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云錄正文
大秦帝國風云錄正文。
趙人已經絕望,他們鼓起最后的勇氣,凝聚起最后的力量,打算與秦人做最后一搏,即使亡國也要讓秦人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他們眼里,武烈侯帶著八十萬秦軍呼嘯而至,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趙人根本沒有抵御之力,呼沱水一戰,不過是趙人最后的掙扎,是為了尊嚴而進行的最后一戰。
然而,奇跡發生了。
當秦人高高舉起長劍,打算做雷霆一擊的時候,奇跡發生了,武烈侯撥馬而走,八十萬秦軍如潮水一般退卻。
這一切,都是緣由公子寶鼎和李牧陣前相見,都是緣由兩人在大戰來臨之刻的短暫交談。沒有人知道李牧對公子寶鼎說了什么,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公子寶鼎放棄了攻擊,帶著八十萬大軍在勝利唾手可得的時候突然離開了戰場。
趙國因此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趙軍將士終于在死神的屠刀下逃了出來,但所有人都沒有因此而激動歡呼,因為趙國事實上已經敗亡了,這頭曾經常稱霸中土的猛虎終于在對手一次次的打擊下轟然倒下,本來它還有一次絕地反擊的機會,還有一次拼盡全力重創對手的機會,但對手太狡猾了,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秦人舉劍而立,默默地等待著這頭傷痕累累的猛虎流盡鮮血,然后,輕輕一擊。
趙人無助地等待著死亡的來臨,不過,這一刻他們心里總算有了一線生存的希望,那就是李牧。不管李牧用什么辦法讓公子寶鼎撥馬而走,讓八十萬秦軍調頭撤退,總之這個奇跡是李牧創造的,如果奇跡可以延續下去,那么李牧必定可以著他們逃脫死神的追殺。
風雪之中,趙軍將士期待著奇跡的降臨,而趙王遷和中樞大臣們卻是心灰意冷,死亡的威脅和亡國的恐懼讓他們最后的理智正在一點點喪失。
離間計?在秦人完全有能力一鼓而下滅亡趙國的情況下,秦人還有必要實施什么離間計?公子寶鼎帶著八十萬秦軍放下屠刀的唯一理由就是李牧投降了,李牧以趙王遷和趙國宗室權貴們的性命,以趙國國祚來換取他個人的生存,他個人的榮華富貴。
趙王遷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命令李牧發動反攻。
李牧拒絕了。趙軍最后的勇氣和力量都在那一天的“奇跡”中殆盡,趙軍的士氣已衰,反攻不過加速死亡,所以他建議趙王,固守中山,等待時機。
李牧的拒絕驗證了趙王遷和中樞的懷疑,君臣上下在亡國的重壓下終于失去了最后的理智。
趙王遷以李牧拒絕反攻為由,罷黜其大將軍一職。
李牧再一次拒絕,拒絕交出兵權。
那一天的“奇跡”激化了趙國內部的矛盾,同樣也給秦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在連續作戰七個月之后,秦軍終于拿下了邯鄲,這讓精疲力竭的將士們緊繃的心理突然松弛下來,士氣是高漲了,但戰斗的卻就此失去。尤其那些統率們,在經歷了蒙驁、桓齮和蒙武的三次攻打河北的失敗之后,這第四次攻擊的勝負就像一塊千斤巨石壓在他們的心上,讓他們無時無刻不感到窒息。邯鄲的攻克讓這塊壓在他們心上的巨石突然消失,將率們因此心神俱疲,恨不得立即躺下來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覺。
這種情況下,秦軍不宜展開決戰,更不宜和垂死掙扎,試圖在臨死前反噬對手,甚至要與對手玉石俱焚的趙軍作戰。
戰前,武烈侯的計策贏得了南北兩路大軍絕大部分統率的贊同,這才有了“奇跡”的產生。八十萬大軍完成列陣,然后又井然有序的撤退,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全軍將士們的絕對服從。
但是,僅僅過了一天,武烈侯卻告訴南北兩路大軍的統率,他打算結束河北大戰。統率們大為吃驚。
武烈侯要考慮的不僅是河北大戰,更需要考慮咸陽政局。在武烈侯這等上位者的眼中,河北大戰始終是圍繞著咸陽政局展開,兩者主次分明,河北大戰始終要服從于咸陽政局的需要。
王翦、公孫豹、羌廆、楊端和、王賁等人對此非常清楚,所以當武烈侯提出結束河北大戰的時候,他們迫切想知道理由是什么。
這天晚上的大帳里只有八個人。武烈侯公子寶鼎和公子扶蘇,北部軍統率王翦和公孫豹,北疆軍統率羌廆,南部軍統率楊端和和王賁,還有一個就是武烈侯的長史趙高。這八個人里有宗室,有老秦人,有楚系中堅,同屬于一個利益集團。
“理由很簡單。”寶鼎指指圍坐在案幾四周的眾人,“河北大戰的主要功勞都是我們的,這就是理由。”
王翦等人當然明白武烈侯的意思,就是十二歲的公子扶蘇也是心如明鏡。
武烈侯之所以重返中原,是因為咸陽失去了河北大戰的信心,打算把失敗的責任全部推給武烈侯和公子扶蘇,這樣武烈侯就倒了,他背后的勢力遭遇重創,公子扶蘇也失去了問鼎儲君的可能,至于熊氏外戚,更是難覓翻身之日,而咸陽宮雖然在戰場上再度失利,但在政治上卻大獲全勝。秦王政不但由此控制了朝政,也借機掌控了軍隊。
可惜咸陽宮失算了,武烈侯去年十一月重返中原,十二月進入河北戰場,今年正月就拿下了邯鄲,取得了河北大戰的勝利。正如武烈侯當初的預言,只要堅持到隆冬,局勢必然逆轉,可惜這種逆轉的機會不是人人都能把握,除了武烈侯這種在中原和軍隊里都具有顯赫聲望的人,一般人也難以借助這個大勢扭轉整個戰局。
“武烈侯,邯鄲是拿下來了,但趙國并沒有滅亡,趙王遷和李牧的代北軍都還在,趙國最后的力量還在堅守中山。”王賁緊鎖眉頭說道,“我們并沒有實現河北大戰的最終目標,滅趙的功績我們還沒有拿到。”
“我們拿功績的目的是什么?”寶鼎笑道,“你們不會以為我們拿到了滅趙的功勛,咸陽宮就對我們束手無策吧?”
眾人當然不會這么天真,但假如摧毀了趙國國祚,功勛蓋世,咸陽宮也不致于馬上翻臉,兔死狗烹吧?
寶鼎手指鋪在案幾上的地圖,“我們來做個假設,假設我們休息一段時間后,繼續攻打中山,中土局勢將如何變化。”
很簡單,秦軍逼得狠,打得猛,趙王遷就需要李牧,兩者的矛盾就會受到壓制,趙國上下為了生存會齊心協力,再不齊心協力他們就完了,而燕國也會不遺余力地給予支持。秦軍主力被拖在中山,幾十萬大軍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再加上河北災民的賑濟,秦國將被拖進一個無底洞。
這個“無底洞”首先影響到中原救災。中原大饑荒如果不能及時緩解,中原局勢將在春耕前后進入一個極度混亂的狀態。這種混亂狀態對齊楚兩國有利。在秦軍中原主力鏖戰中山之際,齊楚兩國一旦出兵中原,反過來就影響到河北戰場,河北局勢將發生逆轉,秦軍將因為糧食短缺,河北和中原大饑荒的持續等一系列危機而兵敗如山倒。
兵敗如山倒的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了。
“我們現在結束河北大戰,首先可以緩解糧食危機,可以全力救災中原。中原春耕有了保障,那么夏收的糧食可以有助于緩解河北災情。河北災情得以緩解,那么我們就可以在今年內基本扼殺大饑荒,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因為大饑荒而導致的嚴重損失。”
“大饑荒結束,河北和中原只要有個一兩年的風調雨順,咸陽再給一些減免賦稅的優惠政策,那么一兩年后我們就可以牢牢控制河北和中原,就此奠定大一統的基業。”
“其次,河北大戰即刻結束給我們穩定邯鄲和解決中原危機贏得了足夠時間,同時也緩解了趙國亡國的危機,這會促使趙國內部矛盾的迅速激化,趙王遷和李牧一旦自相殘殺,那我們隨即可以漁翁得利,非常輕松地拿到中山,滅了趙國。”
“與此同時,這對齊楚兩國是個重壓。我們拿到河北,接下來必然要攻打齊楚兩國。齊國有大饑荒,楚國有王統之爭,極度重壓下,齊楚兩國內部的矛盾會激化,一旦機會合適,中原大軍即可果斷展開攻擊。”
“其三,河北大戰現在結束可以讓我們擺脫不利局面,掌控咸陽政局的主動權。如今咸陽比較被動,暫時還拿不出打擊我們的對策,我們可以乘機在河北和中原兩地進行布局。東南和江南兩地的布局基本完成,如果我們再牢牢控制了河北和中原,那么在與咸陽的抗衡中,我們穩居上風。”
寶鼎說到這里,目光轉向了坐在身邊的公子扶蘇,“未來兩年,我們必須讓大王立儲,這關系到大秦的未來,中土的未來。”
寶鼎這番話一說,眾人再無反對之意,即便有不同意見也只能放在心里了。未來儲君就坐在這里,這時候反對武烈君的策略就等于阻礙公子扶蘇問鼎儲君,這不是自找麻煩嘛。
“對此你可有不同看法?”寶鼎主動詢問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本來是想乘勝攻擊,一口氣拿下趙國,現在聽到武烈侯一番分析,也不敢堅持了。
在這之前,因為大饑荒愈演愈烈,不管是咸陽還是前線大軍統率,都已經對河北大戰不抱信心了。如今武烈侯翻云覆雨,短短時間內逆轉了局面,大部分人馬上就好了傷疤忘了痛,眼里只看到滅趙的功績,把大饑荒拋到腦后了。孰不知武烈侯這次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冒著丟失中原的代價行險一搏,說到底還是為了拯救中原,扼殺大饑荒。河北大戰的勝利不過是拯救中原的手段而已,在大饑荒沒有解決之前,武烈侯無論如何也不敢發動大規模的攻擊了。
“我聽叔父的。”公子扶蘇遲疑了一下,問道,“叔父,你是留在邯鄲,還是馬上回中原?”
“我即刻回中原。”寶鼎手指楊端和和王賁,“中原大軍全部撤回,地方軍和新軍全部解散,以減少糧食的消耗,同時為中原春耕做好充分準備。春耕是重中之重,也是阻止這場大饑荒繼續蔓延下去的唯一辦法。”
“我呢?”扶蘇繼續問道,“我隨叔父一起回中原嗎?”
“不,你留在這里,留在呼沱水前線。”寶鼎手指王翦、公孫豹和羌廆(hui),“北疆軍馬上返回離石要塞,防備匈奴人的入侵。春耕之前,北部軍一部返回太原,中原留十萬大軍足矣。這樣既可以節約糧食,也可以緩解對中山的重壓,有助于我們盡快拿下中山。”
扶蘇沒有聽懂,目露疑惑之意。
“我們一邊撤走主力,一邊與李牧談判,這也算是公開的離間計了。”寶鼎解釋道,“趙王遷肯定要奪李牧的兵權,而李牧絕不會放棄兵權。這對君臣互不相讓,最終李牧必死無疑。李牧一死,代北軍必亂。代北軍一亂,趙軍再無抵抗之力,拿下中山不過是舉手之勞。”
“趙王遷一定會殺死李牧?”扶蘇表示懷疑。
“我和郭氏有密約。”寶鼎笑道,“對于郭氏來說,趙國已經完了,但郭氏不會為趙國陪葬,所以你耐心等一段時間,然后便與上將軍一起拿下中山。”
扶蘇望著寶鼎,吃驚地問道,“叔父是因為有郭氏暗中相助,知道李牧必死,所以才決定即刻結束河北大戰?”
寶鼎微笑點頭,“我的目標其實就是邯鄲,但因為邯鄲旦夕到手,大軍士氣如虹,所以我也就順勢殺到東陽,陳兵呼沱水,然后賣了李牧一個人情。”
“你那也就賣李牧一個人情?你是把他往死路上狠狠推了一下。”公孫豹嗤之以鼻,“殺人不見血,你的劍技是越來越高了。”
王賁、羌廆等人暗自偷笑。
王翦手撫長須,搖頭嘆道,“本想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殺了李牧,但你非要借刀殺人。你就不怕桓齮、蒙武找你算帳?他們到了這里,可是一門心思要報仇。”
“此刻即使在戰場上擊敗李牧,也不算什么真本事?”寶鼎不屑地撇撇嘴,“如今這種局面,李牧哪有力挽狂瀾之力?但他畢竟是當世名將,臨死前的爆發必定驚人。我們在戰場上擊敗他,仇是報了,怨氣也出了,但死去的將士太不值。他們為何而死?為了大秦的臉面而死,死得毫無價值。你們不心痛將士的性命,我心痛,我絕不會讓他們做無謂犧牲。”
幾位統率笑而不語,心里卻對寶鼎這句話不屑一顧。
在寶鼎的說服下,公子扶蘇和統率們最終接受了寶鼎即刻結束河北大戰的建議。統率們的意見統一了,下面的中高級將領們雖然對此有不同看法,但也只有遵從。
公子扶蘇、公子寶鼎和上將軍王翦隨即聯名奏報咸陽。
此刻咸陽一片歡騰,河北大捷的消息讓新年的喜慶氣氛達到了。
秦王政卻是極度郁悶。河北戰局的發展太快了,快得讓他難以想象,甚至懷疑武烈侯是不是謊報軍情欺騙咸陽。
先是南部軍攻克長城,包圍邯鄲。攻克邯鄲的難度太大,想當年秦軍在全盛時期,打了兩年也沒有打下來,這一次估計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鏖戰,誰知一轉眼,邯鄲攻克了,幾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地殺向東陽。東陽再克,接下來就是與李牧決戰于呼沱水了。這是河北的最后一戰,這一仗打完,趙國滅亡。
還有御駕親征的意義嗎?秦王政尚沒有在中樞表達自己御駕親征的意愿,河北大戰就要結束了,這讓先前的謀劃完全失敗。
武烈侯當真是天縱之才,到了中原翻云覆雨,瞬間扭轉局面,取得了河北大捷。這對大秦來說是個驚天之喜,統一大業指日可待,但對咸陽宮來說是個不好的消息。武烈侯和公子扶蘇拿到了滅趙的功勛,那么接下來咸陽宮無論在朝政上還是在王統上,都非常被動。
正當秦王政和一幫親信大臣商議對策的時候,河北奏報,要求即刻結束河北大戰。
河北戰場的統率們在奏章中把即刻結束河北大戰的原因和利弊都做了詳細說明,看上去理由充足,但秦王政不得不問一句,“為什么?為什么不乘勝追擊?為什么要讓趙國龜縮在中山茍延殘喘?”
尉僚一句話說中要害,“武烈侯需要時間穩定中原,控制河北,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實力。”
這的確是根本原因。秦軍以八十萬的兵力還不能瞬間拿下中山?八十萬這個數字的確太夸張了,但秦軍至少有三十萬主力在河北戰場,而趙軍主力能有多少?十萬?十五萬?就算有二十萬又如何?
武烈侯不是沒有能力南下中山,而是他根本不想拿下中山,他要以此來展示自己強悍的實力,脅迫咸陽宮做出更多的讓步。
秦王政勃然大怒,責令武烈侯公子寶鼎和上將軍王翦,馬上拿下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