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3316章 為報傾城隨太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16章 為報傾城隨太守

第3316章 為報傾城隨太守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熱門作品推薦:

李格非努力開解趙興:“朝廷不赦免還罷了,大家還能齊心協力營建廣東,如今朝廷的赦免令一下,那些貶官身死嶺南的消息傳遍天下,如此一來,誰還敢去那個流放地當官。想來中原之地畢竟繁華,我等在嶺南苦熬多年,好不容易有機會返回故里,他們不愿留,也是情理之中。”

“那就詹范,這位原任惠州守在任上很照顧老師,現在為勃泥總督。他生在嶺南,想必也愿意回家鄉當封疆大吏,我這就給他去信,告訴他:只要他點頭,廣東就是他的。”

李之儀訕笑著,回答:“還有一位昔日的循州守,叫周什么來著(周文之),我記得他去了兩湖,調他回來守廣西正好。兩廣一帶,小吏本都是我們帶出來的人,這兩位即使當上轉運使,兩廣也還在我們的掌心中。”

趙興放松了心情,望著李之儀笑著說:“李兄去了四川,我的章水大運河就可以向上延伸了,我打算炸掉沿江的礁石,使川府與長江水運暢通無阻,這成都方面,還要靠李兄多多支應。”

李之儀點頭:“水運暢通,對我成都有益,不消你說我也會注意的。”

仆人奉上二陳湯,李格非與李之儀起身,拱手道:“請節哀!”

趙興咧嘴苦笑:“這話,我也應該對你們二位說。二李默然。

接下來幾日,趙興繼續接見了一批無名之輩,選取了部分愿意投靠者,便帶著蘇軾長子蘇邁,小兒子蘇遁返回杭州。而蘇軾其余的兩個孩子則不再愿意在官場掙扎,趙興組織了蘇家的分家儀式,常州的家產歸蘇鼎,汝州的家產歸蘇過,蘇邁與蘇遁則隨趙興去杭州定居,并擔任小吏。

夏六月,趙興離開常州,順著長江一路向秀州出發。等他抵達秀州時,小皇帝趙佶關于秀州歸屬地答復也來了趙興如愿以償。同時,小皇帝也同意了他開設秀州市舶司的建議。

不僅如此,小皇帝還意猶未盡,同意趙興可酌情在沿海各個大州隨意開辦市舶司……

小皇帝對錢財的追求是急迫的,歷史上,到了宋徽宗時代,可謂“祖國遍地是海關”。當時,小皇帝一口氣開設了十多個市舶司,恨不得將天下錢財納入囊中。

接到誥命的趙興有點哭笑不得,他轉眼掃向晁補之。詢問:“晁大哥是打算留在秀州,籌辦秀州市舶司。\\\\還是隨我回家鄉?”

晁補之輕輕搖頭。笑著說:“我在嶺南數年,族中兄弟很是擔心。能有機會回家,自然要回家待上一年半載。這也是我該得的享受。”

趙興又轉向蘇邁,詢問:“如此。還是伯達兄留一下,我給你留幾名助手,也好在此處籌建華亭市舶司……我記得華亭縣也算繁華,有人口萬余,沙腰、蘆瀝二鹽場還算有出產,我給你三十萬貫開辦費,如何?”

大宋朝整修一條黃河,一年花費也不過八千貫,三十萬貫的開辦費用已經是奢侈了。但趙興議定的市舶司當中,唯獨華亭,以前不曾有海外通商地基礎設施,而該地位又于長江口,是趙興計劃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三十萬貫的費用也不算多。

蘇邁預定的華亭知縣、市舶司推官,他是個不喜歡多話的人,只拱了拱手,默默答應,晁補之連忙拱手稱謝:“如此,便要伯達賢弟多多操勞了,我回去后整理好家務,便立即赴任。”

蘇邁依舊默默點頭,接著,蘇邁的家人魚貫下船他們這一支系今后將定居華亭,并在當地繁衍……

趙興的旗牌官引著蘇邁登岸,稍傾,又一名軍士登舟通報:“太尉,萊州膠水知縣宗澤宗汝霖求見!”

趙興不耐煩的擺手:“又是些煩人地托請,不見……等等,什么,你說他叫宗澤!”

晁補之聽說過這人,在一旁介紹:“宗澤宗汝霖,此人是元豐二年進士,與我同年。當時老師剛好是科舉座師,此人也算老師門下弟子,不過他中舉后,老師就貶往黃州了……此人中舉的時候已經三十三歲,是個老成之人,沒想到多年以后,他依舊在縣令的位置上輾轉。”

晁補之是有資格說這話的,他與宗澤同年中舉,雖然屢遭貶謫,但現在也是五品地華亭市舶使,當然,即使沒有趙興的存在,他也做過幾任京官,而宗澤卻一直當一個縣級小官。

宗澤比晁補之不如,比趙興更不如了,趙興及第比宗澤晚十余年,他現在已經是二品太尉,而宗澤還是七品知縣,兩相比較,晁補之自然有資格調侃宗澤。

此時,艙內還有一個秦觀在,他不能上京城任官,一路上走一路上悶悶不樂,對于這樣地七品縣令,他沒興趣敷衍,便趁大家說話地工夫,他起身向后艙走去。

等宗澤進了船艙,先與晁補之敘了同年之情,而后才向趙興致意。

在宋朝,每年參加科舉的人,最高峰有四十余萬,但進士及第者,每三年不過三百余人,少地時候甚至不足一百人,所以進士同年及第,這份情誼顯得格外稀罕。沒一會兒,晁補之便與宗澤聊的火熱,趙興這個主人在旁邊半天插不上嘴。

稍傾,女使們開始奉上清茶,趁這工夫,兩人地交談稍稍停頓,趙興連忙插嘴:“汝霖兄,你認識一名叫岳飛岳鵬舉的少年嗎宗澤啞然,他歪著頭想了半天,搖頭回答:“未曾聽過這個名字,怎么,此人很出色嗎?究竟是何地人士,值得太尉如此掛念?”

趙興“哦”地一聲。神色失望,他避而不答宗澤的問題,端起茶碗,唯唯說:“請喝茶!”

“好茶!”宗澤抿了一口茶葉,禁不住贊賞。

宗澤能喝到這樣的茶葉,需要感謝CCTV,感謝……嗯,說直白點。是某一天趙興無聊,偶然看到了一個農業科技節目,里面有綠茶的炒制方法。

趙興初來大宋地時候,也喜歡大宋人那種往茶中添置香料的飲茶法,但時間久了,綠茶的味道不免時時浮上心頭,到了廣州,有閑有錢。他便在惠州、梅州等地開始試著研制綠茶,沒想到竟然一舉成功了。

目前,這種茶葉還沒有開始上市,只在趙興的親友當中流傳。但喝慣了宋式香茶的人一時之間還不能適應這種清淡的飲茶法,連蘇軾都曾說。引用綠茶之后。大宋的茶文化以及茶道不免要消失了。

因此緣故,綠茶的推廣并不令人滿意。甚至連廣州地蕃商都不習慣這種新式茶葉,而晁補之每次喝到綠茶都禁不住滿腹的抱怨。但因為船上極不方便,飲用綠茶省去了繁瑣的泡茶過程。只要一杯熱水就能完成,所以晁補之不得不遷就,可沒想到宗澤居然喜歡這樣的清淡。

閉著眼享受了一陣茶香,宗澤拱手回到正題:“下官此來,是為呂相而來。”

趙興沉下了臉,反問:“呂相何人也?”

好歹趙興現在也是統領數萬大軍百戰百勝的大宋第一名將,也曾經帶兵威脅過朝廷,他這一沉臉,船艙中似乎陰氣森森,但宗澤這位“南宋第一牛人”的老師卻不怕趙興的臉色,他平靜的將茶杯放回桌上,拱手說:“呂惠卿!”

趙興咂了咂嘴,不以為然地說:“呂惠卿,沒聽過,好像沒什么名聲!”

這一次連晁補之都有點臉紅了,他插嘴圓場:“汝霖兄,你怎么跟呂惠卿認識的?”

宗澤叉手不離方寸,面容毫不改色的回答:“下官在館陶縣任上,呂相正是在下的上官,紹圣二年(1095)知府呂惠卿命下官巡視御河修建工程,恰值下官喪長子,上命不可違,乃奉檄即行。\\\\

時天寒地凍,修河民工僵斃道旁無數,下官便上書有司,建議推遲工期,待明春天暖時再動工。呂相許之,并夸贊下官曰:此可謂憂國忘家者也。下官感呂相厚恩,特受呂相所托,前來求情……”

趙興仰臉望著天花板,半晌,徐徐說:“杭州知州已經免職了吧?!晁補之不滿意地瞪了趙興一眼,剛才趙興還表示不知道呂惠卿是誰,但現在他卻知道呂惠卿擔任的是杭州知州……這未免太不加掩飾了吧。

范純粹彈劾呂惠卿冒功后,朝廷內新黨勢力依舊強盛,為了避免范純粹與呂惠卿沖突,新黨給呂惠卿地任命等于將其升官他地新任命是杭州知州。

曾布與呂惠卿向來不合,現在又有了趙興的這個變數出現,為了討好趙興,也為了給趙興安排私人騰出位置,曾布上臺后繼續追究呂惠卿謊言冒功地罪過,將他徹底免職,罷為平民。宗澤來說情的這一刻,呂惠卿正待在杭州,等待趙興回去接任,而后由朝廷監視居住。

不得不說,呂惠卿地能量很大,這個大貪官做官多年,也交下了一群朋友。還不得不說,這名貪官揣摩人的心思一流,他不找別人,獨獨找宗澤這個不相關地外人出面說情,是摸準了趙興的脾氣。

趙興不以黨派歧視別人,“殿上虎”劉安世昔日也曾觸怒趙興,冒犯蘇東坡,但劉安世貶謫到廣州,趙興依然照顧,是因為劉安世確實有才。

宗澤也是這樣一個有才人,趙興掛職南洋事務局“都大提舉”,他的南洋事務局卻是一個空殼子,迫切需要能夠統領一方,懂得兵法的手下,而宗澤恰恰是這樣的人。\\\\

宗澤在官場上郁郁不得志,是因為他像座師蘇東坡一樣,是個喜歡“奇巧淫技”的人,兵書戰策也恰好是他的最愛,這種不務正業,只喜歡科技的讀書人是儒生眼里的妖孽。所以他到現在還在知縣位置上輾轉。

但呂惠卿這次賭對了,趙興瞇起眼睛來,盤算許久,問:“宗兄在知縣任上做了幾任?”

趙興這一問話,晁補之立刻領悟了,馬上補充:“宗兄地磨堪本帶了嗎?”

宗澤依舊是那么沉穩,他從袖中摸出磨堪本(工作簡歷),遞給趙興。回答:“下官此前擔任過館陶縣尉兼攝知縣事,后歷任衢州龍游、萊州膠水等,算起來已經擔任過五任知縣!”

趙興點點頭,接過了對方的磨堪本,慢悠悠的回答:“五任知縣,也該升任州官了,杭州還缺一個判官,汝霖兄可有意?”

趙興這話等于變相答應了宗澤的求情。呂惠卿是前任杭州知州。趙興讓宗澤接任杭州判官,等于讓宗澤去與呂惠卿辦交接,如此一來,即使呂惠卿手腳不干凈。只要宗澤稍加掩飾,也能過得去。

宗澤寵辱沒驚的拱手。答:“謹遵命!”

趙興兩眼望著天花板。翻著白眼仁,倨傲的回答:“這可是看你的面子……嗯。杭州知州之位掛在我頭上,我恐怕沒空料理州事。便由你兼攝知州事。”

宗澤眼角的肌肉一跳,他起身拜謝:“如此。多謝太尉重用。”

州判官比知縣略高一品,一般是官員升任知州之前地預備官,趙興直接讓對方暫攝知州事,這個任命用宋朝的話說就是“權知州,勾當公事”,這等于將宗澤提拔了。

驟獲提拔的宗澤心里的感覺如何不得而知,但他面上依舊無喜無憂,他平靜的告辭,并以目詢問晁補之,晁補之示意他暫去后艙安歇,等此人走后,晁補之轉向趙興問:“怎么,離人看上他了,這個人倒也處事穩重。”

孰不知,趙興肚里早已提前豎起大拇指。

不愧是一代名將岳飛的老師,傳說岳飛跟他學習,就學了一個穩字,這才有金兵的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此人剛才那副錐子扎也扎不進去的模樣,不愧是呆若木雞地典范。\\\\

傳說,斗雞中最上品,是臨戰時像根木頭,一點不被周圍環境影響情緒的“木雞”。而宗澤就是木雞中的極品。

稍停,晁補之又恨恨的說:“就這樣輕輕放過呂惠卿了?”

趙興撇著嘴,冷冷地說:“一只死狗,任我揉搓,又何必在交接任上難為他,由他去吧。”

官場交接自然有一番潛規則,即使前任是巨貪,后任官員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那筆貪污賬,否則的話,官場地全體官員會認為此人不講規矩,違反了官員操守……這筆貪污賬與其讓別人去承受,不如讓宗澤這個說情者來接管,也讓宗澤知道替人求情是需要代價地。

趙興的坐舟在長江口更換了海船,來接趙興地是陳不群,他一見趙興,就急切的說:“老師,我官身不由己,沒能去吊唁師公,請老師恕罪……可老師怎么回杭州了呢,我們在廣南已經準備妥當,正打算發動,老師怎么閃人了?”

趙興拍手稱贊:“好!我原以為你也會嚷著回杭州、回中原,原來你畢竟還記掛著那片大海,好地很。”

陳不群撓一撓腦袋,憨笑的說:“做學問,我比不上師公,也比不上老師,甚至幾位師兄弟我也比不上,可論到滅國無數,我想,我有希望作為古往今來第一人。老師說過,南洋島上有小國數千,我不要多,平生只要滅了三十余國,史冊上不免要留下重重一筆,這才是我地發展方向……老師,耶路撒冷已經血流成河,我們什么時候動身?”

趙興問:“萬俟詠到了嗎?”

陳不群答:“惠州守詹范的任命才送出去,萬俟先生大概要年底才能到,我卻認為萬俟先生此刻待在廣州,正好替我們支應補給,等我們明年得勝歸來的時候,便一起回杭州也不錯。

不過,萬俟先生雖沒回來,卻讓我從廣州帶來了一千余讀書人,如今兩廣二十多個府學都被我搬空了,所有的貢生與秀才。但凡有點本事的,我都卷了回來。老師要開辦數個衙門,這些人手正好用上,他們可以在杭州邊讀書邊做事,而后就近趕去京城科考不亦快哉。”

陳不群搬來的不僅有府學明經科的讀書人,連廣南武備學堂、水師學堂還沒有畢業地學生都被拉來了許多,此外,兩廣地區的押錢綱還扣在他手里。辦完交接后。趙興就手從廣南押錢綱里扣除了三百萬貫,作為他衙門的開辦費,并用一百萬貫添置戰船,招募水手,他留下部分人在長江口進行訓練,自己直下杭州。

杭州城,聽說趙興入城,半個城的百姓都跑了出來。為首的全是讀書人,他們鳴放爆竹,向趙興的車隊投擲水果,以此表示熱烈歡迎。家鄉百姓的熱情令趙興熱淚盈眶,他喃喃說:“為報傾城隨太守老師當年入城。一城的百姓都來了。弟子今日也能獲得老師一半地榮光,足慰平生!”

同車的晁補之笑曰:“沒法比!老師當時在密州寫下這首詩。密州能有多少人,一城百姓出來。也不過數千,現在杭州有多少人四十萬。半城出迎,那可是二十萬啊!”

馬車的車壁被水果敲的咚咚響,趙興感動的連連點頭。

杭州百姓半城出迎,是因為趙興這名學籍在杭州的讀書人也是杭州士子的驕傲,身為讀書人,誰不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夠無怨無悔地追隨自己,即使到了嶺南那樣的窮荒之地,也肯毫不猶豫的打點行裝,一路保護。在這方面,趙興不僅是杭州士子的楷模,也是天下讀書人地榜樣,杭州士子能集體出迎,也是希望指著趙興教導自己的門徒,希望自己這一輩子也能享受“蘇東坡待遇”。

除此之外,杭州人出迎趙興,也是感激蘇東坡為杭州所做地一切,這位一代文宗不僅給杭州留下了一張千年城市名片西湖,還在杭州,在宋代地杭州開設了世界第一所免費醫院:安樂坊。在杭州大饑荒的時候,也是這位太守以工代賑,救活了杭州無數百姓,當然,也順便在杭州安置了無數屯墾居民。

可以說,杭州現在每三人當中,至少有兩個受過蘇東坡師徒地恩情。宋人比較講究感恩,所以他們半城出迎,來迎接蘇軾這位高徒擔任杭州主官。

杭州城門口,一堆士紳簞壺迎接,晁補之跳下車,給趙興介紹:“這是我家兄弟,晁損之、晁說之、晁詠之、晁沖之、晁謙之,這是我侄子晁公邁……”

趙興看了一大堆小晁老晁,有點眼暈,調侃的問:“你到底有多少好兄弟?”

晁補之憨厚地笑著,回答:“差不多全了,差不多全了!”

這么多人,還叫差不多,那么全了該有多少?

趙興不知道,晁氏家族是中國家譜家訓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其家譜家訓不僅躲過了蒙古人滿清人地毀滅,甚至還逃過了“紅色黨衛兵”之手,保存到二十一世紀,成為現代僅有的、研究宋代宗族的完整樣本。

與晁氏家族百十個親戚見面后,接下來是趙興在杭州的熟人,那位娶了五名宗室女的“五駙馬”唐棣也笑呵呵的上前拜訪,一見面就沒大沒小的說:“離人,你可算出息了,這一出去,居然成了滅國專家,好,好的很,以后我們的財源更廣。”

唐棣說后一句話,顯得有點沒頭沒腦,但趙興知道他的意思杭州市舶司開埠后,唐棣作為與趙興有生意交往的人,自然想著在海貿上插一腳,以便生意更加興隆。

至于唐棣說起滅國之功,趙興雖然在京城參加過一次萬國來朝典禮,也參加過小皇帝在金明池舉行的開疆拓土狂歡,但他對這一點卻沒有欣喜,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雖然趙興竭力把自己當作一個宋人,但他的思維畢竟還不是宋人。

宋人屈辱一百多年了,澶淵之盟后,宋人對外遇到的除了屈服還是屈服,面對遼國屈服還則罷了,西夏奪取了一塊地方,宋人久戰不下,也只能屈服。屈服已久的宋人太需要一場勝利了,而趙興貌似輕松的剿滅大理,令漢家故土重歸朝廷,這對宋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驕傲,如今小皇帝派趙興統管南洋,明顯的,這位太尉是想對南洋動手,更加令宋人的自信心膨脹。

面前這位太尉,還是跟遼人硬碰硬打過一仗,不落下風的當世名將,在場的宋人都盼望著趙興收拾完南洋后,能夠再度北上,恢復幽燕,故此,他們對趙興的歡迎是狂熱的,而趙興卻沒有那份宋人的感受,在他看來,剿滅大理,也就是摘下一個熟透的果子,大宋文明所及之處,采摘那些小國,如同菜園子里面收獲大白菜一樣,不值得夸耀。

不明白杭州百姓的狂熱從何而來,趙興只好瞎猜測,以為僅僅是由于他們師徒惠及杭州百姓所應有的回報,他在百姓的夾道歡迎中返回了自己的茉莉園,接著,就是盛大的宴會,接踵不斷的拜訪讓趙興整日沉醉在酒扇肉海,直急的陳不群跳腳。

“老師,季風已起,廣州海商翹首企盼,我們卻把時間浪費在宴請上,按老師說的話,這每天都是幾百萬貫上下的收益,我們哪耗得起?!”

趙興醉醺醺的回答:“莫急,我還回家首先要辦的大事是遣歸喀絲麗!”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