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云錄第456章 坑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國風云錄 >>大秦帝國風云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6章 坑儒

第456章 坑儒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猛子 | 大秦帝國風云錄 
大秦帝國風云錄


關東博士集團遭到致命打擊。

淳于越郁憤而死。伏生、羊子等博士慘遭禁錮。還有一些博士既不愿意供職于朝堂,又無法離開關中,無奈之下只好出走咸陽隱居山林,比如崔廣、唐秉、吳實、周術等四位博士就帶著一些弟子隱居于商山,后被人稱為商山四皓。

短短時間內,大秦七十博士存者寥寥,始皇帝用來融合中土文化的博士參政制度名存實亡。

大秦本土研習的是法家學術,各級學府遵從的是“以吏為師”的教育制度,所以《焚書》令對大秦本土影響甚小,但在關東郡國卻掀起了血雨腥風。

在激烈對決過程中,做為弱者一方的關東士人在生死存亡之刻也出現了分裂。

信奉變通之術者或者居心叵測者,馬上向秦人“繳械投降”,先保住性命再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性命保住,一切均有可為,而關東郡國的秦人當然不會趕盡殺絕,他們還需要這些關東士人的幫助以穩定地方和發展地方勢力。

還有一部分關東士人則誓死抗爭到底,不但不遵令焚書,還繼續聚眾叛亂。關東郡國的官長們當然不允許這些人與自己作對,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痛下殺手,堅決鎮壓。

中原、河北、山東、兩淮和江東等地都出現了坑殺叛逆的血腥事件,尤其兩淮的楚王公子昌和江東的吳王公子高,下令坑殺的叛逆都在萬人以上,而受到連累的無辜民眾多達幾十萬,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名士大賢和他們的弟子門生。

按照始皇帝的要求,這些關東叛逆或被發配到北疆,或被流放至嶺南,絕不允許繼續留在關東為禍。

這場風暴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chūn天才逐漸平息,始皇帝和“集權”貴族集團以極其強硬的手段摧毀了傳承數百年的儒家、道家等諸子學術,獨尊法學,捍衛了“法治”,《韓非子》一書更是做為法家學術思想得到廣泛傳播,為大秦繼續行進在“法治”軌道上夯實了基礎。

這一年的冬天,北部疆域無戰事,匈奴人也沒有攻擊河西大月氏,而是忙于平定內部的叛亂。

攘外必先安內,匈奴人也不例外,這給了秦人實施“以夷制夷”策略的時間。秦人在西北疆暗中幫助大月氏加強防御實力,在東北疆則議和安撫東胡諸族,慫恿他們反擊匈奴,而在代北等地,秦人借助邊市回易,借助雙方商貿的往來,以重利yòu惑依附匈奴的樓煩、林胡、澹林等諸種部落,或暗中策反,或激化其內部矛盾以挑起爭斗。

邊塞戰事的停息給北疆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各邊郡在有限的中央財政支持和蓼園一系的巨賈們的持續投入下,開始從恢復期緩慢轉向發展期。

大秦本土郡縣自實施“輕賦薄徭”之策兩年多后,因為風調雨順和局勢穩定,再加上中央政策對本土國民的傾斜,導致本土國力的恢復速度大大加快。

太子扶蘇和右丞相隗狀ūn耕之后返回咸陽,把巴蜀、荊宛和江南等地的糧食連獲豐收,國民正在擺脫苦難的消息奏報于始皇帝,始皇帝欣慰萬分。

關東地區的國力恢復速度不盡人意,一方面這和關東地區頻繁動蕩的局勢有關,另一方面則和統一前后秦人對關東地區的瘋狂掠奪有關,如今中央為了統一中土文化和穩定關東局勢,又給了地方郡國更大的權力,而地方勢力為了加快自身發展速度,果斷加大了對關東民眾的盤剝,這導致關東國力恢復的速度越來越慢。

同樣是“與民休養、輕賦薄徭”的政策,但在不同的地區由不同的官員去執行,其結果卻是截然不同。

始皇帝三十二年夏,天下郡縣奏報,大秦本土形勢一片大好,關東地區的形勢正在好轉,帝國似乎已經走上了平穩發展的道路。

然而,始皇帝和“集權”貴族集團卻看到更大的危機正撲面而至。

關東郡國如愿以償地擴大了自身的權力,占據了更多的財賦,而這些權力和財賦在幫助他們增加鎮戍力量以保證地方穩定的同時,也增加了他們自身的實力。按照這樣的局面發展下去,要不了幾年,關東郡國的力量就強大了,如果他們聯手,足以抗衡中央。

遏制和打擊關東郡國力量發展的辦法不是沒有,但任何一個損害到他們利益的政策都會遭到強有力的抵制,這種對抗直接危及到了關東地區的穩定,危害到了帝國和平統一的局面,也影響和阻礙到了帝國國力的恢復,所以咸陽現在不能主動出擊,只能維持目前的政策,先把大秦本土穩固起來,把中央權威建立起來,等到中央財政危機

解決了,咸陽有了充足的財賦,再出手鎮制。

這里面還有個前提,那就是北疆局勢要始終保持穩定。

北疆的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大秦本土的安危。如果匈奴人在南北戰爭中取得了優勢,頻繁入侵,那么中央必然要投入巨大財力進行南北戰爭。這個消耗非常龐大,僅僅依靠大秦本土的財力肯定不夠,必須傾盡整個中土的財力,但關東郡國力量假如不予配合甚至與中央公開對抗,那咸陽就非常被動。

始皇帝和寶鼎在這段時間就這一問題反復商討。

始皇帝認為,要想方設法拖延匈奴人入侵的步伐,給中央贏得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集權”和“分封”的矛盾,爭取在南北戰爭完全爆發之前,完成“集權”和“分封”之間的過渡,實現高度的中央集權。

寶鼎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大秦若想贏得南北戰爭,就必須中央集權,唯有中央集權,才能調動整個帝國的國力。目前形勢下,中央和地方始終存在激烈矛盾,根本不可能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句不好聽的話,現在地方勢力巴不得匈奴人入侵,利用匈奴人來削弱中央,最終迫使中央放棄集權,分封諸侯。指望他們擱置爭執,傾盡力量支持中央進行南北戰爭,那根本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始皇帝或許是因為年紀越來越大、精力和體力都越來越差的原因,他很焦慮,很著急,總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中央集權,所以他對中央權威過份樂觀了,而對關東地區的地方勢力卻嚴重低估。

李斯、周青臣、甘羅和趙高等“集權”貴族現在都站在始皇帝這一邊,他們看到國內形勢好轉,馬上就開始謀劃新的策略試圖遏制關東地方勢力的發展。

寶鼎一邊牽掛著北疆局勢,一邊又擔心國內局勢,而咸陽政局更需要他,為此他也是日理萬機,殫精竭慮,竟然在京城不知不覺地待了一年時間。

寶鼎想去北疆但始皇帝和李斯等人一門心思要加快“集權”步伐,如果他離開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必然要發生變化,甚至會產生新的危機,再度引起局勢的動蕩,這導致寶鼎左右為難,猶豫不決。

轉眼到了秋天,這時候從代北傳來一個噩耗,安平侯司馬尚病危。

寶鼎再不猶豫,辭別始皇帝,日夜兼程趕赴北疆。

臨行前,寶鼎把帝國的兩位財政大臣和帝國的兩位主掌工程建設的大臣請到了太傅府。

治粟內史卿甘羅、少府卿趙高、將作大匠公子莊和司空陳祿四位中樞大臣同時受邀,理所當然和北疆建設有關,由此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寶鼎此次去北疆,可能要重開北伐之議,國策在未來兩年可能要做出重大調整。

“未來三年如果風調雨順、局勢穩定的話,中央財政能否擺脫危機?”寶鼎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甘羅和趙高給予了肯定的答復。

“依照我們的預測,未來三年中央財政的增幅會急劇增長,保守估計,明年中央財政就可以恢復到統一前的水平。”甘羅說道,“新農具和一些新的耕作技術在關中、巴蜀、荊宛和江南推廣至今,已經對糧食產量的增加產生了明顯的推動作用。關東的農耕發展也非常快,這得益于土地私有化。關東土地私有化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大秦本土,再加上這三年‘輕賦薄徭’,關東人正迅速擺脫饑寒困苦,不出意外的話,兩三年后關東人就可以過上好日子。”

甘羅說到這里望著凝神傾聽的寶鼎,欲言又止。

關東土地私有化的速度快,是因為秦人的掠奪,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地方官僚和大小貴族手中,也就是說,關東地方勢力越來越大,而土生土長的關東人卻不得不忍受帝國中央和地方勢力的雙重剝奪,雖然生活不像過去那樣困苦,但相比大秦本土國民的安居生活,差距還是非常大,這導致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沖突也越來越激烈。

這是嚴重隱患。關東局勢持續動蕩,與關東地方勢力持續掠奪地方財富有直接關系。中央實施“與民休養、輕賦薄徭”之策,目的是讓關東人改善生活,擺脫困苦,穩定民心,而不是讓地方勢力借此機會發展壯大對抗中央,所以始皇帝和李斯等大臣已經在商量對策了。

最佳對策當然是通過調整賦稅政策來重新分配中央和地方對財賦的占有比例。地方郡國能夠支配的錢財少了,那么其他權力當然相應削減,但這一策議遭到了寶鼎和隗狀等大臣的否決。

甘羅擔心寶鼎不知道關東的實際情況,想趁此機會再做說服。稍作考慮后,他還是放棄了,假如

寶鼎要北伐,那么國策自然要做重大調整。

“對關東局勢的發展,你們有何看法?”

寶鼎主動提到了關東局勢,這正中四位中樞大臣的下懷。四個人先后闡述了自己的看法,都擔心關東地方勢力壯大,擔心中央失去對關東地區的控制,擔心關東地區的庶民在不堪重負之下矛盾激化,引發新一輪的危機。說白了四個人都擔心關東地方勢力割據自立,有心遏制和打擊關東地方勢力。

“你們在設法遏制和打擊他們的時候,他們又怎么想?”寶鼎忽然問道,“他們的對策是什么?”

四位大臣沒有說話。

寶鼎自己回答了,“當然是想方設法阻止中央財政擺脫危機,遏制中央權威,削弱咸陽對他們的威懾。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我離開咸陽之后,肯定有大臣建議大興土木,比如修筑直道,興建新皇宮,擴建驪山陵,興修水利,等等,甚至也不排除有人要積極發動北伐,進行南北戰爭。”

四個人互相已經明白了寶鼎邀請他們的目的。

“我今天明確告訴你們,北伐擱置的時間遠遠超過你們的想像。”寶鼎說道,“陛下的設想是,在中央集權沒有完成之前,國防策略是守內虛外,軍隊主要用來穩定國內,保證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寶鼎看看四人,非常嚴肅地說道,“請諸位牢牢記住,務必不要在核心策略上犯下錯誤。”

四個人躬身為禮,感謝武烈王在離京之前的提醒和告誡。

“我再告訴你們一句話,也請你們記住。”寶鼎說道,“陛下的設想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完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陛下若想完成他的設想,就必須動用武力。”

四個人暗自吃驚。寶鼎既然說出這種話,那未來幾年中央財政用來干什么一目了然。

“不要抱有幻想。”寶鼎說道,“也不論陛下使出何種手段,最終解決問題的肯定是武力。”

趙高急忙問道,“近期你不再返回京城?”

“我離開北疆一年時間了,太長了。”寶鼎嘆道,“司馬尚年紀大了,這次恐怕兇多吉少,一旦他撒手歸西,代北需要人坐鎮。我目前還找不到可以坐鎮代北的人,所以未來一年我回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趙高和甘羅等人互相眼里不約而同地掠過一絲憂色。

“陛下的手段會越來越犀利。”寶鼎說道,“我阻止不了,你們也阻止不了,形勢會越來越緊張。你們順勢而為吧,盡量拖延危機爆發的時間。”

話說到這個份上,不能不讓甘羅等人心驚肉跳。

寶鼎對時局的把握非常準確,這是他的天賦,甘羅等人早已信服,不過在當前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寶鼎卻做出這番悲觀的預測,不禁讓甘羅等人既沮喪又惶恐。帝國到何時才能迎來真正的和平和統一?

寶鼎急赴北疆,不待他抵達平城,安平侯司馬尚就病逝了。

辛勝出任北軍右副率,而章邯在寶鼎的極力舉薦下,出任北軍左副率,坐鎮北行轅,鎮戍代北。司馬斷則代蘀章邯出任東行轅統率,鎮戍東北疆。

李信調回咸陽,出任前將軍,有職無權,被徹底架空。

北疆的人事調整剛剛結束,咸陽就再度掀起了北伐之議。

右丞相隗狀、左丞相李斯、太尉蒙武、護軍中尉王賁等中樞大臣一致上奏,懇請始皇帝發動北伐,而起因是關東正在盛傳一句讖語:亡秦者胡也。這個胡,理所當然就是北虜,就是匈奴人。

以李斯為首的一幫“集權”貴族也堅持北伐,不但讓“分封”貴族始料不及,就連始皇帝也是大感意外。

原因其實很簡單,李斯等“集權”貴族認為,安內必先攘外,若想徹底擊敗“分封”貴族集團,必須先把外患鏟除,把匈奴人的威脅解決掉,然后以強大的武力為后盾,強行推行“集權”策略。地方勢力所擁有的武力根本沒辦法和中央所擁有的武力相提并論,這樣在中央推行“集權”策略的時候,或許可以避免內戰,讓帝國平穩地邁入中央集權時代。

目前形勢下,北疆大軍的主要任務是防御匈奴人,這導致北疆武力無法給中央以有力支持,也無法對國內形成強大威懾力,一旦中央和地方爆發沖突,地方割據自立,北疆大軍能夠舀來平叛的兵力十分有限,這些都導致了中央在現階段推行“集權”策略的難度。

李斯等人舀出這一策略的時候,還提到一個好處,那就是以北伐為借口修改賦稅制度,從關東地區獲取更多的賦稅,以此來遏制關東地方勢力的發展,但寶鼎認為這一策略會激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會讓關東人在雙重壓榨下不堪重負從而引發關東局勢的動蕩,所以寶鼎堅決反對。

始皇帝雖然支持寶鼎的意見,但也沒有反對李斯的策略。他的這一態度直接導致李斯在隗狀等大臣聯合上奏發動北伐的時候,給予了堅決支持,試圖以中樞的決策來逼迫始皇帝采納他的策略。

公子騰、甘羅、趙高、公子莊、陳祿等中樞大臣雖然在廷議上極力反對,但奈何另外兩大政治勢力聯手“出擊”,根本阻止不了。

面對中樞在北伐一事上的決策,始皇帝也動搖了。

網站強烈推薦:


上一章  |  大秦帝國風云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