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84章 東營一片新揚氣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4章 東營一片新揚氣象

第184章 東營一片新揚氣象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5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很多的工人家屬都已經來了,不能讓他們住在簡易房子里,全是樓房了,雖然現在他們的住宅小一些都是十幾平方米,或者二三十玉米的房子,那就看你的人口多少了,多的大一些少的就要小一些了,最好的也就是是六、七十平方米的二居屋,就些可是給那些高級技術人員的住處。這已經是最大的能力了,今年冬天人們就不用再去住那些干打壘的簡易房了。

那些單身漢的職工們還是八人一間宿舍,上下的鋪位,有一個寫字臺,和八個柜子,干打壘的房子已經成為了歷史,工人們的業余時間大部分都是用于學習的,現在的業余生活還是非常的不足,那也只好是等以后再說了。

在萊州灣那里新建立了一個港口,北面一條長長的防沙大堤,把黃河帶來的泥沙給擋在了北面,這樣五千噸級的輪船就可以自由進入了,生產出來的成品油從這里運往各地。只要自己的汽車銷售到哪里,成品油也同時銷售到那里,對于一些民用的蠟燭、煤油那也不能不照顧到,以最快的速度運往全國各地,讓那些老百姓們也能沾一些“光”,而且那些煤油和蠟燭的價格那可是非常的低的,老百姓們日常用的東西,那是不能讓他們價格高了的,自己有錢了那就讓窮苦的老百姓們能盡可能的好一些。

大片的土地開墾出來,防城那里專門為這里生產了拖拉機,表面上一看這是一些農業用的機械,但是,作為李振華來說,他看重的可是拖拉機的履帶、底盤,那以后可就是生產坦克的動力和底盤了,這在一戰中后期出現的東西,現在自己就要開始作準備了,經過幾年的努力,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由于有了拖拉機,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大片的棉花白花花的長勢喜人,玉米、大豆也長的很好,這里從來還從來沒有種過莊稼,這頭一季長的非常好,去年的一季小麥已經獲得了豐收,這里的人們已經吃上了自己種的白面了,那些北方的工人和戰士們可是非常的高興啊,終究他們是不太適應老是吃大米的。

那些農場里,劃分的也是很明確的,三千畝地為一個團一級單位,那些作戰部隊平時可以到這里來干一些家活,這里也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農產品,糧食、油料、副食品,肉類,原來這些戰士都是農民,再干一些農活也沒什么,他們由于地位的關系,他們不會到戰略的高度去看問題,但是他們也可以算是一種調節吧。

另外這里雖說是靠近大海,但是實際上軍艦要是進來可不是那么方便的,雖然表面上看沒有那么多的岸上火力,可只要是有了戰爭,馬上就可以在這里布滿各種水雷,把整個的萊州灣封鎖起來,用后世的一句話說,那就是“不見鬼子不掛弦”,因為這里相對來說也是內地,不怕受到敵人艦上炮火的打擊。這里以后將要是自己的化工產業基地的。

這里離北京、天津距離雖說不算遠,但是一條黃河卻把兩地分開了,早就請鐵路建設總公司給設計了一座大橋,到時要是過河可就快多了。一座大橋的建設去年就在人們的議事日程上了。經過勘測、設計,然后就是緊張的施工,現在幾個大橋墩已經豎立起來,到明年冬天就可以完工了。

這是黃河上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的大橋,它就座落在利津縣城的南面,由于考慮了以后在黃河上還要進行航運,所以它的修建比較靠近里面,在建設大橋的工作中,利津縣政府工作作的很好,他們出動大量的人工,同時在一些后勤供應上出是出了大力的,這讓李振華和林志明很是高興,馬上就把他的代理知縣前面的兩個字給去消了,讓他成為了一個正式的縣長,不過在東營這里,這個縣長是沒有品級的,要是干不好那就會馬上拿下,這讓那幾位縣長都是鼓足了干勁,努力地在工作著。

經過這一座大橋鍛煉的施工隊伍,成為了中國第一支橋梁專業施工隊伍,以后他們和鐵路總公司的聯系就更多更好了,他們后來培養出了大量地橋梁建設專家,他們不光是在國內有了名氣,以后在世界上那也是一流的施工隊伍。

以上這些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那四萬人的部隊,都要在這里進行駐扎和訓練,這里以后還要生產大量的小麥、棉花,為各地提供大量的糧食和棉花。軍事忙了顧軍事,不忙了就要進行生產,這是軍隊的兩大任務。

兩年后就有戰事,李振華對他們講,軍人就是用來保衛國家的,現在我們在這里要先練出一身本領,作好保衛國家的準備,但是對于高級將領們來說,有些事情那就要和他們說清楚了,不能只是停留在練習上要有作好打大仗,打苦仗的精神準備。

老兵們沒說的,新兵其實也好說,現在招收的新兵大部分都有些文化,同時他們又都是苦出身,他們進入了軍隊以后,雖說是訓練苦了一些,但是終究生活比原來強多了,原來每天根本就不能吃飽,現在不光是能吃飽飯,而且還是吃的相當的好,幾乎每天都可以吃到肉和新鮮的蔬菜,另外大米、白面這些老百姓們平時不敢想的東西,那可是管夠的吃啊。

每個月還可以給兩塊銀元的薪水,自己什么都不用買,發的銀元有的人就原封不動地寄回老家去了,這讓那些家里人,可是非常的高興啊,他們逢人就說那東營的興華集團公司多么多么好,并且勸別人家的孩子也到那里去。

這里每天的時間安排的相當緊,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號聲一響,戰士們就從床上起來,跑到操場上準備出操了,規定的長跑完成任務以后,回來吃早飯,上午進行體能訓練,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其它的軍事訓練也在緊張地進行著,步兵的三大技術那就是射擊、投彈和刺殺。每周還要進行學習,中午十二點吃飯,下午要進行生產勞動和文化學習,晚飯后還要進行學習和訓練,晚上的訓練就是夜戰訓練。

他們的學習是專科學習了,炮兵們要進行專業的學習,工兵有自己的專業課,軍隊內部分的很細,一個班里也要有火力組、投彈組、狙擊手和突擊組的分別。

新兵一批批的來了,先是進入新兵隊里去學習,然后再分開到各個基層連隊去,開始了他們軍人的生活,他們對內就是軍人,但是對外就說是自己是農民工,干的工作有保安、種地、開車、修路等。往家里寫信也是只說工作,不說軍事上的事情。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