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結果出來了,42個部落一共4513人。
這是我在數花了眼的情況下,從N張獸皮上數了無數的◎◎◎◎◎以后得到的結果!
反正我們也沒有可能按很精確的面積給各部族分土地,有個大致結果就可以了。
接下來是“分田分地真忙”!
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各部族人口涌進“大元新村”。
“啊!”
“哦!”
一陣的驚嘆以后,各族有共1000人以上涌進原來各族所修的住房。
新村里的人口劇增到1700人以上。
這時用水的問題產生了。
本來我們的護城河是從城外的一條小河中引進來的,以前是我們的俘虜們為主,住的地方比較單一,其他族也不多,修房的不過兩三百人,生活用水的取水基本都集中在護城河上游入口的地方。可是人多了以后,大量的各部族戰士們又不懂得“不可隨處大小便”的重要性。軍營的廚師連用水都要出城門走上兩公里才敢下桶。
加上土魯做的桶密封性還是有一點問題,往往挑回來已經所剩無幾了。
原來的俘虜們新修的“私人住房”住的地方離水源更遠,生活更加不便。
這個問題出現以后,我在想,后世的人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井!”
怎么沒想到取地下水來用呢?
我馬上讓土魯安排人手,在軍營內嘗試挖一口井。
在地上挖了一個2米見方的大坑以后,架上了一個小型的木轆轤,幾名戰士下去挖,土用藤筐裝著吊上來。
可是不用幾米,開始滲水以后,土坑壁不斷開始垮塌下去,嚇得幾名戰士趕吊上來,不敢再下去了。
這樣子不行啊!不用多久,泥土就會把井填平,最多地面上多一個坑!
再想想后世井的樣子——好像都是有石壁石欄的呀!
可是我們現在沒辦法大規模地加工出規范的石料來啊。
怎么辦?
我在家里的桌面上一邊想一邊下意識地畫著這個“井”字。
不對啊!
原來“井”應該是方的,為什么后世的井都是圓的呢!
用木料!
我急忙跑去找到土魯:“準備大量的方木!”
規格是2020的方木很快準備了一大堆,長度都在兩米以上。我讓土魯把方木兩頭做出嵌槽,每四根鑲成一個“井”字形,從已經挖開的土井下面開始,把這些木制的“井”字架放下去——呵呵,一口木井誕生了,一時半會不會有井壁垮塌的問題了!。
隨后大量的木井在城內建立起來。
同時,各族勞動力們在城內外“黃白滿地”的行為也讓我感到不安——大規模的人口聚居以后,衛生條件不好的話,將來是一大隱患啊!
為此我在城內規劃了20間公共廁所,由專人負責打掃,沖水通到排水系統里。
由此產生了第一批“環衛工人”,他們還要負責對城內主要干道的每天清掃。
同時在正抓緊拓荒的地方也建設了十間簡易的矛屋型廁所——主要用于積農家肥。
播種前,城內外基本達到了我的要求——雖然評“國家衛生城市”還不夠格,但看起來像一個住人的地方了。
護莊稼的圍墻近一個月內修完,第一場春雨終于降臨。
按規矩,該舉行春祭了。
今年的春祭比哪一年都要熱鬧得多,共有1700多人參與,其中有草原南部42個部族的長老代表和他們的1000多族人,大元族的700多族人,以及來自北方山地部族的40多名“外交使團”成員。
致禱儀式是在宗廟的南大門廣場上舉行的,所有人都聚集到廣場上,看我念完禱文,向天地諸神及大元先祖上香。
然后扛上農具,帶著“農夫”們,背著種子,走向整理好的土地。
實際上這也是儀式的一部分,象征性比較強,因為當天是不可能把種子播完的,而且播種時對各族的“學員”們都還有一個培訓過程,包括窩距、行距、種子密度、覆土厚度等技術關鍵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把種子扔在地里就完事。
播種完成后,我要求每族按30畝一人的比例留人在城里,主要是負責對粟的澆灌和薅草。從前兩季的情況看,這是一種耐旱作物,但后期的田間管理也很重要——甚至就是農業生產的一項關鍵技術,不可輕視。
當然言傳不如身教,粟種出苗以后,我讓所有留下來的部族代表參加我在“農業西區”的追加肥料工作。20天以后,又帶他們去疏苗——把長得極差的苗去掉,為好苗提供充足的空間成長。
一個月以后,周期性的薅草工作成了必修課。
同時這些代表們也看見了騎兵戰士們每天圍著“籬笆墻”要巡視三遍,還和一群野豬打了一仗。
為了讓北方山地部族的人也能逐步了解我們的農業發展情況,我還讓木駝帶著一部分糧食去回訪那些來訪的部落,但最北方的部落太遠了,也沒有人帶路,就沒有去。
農業走上正軌后,手工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推動。
春耕期間,土魯是最忙的人之一。
上千件農具啊!他和他的徒弟們連囫圇覺都沒有睡好幾天。
還好我先給他打了招呼,預先做了一部分,但那些天還是把他忙壞了——還有損壞了還要修的呢!
另外,上次他培訓的那些“建筑工”們回到各自的村子都修起了一些房子,長老們和村長住了不少進去。
但等到他們一看土魯做的那些家具,回頭罵那些“學徒”們:“學東西也不學全了!”
然后回頭笑瞇瞇地對土魯說:“這個東西(桌子)用一只鹿能換么?”
所以有一陣子木駝有點郁悶——廚房說土魯送過來的東西比他送過來的還多,而且要死的有死的,要活的有活的!
土土就更不用講了,當那些部落長老和村長們發現以前供在洞里跪拜的陶器在這里每家都有一整套,頓時眼都紅了。
再聽說土土的地窯燒陶要收徒弟,差點把放陶坯的那間房給擠垮,嚇得土土從后窗上爬了出去。
盡管土土收的學費不低(十只活鹿),而且每族限收兩人,但軍營那邊還是不得不派了20幾個人來幫土土搬東西和維持秩序。
所以木駝說,狩獵隊干脆當搬運隊吧,現在城外面打獵隊伍的比我們的騎兵隊的人還多,反正打到以后都要交給土土和土魯的。
但這些事我都沒來得及去管,讓他們自己學會處理商業問題吧,我在忙另外的兩件大事。
“大元新村學校”和“大元新村醫院”的建設。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