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五十二章 貿易外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二章 貿易外交

第五十二章 貿易外交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大元貿易代表團”出發之前,最主要的準備工作是兩項,一是交易商品,二是貿易標志。

商品么,要有大元特色,要被其他部族所接受,要能傳播大元文化和宗教——所以我要求土土專門燒制一批陶器,以大元文字、數字和大元神廟內諸神靈為主要裝飾內容。

這些商品的主要作用不是換回來太多的物資,而是提供貿易隊所需要的基本物質資料,另外以宣傳大元文化為主,擴散大元生產技術,擴大大元影響。

我要求木駝不必要跟較小的部落有太多的交流,而是選擇在有“部落聯盟”盟主地位的較大型部落站住腳,通過與中心部落進行交易,帶動周邊的部落參與。

標志則來源于萊夷族的影響——早期的祭祀文化在沒有神之前,是以“圖騰”為祭祀對象的。大元目前由于我已經完成“造神”工作,跨越了“圖騰”的階段,但其他部族就多半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所以在其他部族眼里,有一個簡單明了的圖騰,是代表大元族的部落形象最直觀的方法。

用什么形象好呢?

我把木青叫來,用老虎、馬、豹子、龍這幾個圖案給他選擇,看哪一個最能代表大元族——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龍成了首選,甚至是唯一選擇。當然不排除我用來自后世的“終極形態”描繪的“龍”,用了大量的裝飾效果,給了木青一定的心理暗示。盡管我還是不太明白為什么木青不選擇其他比較熟悉的動物,非要選擇這個他絕對沒有見過的物種。

“龍的傳人”就以這樣輕率的方式確定了下來。

萊鷹,這個龍總比你們的鳳凰畫得好多了吧。

木駝對這個圖騰顯然比較滿意,當我告訴他這就是貿易隊的標志時,高興得不得了。最后是放了一塊在神廟里,另一塊掛在一根長矛上,作為隊旗使用。

在盛夏快結束的時候,“大元貿易代表團”向北進發了,因為大麻的第一次收割已經快到了,我沒有隨團出發。

大麻的收割分兩次,第一次是對雄株的收割,從上一年的收割情況來看,雄株在花謝以后就可以收割了,一方面是這個時間收割的大麻雄株纖維質量最高,再往后就會變得纖維粗大,另一方面可以為雌株提供更好的生長空間。

這一年的雄株收割以后,經過20多天的處理加工,得到近2萬斤麻纖維,我讓土魯為“鯊魚”她們多做幾臺織布機,加快將纖維轉化成麻布的過程。我則帶動“鯊魚”她們設計了一批“夏裝”,將上一年的麻布存貨在十天內全部轉化為“成衣”,并由“鯊魚”和她手下的“紡織女工”們率先穿進了大元城。

這一波潮流極速地推動了大元時裝業的發展,以至“鯊魚”開始以“預訂”的方式收取其他部族送過來的獵物和粟米,并從“大元學校”請了兩名教師負責記賬工作。

在服裝業發展的大潮中,派遣出去的“貿易代表團”中回來了一名騎兵,要求我盡快派出建筑隊和陶器匠前去支持。

回來的這名騎兵向我報告了這一個月來代表團的工作情況:從大元出發后,五天之內,由于帶了大量的陶器,貿易隊前進速度都比較緩慢,大約只前進了平日3天的路程——估算下來最多300多公里——卻只見到幾個小型的部落,最大的還不到200人,都是以平原上的游牧部落為主。

按我的指示,貿易代表團跟這些小部落都只是進行了象征性的接觸,而沒有進行貿易,但從這些部落的發展情況來看,弓箭的使用已經通過萊夷族傳播了過去。由于這些地方的平原海拔比較高,跟我在蘇北看到的水網交錯的草原不同,河流比較少,所以魚網的使用還沒有普及。

代表團也在前進中順便將魚網技術傳授給了這些部落——盡管他們本來是以畜牧業為主的。

但在第六天,代表團終于見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部落,按同行的能計數的騎兵估算,人數在1600人左右。這也是在途中不斷有其他小部落的族人提到的一個部落——皋陶族。

這個族的村長——或者族長叫偃梁,他和部落長老們熱情接待了大元族的代表團。

皋陶族的位置和萊夷族有相近的地方,也是背靠一座山,族里的祭祀活動也是在山洞里進行的,但對于外族人,這個山洞是禁地。據元昊分析,族長的態度跟大元帶去的龍旗有很大的關系——族長堅持要把龍旗插在他和長老們接待貴賓的大賬外。

然后當木駝很小心地將一匹馬背上被藤網密密實實捆好的的陶鍋取下來后,大帳篷內的所有皋陶族“領導”們都睜大了眼睛。

第一鍋燉羊肉就把帳內所有的主人都征服了,隨后沒等木駝開口,皋陶族的長老們就急不可耐地打聽這口鍋的價值——要多少頭羊才可以換這口鍋?海鹽要怎么換?

木駝很謙卑地只要求50頭羊和足夠30人容身的地盤,當然如果族長能提供必要的畜欄和帳篷的話,大元族代表團愿意無償地提供20個碗和2個勺,還有一些鹽——木青在木駝臨走前肯定進行了一次強化培訓。

長老們幾乎是逼著族長當場答應了木駝所有的要求,然后召集族中的人員,開始為大元族人修建一個占地10畝左右的畜欄,當然放牧的地區也作了劃定,大元族人活動區域在皋陶族人的基本生活區之外——看來防人之心還是有的。

有的長老則開始研究陶鍋外面的“花紋”——大元字。但同行的兩位識字的大元人卻含糊其詞,沒有給他們解釋得很清楚——本來他們也不是全都認得完。

盡管這不太讓長老們滿意,但震驚的表情卻難以掩飾——大元人有文字,可以記錄發生的事情和村長說過的話!這對族人的大事記錄是何等的重要啊!以前都是通過壁畫記錄的啊!

接下來,木駝他們在皋陶族外圍建立起了一個簡單的“大元基地”,開始我要求他們做的事:站住腳,并宣傳大元!

效果是顯著的,從皋陶族長老們所在的大帳中不時飄出的燉肉香,間接地將族人們的目光引向了這個小型的“大元基地”。

各種各樣的傳說,從大元族基地外的黑龍旗到神奇的陶器,開始在皋陶族人中傳播,加上大元族人若有若無的解釋和添油加醋,很快,“大元神族”的名聲在族里傳響。

幾天以后,陸續有其他小部族來皋陶參加他們的祭祀典禮,從儀式的結果看,這些小族多半都是從皋陶分離出去的,定期的回來參加祭祀就是一個證明。而且每一次祭祀后,頂著一個鳥羽冠的皋陶族長在送別客人時,都會在對方的頭上插上一支鳥羽。

這一點是大元代表團沒有享受過的,從那些接受者的態度來看,也誠惶誠恐。

看來對某種鳥類的——或者對所有鳥類的崇拜是這個較大的部落聯盟的特點。

這讓木駝聯想到了萊夷。

但皋陶的祭祀活動后,就該大元族的商業活動開場了!

“快來看啊!大元的神器!”元昊的聲音在草原上響起。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