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

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20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貼吧        

吧內搜索

共有1頁

回復貼:4

不管是宋彪皇帝,還是顧維鈞首相、中央軍部總參謀長蔣方震,還是東北國防軍總司令陳武和參謀長劉賡云,大家都認為對帝國而言最困難的問題不是如何擊潰所有日軍和日本抵抗勢力,而是如何重新建立一個有效的日本臨時政權。

結果倒是讓所有人都驚訝不已,在東北國防軍攻占下關和九州島后,兩地的日本縣政府還是繼續正常運轉,也主動接受了東北國防軍軍方的管轄,雖然也有自詡是日本武士的人組織起來搞破壞,但在占領區的絕大多數日本民眾都比較守秩序,縣政府也根據軍部的命令頒布了戰時管理條例,要求各居民不得私藏武器。

日本此時的工商業基本陷入停頓,失業人口多,大量的勞動力沒有生活來源,只能靠軍部提供的口糧救濟,為了穩定占領區的秩序,東北國防軍從國內征調了數十萬噸的軍糧在本地發放。

占領區的穩定讓軍部很是驚訝,同樣也讓日軍大本營驚訝。

這種穩定使得帝國陸軍很快即可抽調更多兵力進攻九州,而日軍在九州島的抵抗雖然激烈,卻沒有讓帝國國防軍陷入全民皆兵的那種困境,到了7月中旬,九州的日軍基本被肅清,整個九州也很快就平靜下來。

這一離奇的情況讓宋彪皇帝和中央軍部都感到不解,當然也是很高興,對雙方而言,日本民眾不做無謂的犧牲總是一件好事。

九州島一失,整個日本本土就岌岌可危了。

1941年9月,東北國防軍和海軍部再次發起白山攻勢,在日本北部海岸較為寬闊的石川縣實施第三次的大規模登陸作戰,主力部隊越過日軍的大阪防線,直接在石川縣登陸并從石川縣南下進攻名古屋。

帝國在日本的戰略就是跳板推進,最終目標是占領整個日本,或者是逼迫日本無條件投降,雖然日軍抵抗的非常激烈,每一場戰役都打的很慘烈,但日軍的傷亡率更高處許多,不斷以整個師團的規模被帝國陸軍擊潰。

帝國空軍也在石川縣建立空軍基地,兩個空軍師進駐石川縣,為陸軍提供更快捷的掩護和強襲。

宋彪并不知道小布什在伊拉克被攻克之前的心情,可能很激動也可能很平淡,總之,他的心情是非常平淡的。

以帝國今日之實力滅亡“大日本帝國”根本不費力氣。

確認日本并不是像日軍大本營最初宣傳那樣人人都會為國獻身,向中國占領軍發起所謂的自殺攻擊,帝國陸軍立即決定按照原有的規劃,直接進攻名古屋,在進攻東京之前再占領北海道為長期占領北海道做好準備最后才是進攻東京。

不能用核導彈夷平日本固然很可惜,但能以絕對之實力占領整個“大日本帝國”,那還是很值得的至少在未來一個世紀都不會給日本留下自慰意淫的借口。

強就是強,弱就是弱。

所謂的“大日本帝國”就是這么弱而已,這就是這段歷史會給人類留下來的證明。

中國國防軍將1/3的實力布置在西部防范蘇德戰爭,1/3的實力用于駐守亞洲各盟國和本國,只用1/3的力量就將所謂的“大日本帝國”夷平,這就是中華帝國的實力這就是“大日本帝國”實力。

小癟三一樣的實力、戰爭潛力也妄稱“大日本帝國”和“大日本帝國天皇”,現在被打回原形了吧?

原來不過如此。

其實即便戰爭打到今天這種程度,帝國陸軍真正的精銳部隊還是集中在西部,那些大機械化的裝甲部隊才能代表帝國陸軍的真正實力,當然也不可否認,帝國海軍同日本海軍的戰斗確實可以代表世界海軍強國之間的決戰,只是結果讓人震驚,在世界海軍史上占據著特別地位的大日本帝國海軍就這么無聲的被消滅,成為證明帝國海軍強大的墊腳石,以至于英美都不得重審對中華帝國海軍的態度。

正是在這場中日戰爭之中,帝國證明了自己在海陸空三軍之上都保持著世界第一強的霸主地位,只有蘇德陸軍還擁有同帝國陸軍相抗衡的基礎。

綜合實力決定一切。

帝國已經是眾所公認的世界第一大國,但想要穩固這一地位,帝國仍然需要一場規模更大,地位更高的戰爭,用軍事和國家實力徹底證明自己作為世界霸主不可戰勝的地位,并以此為基礎重新建立最有利于帝國的世界秩序和規則。

米內光政大概是日本帝國歷史上最有官運的帝國首相,在短暫的因為濟州海戰而引咎辭職后,他第三次被西園寺公望推薦為新的首相,此一次擔任內閣首相,他就只有兩個任務,一是按照日軍大本營的要求誓死戰到最后,實施本土決戰計劃,二是根據裕仁天皇和西園寺公望的暗中授意,盡一切努力同中國簽訂停戰協約,唯一的底線就是保住天皇制度。

承擔了全部戰敗責任的載仁親王已經從元帥府退出,東久邇宮稔彥親王以陸軍大將軍銜接替載仁親王擔任參謀總長一職,成為日軍大本營的幕后主持者,但同擔任陸相的仍然執著于不可戰敗之戰爭的崗村寧次大將不同,身為日本皇室成員的稔彥親王同米內光政首相私下已經達成一致,決議在保住天皇體制的前提之下不惜一切代價求和。

對稔彥親王和米內光政而言,他們面前唯一的障礙就是以崗村寧次為首的強硬派,而且這些家伙還是日軍高層內部的大多數,他們才是操控日軍大本營的主體力量,這些人的背后又是表面上退出軍界的載仁親王。

不管那么多

必須簽署停戰協議。

在這樣的基礎上,米內光政派遣次長井上成美秘密前往美國,在美國的安排下,在中國駐美大使館秘密會見駐美大使歐陽璞。

歐陽璞是帝國前首相歐陽賡的次子,前財政大臣歐陽錫的堂弟畢業于中央帝大的政法系和耶魯大學的法律系博士學位,曾經在歐陽錫身邊擔任過法律顧問和助手等工作,這些年則一直在外務部任職。

兩人見面之后做了一番密談,帝國還是堅持原先的第一原則,即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必須結束天皇體制,米內光政則提議能否將日本帝國降為日本王國,但在國內還繼續保持天皇稱謂,在外國則正式稱之為“國王”。

美國極力想要調解此次戰爭,希望兩國簽署一份對中日美三國都是可接受的停戰協議實際上還是抱著保護日本牽制中國的幻想,歐陽璞當即拒絕了日本政府的提議。

在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戰爭只能繼續。

幾乎是與此同期蘇聯人民外交委員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也再次抵達北京,同中央軍部總參謀長蔣方震舉行第三輪的協商,此時的蘇聯終于愿意接受帝國此前的交易密約條件,蘇聯判斷中國正在同英國發生愈加激烈的矛盾,而同日本的戰爭也還將繼續下去此時的中國也需要一個穩定和平的中西亞所以才會積極的乘著這個機會前來洽談。

時過境遷,帝國事實上已經放棄了蘇聯,并且做好了進攻蘇聯的準備。

根據同納粹德國的密約帝國一直保留進攻蘇聯東部及占領烏拉爾河以東的哈薩克地區的權利,只要帝國愿意付諸行動,不需要同納粹德國再做任何協約,也無需另行達成新的協議即可部署軍事行動。

同時,帝國也決定占領鄂畢河以東的地區成立西伯利亞共和國,最后以公投的名義納入帝國疆域版圖中。

這就是帝國的計劃。

在真正出兵之前蔣方震仍然和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員進行了一番激烈的探討,使得雙方“希望”達成的中蘇密約再一次破產。

在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員滿懷著失望之情返回喀山的當天下午,中央軍部總參謀長蔣方震就秘密攜著一份新制定的作戰規劃前往辦公廳,覲見宋彪皇帝。

帝國出兵進攻蘇聯。

這個計劃并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突然想出來的離奇計劃,雖然中央軍部一直沒有對此進行過太多的研究,但在西伯利亞軍區,趙庭柱和衛立煌已經做好了一份詳細的進攻策劃,積極要求軍部改變觀望的策略,主動進攻,占領蘇聯東部地區。

衛立煌提出三個很重要的觀點,一是蘇聯東部都是大片的無人區,人口稀少,而且以非俄族人口為主體,完全可以通過先獨立,再合并的方式加入帝國版圖;二是蘇聯已經抵擋不住德國和波蘭聯軍的進攻,在今年底就可能遭遇全面潰敗,與其讓一個更強大的對手控制蘇聯的疆域,不如直接占領這一地區,作為帝國本土和德國之間的緩沖地帶;三是威懾德軍,使得德軍不敢輕易違反此前的秘密協議。

在趙庭柱和衛立煌提出突然對蘇作戰的提議后,宋彪皇帝雖然未有給予正面的同意和支持,但還是允許中央軍部對此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這一天的上午,宋彪皇帝就一直在琢磨進攻蘇聯之事,這總體上還是在他的預想之外,但他并不覺得這件事就不好,恰恰相反,反而是非常好的事情。

就現階段的國際情勢而言,盡早將德國的力量從蘇聯戰場解放出來,德國才會對英法繼續構成更大的威脅,隨著德國同意大利繼續結盟,德國對整個歐洲的威脅也將進一步擴大。

這才是中國想要看到的局面,所以在近期同德國不約而同的進攻蘇聯,但不保持合作才是最佳的對策,一方面更為有力的占領蘇聯東部地區,另一方面解放德國的軍事力量,使之能有效的威脅歐洲。

這是非常好的選擇。

中央軍情部和中央情報總局都為宋彪皇帝準備了非常充分的情報匯總資料,這個上午,在蔣方震同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員做最后的交涉之時,宋彪皇帝就一直在仔細的研讀這些資料。

他拒絕了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員的覲見請求,也不覺得雙方還有什么好談的。

他曾經開出了很好的條件,約瑟夫斯大林總書記貿然且傲慢的予以拒絕那還有什么可談的呢?

正如軍情部的統計數據,帝國目前可供調遣的兵力至少還有13,相對兵員總規模不大,但都是精銳的機械化部隊和精銳部隊,突然發起攻擊的話,完全可以比德軍更快抵達喀山。

約瑟夫斯大林同志確實是有著很多的過人之處,特別是在對蘇維埃主義事業的信心上,直到目前,斯大林也沒有離開莫斯科的計劃,這使得蘇聯抽調了一切資源和兵力在莫斯科組織保衛戰。

蔣壽麟前來向宋彪皇帝通報蔣方震總參謀長已經在外面等候接見,宋彪皇帝微微點頭,示意蔣壽麟去讓蔣方震總參謀長進來見他。

在蔣方震進入辦公廳之前宋彪還是繼續權衡著其中的利弊。

對帝國來說,這雖然不是完全超出了軍部的準備范圍,但也確實是一個臨時提議,而這就意味著會有很多突然性,軍部能否保障做到萬無一失本身也是值得懷疑的。

蔣方震快步走了進來向宋彪皇帝遠遠的行躬身禮。

宋彪皇帝看了他一眼,抬手示意賜坐,在蔣壽麟親自為蔣方震總參謀長送來座椅后,宋彪才問蔣方震道:“和蘇聯那邊的最后談判情況如何?”

蔣方震這就將會議記錄呈遞給皇帝,道:“對于我方要求以鄂畢河為界的要求,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員并沒有直接拒絕,但他承認蘇聯接受這一提議的可能性極低,蘇聯所能接受的極限就是將哈薩克地區納入我國疆域。他的原話是蘇維埃人民不會承認如此離奇的要求。”

宋彪將會議記錄拿過來大致翻看一遍,同蔣方震說道:“他說離奇,而沒有說過分,這應該是很克制了吧?我們的要求確實很過分,但對蘇聯而言確實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蔣方震道:“如果我們不出兵,蘇聯大致還可以再支持一年,甚至更久,為了牽制德國,英法已經在實質上給予蘇聯較多的援助。”

宋彪則道:“正因為他們開始給予援助,我們才應該更快的結束此事,并給他們造成更多的麻煩,不是這個道理嗎?”

蔣方震答道:“是的,陛下!”

歲月無情。

曾經以三十歲之年而躍居總參謀長一職的蔣方震,已經在這個職務上工作了三十年之久,青春歲月付之東去,如火一炬,此時早已白發蒼蒼。

滿頭銀發的蔣方震看起來是如此的特別,他一直很有規律的維持著身體的健康,鶴發童顏,臉色紅潤,精氣神更是很不錯,他已經是如此之老練,正如宋彪皇帝一樣身居高位太久,將最高的權力操持于手。

他之所以能長期擔任總參謀長一職,正因為他是帝國之中最為忠心的人之一。

雖然是三軍副統帥,他卻從來沒有組織過自己的勢力和黨派,甚至不刻意的以皇帝在軍部的代言人和帝黨中堅元老這樣的身份自居,他很好的把握著分寸,以皇帝在軍事領域的副手一職履行各種職權。

這是他能一直穩居帝國三軍副統帥的原因。

此刻的蔣方震依然是那樣的內斂深沉,平靜如水,不動聲色。

他很清楚宋彪皇帝的個性和習慣,在趙庭柱提出突然出兵蘇聯的計劃后,他就知道皇帝會同意這個提議,因為道理很簡單——這確實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的計劃,而且把握極高,以蘇聯現在的實力,只要帝國揮師西進,蘇聯就將不攻自破。

如果用一門生意來核算這件事,那就是投資規模極大,但在短短幾個月間就能賺到盆滿缽滿的好生意,投資一十萬,賺到的將是幾十億那么多。

收起回復

絕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事情。

從西伯利亞到哈薩克,從北冰洋到里海,這是超過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領域的遼闊疆域,即便哈薩克地區最終保持以獨立國家的形式加入亞盟,帝國也將新增超過一千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哪怕這些地方都是無人區。

帝國不在乎它是不是無人區。

只要是領土領海,帝國就需要奪取下來,這就是帝國的進取精神。

想到這里,蔣方震決定不再廢話了,他非常干脆直接的同宋彪皇帝提議道:“陛下,出兵吧,沒有不會成功的任何道理。”

這話說的真透徹。

這和正義無關,這是純粹的國家利益,根本不可能失敗。

宋彪等的也恰恰就是這一句話而已,他當即就將會議記錄交還給蔣方震,道:“那就這么定了。”

多么簡單的一番對話。

幾句話而已,卻決定了人類的命運和歷史。

是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權力就操控在他們的手中,只要他們兩個人決定去做這件事,世界必將徹底被顛覆,整個世界都將風起云涌。

這里面的種種好處已經不用再去分析,再分析也計算不過來,總之是無窮無盡的好處。

在其后的一連串的影響中,隨著德國的戰略西移,英法將會徹底無法喘息。

帝國已經將航母戰略的各種理論研究數據和技術方面的資料轉移給德國,幫助德國建造新的航空母艦,德國很清楚他們要干什么,帝國其實也很清楚。

帝國的所作所為恰恰正是鼓勵德國這么做,讓德國去挑戰英法,徹底將舊的秩序摧毀,而帝國要做的只是坐收漁利,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機會重新建立符合帝國長遠需求的新秩序。

蔣方震就這站起身,同宋彪皇帝躬身道:“陛下,那臣這就回去制定作戰計劃。”

宋彪微微頷首,示意蔣方震可以離去了,并且目送他離開辦公廳。

在蔣方震走后,宋彪皇帝將桌子上其他和蘇德有關的情報資料簿也都收起來,放在一旁,對他來說,這件事就這么定了下來,后續要負責此事的是中央軍部,負責付諸行動的是西伯利亞軍區和帝國空軍、陸軍,甚至是帝國戰略軍。

帝國可以很輕松的碾碎蘇聯。

收起回復

在這個看似文明的世界里,發起戰爭總是需要理由,特別是對中華帝國這樣的準世界霸主而言,如果無所顧忌的想開戰就開戰,那也必將失去對世界的領導力。

帝國倒確實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借口,這個借口也很簡單——恢復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獨立和自由。

帝國只需要正式宣稱同蘇聯關于哈薩克獨立問題的談判破裂,帝國會采取軍事行動保證哈薩克民族的獨立和自由,僅此而已,哪怕提前幾天公開此事,給蘇聯時間進行備戰準備,帝國也可以輕松碾碎蘇聯。

帝國的陸軍實力太強,此時還在繼續的第三次中日戰爭之中根本無法有效的體現出這一點。

在蔣方震離開了一段時間后,宋彪皇帝一直在沉默的思索著一些更為重要的細節,雖然他和軍部已經做出了決策,但他還是要通知中央內閣,給中央內閣一段時間去組織新的工作規劃以協助此事的開展。

在思索了一段時間后,宋彪皇帝最終還是拿起了電話,撥通了首相辦公室的電話,讓顧維鈞首相前來見他,就出兵蘇聯的事情進行“協商決策”。

蔣方震并沒有在意中央內閣那邊的事情,他很清楚,對蘇出兵之事只要宋彪皇帝做了決定,內閣是無論如何都沒有膽量反對。

這是帝國的國情。

當然就整個地緣政治而言,帝國現階段確實是出于一個四面楚歌的狀況,同蘇美英日四個國家同時陷入了較為復雜的領土爭端中,內閣好不容易以較大的退讓暫時解決了同美國的爭端,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英日兩國,軍部就突然決定要對蘇聯作戰,這肯定會讓內閣很不高興。

不高興也得支持。

這就是帝國內部的實際狀況,帝國并不是像日本那樣的軍國主義帝國,中央軍部還沒有操縱內閣的實權,實際上帝國政治高層內部更像是古代的文武分治,文官和武官各有一套系統,雙方互不統轄,都只接受皇帝的最高統帥。

只不過中央內閣還要受制于國會而中央軍部則連國會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回到自己在軍部的辦公室,蔣方震就迫不及待的在第一時間發密電給西伯利亞軍區司令部,讓趙庭柱和衛立煌做好相關的準備,而他則負責制定出最合適的對蘇作戰規劃。

鑒于帝國四面御敵之現狀,蔣方震很清楚此番對蘇作戰絕對不能像和日軍的交戰這樣一打就是三年,對蘇作戰必須以雷霆之勢速度決出勝負,在最快的時間內消滅蘇聯在東部地區的主力部隊,奪取喀山,并使得蘇聯在德軍和波蘭聯軍的進攻中最終亡國,形成中、德、波三國分刮整個蘇聯的局面。

收起回復

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中央軍部再同德軍達成一份互相能夠接受的協約,一起和平分刮蘇聯,納粹德國再將擴張方向對準英法及殖民地中國所面臨的世界政治和軍事對峙的壓力就會大幅減弱,英國也將失去同中國在東南亞和印度洋角逐的勇氣及實力。

所以說,現在進攻蘇聯是最有利于帝國的國家利益。

蔣方震打了一個電話,將陸軍參謀總長傅良佐請到自己的辦公室,等傅良佐一進來他就很是興奮的說道:“陛下同意了。”

“真的?”

傅良佐還有點不敢相信他本以為這么重大的決定至少要等半個月才能分曉。

他比蔣方震要年長,明年就要正式退役,也是近期即將退役的唯一的資深陸軍上將在此之前,他倒是一直窺視著蔣方震的總參謀長一職,可惜每次都未能如愿。

正因為這種競爭關系,他和蔣方震的私交其實并不好,他和趙庭柱的私交倒是甚厚,故而對趙庭柱提出的突襲蘇聯的計劃也是最為鼎力支持。

確定陛下已經批準的消息后傅良佐就迫不及待的同蔣方震商議道:“那我們也該盡快拿出一個最合適的方案,務求速勝,千萬不能像對日戰爭這樣拖延太久,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快速推進,消滅蘇聯。”

蔣方震則道:“我也是這樣的想法,衛立煌提出的作戰規劃還是非常可行和適合的,在他的提議之上進行更為詳細的規劃是最為合理的辦法,只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現在就算是實力再不濟,戰爭潛力還是大于日本,所以速勝速決之關鍵就在于一次調遣的兵力和資源到底有多少。”

傅良佐很隨意的坐下來,自己取出煙點上,同蔣方震解答道:“那當然是能抽出多少就抽多少,美國那邊的問題算是基本解決的,對付英國,那本來就只是海軍的事情,咱們陸軍這邊集中一切力量速攻蘇聯,一個月內就推進到喀山。”

蔣方震并不抽煙,他為自己倒了杯茶,沉默而慎密的盤算著這些事,等了片刻才同傅良佐道:“等下將潘兆勤喊過來,咱們再一起好好的合議一番。想要對付蘇聯,眼下還是要優先將空軍主力都抽調到西北,速戰速決,等對蘇聯的軍事行動結束后,再讓空軍回去協助東北國防軍也不遲。”

傅良佐并不否認這一點。

他想了一會兒,才道:“趙老總真是好運啊,這一戰的把握極大,他在西北坐鎮,那更是平掃萬里西疆。”

蔣方震笑一聲。

他知道傅良佐還是很羨慕趙庭柱和衛立煌的,帝國為此準備了二十年之久,一旦出擊,必當如龍出深淵,橫掃千里之地,蘇聯根本是擋不住的。

可以說,趙衛兩人是坐收奇功。

如果蘇聯和英美將中日戰爭作為中國軍事實力的參照物去評估,那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帝國在大機械化變革上努力了二十年之久,整體作戰水平和風格同過去早已大相徑庭,代表帝國陸軍目前最高水平的軍事裝備,不管是陸軍還是空軍,現在都還未暴露。

只要帝國決定出兵蘇聯,別說是正陷入德波進攻的蘇聯,就算是完全處于最高軍事水平和狀況的蘇聯也抵擋不住。

帝國陸軍真正的精銳,以及帝國陸軍真正的最高實力和水平就將在這一場戰爭中展露無遺。

收起回復

共有1頁

回復貼:4

還沒有百度帳號?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