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第八十九章 考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臣 >>明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考評

第八十九章 考評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 明臣 
當張信正滿街閑逛的時候,負責鄉試評閱的官員們卻感到很辛苦,批閱數千份卷子可不是件輕松容易之事,要十分的小心謹慎,哪個環節出錯都是不容允許的行為,科舉考卷的評閱程序非常嚴格,批卷的官員將糊名、謄錄和對讀之后的朱卷送入密封的房間之后,負責評閱的官員就開始工作了。ZUILU.neΤ

在閱卷工作開始前,主考官按一定數量將考卷分成堆之后,按照抽簽的方式分給各位具體評閱的房官,而評閱試卷的房官事先并不知道自己應評閱哪些試卷,房官與試卷都是臨時匹配的,以防止由于請托而打人情分。

閱卷時房官只能評閱所分給的試卷,不得干預其他人閱卷,或互相抽看,房官之間也不能私自談論試卷的內容,其目的在于避免房官之間互相串通舞弊,在評閱試卷時各房官的職責就是向考官推薦優秀的試卷,房官將自己視為上等的試卷用藍筆加標記之后,推薦給主考官,稱之為薦卷,考生們是不是中舉就看評閱官員們的推薦了。

為保證房官閱卷的質量,評閱房官和主考官還要在沒有推薦的試卷上加簡單的批語,以說明沒有推薦或推薦不錄的理由,為了保證不因遺漏好試卷而使有才華者落榜,主考官還要在落卷中尋找好試卷。

為防止主考官在評閱考卷過程中的隨意性,房官在推薦試卷時可以堅持自己的意見,如果房官舉薦的考卷被主考官否決,他可以再次推薦,若這份試卷多次被房官推薦,而又多次被主考官刷下來,落榜的考生可以在發榜后的十天內申訴查卷。

這么多道程序下來。評閱官員們能不累嗎?幸好參加評閱的官員們還算多,不然想要在短時間內把卷評閱完成,恐怕很多難做到。當最后一份卷評閱完成后,官員們緩一口氣,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

考官們把各評閱官推薦上來的卷子整理好,然后重復核對無誤之后,聚集在一起開始商討起來。這么卷子無疑就是這閃鄉試中舉之人,如今考官們要在這么多地人之中挑選第一名來。也就是本次鄉試的解元,同時還要按順序把中舉人一一排名,好張榜公布。

因為試卷是由十數個評閱官推薦出來的,評閱官們都希望是自己推薦之人能得中頭彩,這樣不僅說明自己地眼光好,而且還會在從京城里來的兩位主考官面前露臉。評閱官們都抱著這樣的心思,開始爭論不休起來。

“各位請看,這位學子文章流暢,字跡清晰圓潤,內容大義凜然,乃是不可多得之人才,可為本次鄉試之解元。”一位評閱官大聲說道,希望得到眾人的肯定,但是人多意見雜。評閱官們既有隨聲附和的,也要持反對意見地。

“這位大人此言差矣,雖然那位學子文章是作得不錯,但不過是些老生常談,一點新意都沒有,怎么能和這個相比呢。”有人拿起手中的一份卷子,反駁說道:“無論是文思還是立意無一不是上上之作,我認為此子可為今科解元。”

“我認為不然……”

又是一輪地爭辯。眾人的意見都不相符。怕是有得辯論下去了,這時從京城前來主持鄉試的主考官之一的李大人咳嗽一聲。待眾人安靜下來之后,這才慢慢說道:“諸位同僚,請聽我一言。”

“請大人吩咐。”眾人齊聲答道,誰叫人家的官大,而且是從京城里過來的,代表皇帝來這里主持鄉試,又有誰人敢不聽其號令。

“各位暫且把爭論擱置,先把三場皆優地卷選擇出來,然后再從這些卷子中挑選第一名出來,豈不是更快一些。”李大人撫須提議,然后對一同前來的主考官說道:“周大人以為如何?”

“這讓爭吵也不是個辦法,那就按李大人的意思辦吧。”周大人沒有絲毫意見,反正這些學子與他一點關系也沒有,只要這次鄉試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管他哪個是第一。

其實剛才各位評閱官們拿出爭論的,都是三場考試皆為優秀的學子們的卷子,不過既然主考官大人發話了,底下的各位官員當然不敢有所怨言,按照他的吩咐行事,沒花多少時間就挑選出數十份卷出來,呈上給主考官李大人面前。

“把卷子上地紙條撕下來。”李大人微微一笑吩咐道,呈上的試卷都是考生們作答的原卷,名字被紙條給糊住了,故李大人有此一說。

“李大人,這樣不符合規矩吧。”眾位評閱官員面面相覷,最后有一位官員壯膽上前小心提醒道:“尚未給這些卷子編排名次,就把封條除下,怕有不妥之處。”

“有什么不妥的,你且道來。”李大人沉著臉說道:“難道本官就不能知道這次鄉試學子的底細如何,家境是否清白?”

官員們畏于李大人的威嚴,紛紛沉默不語,把目光投向一旁的周大人,在場之中也只有這位周大人有能力阻止李大人這樣的行為了,但是周大人對眾人地目光視若無睹,自顧拿著清茶細細品嘗起來,像是在回味無窮。

“請大人稍候,下官這就辦。”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原則地,眾人心里明白這兩位主考大人私下里怕是收了別人的好處,想對某些人給予照顧,但是從眾人卻不敢明言,因為有些人也受到同樣地待遇,既然是主考官的意思,那作為下屬當然只有遵令行事。

當然這些評閱官中肯定有幾個正直之人,不過看到眾人一致附和之下,也不好提反對意見,況且李大人這次做的還不算過分,只不過是在已經錄取的試卷之中給予關照而已,而且還是三場皆優的,他們還可以接受這個底線。只要能中舉就好名次并不重要,這些人也只能在這自我安慰。

人在官場,往往身不由已。生氣歸生氣,并沒有人因此拂袖而去,只不過是冷眼旁觀他人的行動,等待最后的結果,好抄錄名單。以待放榜。

“挑幾身世清白的學子試卷出來,本官要仔細評閱。”李大人吩咐道。心里知道肯定有人會明白他地意思,底下官員中不乏聰明機靈之人,自然領會李大人的意思,認真從數十份卷子之中仔細挑選起來。

挑選完畢后,李大人看著自己面前擺放整齊的十來分試卷,滿意地說道:“如此甚好。把這些歸在甲榜,其他歸在乙榜,三場皆優的放在前面,次點的在后,這樣不是十分明了簡單,何必再做爭論。”

“大人英明。”官員們紛紛出言贊道,那些正直的官員也承認,相比其他主考官來,這位李大人做得不算過份。起碼還有公平可言,就是有些小動作,起碼還是可以讓人接受。“各位認為這十幾份試卷中,哪位是解元之才?”李大人微笑說道,能夠幫忙的他已經幫上,其他事情那就要看天意了。

這些試卷表面上看起來各位學子家世清白,并沒有什么值得一提地地方,可是有些人心明眼亮。知道這些學子都是有深厚背景的。不然也不會被挑選出來,所以當李大人讓官員們評議地時候。眾人反而不敢多言,免得得罪于人。

“各位盡管直言,這些學子桂榜上的名次如何就看各位大人的意見了。”李大人也知道這個事情可不好辦,干脆利落的推給底下官員。

十幾份試卷,這里面的關系可不簡單,既有知縣、知府的子侄、要不然就是與布政使司一級地大員攀親帶故的,眾人如果敢發表自己的看法,自己官小位卑的,上面的怒火可承擔不起,就算上鋒大人大量不與自己計較,但低下的同僚關系僵化也不是件好事。

“剛才還熱烘烘的爭論不休,怎么現在都默不作聲。”李大人訓斥道。

“請大人恕罪。”評閱官員們紛紛請罪,剛才那是因為不知道那些學子的背景,怎么說都可以,現在誰還有這個膽子亂說啊。

李大人無可奈何的看著手下惟恐避之不及地模樣,也分外感到為難,盯著擺放在自己面前的試卷,隨手翻閱起來,看著這些卷子上的名字與籍貫,心里默默思考把,把這些人背后的關系按官員級別大小順序排列好,當然有些官員是平級的,那就看對方有無更深厚的背景了,最后的結果上李大人失望了,因為有幾份卷子的背景實在是難分上下,得罪哪個人都不是件好事,真讓人難以決定。

忽然李大人目光一凝,看到一份卷子上面地名字居然一點也不熟悉,經過仔細回憶,肯定自己手上地名單沒有這個人,李大人不由暗暗尋思著,這是怎么回事,難道是哪個評閱官悄悄的收了他地好處。

李大人生氣了,這分明是藐視自己,對自己視若無睹,這如何能上心高氣傲的李大人心里舒服,但是李大人是有城府之人,還有幾分心計,不然出京巡考的差事也不會落到他的身上,畢竟誰都知道出京當主考是個美差,上下官員都爭破頭了,李大人能從中脫穎而出,憑的可是真本事,及朝中有人關系夠硬。

“陳大人,過來看看這位卷子。”李大人瞄了剛才負責挑選卷子的官員,不動聲色的說道,心里卻暗暗想到,如果他機靈的話,讓這份卷子背后之人把禮物給補上,那本官寬宏大量就不計較這件事情了,不然后果很嚴重。

上級有吩咐,低下的自然不敢怠慢,陳大人聽到呼喚,雖然不情愿摻和到這種事情之中去,但還是乖乖的上前幾步打量著卷子來,心里早打定主意,一定要和稀泥,絕對不說出自己的意見。

“張信、應城人士,安陸州學學子。”李大人未待陳大人仔細看完卷子,自顧念了起來,然后冷冷笑道:“陳大人,既然這位學子才華出眾,那為何本官從未得知其人啊。”

李大人的意思很明白,陳大人這般聰明機靈之人如何不知道。天地良心,陳大人可從來沒有受到過張信的禮物,而且連人都沒有見過。只不過是受人之托罷了,陳大人連忙輕聲解釋說道:“李大人有所不知,這位張信的來歷可不簡單。”

費話,簡單的話你會把他的卷子從數百份試卷中挑選出來,李大人不悅的看了陳大人一眼。漫不經心地說道:“是何來歷且向本官仔細道來。”

李大人可是京官,哪怕是湖廣的封疆大吏布政司也要給他幾分面子。況且身為這次鄉試主考官的他,在這里實際上是最大地官員之一,與這次鄉試有關的事情他都可以過問,到要看看是誰這么不給本官面子,居然連招呼都不打,就想把人安插進來。如果自己不知情那還好辦,現在知道有這么回事,如果不問個清楚,擺個官威,以后誰還會給自己臉面啊。“這個張信可是安陸興王府里面的人,如今在給世子當伴讀呢。”陳大人小心翼翼的說道:“興王府里的袁長史差人讓我們照應一下,我等不敢違意。”

雖然興王沒有實權,但人家可是當今皇上地近親,誰也不會為了這點小事而開罪于他。不然哪天到皇帝面前那么一說,皇帝又不認識你,你就等著革職查辦吧。

“可是剛薨不久的安陸興獻王爺?”李大人忙低聲詢問起來,如果真是這位親王,那事情也只有這樣算了,涉及到皇室宗親地事情,可不是他這種小官能決定的,陳大人輕輕的點在。興王雖然死了。可是人家的爵位還在,興王世子過兩三年就可以繼承王位。朝中關系可不會因為前任興王逝世而斷絕,收拾一位小官員那是輕而易舉之事。

“嗯,本官已經知曉,你退下吧。”李大人仿佛像是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惹不起可以躲得起,輕輕揮手說道:“待本官仔細思量后,再決定哪位是本次鄉試解元。”

“這份卷子不錯,可為今科解元。”一直默不作聲的主考官周大人忽然說道:“年紀雖少,但是才華橫溢,乃是可造之才,何不成全于他。”

算是還興王一個人情吧,周大人暗暗說道,當年深受興王大恩,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相報,如今興王已薨,更加沒有機會報答了,如今有一個機會擺在自己面前,也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脆為興王盡一點心意。

“李大人覺得如何?”周大人淡然問道,相信這點面子李大人還是給自己地。

“那就依周大人的意思。”李大人呵呵笑道,雖然兩人同為主考官,在表面看來事事是由自己做主,但李大人心里明白,那是周大人給自己面子,不愿意在眾人面前與自己相爭罷了,不然以周大人在朝中的關系,自己還是不敢與其爭持。

“張信為今科解元,那下面的事情就好辦了,李大人覺得呢?”周大人輕輕說道,點醒李大人。

“還是周大人高明啊。”李大人喜道,科舉考試爭的就是第一,因為那是榮譽,既然第一名已經定下,那第二與第三名沒有什么區別,接后的事情肯定會容易許多。

“張信為今科解元,爾等有何異議?”李大人朝評閱官員們揚聲說道:“如果沒有異議,那可以錄入榜中,即日公布。”

說是問評閱官們的意見,其實根本沒有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底下官員們自然也知道,不過事情終于可以完善解決,那么他們也可以松一口氣,有些可惜,但更多的是慶幸,紛紛上前拱手道:“我等自當遵從主考大人之意行事。”

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來,把名單整理清楚之后,讓人把中舉人地名字抄錄在榜上,抄寫完畢之后交由專人保管,然后在主考官李大人的命令下,貼條封存起來,等待放榜之日取出公布示眾,這也是程序問題。

“各位大人請,本官就不遠送了。”把事情都妥善處理后,李大人下令各位官員位可以回府,他自己本人也與周大人一同返回居住之處,待李大人與周大人走后,評閱官員們也紛紛互相告別,打道回府。

這在這些官員們回家的第二天,原來有些憂心如焚的學子忽然變得很淡定起來,居然有心情尋歡作樂,雖然極力掩飾但臉上的笑意還是在不知覺中顯露了出來,旁人若是問起,他們總是避而不答,讓人感到很困惑,不過學子們也沒有在意這個小事,畢竟這個時候離鄉試放榜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誰也沒有心思再理會其他事情,一心等待放榜的那天到來。

越是接近放榜那天,武昌城中眾多學子們就越是緊張,這時等待已經成為他們的煎熬,面對人生中至關重要地轉折,他們如果能輕松起來?仿佛就像有一塊巨石緊緊地壓在他們的胸膛,使他們呼吸變得極其困難。


上一章  |  明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