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85章 強枝弱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5章 強枝弱干

第185章 強枝弱干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一卷起步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后,就要進行真正的操練了,炮兵們在到海邊上進行實彈射擊,新式的仿制克虜伯一五零大炮、一零五大炮、八五加農炮、迫擊炮,遠近不同的距離,各種炮兵在進行著射擊的訓練,也有岸上的目標,也有海上的目標。HuB那些重炮的輪子都是實心的橡膠輪胎,那要比西方的鋼輪輕便多了。那樣的輪子在都要壓出深深的痕跡,但是橡膠輪胎就不會那樣,而是輕便多了,新式大炮的動力大部分都是汽車在拖帶,而不是西方國家和清政府那樣的用馬來拉了。

炮兵不光是已經在進行精確打擊,他們一種新的戰術已經出現了那就是“彈幕徐進”,那些炮兵參謀們和那些基層指揮員們制定了詳細的打擊模式,這就要求所有的大炮能夠統一協調。

步兵們的假想敵就是東邊的那個鄰居,步槍、手榴彈、刺刀、及機槍、迫擊炮全是向著他們招呼上了。那些手榴彈和迫擊炮是他們從來沒見過的,一但對他們用上他們就要受不了了。西洋鬼子怕它們,那些東洋鬼子也一樣怕它們的。盡管是在進行刺殺的訓練,但是從上到下的一致要求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能同敵人進行白格斗,要用子彈和炮彈來消滅他們。

各單位都有自己的標兵人物,那是自己的訓練尖子,他們現在已經在自己的周圍就有學習的榜樣,所有的官兵掀起了比、學、趕、、幫的練兵模式。HuB

為了提高人們對日本軍隊的仇恨意識,他們還專門請了一些受日本軍隊傷害的老百姓們到部隊里來,讓他們講述日本軍隊的兇狠殘暴罪行,看著他們身上的傷殘痛苦和失去親人的悲傷,再聽他們的講述,這讓新、老戰士們對日本人產生了極大的仇恨。到時候上了戰場,戰士們就不會對他們有什么憐憫的心理了。

黨務工作者們也開始了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基層人員被人們稱為教員,他們負責協助軍事主官對部隊進行管理,并且注意對戰士們進行思想教育,他們經常用世界時事,中國歷史和一些戰例來對人們進行教育和啟,這樣教育出來的戰士們,一但到了戰場上那絕對不是打迷糊仗了,像是那些為其它部隊培訓的士兵、那些士兵們,一但是讓他們接觸了新生事物,你再用原來的方法去管理他們,那他們是一定會反感的。

把東營的工作安排好,李振華松了一口氣,北方的工作就先這樣,自己還是要到南方去,一晃時間已經到冬天了,張之洞那邊來了電報,說是朝庭已經批準進行京廣鐵路的項目了,詹天佑已經派出了十幾個工程小組到沿線進行勘測,同時直隸的河北、河南,兩湖的湖北、湖南、兩廣的廣東幾個總督和巡撫們積極性也很高,因為他們都已經看到了廣東、廣西、云南在鐵路的帶動下,人們的生活開始生了變化,而且地方財政都已經增加了收入了,再說了不用自己拿錢。b只是動員商家們拿錢,以后自己就可以有了收入了,很多的官員們都把自己的私房錢拿了出來,投入到鐵路建設中去了。現在的投入,以后可是有高額回報的。

北端從北京出來以后沿太行山東麓,一直到鄭州在向南直向漢口,長江以南部分,穿過湖北的多湖地區、湖南的一些地方到長沙,以后就是沿湘江直接向南到廣州。

這一次開工是采用多處同時進行的辦法,河北段從盧溝橋向南,在定州那里分頭向南、向北,河南段先是在黃河上設計了一座大橋,然后從黃河邊一直向南了,漢口那里就是一直向北修建,武昌從北向南,對于長江上的大橋那先放一下了,等自己的技術展了以后,再說,長沙也動工了分頭向兩端開始,廣州就是一路向北了,鐵軌就從廣州一直向北鋪去,完成一段就開始試運行一段,同時完工的還有一條電報和電話線。

詹天佑已經跑到漢口去坐鎮了,反正他是閑不住的人,他要召集沿線的各位總督和巡撫在漢口開個會,李振華聽了以后,表示同意,他就以他和詹天佑的名義聯合了一個通知,實際上那只能算是一個邀請,那時候還不時興“通知”這個詞的,約定于十天以后請沿線的各位總督、巡撫在漢口開會。

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加快建設和各地如何進行協作的問題,不開會不行啊,有許多的事情不說是不行的,那就必須要和大家在一起說才行的。但是很快李振華就現了一個問題,那些總督和巡撫們前來開會并不容易,一是從來沒有這個先例,第二則是沒有朝庭的圣旨,這些封疆大吏們是不能私自離開自己的駐地的。

但是各位接到通知的巡撫們的表現,卻是讓李振華分外的高興,沒有一個巡撫說不來的。廣東巡撫是可以來的,他那里有兩廣總督給他盯著,他是說來就可以來的,湖南、湖北也沒問題,他們是到兩湖總督這里來辦事的,然后就是河南巡撫,他只是和直隸總督李鴻章說了一下,他就可以來了,現在的河北就是直隸,但是老李是不能來的,他的地方重要不說,再就是不定哪一會那娘倆就會找他有事,所以他就回電說不來了,可是他也想搞自己的兩條鐵路,那就是天津到北京的還有就是他想天津到山海關給連接起來,他只是和李振華透露了一下這個意思,但是事情就等李振華到北方再和他說就行了。

反正這些巡撫們沒有人說不來的,他們根本就沒有拿朝庭的話當回事兒,李振華這才知道為什么原來有人說清末時是“強枝弱干”了。就是朝庭的圣旨下面并不能完全的去執行,最典型的就是當時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朝庭圣旨讓各地的兵馬到北京勤王,但是東南地區卻是制定了一個“東南互保”,拒不執行朝庭的圣旨,當時作為兩江總督的李鴻章曾說了一句:“此乃亂命,不可行也。”就是說當時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上的命令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執行。

結果南方沿海地區的省份,根本就沒有向北方出兵勤王,就讓八國聯軍順利的進入了北京,并和他們簽訂了弉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向八國聯軍賠款達到了四億多兩白銀。

當時南方的總督、巡撫們的借口則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上對于義和團的態度問題,一開始他們對義和團是采取了不理睬的手法,后來則是利用,后來又是鎮壓,結果義和團的口號也是在變化的,他們由開始的“反清滅洋”又改變為“扶清滅洋”。結果那些北方的農民兄弟們,一開始是死在了清軍的手下,后來是死在了洋人的槍炮之下,最后又受到了洋人和清軍的聯合圍剿。

義和團在天津和北京的保衛戰中,同八國聯軍對抗,死傷慘重,可以說是為了民族的利益,無數的戰士犧牲在了外國人的槍炮之下,當然對于義和團運動后世之人對他們褒貶不一,但是他們對于外國侵略者卻都是好樣的,他們沒有去當漢奸,沒有幫助外國人欺負中國人這是他們最大的優點,后世無論怎樣去評價他們這都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我們也就不去關心他們了。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