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4000年前的大型古城在杭州發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4000年前的大型古城在杭州發現

4000年前的大型古城在杭州發現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中國考古界重大發現!

4000年前良渚有個中國最大古城

都市快報11月30日報道浙江省考古所昨天發布重大考古成果――歷經18個月,在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面積和北京頤和園差不多)。

專程趕來的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這樣評價古城:這是目前中國所發現同時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稱得上是‘中華第一城’;它改變了原本以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認識,標志著良渚文化其實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是繼上世紀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之后,中國考古界的又一重大發現,將極大推動中國文明史研究進程和考古學發展。

4000年前的城墻

比西安古城墻寬兩到四倍

這座古城,大致以良渚遺址區內的莫角山遺址(上世紀90年代初發現)為中心,東西長約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

城墻部分地段殘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墊石塊,寬度達40―60米(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間建造的西安古城墻,底寬18米,頂寬15米),上面堆筑純凈的黃土,夯實。

根據城墻中出土的陶瓷碎片,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也就是說,距今4000年以前。

稻田下的溝渠原來是護城河

去年6月,余杭瓶窯鎮的葡萄畈村要建農民安置房,由于是遺址所轄范圍,考古人員先進場考古。

“先是在一片稻田下發現一條南北向溝渠,寬40多米,溝里有不少碎陶片,是良渚晚期的東西。”浙江省考古所良渚工作站站長劉斌說。

考古人員對溝渠東側挖個坑,結果發現整塊土地其實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質為黃土,不同于良渚一帶灰黑色淤泥,明顯是人工從外面搬運而來。在黃土下面,鋪著一層石塊,石塊比較圓滑,應該是從周邊現成揀來的。

考古人員第一想法是,可能是河堤之類的水利工程;但也有人說,可能是城墻,因為在東側200米處,就是良渚文化中心的莫角山遺址――之后的挖掘證明了這個猜想,這大堆的黃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墻,稻田下的那條溝渠是護城河。

西城墻全長約1000米,寬約40―60米,南連鳳山,北接東苕溪;接下來,南城墻、北城墻和東城墻依次被發現,同樣是底部鋪墊石頭、大量黃土夯筑;城墻環繞著中間的莫角山遺址。

與西城墻相比,其他三面城墻相對更考究:鋪墊的石頭尖銳很多,明顯是人工開鑿;城墻外側石頭相對大點,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黃土層中,有時會摻加一層黑色的黏土層,增加了城墻防水能力。

考古人員推測,這些痕跡說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墻,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墻,經驗更豐富了。

這座古城里的文明勢力

曾經影響了半個中國

城墻,是氏族社會和文明社會區別的一個重要標志。

嚴文明教授說,說明良渚古城的意義,得站在“良渚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這個高度著手。嚴教授是這樣說的:

1986年,良渚反山遺址先被發現;這是個人工堆筑的土丘,發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

瑤山遺址在反山東北約5公里,1987年發掘出12座墓葬,還有一座祭壇。

匯觀山東距反山約3公里,發現一座完整的祭壇和四座大墓。大墓中發現大量玉器,有意思的是,一般有玉鉞隨葬的,通常也有玉琮隨葬。

玉琮內圓外方,琮上一般雕刻著“神人獸面紋”的神秘圖案,只有掌握宗教權力的巫師才能持有;鉞是古代一種兵器,是軍事力量的象征,持鉞者應是軍事首領;琮、鉞合葬,說明墓主既是軍事首領――王,又是宗教首領――巫。

那很多人問,葬在反山、瑤山、匯觀山的這些權貴人物,生前生活在哪里呢?不久,在良渚遺址群的中心地帶,發現了莫角山遺址,解決了這個疑問。

這是一個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人工營造土高臺,發現大片夯土層和夯窩等建筑遺跡,以及成排的柱洞,說明上面曾經有大型建筑,另外還有6個供祭祀時用的大土坑。

這處罕見的良渚文化建筑群遺址,從其位置、布局和構造來看,有“中心祭壇”和“中心神廟”的性質,不少人認為良渚時期的中心就在這里,上有宮殿,生活著王和貴族。

既然有王,有統治者,那是否當時已形成一個國家?“國”字外圍有個框,說明能稱為“國”的,外圍都有城墻。城墻,是氏族社會和文明社會區別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現在我們終于找到了圍繞著莫角山的城墻,也可以說是期盼已久的事。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這個時代,目前中國大地上發現的古城約有60多座,小的只有10多平方米,大的為280萬平方米,面積達290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是最大的。

但我們光從城的角度來看良渚古城的意義,是不夠的,要放開眼光,從整個良渚文化的布局來看。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這里,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州、南京一帶;再往外,還有擴張區,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曾經良渚人為了占領這里,還打了一仗;再往外,還有影響區,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帶。

可以看出,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如果沒有較高的經濟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有這些勢力,源頭在余杭的莫角山,這里住著統治整個良渚時期的“王”;而現在,我們又發現了外面的古城,相當于良渚時的首都,你說,這個發現有多重要!

兩個焦點:

良渚古城能否稱為國

這個問題,昨天嚴文明教授沒有明確說明,但他從種種闡述中,表示良渚古城已和“國家”這種狀態密切相聯。

但也不乏有的考古專家,認為良渚古城其實就是“良渚古國”。

良渚古城的發現,有人認為中國的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這個問題,嚴文明教授說,需要留待考古進一步證明。但他也認為,良渚文化沒有消亡,而是在歷史的過程中,逐漸發展繼承下來了,并且明顯影響著以后的夏、商、周時代,像商周的青銅器上有一些良渚玉器上的花紋。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