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319章 登陸下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9章 登陸下關

第319章 登陸下關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9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貼吧        

吧內搜索

共有1頁

回復貼:0

大英帝國的悲劇似乎才是剛剛開啟。

英國曾經長期采取扶持日本牽制中美俄的政策,這是值得英國驕傲的英日同盟政策,現在,他們將為此付出代價。

英國是戰艦外交的締造者,現在同樣要為此付出代價。

從1940年的下半年開始,顧維鈞內閣就明顯的調整了外交政策,通過和軍部的協商,以維護亞盟集體利益為由,以亞盟的名義派遣更多兵力進駐印度洋和東南亞,暗中明確支持伊朗及其他伊斯蘭國家對抗英國的殖民主義,并由伊朗、阿富汗、沙特等國提出巴基斯坦、馬來亞獨立政策,要求英國徹底退出東南亞、阿拉伯半島和中東地區。

在亞盟成員國積極反英的同時,顧維鈞內閣則表現出相對較為穩定的對英外交政策,主張通過談判逐步保證亞洲國家的自由自治。

帝國的外交政策在這一時期明顯更多的偏向于同亞盟各成員國保持一致,偏向于亞盟內部的政治活動,通過協調和領導亞盟來驅逐大英帝國的勢力。

于此同時,帝國也具有極多的兩面性原則。

在1940年的下半年,帝國通過國會議案,將琉球群島、加里曼丹、蘇拉威西、瓦努阿圖、新喀里多尼亞、斐濟群島、社會群島、馬紹爾群島、帕勞群島、瑙魯、安達曼群島、北馬達加斯加、玫瑰島正式確定為帝國海外省領地。

至此,帝國疆域面積正式超過了2000萬平方公里,如果克欽邦的合并投票案通過,帝國面積將增加到2015萬平方公里,繼續保持著世界上最大的帝國的寶座。

10月,為了更多的集中力量對付英國、日本。以及蘇德方面可能產生的新問題,顧維鈞內閣同美國達成了一個相互交換及退讓的妥協協議,將波利尼西亞群島的宗主權轉讓給美國,換取關島的完整所有權,中美雙方達成平等擁有太平洋的協約,雙方以威克島和中途島的中間海線劃界,西側的西太平洋歸屬帝國海軍的勢力范圍,而東側歸屬美國海軍勢力范圍。

為了達成這一協約,顧維鈞內閣放棄了對阿留申群島的爭議要求。承認美國擁有整個阿留申群島的主權,科曼多爾群島則歸屬中國。

同美國劃分了雙方的界限后,顧維鈞一邊積極維持自己在首相競選和國會執政黨競選的優勢地位,一邊積極推進亞盟組織的活動,通過亞盟來逼迫英國不斷作出讓步。

對于蘇德。顧維鈞內閣也采取以亞盟為主體的外交策略,要求哈薩克作為亞洲國家獨立出蘇聯,加入亞盟,以得到亞盟的保護。

蘇德戰爭還在繼續。

未能同中國達成協議,而且頑固相信蘇聯自身實力的約瑟夫.斯大林正被迫面對現實,雖然德軍采取的分兵兩路的錯誤決策,德國攻占斯大林格勒的前進步伐卻異常順利。

蘇聯被迫將在車里雅賓斯克及哈薩克地區的東部集團軍全線抽調回來增援斯大林格勒。拿出所有實力賭局一般,再也不管中國陸軍的威脅。

即便如此,蘇聯還是未能抵擋住納粹德國和波蘭聯軍的入侵。

曾經一起的戰友和密友,阿圖爾.馬爾托斯元首已經成了納粹魔頭希特勒的親密戰友。而他麾下的波蘭國防軍肯定要比意軍厲害很多,在中國的長期援助中,波蘭的整體實力在東歐國家中是最強的,其國防軍不僅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

在阿圖爾.馬爾托斯元首的派系中,有多位高級統帥曾經在帝國參謀二局任職。參加過中日辛亥戰爭、中蘇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后也多次訪問帝國陸軍,從帝國陸軍購買軍事裝備的同時,也帶回了機械化革命的思想和作戰理論。

阿圖爾.馬爾托斯元首多年的經營和努力,在整個蘇德戰爭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其麾下的多支精銳集團軍都擁有不遜色于德軍的表現,但是其被迫協同德國反猶太的立場和命令也將注定成為他人生榮譽中的硬傷。

在軍事上,阿圖爾.馬爾托斯元首則要比希特勒元首明智很多,雖然認為德波同盟分兵進攻蘇聯北東兩線的決策并不明智,但他還是親自策劃了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進攻,配合德軍在北線莫斯科的決戰,采取圍城打援的策略,將蘇聯東部集團軍的主力牽制住。

國家聲譽和外交總是依靠軍事實力說話的,在軍事上的突出表現讓希特勒和納粹德國更加倚重同波蘭的同盟關系,但并未組織希特勒進一步同意大利結盟的構想。

按照希特勒的構想,德意波鋼鐵同盟將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波蘭將占領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巴爾干地區,而德國將占領更為廣袤的蘇聯西部大陸地區,意大利將同德波一起分刮整個巴爾干半島,作為條件,歐洲鋼鐵同盟將會退出亞洲地區,將哈薩克地區轉讓給中華帝國托管,以此換取中華帝國的局外中立,允許鋼鐵同盟進攻法國,改變法國和歐洲大陸的格局。

再下一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希特勒想要進軍北非,占領法國的殖民地,并且同中華帝國聯手消滅英國,分刮英國的殖民地,而中英阿薩姆事件和中英矛盾的計劃更讓希特勒元首看到了自己偉大構想的成功希望。

他意識到自己將建立一個偉大的第三帝國,同中華帝國一起屹立在歐亞大陸的兩端,平等分刮整個世界,他的構想是美妙的,但他唯一的錯誤就是誤判了帝國的底線。

對中華帝國而言,唯一的底線就是絕對不允許任何國家有能力挑戰帝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英國不可以,蘇聯不可以,美國不可以,德國同樣不可以。

隨著德國和波蘭聯軍推進到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兩地,雙方很快進入一種殘酷的相持階段,在戰略上。德波聯軍并未能有效切斷喀山及伏爾加河上游,使得蘇聯紅軍仍然擁有較大的相互支援的活動空間,蘇聯的軍事工業也大規模的轉移至喀山地區,并且利用哈薩克及蘇聯西部的豐富資源同德波聯軍進行殘酷的陣地爭奪戰。

這種長期的消耗戰肯定是對蘇聯更為不利,因為蘇聯此時在國際上是孤立無援的,特別是在貿然自大的拒絕了中國的交易條件后,徹底宣告蘇聯失去了最后的外援。

在這段時間里,中國則完成了對日本的環形封鎖,以朝鮮、遠東地區和琉球群島為空軍基地對日本實施大規模的轟炸。平均每天都有超過一千架次的轟炸機在日本本土上空執行轟炸任務,在這半年期間,日本的現代工業基礎幾乎被完全夷平,日本的鋼鐵廠、電廠、煤礦、造船廠、兵工廠、化學廠、機場、政府機構都是重要的轟炸目標,甚至連紡織廠都被夷平。日本的農業水利、交通設施也基本被摧毀,整個國家倒退回明治時代。這樣的政策使得日本在整個國家資源上都進入最為貧困的階段,不僅沒有戰爭資源,國家也面臨著大規模的饑荒威脅,而正是帝國的所需要達到的目標。

在1941年4月,帝國中央軍部決定提前啟動進攻日本本土的神戶作戰,為此將會投入超過350萬的陸軍精銳部隊和70萬的海軍陸戰隊。而帝國所希望的新目標是在蘇德戰爭截止之前,徹底消滅日軍殘余力量,推翻日本天皇制度,建立新的共和體制政府。

1941年4月20日凌晨4點。帝國陸軍和14個師兵力規模的海軍陸戰隊從朝鮮釜山出發,在日本下關北部海岸實施登陸作戰。

在帝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發動進攻之前的半個小時,帝國戰略部隊再次從整個朝鮮半島的四十多個臨時導彈基地發射了超過三千枚的近程彈道導彈,在釜山則發射了大量火箭炮彈。帝國空軍和海軍航空艦隊隨后對海岸進行覆蓋式的空襲。

在帝國發動進攻之前,中日在下關福江的海岸防御工事上已經進行了維持半年的拉鋸戰。日本不斷搶修防御工事,而帝國則重復進行轟炸,確保日軍在此地的防御不足以威脅到整個登陸作戰。

陳武是下關登陸戰的總指揮。

做為陸軍少數擁有資深陸軍上將頭銜的陳武,此時才有了那種原本就該屬于他的榮譽,資深陸軍上將是一種榮譽,而非軍銜,軍銜最高也只是陸軍上將。

陳武并沒有坐在岸上指揮,他登上了一艘洛陽級指揮巡洋艦,通過這艘洛陽級指揮巡洋艦上的雷達通信和指揮系統,即時收取各種戰場信息,并在艦上指揮全軍。

作為一名陸軍上將,陳武還是第一次在海軍艦船上指揮作戰。

洛陽級指揮巡洋艦代表著帝國裝甲巡洋艦的一個極端方向,這一級裝甲巡洋艦在裝甲、機動性能、火炮上都擁有較為均衡的配置,列裝有國內最高水平的高功率的大型艦載雷達,防空和反潛系統完善,擁有指揮周邊飛機、潛艇、艦船協同作戰的能力,通常作為小規模艦隊的中樞力量。

這一級巡洋艦的建造規模在世界范圍可能是最大的,它同時在亞盟的多個成員國服役,僅是伊朗就列裝有3艘。

在過去的兩天時間,陳武就一直生活在這艘襄陽號洛陽級指揮巡洋艦上,已經算是適應了海軍人的那種生活特點,每天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總是在一種微微搖晃的感覺中。

隨行的十多名陸軍參謀軍官中有幾位還吐的很厲害,陳武倒是沒有太強烈的反應。

在這艘巡洋艦上,陳武隨時可以同協同指揮作戰的海軍上將嚴厚鏵、空軍上將陳仁麒進行密切的溝通,相互協調作戰規劃,海軍在此次登陸作戰中承擔著最為主要的任務。

帝國海軍抽調了11艘戰列艦和7艘航空母艦參加此次作戰,加上24艘巡洋艦,在海軍陸戰隊兩棲部隊登陸之前就實施大規模的炮火掩護,海軍航空兵負責奪取制空權,及對岸壓制,而空軍則負責大規模的縱深和高爆轟炸。

在整個登陸作戰的過程中。也是以海軍陸戰隊為主力,陳武的東北國防軍第一、第四集團軍隨后登陸作戰,此次作戰也第一次的大規模使用了直升機,此役中的直升機正式裝配了火箭彈發射器,可以在三公里內對目標實施火箭彈攻擊,掩護地面部隊登陸。

帝國海軍一次性投入了約1400輛的水陸兩棲坦克PT30和超過兩千輛的兩棲履帶式裝甲步兵戰車,大規模的登陸船則多達五千輛,第一批次向日軍福江、川棚海岸投入7個師。

在海軍炮火和空軍掩護下,加上此前的導彈攻擊。日軍前線陣地已經慘遭多輪破壞,海岸防御工事也大體都被破壞,帝國海軍陸戰隊輕易突破海岸防線。

上午10點,海軍陸戰隊的兩個兩棲裝甲師奪取了下關海岸防區的控制權,10點30分。空軍第一、第四空降師陸續抵達下關西北,切斷日軍本部支援下關的前進路線,就地組織防御工事,占領日軍的多個高地。

確認了這一消息后,陳武才繼續安排陸軍第一集團軍登陸下關。

下關作戰之目標不是直接占領整個日本,而是奪取帝國進攻日本的一個支點,在下關港建立第一個大規模的補給中心。為遠征部隊提供補給,同時切斷日本本土支援九州島的路徑。

在占領整個九州島后,帝國會繼續策劃在日本白山縣登陸作戰,繞道占領名古屋地區。將整個日本本土一切為二,采取切斷一截,掃平一截的作戰計劃,逐步夷平日本。最終以名古屋為根基出兵占領東京,消滅整個日軍。

這個分布蠶食的計劃是劉賡云制定的。他一貫的風格都是求穩不求急,即便中央軍部希望在兩年內結束戰爭,他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布局,其目標正是要以最小的代價,一步步擊潰整個日本的抵抗能力。

陳武對劉賡云的規劃一貫是很支持的,兩人畢竟是幾十年的老搭檔。

在襄陽號指揮巡洋艦上,確認海軍陸戰隊已經控制了海岸防區后,陳武也是長松了一口氣,他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局,后面以東北國防軍的作戰水平及規模,拿下整個日本并非難事。

有劉賡云這樣的老搭檔繼續擔任參謀長一職,陳武上將總是要輕松很多,他可以坐在劉賡云辦公桌的對面,平心靜氣的喝茶,享受觸摸到成功的這一刻。

和傅作義那樣的中年將官不同,陳武早已榮譽滿身,只要恢復了資深陸軍上將的榮譽,他就真的很滿足了,所以他并無任何的焦急情緒,這也是他同劉賡云強烈建議中央軍部不要過多設定完全結束戰爭的日期的原因,他和劉賡云對日本的民族性格,以及日軍的特點都太了解,很清楚這將是一場非常殘酷的占領戰。

上將伐謀。

陳武此時還能記得自己在遠東軍事士官學校第一期就讀時,擔任講官的劉賡云解說《戰爭論》時,曾經說過軍事的目標是消滅對手的抵抗意志,而不僅僅是軍事力量那么簡單。

只有這樣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最終的勝利。

他們現在要做到的正是這樣的事情。

正是因此,陳武才投入大量的軍事資源用于轟炸日本的民用設施,包括像紡織廠、農田水利設施、煤礦、石油儲備站、電力設施,從根本上摧毀日本的工業,使得日本經濟崩潰,糧食嚴重不足。

他和劉賡云之所以要這么做,目標就是折磨日本的國民,折磨日本的政府和軍隊,讓他們逐步喪失抵抗力。

在登陸戰開啟之后,除了大量的彈藥,東北國防軍還準備了其他的進攻資源——糧食。

一旦占領日本的地區,部隊將會根據需要大量發放救濟糧。

現在還不是慶祝勝利的時刻。

陳武在心里回憶過去,他不經意的想起沈家堡一戰,黑溝臺一戰,想起來遼陽戰役,想起自己軍旅生涯的開端,對他來說,能夠在南甸屯子遇到宋彪皇帝。從此成為東北軍的一員,這本身就是他人生之中最大的奇遇。

沒有皇帝就不會有他。

這么些年,他不停努力的想要恢復自己的榮譽,并不單純的是為了他自己,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他只需要向皇帝陛下證明自己的價值,只要皇帝知道他還有用,還愿意用他,他就覺得滿足。

他的人生就有意義。

所以在這一刻里。他特別的高興,特別的自豪,只是他畢竟經歷了這么多,不再是當年那個太容易喜怒都放在臉上的青年。

歲月燃燒了他的青春,坎坷的經歷也使得他成為一名胸有成竹的老帥。

他在心里想著很多事情。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中日之間流轉,他在自己評估日本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特征,做出自己的判斷,再次確認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他認為自己此前在軍事上準備已經很充分,在軍事上,消滅日軍對他來說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哪怕日本的山地情況比朝鮮南部更為復雜。他現在唯一拿捏不定的是東北國防軍的安撫政策能否生效,能否讓日本普通民眾放棄抵抗。

在東北的歲月和經驗告訴他,日本是一個很瘋狂的民族,有著很瘋狂的文化。也有著很強烈和頑固的想要成為世界列強的志向,這些因素使得登陸日本作戰會是很瘋狂和很艱難的事情。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讀日本的戰國史,讀日本的一些人物傳。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日本的歷史和民族的特征,在這一點上。他就不如曾經在日本留學,以及日本陸大留學過的蔡鍔,也不如劉賡云。

劉賡云對此的判斷是“剛開始的抵抗會很頑固,但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日本人都很復雜的具有兩面性,既瘋狂的要面子,又不敢挑戰權威”,換而言之,只要東北國防軍能在日本建立可靠的秩序,在日本的占領就會比較順利,但在此之前的反占領抵抗會是很瘋狂的。

每個士兵都需要非常好的武器裝備,并且訓練有素,每個班組集合在一起都需要極大而綜合全面的火力輸出,以及非常優秀的戰術執行能力。

這是陳武和劉賡云的一個共同的判斷,他們不一定需要更大規模的部隊,但一定要是精銳,這是他們采取逐步進攻的原因,這樣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在朝鮮訓練一些新部隊和新兵,保證每一支部隊都能準備充分。

劉賡云一直在處理各部隊的協調作戰的問題,好不容易休息下來,他也端了一杯茶到陳武身邊坐下來,同陳武感嘆道:“最難的時刻就要來了,咱們眼下攻上去倒是真不難。”

陳武穩重的點著頭,又滿不在乎的答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隨他去吧,車到山前總是有路的,就這么打下去再說。”

劉賡云笑了笑,道:“你老陳這話說的輕松啊,話說咱們的準備也算是很充分了,至于后面的事情,咱們也只能說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陳武還是繼續點頭,并沒有回答什么。

軍人還是靠行動說話,剩下來的事情就是打一天看一天,說白了就是先殺他幾十萬人再說,這樣的霸氣,陳武還是有的。

事態正如陳武和劉賡云所預料的那樣,日軍的抵抗非常頑強,在海岸區,因為帝國的進攻完全飽和,日軍損傷太厲害,根本無法組織任何有威脅的反撲,等帝國陸軍上岸之后,中日兩軍在下關周邊的防線陣地很快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空中優勢并不能保證帝國陸軍的順利推進,打的還是陣地戰,日軍現在還談不上是缺兵少彈,至少步槍彈藥還是勉強夠用的,防空炮和迫擊炮的數量也充足,重炮就沒有多少了,裝甲車和坦克的數量是寥寥無幾。

在過去的一年中,蘇德戰爭雙方在軍事裝備上的水平差距還是很低,這當然和中國在其間起到的作用有關系,而蘇聯在過去三十年間對重工業、軍工業的發展也是投入了非常多的資源、人力。

中日戰爭打到今天這種程度,雙方在裝備上的差距就已經是非常大了,而且在軍員和前線指揮官的素質上,差距也終于拉開了。

這個仗打的確實是很慘烈,但更多還是對日軍而言。

日軍是不惜人命的死守陣地,反奪陣地,甚至是用不惜人命的方式去攻擊帝國陸軍的兩棲坦克、裝甲車,而帝國陸軍則是不惜彈藥,重炮如雨,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投入到下關的攻防戰中,重炮云集,彈雨如疾風暴雨一般傾注。

東北國防軍及帝國海軍陸戰隊只用了3個小時就奪取了日軍下關福江海岸防線,但只是攻占下關縣的西部地區卻都用了三天時間,傷亡慘重,日軍的傷亡就更厲害了。

特別是在下關周邊的山林中,在下關的城鎮中,日軍士兵藏的到處都是,化整為零的不斷同東北國防軍進行小規模的騷擾作戰,讓東北國防軍防不勝防。

但是不管怎么說,陳武還是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占領了下關港,控制了城鎮地區,開始更大規模的輸送兵力,東北國防軍超過百萬的部隊在三天里完成了登陸,在下關地區云集,像潮水一般向著日本本島的東部推進。

此時的日軍大本營將主要的兵力都收縮在東京、名古屋和京都附近,因為日軍也很清楚,想要組織中國陸軍的大規模登陸作戰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它所寄托的希望是用殘酷的戰爭和巨大的傷亡迫使中國求和。

中國中央軍部這邊的希望是最好能在一年內結束戰爭,但如果無法順利結束戰爭,中央軍部也有足夠的耐心層層推進,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日軍,消滅日本的抵抗勢力。

整個下關戰役到了5月中旬才基本結束,中日雙方的損失都很慘烈,日軍損失了4個新編師團和2個步兵旅,總傷亡超過7萬人,這意味著有一半的士兵是戰亡或者嚴重受傷,東北國防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總傷亡也接近2萬人。

5月下旬,依托下關港這個據點,東北國防軍和海軍陸戰隊再次對日本九州島福岡縣古賀展開新一輪的大規模登陸作戰,在古賀登陸完成后,東北國防軍控制了下關港兩側,超過二十個師的兵力進駐九州島,對九州島的日軍實施剿滅作戰。

此時在九州島的日軍還有6個師團,面對超過六十萬兵力的東北國防軍和十多萬的海軍陸戰隊,以及兩個空降師,實際上沒有太多的防御作戰的能力,但是日軍在九州島也打的非常頑強,盡可能的死守每個陣地,讓帝國國防軍也付出了較為慘重的代價。

到了七月份,隨著東北國防軍基本清剿了九州島的日軍后,一個新的議題隨之浮上了水面,那就是如何控制日本占領區?

共有1頁

回復貼:0

還沒有百度帳號?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