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來時不納糧第九百六十三章 農夫們消費與金鎊輕量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奇幻>> 圣女來時不納糧 >>圣女來時不納糧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六十三章 農夫們消費與金鎊輕量化

第九百六十三章 農夫們消費與金鎊輕量化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27日  作者:稚嫩小菠蘿  分類: 奇幻 | 歷史神話 | 稚嫩小菠蘿 | 圣女來時不納糧 


“你明白了甚么?”

拉邦公爵差點就是一個耳光過去,吞吞吐吐半天不說,吊什么胃口呢?

卡薩尼卻是微微一笑:“這個數字放到27000戶中算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可如果把這個數字變成27萬戶呢?”

每戶1到3.2金鎊的消費稅,雖然還是很高,但已經沒那么離譜了。

卡薩尼見拉邦還是不解,繼續開口道:“假如這個數字是54萬戶呢?公爵殿下,您忘了鄉民啊。”

“鄉民,你是說農夫?”拉邦公爵先是恍然,隨后還是疑惑,“不可能,農夫能消費幾個錢?”

卡薩尼卻是笑而不語,他終于反應過來哪里不對了。

拉邦只算了司鐸市鎮中居民的人口,卻沒有算同樣會到鎮子上消費的鄉民的人口!

與單純的獨立戰爭不同,千河谷戰爭看似是一場戰爭,但內在卻是兩場同時進行的戰爭。

一場是對外驅逐侵略者,一場是對內清除大地主。

大地主們支持霍恩與墨莉雅提驅逐侵略者,以為能吃到獨立的紅利,結果自己變成紅利本身了。

他們的莊園被劃分,他們的山林獵場被瓜分,他們的資產地產被大量再分配。

靠著兩場戰爭,霍恩徹底打碎和重構的土地分配,就連永租權都成為了過去式。

對城市的影響還不明顯。

可對于鄉村,相當于圣聯一口氣干掉了那鄉村地區最富裕的階層。

在這些富的流油的尸體上,卻是長出了最美麗的玫瑰花。

短短八年間,大多數的農夫家庭都完成了一個階級的跨越。

小地主變成了農場主,公簿農變成了自由農。

除了田地的收益外,對鄉民開放的山林魚澤更是一個巨大的寶藏。

漁業主格羅西恩就是典型的例子,靠著魚塘滾雪球,都當上民意代表了。

去掉新五郡與碎石原的農夫,千河谷本身就72萬戶農夫,而戰爭紅利又大的出奇。

這就導致在短期內,造就了千河谷5的中產鄉民與95的普通鄉民。

這個數字放到一個百戶區中,差不多就是400戶中產鄉民與7600戶普通鄉民。

其中年收入20到100金鎊的都稱為中產,年收入20金鎊以下的則定義為平民。

一個60畝地的普通農夫家庭,都有3個金鎊左右的糧食商品化收入。

在此之上,壯勞力甚至還能到司鐸市鎮或百戶區的小作坊打工賺錢,婦女在家還可以紡線賺錢。

這并非胡編。

圣聯報告中的小麥平均畝產100磅,米果平均畝產120磅屬于是平原郡農民被山地郡兄弟扯了后腿。

平原四郡小麥平均畝產120磅,米果平均畝產達到了140磅到150磅。

16128個小型水利設施與13條用于灌溉的水渠與小型運河不是白修的。

馬拉式播種機、手搖式打谷機與良種不是白推廣的。

四圃輪作制度不是白普及的。

哪怕是以圣聯的統一糧食收購,這三年不納糧期間,農夫們的年結余都有奇跡般的1到2金鎊左右。

是當初霍恩家年結余的近10倍。

放在以前,那些教會與萊亞背景的糧商們,都是以物易物的,靠著價格不透明瘋狂壓價。

盡管現在是統一收購,但糧食產量增多,而且價格透明,給的還是實打實的第納爾貨幣!

百戶區公庫、農夫互助組織、打工額外收入、物價上漲加上足夠的儲蓄,讓農夫們終于有了消費的欲望。

解放了沉重稅負的農夫終于有了機會。

他們要購買布匹,購買家具,修建新房屋,還要買副食品甚至是肉類與白糖。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用這些額外收入來進行土地改良和生產方式優化。

中產鄉民年消費得有個5到10金鎊,而普通鄉民年消費也能有個四五十第納爾。

鄉民花的少,但他們人數多啊。

靠著積少成多,在消費上竟然與21個郡治城市打平了。

卡薩尼長舒一口氣,放下了手中的羽毛筆。

望著拉邦復雜的神色,盡管自己不是圣聯人,可卡薩尼心中卻是一股莫名的自豪。

只是自豪過后,又是一股莫名的惆悵。

拉邦公爵拿著那張驗算的紙,沉默了足足五分鐘。

他緩緩坐回了椅子:“好吧,我承認是有點小看他們了……但我還有個問題,誰來供貨呢?”

在諸多有關圣聯的疑問中,這個的確是非常關鍵的一個。

巧的是,卡薩尼僅僅就知道這個。

“您可能不知道,但圣聯對于新興工場是有補貼和無息貸款的……”

拉邦公爵的問題之所以關鍵,就在于一個工場的建立其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雖然比不過后世的工廠建立,但籌集啟動資金和堅持運營到第一次盈利和回本,每個階段都是重大考驗。

稍有不慎就是資金鏈斷裂。

在這個時代,建設一個工場絕對是重資產創業,抗風險能力很弱。

前期招工招不到,生產經驗不足,一個失誤放到帝國其他地方都要破產跑路了。

但圣聯不同,招工招不滿,經驗不足,造不出好商品,造出來沒有市場……都不是問題。

因為此時,圣聯就會伸出它有形的大手,向工場提供補貼與無息貸款,通過恩情市場幫助其找到市場。

這樣強行將其維持住,直到它盈利。

不然工坊主與農夫們為什么這么狂熱,圣孫冕下真發錢發地啊。

當然,霍恩給的錢給的地也不是他自己的就是了。

另一邊的吉吉國王以及遠方的普利亞諾教皇莫名心頭一痛。

“你的意思是說,霍恩相當于一邊給農夫發錢讓他們消費,一邊給工坊發錢讓他們生產,再給官僚發錢讓他們收稅?”

卡薩尼眨眨眼,忽然失笑道:“還真是如此,他還真成功了。”

相當于霍恩把錢發出去,再用亂七八糟的方式收回來,可這有什么用呢?

拉邦公爵隱隱感覺到了什么,卻總是抓不住。

這看似荒謬的一幕,他卻能敏銳地感覺到似乎存在著點什么道理。

如果是一位在圣械廷讀過圣道經濟學的大學生,都能清楚地告訴拉邦公爵區別。

金幣的本質就是流通,貿易的本質就是以物易物。

用金幣去度量商品,其實是本末倒置。

金幣在社會上流動一圈,再次回到霍恩手里,好像一切都沒變。

可農夫卻獲得了新農具,新衣服,工坊主獲得了新勞工,新房屋。

霍恩四年間的經濟能獲得如此巨量增長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卻是兩人都還沒有意識到的。

霍恩靠著贖金、教皇金庫、對糧食投機倒把等行動,成功換到了近百萬金鎊的貨幣。

20多萬枚金幣,數千萬枚銀幣!

1000輛小推車都裝不下!

靠著這些輕快便捷一般等價流通物,才能讓這金錢的魔法生效。

不過,這就觸及到一個問題,也是現如今圣聯的顧問學者們普遍在爭議的一個問題。

金幣還是太重了太不方便數量太少了,能不能更輕一點,更多一點?


上一章  |  圣女來時不納糧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