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房主要回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房主要回來

第一百一十七章 房主要回來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117

117

“我們也考慮到這個問題了”宏遠爹著后腦勺說:“慧敏也想晚上讓你們過去]大哥管著建筑隊,再有你在那里,就不會出什么事了”

“其實,有你大哥管著他們,也不會出什么事咱是以防萬

“對呀,爹,慧敏還說,以后你們也隨著三妹在食堂里吃飯,不讓你們二老起火了”

“這哪里行?三秋是你們聘用的工作人員,在食堂里吃也就罷了我們是給閨女作伴,使不得”

“怎么使不得食堂是誰開的?你的兒子兒媳呀父母在自己兒子兒媳家里吃飯,有什么使不得?”

“我要是只有你這個兒子,我就去了你們兄弟仨,我不能光依靠你一個”

“我愿意又不給他們要東西,他們還挑理兒呀?”

“我是說你吃虧”

“爹,你還不知道我家里的事?別說你們兩個老人,就是他們兩家全來,也吃不窮我”

“這我信你知道村里的人們怎樣評價你們的食堂嗎?”

一說起食堂,在一旁聽爺兒倆說話的梁趙氏忍不住了,插言道:“村里人們說,在你們家的食堂里吃一天飯,能把一年的吃頭都嘗遍了想吃葷的有葷的,想吃素的有素的,口軟的,口硬的,隨便挑就是入二畝地進去吃飯也上算”

“嘿嘿,飯食樣數多是真的其實,并不像人們說得這么好”宏遠爹笑著說:“要這樣的話·你二老得去了”

“如果你們愿意讓我們去的話,我和你娘就一人帶二畝地過去入伙三秋是你們聘的員工,我們就不管她了”梁龍勤一邊裝著旱煙袋,一邊說

“這,管你們飯是小人兒對你們盡孝·怎么能要你的地呢?”宏遠爹沒想到父親會說出這話來,有些著急起來]

“我們一天三頓飯在食堂里吃,不自己起火了,還要糧食干什么呀?”梁趙氏解釋道

“我們帶著地入伙,老大家和老三家也說不出什么來”

梁龍勤抽了兩口煙,沉思了沉思,又說:“對外人也是個榜樣:要想沾梁德福家里的‘神氣兒,,就得有所付出我看你家里指宏遠娘手腳忒大方·今天收養孤兒·明天呀·還不知收養什么人呢?天下干不動活兒、吃不上飯的人多了雖然東西來得容易,到了自己手里也就是自己的了,不能讓他們白沾”

“二畝地也忒多?要帶,就帶一畝,有這么一說算了”宏遠爹有些為難地說他認為,兒子贍養老人是應當應份的事,不應該在錢財上斤斤計較何況還有哥哥和弟弟,自己沾光太多了,會影響兄弟之間的和睦

“我也不是憑空說的”梁龍勤惦著手里的煙袋說:“這是村里人們的議論我聽著很有道理你算算這個賬:你租一畝地返還三百斤糧食·要是光吃凈糧的話,吃不了一年二畝地有剩余這是光指的糧食算上菜金和油鹽醬醋的錢,就是一般家庭,也就剛夠你們的食堂里都是凈米凈面,肉食也多,二畝地的租糧遠遠不夠所以啊,村里的人們把食堂看成了天堂,可望不可即二畝地只是說著玩兒呢你要是敞明了二畝地就能入伙,那些有地的孤寡老人·巴不能夠呢”

見二兒子靜靜地聽著,似乎動了心思,梁龍勤吐出一個大大的煙圈,繼續說:“我先給你們軋下這個輒,你往后好說話”

宏遠爹覺得父親說的在理兒,點點頭,記在心里

孤兒院的房子、院長和工作人員定下來了,有關規章制度還是必要說清的]于是,又經過商量,在宏遠娘梁曉樂的建議下,規定了如下條列:

一、孤兒院的收留對象為:

1、“三無”孤兒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扶持人

2父母雙亡的、十四歲以下的孤兒

3不知道家鄉住址,不知道父母姓甚名誰,被拐騙和被遺棄的十四歲以下兒童

二、孤兒在孤兒院可以生活至16歲當孤兒在孤兒院達到入學年齡且符合入學條件如有孤兒因為先天原因或疾病原因不能入學的,將被送進學堂念書如果學習成績優秀,需要去外面如縣學堂深造的,孤兒院負責一切費用

三、孤兒在孤兒院年滿十六歲以后,由孤兒院安排工作這也是梁曉樂成立孤兒院的另一個目的——為她將來的事業發展培養人才,也可以到社會上自謀生路,展示自己的才華

無論在哪里,都要將自己勞動所得的十分之一,回報給養育他她的孤兒院

讓謝老先生寫一個牌子,掛了來

孤兒院正式成立了

五個縣衙送來的小女孩兒,是孤兒院里的收留的第一批孤兒在登記名字時,由于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生辰年月,梁曉樂又不愿意讓她們再用藝名,于是,就讓她們姓孤兒院的孤,中間的字用梁曉樂的“曉”梁曉樂選出五個帶女字旁的漢字:如、妍、妹、娥、婷,一個的高矮為序,分別啷孤曉如、孤曉妍、孤曉妹、孤曉娥、孤曉婷

梁龍才一家十分感激口口聲聲說幫了他們的大忙三大娘粱榮氏過意不去,非要晚上給侄女梁艷秋作伴兒去宏遠爹對她說了父親梁龍勤的打算,才勸住了粱榮氏

孤兒院安排的一切都很順利,梁曉樂心里高興,很為自己的事業又前進了一步慶幸了一把

正當梁曉樂沉浸在孤兒院成立的喜悅中時,世榮女兒梁大柳——一個五十多歲的半老女人,哭哭啼啼地找上門來了

世榮奶奶是梁家屯里租賃房的房主她的南房現在正用來開門市,北房西里間屋梁德貴一家三口住著東里間屋雖然還給她留著,已經堆滿了東西

原來梁世榮老兩口在女兒梁大柳家住了將近一年,住煩了說是見不到村里的街坊鄰居們,悶得慌本來心氣兒就不順,又經常和女婿發生摩擦,說什么也要搬回來住,誰勸也不管用

兩個七十歲的老人,梁世榮身體還不大好身邊沒個人,女兒梁大柳不放心;跟著來伺候,家里又離不開,愁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一天到晚腦仁疼

“德福侄子世字輩上的比龍字輩上的大一輩兒,我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舍臉來求你讓他們住回東里間屋里去”

“這個沒問題當初咱們也是這樣說的我應該遵守諾言”宏遠爹說:“只是,我三弟一家三口搬進了西里間屋,不知世榮奶奶他們愿不愿意和他們分住東、西里間?”

梁大柳并不回答宏遠爹的問話,而是鼻涕一把淚一把,訴說起自己的難處:

“你說這可怎么辦?老人有個病或災的,十大幾里路,誰給送信兒去呀就是有人送信,我下步走,也得半天哪里照顧得來?”梁大柳幾乎嚎啕大哭,“現在真是后悔呀,當初要是讓他們抱養一個兒子,把家里的房子、地全給他,好歹有個接管的人”

梁曉樂見她哭的可憐,很是同情:唯一的女兒年齡也大了,嫁的又遠,不在一起住,伺候著不方便

老人在本村生活了一輩子,熱土難離,到環境里生活又不習慣這確實是一個很難兩全其美的事

梁曉樂想起了自己前世現代的養老政策在那里,像這種情況,就可以住養老院了

養老院是專為老人設置的養老場所在那里,老人的生活起居,一切由養老院里的工作人員負擔費用由自己或是自己的家人承擔

但這個時空沒有無兒無女如王奶奶夫婦,或者只有女兒而又遠嫁的老人如眼前的梁世榮夫婦,養老就成了問題

梁大柳哭訴了半天,斷斷續續的,最終還是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她想把房子和地,先賣給梁德福讓老人還住在房子里,她用這錢給老人掏房租、雇人伺候

—租賃雙方顛倒了一個兒

“當初說好,連房租帶地租,你們一年給三百斤糧食,粗細糧隨便

在兩位老人百年以后,必須把房子和地賣給你們”梁大柳哭著說:“我已經收了你們一年的租金,不能食言如果不這樣的話,按照咱村的規矩,誰發送老人,誰受宅院我父母還有一個五服上的侄子,如果你們現在不買,等兩個老人百年以后,就肯定是他的了”

用意表達的很明確:賣老人的房地產給兩個老人養老而且有許諾在先,首先考慮租賃戶

宏遠爹娘心地善良,覺得這也是個辦法人家正在難處里,把房買了,再租賃給她,既解決了人家的難處,自己還增加了財產,對雙方都有好處

但門市已經合給了弟弟梁德貴,梁德貴為了照顧買賣,一家三口已搬進北房西里間屋吃喝拉撒睡都在這個院里要讓原房主搬進來,他們就得挪出去照應買賣勢必折手

“這事我得給我弟弟商量商量”宏遠爹說:“現在門市是他開著,他一家三口又都住在院里我先看看他有什么想法,回頭我給你個信兒”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