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文豪 >>大宋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

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30日  作者:西湖遇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西湖遇雨 | 大宋文豪 
第153章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

第153章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

在蘇洵看來,陸北顧的批駁,并非否定他“無取天下之慮”的核心觀點,而是從更現實、更復雜的維度,論證了項籍即使選擇了那條看似正確的道路,也因其自身的“硬傷”而難以走通。

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剖析,將戰略選擇與個人特質、歷史環境緊密聯系了起來。

所以,雄辯如蘇洵,一時之間,竟然也無從反駁。

蘇轍則在一旁飛快地記錄著,他看向陸北顧的眼神,已然有了一絲欽佩.畢竟作為同齡人,這些問題,是他在看了蘇洵所作《項籍論》之后根本沒有想到過的。

而崔文璟、韓子瑜、周明遠等人更是心神劇震。

他們原以為陸北顧能得到嘉州州學教授陳元禮的賞識已是殊榮,卻萬萬沒想到,他竟能在史論之道上,與名滿蜀中的蘇洵如此針鋒相對,甚至提出了更為精微的見解!

這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對陸北顧的了解。

良久,蘇洵長長地、仿佛吐盡胸中塊壘般舒了一口氣。

他的臉上露出了極為復雜的神情,既有棋逢對手的暢快,也有被后輩點醒的恍然,更有對眼前這個年輕人無限潛力的驚嘆。

蘇洵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的激動:“此番論述,確實如醍醐灌頂,發我之未發!誠然,我只論其‘應然’,而你直指其‘實然’!項籍其人,剛戾自用,暴虐難改,縱有良策,恐亦難行其善。此論,深矣!切矣!”

他站起身,走到陸北顧案前,鄭重地拿起自己那篇《項籍論》,然后,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竟將其置于燭火之上!

火焰瞬間舔舐了紙頁一角。

“父親!”蘇轍驚呼出聲。

蘇洵卻不為所動,任由火焰吞噬著自己精心寫就的文章,眼神中只有新的期待。

“此論未盡善矣,留之何益?我回去之后,定當寫出更好的《項籍論》!”

火焰最終將稿紙吞噬殆盡,化作幾片飛灰,飄散在帶著燃盡香灰味道的空氣中。

他看向陸北顧,眼神熾熱如火:“我愈發期待你的《項籍論》了!望你莫要藏拙,盡展胸中丘壑!”

陸北顧迎著蘇洵灼灼的目光,提起筆,飽蘸濃墨。

硯臺如深潭,墨汁似夜海。

雪白的宣紙鋪陳在案前,等待著驚雷炸響,等待著龍蛇起陸。

——與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的論劍,此刻,才真正開始!

陸北顧的筆鋒,落了下來。

“項籍之亡,非戰之罪,亡于裂土也!

當鉅鹿一戰,破釜沉舟,威震諸侯,膝行轅門而莫敢仰視。當此之時,籍若秉天人之勢,握四海之樞,革暴秦之苛法,收天下之心,則帝業可立,何難之有?

然秦鼎方熔,籍竟欲補周彝裂璺,悖矣!

觀其裂土之制,封章邯、司馬欣、董翳三降將于秦地,以塞沛公,此所謂‘使執仇讎之刃而守戶牖’也,其勢豈能久安?是故太史公譏其‘背關懷楚’,猶見其囿于故楚之私。

惜乎!其智蔽于貴胄之見,心惑于封建之私,不察時移世易之機,徒慕裂土分茅之舊。乃剖膏腴以飼遺簪,復宗祧而燃死灰,更裂千里賦田儋,猶蓄潰癰于肘腋而不悟!

彼視神器為貴胄俎肉,裂土分羹若周禮當然,豈知氓隸厭兵戈之苦,寒鷙冀云霄之搏?故封冊未干,齊地舉燧,趙壁生隙,天下洶洶!

而沛公之智,在洞破其弊,知貴胄朽骨不足恃,黔首偉力乃可憑。故肯捐六國朽骨之虛名,以飼四海饑鷹之實腹,由是韓信下三秦如破竹,彭越擾楚地若潰堤。籍縱有拔山扛鼎之勇,焉能獨挽狂瀾,永制此崩析之天下耶?

且夫戰國之世,貴族世卿,或能裂土而守。然秦之一統,郡縣既行,黔首之力亦顯。及天下苦秦,人心思定,非復春秋戰國之舊。項籍欲逆大勢而行,強以八百年前封建之規,繩墨新造之乾坤,此猶膠柱而鼓瑟,刻舟以求劍,其敗也固宜。沛公承秦制之實,捐封建之名,聚草澤之雄,應黔首之望,故能成鼎革之功。

故曰:項氏敗于泥古,劉氏成于鼎革。

嗟乎!楚漢興亡之鑒,豈獨人事乎?實舊器不堪載新天,泥古者終為時棄也!”

當陸北顧落下最后一筆,緩緩擱下狼毫,齋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燭火“噼啪”的輕微爆響,此刻都顯得格外清晰。

蘇洵的臉色,從最初的驚愕、凝重,到中段的深思、震動,最終化為一片近乎失神的蒼白。

他死死盯著那篇墨跡淋漓、字字如刀的文章。

陸北顧的論述,跳出了對個人勇略、一時戰略的糾纏,直刺歷史變革的核心矛盾。

——新舊制度的沖突與更替!

其觀點之犀利,格局之宏大,論證之嚴密,尤其是那“泥古”與“鼎革”的終極論斷,如同洪鐘大呂,震得他這位以史論見長的大家都有些心神搖曳。

而蘇洵過往許多思考的片段,也仿佛被陸北顧的《項籍論》這道驚雷串聯、照亮,豁然貫通,隨后又感到一種被后浪拍在沙灘上的強烈沖擊感。

蘇轍在旁邊,低聲反復咀嚼著“黔首偉力乃可憑”、“捐六國朽骨之虛名”、“泥古者終為時棄”這些句子,只覺得一股從未有過的歷史洞察力撲面而來!

周明遠、韓子瑜等人更是目瞪口呆,如同泥塑木雕。

他們能理解陸北顧論述的每一句話,卻完全無法想象一個同齡人,如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構思出這樣一篇氣勢磅礴、直指本質的雄文?

這已遠超州試策論的范疇,這是足以傳世的史論杰作!

而崔文璟看向陸北顧的目光,更是從之前的佩服,徹底變成了仰望!

“項氏敗于泥古,劉氏成于鼎革!”

蘇洵嘴唇翕動,竟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內心的激蕩:“此論,非徒論項籍,實乃論古今興替之大道,‘泥古’‘鼎革’四字,如洪鐘大呂,發聵振聾陸北顧,老夫今日方知,何為后生可畏!何為天縱之才!”

他從案上拿起那張薄薄的紙,仿佛捧著稀世珍寶,又像是握著一柄足以劈開迷霧的利劍。

之前的“棋逢對手”之感,此刻已徹底轉化為一種強烈的、看到未來文壇巨擘冉冉升起的預感。

這個年輕人,絕非池中之物!


上一章  |  大宋文豪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