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萬歲第九百零七章 真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亨萬歲 >>大亨萬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零七章 真實

第九百零七章 真實


更新時間:2013年03月19日  作者:白頭King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白頭King | 大亨萬歲 

升級改版成功,請書友們多多支持,發現BUG也請及時告知,我們好及時更正,如果需要文字章節也請告知,我們盡量給予熱門書籍文字,當然因為書籍較多,完全工作量太大,沒有的請多多諒解


果然之后賽門陪老爸去鍛煉的時候,他塞給賽門一個紅包,用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語跟他說,ysontoo.我都感動的哭了啊。來自原來爸爸才是那個oss,原來爸爸什么都知道。而且爸爸還要求保密,這是我們兩之間的秘密,“如果我不讓他們騙我的話,我怎么能抱的了孫子呢?”

這時候另外一邊,偉同和薇薇正準備去打掉孩子,但是半路上薇薇突然改變主意,要把孩子留下來,偉同很是開心,說道”我要當爸爸了“,立刻趕回家問賽門:薇薇想知道,你愿不愿意當她小孩的另一個爸爸?賽門高興的答應了,這意味著他與偉同還可以繼續幸福的生活下去,而薇薇也能得到她想要的。對于父母那邊,其實他們都知道并且接受了。這時候我覺得劇情的發展已經逐漸圓滿,最終有了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局。就這樣,機場送走父母后,三人緊緊相擁在一起,影片結束。

在午夜看完這部李安的名作,感觸很多。說實話,很久沒有看到一部這么完美這么令人感動的作品了。本片的劇情很簡單易懂,而它涉及的同性話題在當時應該算蠻敏感的。如果一個出身于中國傳統家庭的健康男子某天發現自己是個基佬,那他一定痛不欲生。在中國這種文化背景下,同性戀簡直是造孽啊。記得有天看新聞,關于美國同志游行,我媽就說了幾句,大體意思是覺得同性戀這東西真的很變態,太難以理解了,無法接受。我就笑而不語,難道您不知道美國很多州同性戀都可以結婚了嗎?當然我沒說。不然她可能會以為我思想不健康。我想說的是就算在現在,大部分的中國傳統家庭的父輩們也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這一事實,正如片子里那樣。但是同志之間也有真愛,同志的愛在某些方面甚至好過異性。就像片子里偉同對他母親說的:“同性戀的人能在各方面合得來,湊合在一起生活,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和賽門都很珍惜對方,你看我們朋友當中所謂的正常夫妻,吵的吵,離的離。有幾對能像我跟賽門處的這么好?怎么能說他把我帶壞了呢?其實我要不為了應付讓爸爸抱孫子,還有你給我安排的那些相親,我會過得很幸福的。”

其實全片的主題思想都在這兒了。我想同性戀也好,抑或你有其他方面有與常人不同的地方,不管你有多不”正常“,絕對不要刻意扮演一個”正常“的人。我是基佬這種無法啟齒的話一般人不會輕易向父母透露,但是遲早都要說的,總有那么一天。你不得不面對,還不如早說。你怕父母會接受不了不要你了?沒可能。因為他們是這世上僅有的能夠包容你一切錯誤,對你不離不棄。無私愛你的那兩個人。不論你有什么過錯,批評也好,教訓也好,偏見也好,都是一時的。到最后,他們都會原諒你,甚至比以前更愛你。一切的出發點源于愛,終點就是你的幸福。孩子如果能夠得到幸福,這對老人來說將會是最大的慰藉。這也是為什么片子里那么傳統的父母最終也只能妥協并原諒他們的孩子。什么五千年的性壓抑,幾千年的傳統儒道文化在父母親的大愛面前。顯得那么不值一提。希臘神話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弒父娶母。弗洛伊德由此將男孩的戀母情結命名為“俄狄浦斯情結”,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而與它相對應的女孩情結被稱之為“埃勒克特拉情結”。

埃勒克特拉是古希臘參與殺害母親的神話人物。“埃勒克特拉情結”概括的是女性在兒童時期形成的戀父憎母情結。同“俄狄普斯情結”一樣,“埃勒克特拉情結”也是兒童一般必然存在的傾向。既然是普遍的心理現象,那么在很多藝術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其蹤影。

阿恩海姆曾在《藝術與視知覺》論及,每一件藝術品都必須表現某種東西。這就是說。任何一件作品的內容都必須超出作品所包含的那些個別物體的表象。

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和生活本質中的心理學,從來都是聯系緊密。

電影《飲食男女》是李安導演的三步曲之一,故事講的是一個單親家庭,父親朱師傅與三個女兒家珍家倩家寧的深深眷戀。一個單親父親拉扯三個孩子是不容易的,十六年的生活,其間有濃濃的親情,還有脫不掉的埃勒克特拉情結的色彩。我所沒有想到的是,李安最后通過那樣一種方式把這些表露出來,貌似隱晦,卻也一眼即穿。就在眾人還在紛紛為他與梁伯母之間感到疑惑與可笑的時候,父親在酒后鼓足了勇氣站起來,說他一定會好好照顧錦榮和姍姍。梁錦榮,是家珍的同學和朋友,一直被看作家里的第四個女兒,太突然,太突然……

其實也不。故事開場,是長時間的朱師傅準備晚宴的鏡頭,而他第一次開口是因接到了一位女士的電話,聽得出,那是關系非同尋常的人。雖然,導演未告知具體是誰。而張艾嘉飾演的梁錦榮第一次在劇中露面的時候,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朱爸呢?”這是一個細節。

錦榮從小失去父親,妹妹與朱家女兒是同班同學,受過朱家的照顧。誰能說,這不能是她的戀父情結遭遇了朱爸爸的戀女情結,化作電影最后,那一聲輕輕的“愛你”。

朱家還有三個親女兒,老大朱家珍,家里的老姑娘,大學畢業九年,年近三十了還沒有結婚。一開始,大家都相信那是因為被大學時初戀男友拋棄,久久不能釋懷。到底要多深的感情,能讓一個女子那樣長久地堅持獨身,不讓其他男人靠近。不管如何。那應該是真正的愛情了?

可惜不是,可惜我們并沒有看到理想中的愛情。而我在這時慶幸,影片所要講述的并不是個天真的故事。當妹妹家倩遇見李凱,并最終從姐姐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凱處得知。一切都是假的,一切的悲情都是姐姐編造出來的時候。家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靈沖擊,她是那樣激動與困惑,一個人都承受不住,“我當時腦子一片空白,我除了去找你,不曉得該怎么辦”她跑到愛人的住處。說:“太荒謬了,我今天遇到了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是啊,她不明白,姐姐為什么要造這樣一個故事給大家呢,是什么理由使得她這樣做?

要究其原因,那就要看她由此能達到了什么目的,她說我是要陪著爸爸的。是為了父親。

她說,這里是家。..這里是爸的全部。她說,一輩子留在這里,也沒什么不好。

她說:媽走的時候你才多小啊。我比你要更了解父親,我要一直陪著他。

家倩卻說,再小我也比你了解他。自從媽死后,你就開始當起我的家長,不是我姐姐。是你把我擋在外面。一語道出多年的隔閡。

在父親給予的愛上,她們爭奪。小時候父親帶家倩去大廚房,家珍就每每會為了這個生氣。家倩是最像母親的那一個,漂亮,天資聰穎,從小跟父親在大廚房學燒菜。可以說,她是被偏愛的那一個,而她的理想,不是航空業,哪怕現在這一行做得那么成功,她還是不開心的。小時候。她只想做一個與父親一樣的廚師,與父親一樣,如此而已。說到父親在小時候給她的戒指,那段回憶,如此溫暖,如此美麗,如此留戀,全都寫在了臉上。當雷蒙逗她,重新玩那個游戲,被她直接拒絕,心中自是起伏,哪怕我是愛你的,哪怕日后,當我得知你要與其他女人結婚的消息,需強忍心痛,風一樣離去。可是仍然會為父親星期天的晚餐推掉你藝廊畫展的邀請;那關于父親的一切,可是你能碰得的?誰都碰不得……如此神圣,不可侵犯。如此這般愛著。

出乎意料,最小的家寧是最早離開家的孩子,她搶了好朋友的男朋友,也許她是真愛他,也許,她的感情自小就是需要去爭奪的。就好似,從兩位姐姐那里爭奪父親的愛一樣。就好似,這已漸漸形成一種行為的模式。

家珍,她說她不需要愛情,我們都看到她是最想要的那一個。屋頂上的貓,鄰居的卡拉ok歌聲都讓她煩躁不安。當她遇見新來的排球老師,彼此都有好感,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讓她卸下層層的防備,那辦公桌上每天一封情書,很好的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她不知道這是淘氣學生的惡作劇,當那一天她盛裝打扮,準備迎接新生活,卻沒有了情書。當時她憤怒了,為什么我永遠只能站在這里,對著空氣談情說愛?她那么需要愛,需要一個人來示愛。她情緒高昂,她等不及了,馬上公證,她慌慌張張地拉著明道,匆匆介紹,又匆匆離去,臨走了,臉上有淚滑過,不知是興奮激動還是不舍,混雜了太多太多。但還是要逃一般,消失在城市的夜色中。花色長裙在摩托車后座飛揚。像是一種勝利。九年了,終于。

家倩,最聰明美麗的那一個,最理智的一個,卻落了單,家里突然有三個人結婚,一個人去世。而她的一段感情,結果是被玩弄,不得不狼狽退場。最后,老房子經過裝修,還換了鎖,她一個人住。星期天晚餐改由她來準備,那天只有父親一個人來。她的菜,調料配方與當年母親的一模一樣,父親因此稍微批評了一下,卻發現味覺恢復了,頓時心生歡喜,飯桌上的兩個人心中都充盈著感情。而我也將這,看做是貫穿整劇的埃勒克特拉情結的回歸。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食欲與,是不是緊密相關?

女兒們一個個長大了,都到了該出嫁的年齡,父親的愛必須得有壓抑,就像她去喊家倩起床,起初是靠近的柔聲呼喚,突然又后退,大聲呵斥,只要流露一點溫情。就轉身離去。他做了一輩子的大廚,味覺退化,非常痛苦,卻在與一個與女兒年齡相仿的女子結婚之后。又恢復正常。

也許,這是略顯荒誕的。至少,大眾和倫理應該還不能坦然接受。

然而,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說,被我們稱之為情感(feeling)或情緒的東西或許是更為合理的,就是說,更具有深刻的感知力。因為與所有那些理智相比。它更向存在(being)敞開。那些理智由于同時變成了理論模式(ratio),故被錯誤地解釋為是理性。

藝術品的感染力來自其內在結構,尚未定性的藝術品對藝術家具有“反作用力”,也就是說,藝術家在創作的中后期主要不是受創造力和靈感的支配,而是受使藝術品達到“完整”的壓力的支配。

我不知道李安是不是想表現埃勒克特拉情結,甚至不知他是否意識到自己在表現埃勒克特拉情結。還是無意識的跳躍式思維,在一定問題的推動下。改組舊的整體聯系而確立新的本質性聯系的創新思維?

不管怎樣,我在通篇看到這樣一條線索,而導演也把最后一個鏡頭交給了父女之間。朱老爺子和老兄弟喝了酒。顫顫走在過道里,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忙活一輩子,就為了這個……想了氣人,好滋味兒誰嘗過了?”

最近自己閑來無事,熱衷于燒菜,每天睜圓了眼,在網上四處找些菜譜來研究,奔波于廚房和電腦間。電光火閃,雖說賣相不好,到底做出來了,對一個從來不進廚房的男人,也算是有些聊以慰藉的資本。

所謂食色性也,畢竟是人的本性。浪子比不上。吃貨還算排的進前三。

《禮記禮運》有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正巧最近打算溫習李安,于是挨個看了《推手》和《喜宴》,只剩一個《飲食男女》留給今晚。

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開篇車水馬龍的街道,告訴我們這是關于生活的故事。鏡頭一轉,燒炒煎炸,油鹽醬醋,雞鴨魚肉,鏡頭的快切,朱老爺子的手。這回子做了大廚,一桌拿手的好菜。

既然是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不得不提及前面兩部片子,用李安自己的話說:父愛三疊,是以為家。前兩部,老實說,基于矛盾各方的投降,結局總是無奈的。單就這部而言,看過許多人的理解,認為仍然延續無奈的諷刺的主調。我卻覺得心里暖極了。

因為李安終于給了我們答案。

一個喪偶的老頭子,三個各具性格的丫頭,兩兩相加,湊成一個矛盾重重的家。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無非就是這個意思。()

片里的幾個人物,雖說戲份有輕重之分,但是劇本功力深厚,各個詮釋的清清楚楚,演員也準確拿捏,絲絲入扣。單挑三個女兒來看。

大女兒,基督徒,生活保守,內向,教師的職業身份再合適不過。當然,也是徹頭徹尾的悶騷女,見不得對門夫妻親親我我天天唱k,也聽不得窗外野貓叫春歡暢。劇情的交代,我們看的清楚,這個人活在對于過去的臆想之中,其實所謂受初戀之傷,不過只是日復一日自我孤獨寂寞的幻想中,所找到的可以用以自欺欺人的安慰依據罷了。李安善用對比,緊湊但是平緩的敘事過程里,一幕一幕的對比接連發生,就這個人物分析,在神曲的背景樂下,雖算不上標準的聲畫對立,但是沖擊力的確也是給夠了的。波浪卷發,烈焰紅唇,主動獻身,一個古板固執的老楚女形象被打破。而戀愛,也就來了。

二女兒,女強人,航空公司企管,夠現代夠新潮夠獨立夠奔放。很好很強大。卻是標準的先抑后揚型。童年有陰影,被嚴父給予厚望,可以看出曾經承受過不小的壓力。個人感情生活也算是一塌糊涂,與前夫維持彈指即破的關系。與父親的情感轉變算是全片一條重要的線索,從開頭一直延續到結尾。

小女兒。學生。單純天真。還好運氣不錯,遇到青少年哪吒。未婚先孕,嫁入富家。

三女一父。又是一個家庭難題。幾個人受家庭壓力的強迫,雖說住在一起,感情的聯絡和維系無非也是例行的周日晚餐。一桌五彩斑斕的美食。四個垂頭喪氣的生活戲子。

一團亂麻。

人之所以覺得活著累。無非是亂七八糟操蛋的事兒齊齊不約而同出現,嬉笑嘲諷的聚集在一起,要看我們生活的笑話。工作壓力大,帳頭的赤字。老婆要買名牌包,兒子要進補習班,父母嘮嘮叨叨不能排憂解難,自己只有輛奧拓,兒時發小卻置了一輛奧迪,同學會個個西裝筆挺,脂濃粉厚……

失敗。失敗,還是失敗。

生活大不了也就這個樣子。既然沒有破罐子破摔的勇氣,到底求神拜佛渴望安樂度日少些麻煩。

片里的人也有著自己的麻煩。父親漸漸老去,大廚失去味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自信立足,女兒們各懷心事,自己的事已然煩不過來,對于家庭這樣從頭面對的溫床,自然少了許多該有的反思。

醫院里那段。看的人揪心。二女兒看著父親一個人在醫院檢查身體,之后邁著遲鈍的步子消失在電梯里,熱淚盈眶。父親的老兄弟溫伯伯突然辭世。也大抵可以算作是導演給的警示。

何必等到一切都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矛盾的存在,終究有它存在的道理。就像這個家一樣,老爺子在飯桌上借著酒勁說:

“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檐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里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第一次觀影時,看到這里,一下子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對于之前的兩部片子《推手》和《喜宴》,自己汗顏于看的太過理智。卻往往忽略了真正的意義。

之所以說李安用第三部《飲食男女》告訴了我們答案,也在于此。說他是天才,并不為過。各個細節,分明是深思熟慮,萬萬少不得。

我們老是愛走極端。要么感性的不得了,對于一切投入千分萬分感觸傷懷。要么理性至極,非得從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種種學來研究分析一舉一動。其實作為一個人,生活里的人,家庭關系朋友關系情人關系各種關系里的人,我們只需要用最樸實的心去面對看似最復雜的糾結。

看看片里的人,大女兒改頭換面,拋棄幻想,勇敢的追求愛情;二女兒悟透情字,雖說找個炮友在當今社會已然無罪,到底還是發現踏踏實實平淡是真;小女兒也用純潔去獲得了自己的幸福。

看到這里還不明白?那么再看朱老爺子,即便是借著酒勁宣布消息,還是無視了那個神經兮兮道德敗壞的老媽子,勇敢的追求了小自己幾十歲的張艾嘉。

其實這個信號在《推手》里李安早已給出,我們的幸福來源并不在于一切基于形式的關系維持,而在于面對我們最本質的飲、食、男、女。一家人住不住在一起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對這個家庭里的所有成員保持一份“心里產生的那種顧忌”,其實這也就是關心和愛。

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我自己也認為其實許多時候僅僅有愛是不夠的。但我們為什么總樂意自己折磨自己,找出那么多加法題,非得告訴自己說,太他媽復雜了,太他媽失敗了,太他媽瑣碎了。藉由自欺欺人而逐漸演變而生的弱者,并不值得同情。那些千萬個理由無非是給自己一個“逼不得已,委曲求全,乃至退而求其次的崇高偉大”的自我安慰。

我有上進心,那么工作的難題自然也不是難題。老婆要名牌包,那么更得努力買給她,要么你娶她做什么。兒子要求提高,那么別在乎幾個小錢,這是值得慶幸和驕傲的事。父母嘮嘮叨叨難以排憂解難,何必以沉默和唯唯諾諾應對所有,多些交流,自然自己之身都是父母所授,那么互相理解也不難。自己只有奧拓,也比發小的奧迪強,現在流行mini風。同學會上各個西裝筆挺也別在乎,安妮寶貝提倡大家穿麻布才是王道。

當然,你也可以管這叫做自欺欺人。我只能說。萬事基于自我的內心,生活如若可以快樂,這樣正途上的自我激勵何嘗不可?畢竟是普通人,只求衣食無憂。健康快樂,平平安安。

只需記住愛和努力,那么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

從今天起,做個樂觀向上的吃貨,也比做個眉頭緊鎖的柏拉圖強。李安的這三部電影,我覺得拍得最好的是《喜宴》,最正統的是《推手》。而我最喜歡的是《飲食男女》。大概是因為里面漂亮的烹飪過程。我喜歡那種慢條斯理生活的感覺,就像準備一頓飯的過程。從洗菜,切菜,到燒水,熱油……我喜歡把這些步驟安排得井井有條之后,打開音響,獨自一人享受站在廚房里的樂趣。有的時候,會用老干媽爆炒鴨腸之類的食物。廚房里一下子充滿了嗆人的煙氣,那種煙氣像是要搶占所有的氧氣,而我卻依然不愿意從廚房里出去。

我看著電影開始的郎雄。心懷無限的崇拜。在這樣一個沒有真正的武俠的年代,我覺得那樣的廚藝就是一種俠氣。切肉的動作凌厲而舒展,身形不斷的在不同的鍋之間轉換,夾雜上紛繁的霧氣,這個場景像是我心中一直盼望的某個橋斷。做飯時的男性是尤其性感的。男性的性感如果表現在油光锃亮的肌肉上時,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過于動物性了。而生活中,我一直相信,如果哪位男士能對于黃瓜也給與足夠的認真,他一定是一個會生活的人。而會生活的男人,相比于那些肌肉男。往往能性感得更加長久一些。

所以,即使郎雄扮演的父親已經年老了,已經被稱為“朱爺爺”了,也還是可以有新的愛情,新的家庭。如果我是張艾嘉,我可能也會有同樣的選擇。這個男人。他關心我的孩子,他會吃我的孩子的剩飯,他站在廚房里的時候是那樣的安靜而沒有怨言,他依然挺拔。很關鍵的一點,他會生活。

郎雄的三個女兒一個是呆板的大齡中學老師,一個是美麗聰明的大齡金領,還有一個是沖動可愛的大學生。顯然,李安和郎雄扮演的父親這個角色,都是最喜歡吳倩蓮扮演的這個二女兒。原因似乎也很簡單,因為她也喜歡下廚房,喜歡擺弄個鍋鍋碗碗,同時,她還聰明,一個自強不息的女性。一般這樣的女性形象,在大熒幕上總是被父親喜歡。

所謂貼心,不一定要聽話,不一定要撒嬌,只要有著同樣的生活態度,有著同樣的生活情趣,就自然而然的離得很近很近。

其實我是那種不會生活卻又特想好好生活的人,所以看李安的片子特別合適。總體來說,李安是一個很正統的人,無論是種種不尋常的戀愛方式,李安也總是以最傳統的方式去解讀,那種淡淡的中國的味道,常常讓我覺得親切而自然。男人和男人的愛,男人和女人的愛,年齡相差很大的男女之間的愛,中國男人和外國女人的愛,這些愛其實都可以很自然很平淡,這一切都像是在做一桌菜,評頭論足的人總是有很多地說道,只有真正做菜的人才知道種種味道的來龍去脈。

與生活,我也是如此,我希望我在其中,而不是等著一切擺到我的面前,那樣的生活太偷懶。透過鏡頭看到的世界總是美好的,往往總是摁下了很多的快門,卻懶得去洗照片。那些美麗的場景,我留在了心里,像是已經親自烹飪過一種食材,我按照期待的味道去挑旨,最后,好壞與否,于我自己已不重要了。所謂飲食男女,就如同文藝男女,文藝男女要認認真真的文藝,搞好每一個細節,而飲食男女,也一樣要耕耘于每一個味道,廚房的味道,飲食的味道,感情的味道,日子的味道,生活的味道,種種味道只有認真體味的人,勤奮于此的人方可體悟,不足為外人道也。一桌濃情暖暖的佳肴靚湯,一份父親制作的家庭溫馨

只是那復雜深厚的廚藝,細致考究的菜品,

當他們漸漸如水墨般氤氳蔓延開來之后

我竟不得不悲哀而確鑿地承認

人是兩棲動物,

生活在愛與煩恨的掙扎中。舍得和舍不得的矛盾中

在自我滿足和妒忌懊惱的跌宕中,

在驚詫洶涌和心如止水的來回中。

無憂無慮萬事順心的時候,飯桌用于品鑒五味大快朵頤

只是或許越長大越孤單,于是飯桌邊懷揣心事欲吞欲吐

都說好電影成在細節。因為細節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看到了自己的我們總是會喟嘆,會唏噓,會感傷

會知道戲其實是人生的濃縮,而人生不過是一場最真實的戲

給我嘴角留下一個會意的弧度的detail如下:

1.miss1長久被人看作內向封閉的老姑娘,

突然之間暴發似地對著學校的大喇叭質問,

到底是哪個兔崽子給她連綿寫情書不敢公開

人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反向爆發

壓抑越久,一旦爆發威力就越大——超乎別人甚至自己的想象

2.miss2在上電梯前偶遇睡躺在沙發上的mrli

回頭注視了他3秒鐘。一個不相干的人隨口說:“瞧,他很帥呢”

miss2沒有說話徑直離去,但是分明mrli的嘴角狡頡的壞笑

他分明是佯裝地熟睡,他的心敏感地半遮半掩

我們不喜歡自吹自擂自夸自大——沒素養

但是我們喜歡別人贊美自己,尤其是借著他人的口吸引意中人

3.miss3的女友擺臭架子,讓男友苦苦追其而不得

miss3請女友的男友吃面安慰他的苦悶

然后把女友的男友變成了自己的老公

很多事情都是一不小心,很多事情都是陰錯陽差

說不好陰錯陽差本來就是一種必然

4.papazhu對廚藝兢兢業業,一絲不茍

兩女婿在院子里追撲一活雞之時。

他把一只快雕刻完的南瓜不慎敗筆一處,老頭立馬把整個南瓜毀了

見微知著,每個人的生活態度是在細枝末節上泄露的

真不知道執著的人是爭到了更多的幸福還是溜走了更多

我猜papa和我一樣是要命的楚女座

人是如此的貪心。既要飲食也需男女

雖說幸福是個人的感覺,卻是逃不開和他人的關系

如果要把幸福握在手上,就先要有人暖著我們的手

我們本不是兩棲動物,只存活在空氣或水中

只是生活太紛呈,一幕幕一出出,把我們進化成兩棲動物

在水里,你的愛給我相濡以沫的滋潤

在空氣里,家的溫情給我賴以生存的呼吸其實電影與小說一樣,好的小說,不在于通過臺詞以及作者主觀的評論來告訴讀者道理。或者告訴讀者該有什么感受,而是通過氛圍等等,來鋪陳,讓讀者自己獲得感受。就象紅樓,曹一直在寫大家族的生活瑣事,可讀者就能從中看到許多。記得中秋賞月的時候,其實已經是紅樓盛級則衰的開始了,很是凄涼,可曹從沒寫凄涼,只是寫人聚不攏,然后賈母聽笛子,等等等等,使讀者看了,從心底生出那種蕭瑟凄涼的感覺。電影也同樣如此,導演所要的就是鋪墊擺設,制造沖突,當然沖突不可能是一條,象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故事有根主線,但其中歷史啊文化啊藝術啊人倫等等都在里面,濃得化不開,飽和的一針扎下去就能滲出血來,而現在的無極,可能就是反面教材,堆了這么許多,卻讓人實在無所獲得。

其實現在的影評許多都是抄冷飯,把那些經典的電影拿出來抄,可寫來寫去還是跳不出原來的框框。原因有幾,首先肯定是觀影者自身素質不高,抄冷飯所用素材并不是經典,或者只是大眾口味的經典,自然抄來抄去抄不出新的東西,其次則是由于眼界的問題,許多理論成不了方法論,面對素材,自然也就無法游刃有余,這個道理就象廚師做菜,刀的種類多,自然能切斯切丁切片,五花八門,可就一把大刀,自然變出來的花樣也少。而要把冷飯炒出花樣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添新的素材,一樣是冷飯,加進去香腸就是揚州炒飯,加些蝦仁則又變成了海鮮炒飯,自然口味迥然。

怎樣把飲食男女炒出新口味,我想,首先還是把原有的素材先肢解,然后重新組合,這樣可能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新口味。

先看名字,飲食男女,人之所大欲。開宗明義的說明,影片要討論的是男女關系,是,如同飲食一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縱觀李安三部曲的其他兩部,都能發現吃飯的場景,這里的吃飯不是平時家里吃飯,而是宴,許多人聚在一起吃。這么多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人人都必須的瑣碎事情,卻又得慎重的一起吃,因為是宴,自然就容易制造沖突。而且吃飯并不只是吃飯,還得開口,得說些什么,不能相對無言,不能冷場,這就能有戲。紅樓夢里,也經常寫吃飯,單劉姥姥那一句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云云,個人笑倒,就各個不同。這也就是所謂的場面描寫。飲食男女里吃過幾次,記得清的是開頭那一次,吳倩蓮挑剔肉變味了,然后郎雄出去了,三姐妹吃,吳宣布要住出去,因為投資了房產,第二次,妹妹說懷孕了,第三次,姐姐說要結婚了,第四次,朗雄說要結婚,這個應該是全劇的高氵朝,因為人都聚齊了,面對父親要跟比自己年紀小許多的張艾嘉結婚,個人的反映云云。最后一次吳跟父親一起吃飯。其中還穿插了一次吳在男友家吃飯。這么多次吃飯,去比較,可以看出,首先,朱家人吃飯話都不多,有什么事情要通知其他人,總是在吃飯時候“我有事情要宣布一下”可見家庭成員之間本就無溝通,不商量,嘛事都只是宣布。再比較一下,第一次吃飯是吳挑剔父親,說父親味覺退化,最后一次是父親挑剔吳姜放得太多,味覺又回來了,不說是一個起點終點的圓滿,從中也就可以看到,其實吳所扮演的老二跟父親的沖突是最重要的條主線。從其他方面也能看出這一點,母親跟父親的合照里母親儼然就是吳的樣子,吳是被父親趕出廚房的,三姐妹中也就她能燒一手好菜,繼承父親,老翁嘴里言出,吳又是繼承了父親與母親性格脾氣的大全等等。就因為這么重要,我們得用一條線索來分析吳與父親的沖突。(。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  大亨萬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