在進行自己的準備工作,在和烏拉爾軍隊的對抗中他也嘗到了許多的軍事常識,對敵不能用自己的士兵去拼命,要用強大的炮火去摧毀他們的工事和他們的意志,然后就是用眾多的部隊對敵人發起強攻。

這里和烏拉爾那里不一樣,那里是烏拉爾的軍隊占據了有利的地形,自己的部隊雖然人多但是卻不能讓部隊展開,而這里就不一樣了,這里是一片大平原,只要是用強大的火力對敵人進行覆蓋,然后自己的騎兵就可以派上用場了,而當時對上烏拉爾的軍隊的時候自己的騎兵卻是只能是在后面進行警戒,而不能發揮出他們的作用來。

一直到了10月28日,伏龍芝的準備工作完成,他開始進攻了,先是用猛烈的炮火對佛蘭格爾的防守陣地進行了整整一天的炮擊,而對面的敵人和烏拉爾的軍隊不一樣,他們是有大量地部隊在陣地上的。

很明顯地是給他們造成了重大的傷亡,每一發炮彈落下去就會有許多的人被炮火擊中,經過了一天的炮擊以后,對面敵人的陣地上死傷狼藉,地面上的陣地也已經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