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三十五章 刀耕火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刀耕火種

第三十五章 刀耕火種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在一片喧鬧中迎來了開春。

喧鬧是各部落的長老和村長們造成的。

在春耕前大約還有一個月,我讓土魯和他的徒弟們全力趕制農具。

在“大元新村”里住下來等圈地的長老代表們嗅出了一絲味道,不顧我在裝飾新居,吵吵鬧鬧地找上門來了,紛紛要求給他們指土地圈在哪兒。

眼看拖不得,梅梅也煩得不得了,直接把我推向宗廟那邊的會議室。

第一次“部落聯會”就是這樣沒任何準備就開場了。

木青是會議主持人,兼職作我的翻譯——有的部落口音有點不一樣,說明參加會議的人員所在的部落范圍分布開始有點廣了。

主要的會議精神如下:

“大元神族”將在“大元新村”東西兩側開拓土地,其中東側8000畝,主要是各部族使用,西側3000畝,是大元族使用。

兩側的土地都由大元村長老木青統一指定,按各族人口多少,做到人均兩畝土地,但各族不得擅自爭搶土地,人口也將由大元族騎兵到各族去核定——相信許多族長老都搞不清他們族有多少人。

各土地塊將由大元族安裝木牌,用“大元文字”注明屬于哪個族,各族留下來照看土地的人必須認得本族的名字,具體的“大元文字”培訓由木青負責,元齊村長會參加授課。

城西的土地將首先開拓,同時建設防獸圍墻,各族可以派遣戰士參加這一建設,同時也舉辦了“圍墻培訓班”。

農業生產用具我族土魯在生產,歡迎大家用各族的出產或獵物來換,也可以買回去仿制。

給粟苗澆水用的水桶也可以在土魯那里找得到。

大元族的戰士將負責平時沿防獸圍墻巡視,以防止大型野獸(如野豬)破壞圍墻。

所有部族生產所得的十分之一將交給大元族作為戰士們日常保護的費用。

其他規定以后經部落聯會商量后再實行。

散會!

這一次會議上,各族將獲得大量的實際利益,所以我根本就沒有發揚民主作風或者征求意見,直接就讓木青發布了這些通知。

實際上各部落都不可能有反對意見。

我本來可以讓土魯直接多做一些農具發給各族,但交換的方式更能推動“商業”的意識形成,對以后手工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讓專業從事生活和農業工具生產的人可以不從事狩獵或者稼穡,就能獲得充足的,甚至更多的食物,從而能專心從事手工業制造工作。

陶器的那部分我先不急著宣布,等各族和土魯交換成了習慣,陶器生意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秋收之前,就算我們大元族騎兵和狩獵隊辛苦一點,我也要擠出一點糧食和各族交換其他物品,讓糧食消費成為習慣。

但是各部族都提出了一個問題:糧食產多少他們沒法算啊!?

沒有人懂“數學”啊!

參加會議的土土笑了——“數學老師”在這兒呢!

然后是“文化培訓班”、“圍墻培訓班”的報名高潮。

冬末的余寒未盡,春初的一點暖意初生。“大元新村”外已經是一片人喊馬嘶的熱鬧場面。

因為建房而伐盡了樹木的兩個丘陵周圍站滿了上千人,我一聲令下:“點火!”

從不同的方向,火苗開始向冬天枯透的了長草上猛竄。

草原那邊的草我讓人割了一條“隔離帶”出來,以免蔓延太廣。

刀耕火種,大約就是這樣子了吧!

近3000畝地就這樣燒了出來。

然后我讓村里參加了上兩季農耕的戰士們——或者說“準農夫”們開始向參加勞動的各部族“農業培訓班”戰士示范土地的深翻、起壟、埋肥……

土魯則忙于教授“木樁籬笆墻”的建筑要領,樹有多大,砍多高,哪一段要燒黑,燒多深才達到要求,藤條要多粗,編多密,外面為什么要裁帶刺的藤。門留在哪兒,門柱怎么做,門怎么做等等。

原來的俘虜,現在的“大元族居民”們都積極地參加了勞動。

吳山族沒有人想回到山上的洞里去,尤其那些在村子里吃習慣了粟米飯的家人。

其他族的戰士走了大約一半,不到250人。

剩下來的我也告訴他們——來去自由。

但過半的各族戰士還是留了下來。

他們當初來的目的實際已經達到了:神奇的村子,大量的神器,好吃的食物,回去對他們的吸引力并不大,或者多數是沒有成家的少壯,山上的洞里沒有什么可牽掛的。

還有的戰士在過去的大半年勞動中,已經從土魯那里學到了很多建筑和木工技術,土魯也極力的挽留他們留下來。

還有的想再等等看,大元族還會帶給他們什么沒想到和見到過的驚喜。

可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那些走掉了的外族戰士,在一個月以后,帶了山中的17個部族長老代表團先后來到“大元新村”,向抓了他們的戰士卻沒有殺掉,還管吃管住又放回去的大元“神族”致謝。

因為在他們北方的強大部落,如果抓到他們部族里的人,不僅會殺死,有時還會吃掉——又讓我想起了“萊夷”族。

而且長老們要求用他們的物品交換我們的陶器。

長老們帶來了虎皮,木靈芝和山上特產的鮮果。

有幾位戰士則將家屬帶著返回了“大元新村”。

“外交工作”一向是我的工作重心之一,所有的來賓都得到了很好的招待,換陶器的要求也得到了滿足,并無一例外地被邀請在“大元新村”宗廟外的“禮賓館”多住幾天。

而攜家屬返回大元族定居的戰士更是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他們也很自覺地參加到大元新村外的拓荒工作中來。

(這一個階段大元族人的糧食和狩獵所獲都是采用“配給制”的,在真正的“私有化”條件成熟之前,還得繼續采用這一方式——原始共產主義或者原始“人民公社”。

對其他族就有顯著區別了——要東西可以,交換!)

當然,我們大元族的拓荒工作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其他族也在邊學邊干。

木青這些天來焦頭爛額:教學工作、分配土地、接待來訪都是需要大量時間的工作。我主要在幫他先把教學工作搞起來,原來培訓過的那些“大元首期”畢業生已經開始和騎兵們一起去作各族的“人口普查”去了。

隨著各族“學員”們認得了他們本族的“大元字”寫法,城東郊的土地拓荒進入了高潮。

這時,城市供水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