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三國人物卡:田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農夫三國 >>農夫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人物卡:田疇

人物卡:田疇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蒼山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蒼山虎 | 農夫三國 
田疇(169——214),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

初平元年(190年),幽州牧劉虞,是一位忠于天子的宗室。諸侯因董卓廢劉辯,另立辯弟劉協為獻帝而不服,聯兵攻洛陽,董卓乃挾獻帝遷長安。渤海太守袁紹身為諸侯盟主,欲擁立劉虞為帝,在長安外另建一個國家。劉虞他嚴斥袁紹所派使者后,心中不安,決定派遣一名專使,去長安向皇帝表明自己心跡,但幽州的州治薊城和長安相隔千余里,路途又不寧,必須找一位有膽識能應變的人前往,方可完成任務。有人保舉田疇,那時田疇才廿二歲,而且在無終縣,可見田疇在本州已經名聞遐邇。請田疇到薊城見面后,劉虞大悅,為其準備車騎以壯行色,田疇不受,自愿便服輕裝,帶領部曲郡吏等二十騎從走小道,出居庸關,繞道口外山徑逕奔長安。

歷艱辛,走過年余,田疇等方抵達長安。那時漢獻帝正困居宮中,長安被涼州亂兵頭領李、郭把持,束手無策,田疇進呈幽州牧劉虞擁護朝廷的表章,天子大悅,封其為騎都尉(相當今天的上校),留他在朝中任官,田疇以復命在身,而且國家多難,草野小民,不可無功徒受榮寵,固辭不受,朝廷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也都想羅致他,也一概不受。

后來得幽州來人報,劉虞被公孫贊威逼,已經放棄薊城,亡走居庸。田疇忙辭別天子,取了復旨,奔回幽州去,還未到境,劉虞已被公孫贊所殺,幽州也被占。田疇只得到劉虞埋骨的地方,布奠致祭取出皇帝覆旨,對墓朗誦,誦畢放聲大哭,拜倒墓前。公孫贊知道,大為震怒,立刻把田疇捕來,囚于軍中,不許故人探視。后來有人勸說公孫瓚:“田疇是義士,你不能禮待他已是不對,又把他抓起來,恐怕會失人心!”公孫瓚這才將他放了。

獲釋后,田疇率領了宗族和附從鄉人數百,向北進入徐無山區,擇深山較平坦之地,躬耕自養。數年之間,外來百姓來歸者達五千余家,自成一新移民墾殖的天地。當時袁紹和公孫贊爭奪幽州,兵連禍結,百姓遭殃,田疇的世外之地,成為失家者的樂土。田疇被推為新地之長,與墾眾相約,嚴禁互斗,殺傷者抵罪,又立斷獄之法,定婚嫁之禮,還延聘飽學之士,興辦學校,教育子弟,使各行各業,都具規范,墾眾稱便,一時生業繁昌,路不拾遺,遠近翕然而服其威信。長城外的烏丸鮮卑異族,在他處常有寇邊之舉,但田疇墾區,卻不敢侵凌。田疇當初原有為劉虞復仇之意,后來袁紹征服幽州,把仇人公孫贊逼得自殺,大愿已了,就一心拓邊,希望在邊塞山區,為亂世百姓保留一片凈土。袁紹曾數度遣使招納,還送給將軍印綬,田疇一概婉謝不受。袁紹死后,其子袁尚又派人征聘,禮遇有加,田疇還是不出,帶領著墾民們躬耕如故。

袁氏敗滅后,幽州落入曹操手中,袁紹之子袁熙、袁尚投奔遼西與烏丸相合,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征烏丸(即烏桓),由幽州北進,地理不熟,派人邀請田疇,田疇認為烏丸乃異族,不能聽其坐大,將來必為害漢族,昔因力量不逮,故虛與委蛇,以保境安民,今有曹操大軍之力可借,正可以一舉滅此外寇,足保國土之安全。當時盛夏霪雨不停,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可載舟船,曹操苦之,田疇乃獻策道出盧龍(今河北遷安東)沿灤河穿燕山,過長城喜峰口峽道,進入熱河境,進搗柳城烏丸盤踞地,曹操從之,一面佯作天雨退軍,一面卻令田疇與部眾為向導,自率大軍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均在內蒙喇沁左旗)。到達距柳城二百余里地,與烏丸主力決戰而擊敗之,斬殺蹋頓。

遼東公孫康斬送袁尚首到,曹操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曾經為袁尚所辟,乃往吊祭。曹操亦不問罪。

還入塞,論功行賞,封田疇亭侯,田疇固讓不受,但曹操堅留田疇與其宗族居鄴城,其間又數欲授予封爵,還派與他交好的夏侯惇往勸,也一概固辭不受,還以刎頸見志為誓,曹操方不再相逼,只拜為議郎,死時四十六歲。

原文:

初平元年,義兵起,董卓遷帝于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蕩,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於眾。今欲奉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眾議咸曰:“田疇雖年少,多稱其奇。”疇時年二十二矣。虞乃備禮請與相見,大悅之,遂署為從事,具其車騎。

疇乃歸,自選其家客與年少之勇壯慕從者二十騎俱往。虞自出祖而遣之。一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傍北方,直趣朔方,循間徑去,遂至長安致命。詔拜騎都尉。疇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并辟,皆不就。

馳還,未至,虞已為公孫瓚所害。疇至,謁祭虞墓,陳發章表,哭泣而去。

公孫瓚獲疇,釋不誅也。拘之軍下,禁其故人莫得與通。或說瓚曰:“田疇義士,君弗能禮,而又囚之,恐失眾心。”瓚乃縱遣疇。

疇得北歸,袁紹數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疇皆拒不(當)〔受〕。紹死,其子尚又辟焉,疇終不行。

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烏丸,未至,先遣使辟疇。署司空戶曹掾。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舉茂才,拜為蓚令,不之官,隨軍次無終。

時方夏水雨,而濱海洿下,濘滯不通,虜亦遮守蹊要,軍不得進。太祖患之,以問疇。疇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于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若嘿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之首可不戰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軍還,而署大木表于水側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虜候騎見之,誠以為大軍去也。太祖令疇將其眾為鄉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虜乃驚覺。單于身自臨陳,太祖與交戰,遂大斬獲,追奔逐北,至柳城。軍還入塞,論功行封,封疇亭侯,邑五百戶。

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問。

從征荊州還,太祖追念疇功殊美,恨前聽疇之讓,曰:“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于是乃復以前爵封疇。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太祖不聽,欲引拜之,至于數四,終不受。用夏侯惇勸亦不受。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為議郎。年四十六卒。

評價:

陳壽:田疇好讀書,善擊劍。

曹操:文雅優備,忠武又著,和於撫下,慎於事上,量時度理,進退合義。幽州始擾,胡、漢交萃,蕩析離居,靡所依懷。疇率宗人避難於無終山,北拒盧龍,南守要害,清靜隱約,耕而后食,人民化從,咸共資奉。及袁紹父子威力加於朔野,遠結烏丸,與為首尾,前后召疇,終不陷撓。后臣奉命,軍次易縣,疇長驅自到,陳討胡之勢,猶廣武之建燕策,薛公之度淮南。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誘胡眾,漢民或因亡來,烏丸聞之震蕩。王旅出塞,涂由山中九百余里,疇帥兵五百,啟導山谷,遂滅烏丸,蕩平塞表。疇文武有效,節義可嘉,誠應寵賞,以旌其美。蓚令田疇,至節高尚,遭值州里戎夏交亂,引身深山,研精味道,百姓從之,以成都邑。袁賊之盛,命召不屈。慷慨守志,以徼真主。及孤奉詔征定河北,遂服幽都,將定胡寇,時加禮命。疇即受署,陳建攻胡蹊路所由,率齊山民,一時向化,開塞導送,供承使役,路近而便,令虜不意。斬蹋頓于白狼,遂長驅于柳城,疇有力焉。

裴松之:田疇不應袁紹父子之命,以其非正也。故盡規魏祖,建盧龍之策。致使袁尚奔迸,授首遼東,皆疇之由也。既以明其為賊,胡為復吊祭其首乎?若以嘗被辟命,義在其中,則不應為人設謀,使其至此也。疇此舉止,良為進退無當,與王修哭袁譚,貌同而心異也。

鐘繇:疇雖不合大義,有益推讓之風,宜如世子議。


上一章  |  農夫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