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入學試,對已經通過去年“提前批”考試的寧山來說,只相當于走過場。
但對奚驥而言,則非常重要。
好在他天資不凡,入學短短四個月時間,已經基本做好準備。
于徐永生而言,這是他成為學宮講師后參加的第一次入學試。
大體上來說,他眼下更多是個氛圍組。
正式入學試比去年春社日的“提前批”考試規模要大得多,由東都學宮司業羅毅親自主持。
如果是帝京學宮那邊,按照慣例更是要由學宮祭酒江南云親自出馬。
整體流程,仍然是一眾新生陸續入學宮里明德池沐浴更衣。
然后大家以各自準備好的正心筆、致知墨、誠意紙、格物硯文房四寶,繪制九思圖。
徐永生等學宮直講,負責懸掛仁、義、禮、智、信這五常鈴。
依照慣例,國子學、太學各出兩人,四門學出一人。
今年四門學派出的直講人選,正是入職尚不滿一年的徐永生,不過四門學上下,皆無人反對。
其他學宮直講,在入學試期間,當下都肅穆地立于遠方,靜靜觀禮。
人群中,仍然不見金曦的身影。
她多少還是被鄭彬牽連,不過當前沒有性命之憂,只是依然被拘禁。
金曦對六道堂之事,全無所知,羅毅、林成煊也都出面為其緩和,不管最終結果如何,當前基本已經可以肯定,她不至于有性命之憂。
但鄭彬牽扯六道堂一事,與謀逆反賊扯上聯系,畢竟事關重大,金曦被關押兩月有余,仍然不得開釋。
正式入學試之后,奚驥也果然成功通過,并就此正式成為一名儒家九品武者。
“這便是三才閣么,當真神奇,跟以前完全不同了……這是不是就該叫做,脫胎換骨?”典儀結束后,奚驥仍然雀躍,似是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
徐永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到如今,才剛開始。”
奚驥悄悄瞅了一眼因為提前入品而修為更高的寧山。
就他所知,對方都已經在為晉升八品做準備了,并且準備卓有成效,隨時可能升八品。
奚驥對此的看法是……自信十足。
他堅信自己很快就能迎頭趕上。
“對了,先生,我們剛才焚燒九思圖的時候,看隔壁院落里也有縷縷青煙直達云上,那是在忙什么?”奚驥好奇問道。
徐永生:“典儀事關重大,你還有心思分心旁顧?”
奚驥縮了縮脖子:“學生站的位置正好面朝那個方向,一抬頭自然而然就瞅見了。”
徐永生:“那邊是崇玄學招生,在舉行道家修行的入品典儀。”
奚驥若有所思:“道家修行入品和提升境界,也需要各種典儀啊?”
徐永生:“儒、釋、道皆如此。”
奚驥:“那道門和佛家修行,也需要針對積累的五相完成各不相同的歷練么?”
徐永生頷首:“不錯。”
奚驥活動一下脖頸,照直了說道:“這么看來,純武夫的修行路線簡便不少,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啊。”
徐永生對此不置可否,只是說道:“既然已經選擇儒家修行路線,便當專心致志,先前教導你們三關五相的要點,務必牢記,以免自誤。”
奚驥言道:“先生請放心,學生時刻牢記在心,只要嚴格遵從每個大境界的三才閣里儒家五常選擇必須各不相同的準則,還有等將來七品的時候,儒家五常每個都必須至少有一層的底線,余下的就都隨意了!”
很有個人特色的記憶方法……徐永生并沒有因此批駁奚驥。
一旁寧山聽得眉頭已經完全擰成結。
他跟奚驥沒有大矛盾。
但就是這些小事小節上,當真是相處不來。
學宮學生修煉,三才閣內儒家五常具體如何選擇,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向師長報告。
不過奚驥不是個喜歡藏話的人,甚至生性愛現。
雖然沒有跑到大庭廣眾面前顯的人盡皆知,但對著徐永生,他完全沒有隱瞞的意思:
“先生,九品第一層三才閣,學生預備首先修持第一把‘義’之古劍,然后是‘仁’之玉璧。”
徐永生:“自然可以。”
奚驥對五常之義最感興趣最為看重,這一點并不令人意外。
余下四樣,對他而言其實觀感都差不多。
只是五常之仁最有助于提升武者修行速度,而眼下自感落后于寧山等人一年的奚驥,在仁、禮、智、信中再做挑選,選擇五常之仁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
而以他的性格,想要盡快提升修為境界的心情固然迫切,但即便明知道先“仁”后“義”更省時間,他也仍然會把五常之義擺在第一優先的位置上。
除非有什么特殊的大意外,否則七歲看老,徐永生幾乎已經能猜出對方正七品境界三層三才閣全滿時的選擇是什么。
每到一個新境界,有“義”選“義”,沒“義”選“仁”,最終正七品時三把“義”之古劍,三枚“仁”之玉璧,剩下“禮”之編鐘、“智”之龜甲、“信”之印章各一樣。
徐永生無心干涉奚驥的選擇,只如常教導。
而另一邊的寧山,他當前最大的問題不是準備九品升八品的養氣典儀,而是自己隨著修為境界升高后,越發明顯的方向辨別問題。
“先前赴關中帝京,我面見學宮江祭酒,他對你的事情也頗為關注,晚些時候有機會,你同我往關中帝京一行。”徐永生言道。
寧山神色沉穩:“是,先生。”
徐永生:“在此之前,我們先嘗試其他方法,隨我來。”
寧山連忙跟上。
奚驥心中好奇,也悄悄跟上。
寧山掃了對方一眼,沒有拒絕,也沒有出聲。
徐永生帶著二人,前往學舍。
找的人并非其他學宮師長,而是就讀于東都學宮牧學的一名老生。
袁通有些驚訝地看著徐永生三人前來,但還是第一時間向徐永生行禮:“學生見過先生。”
徐永生看著袁通,微微頷首:“成功突破至七品境界了。”
袁通:“多有賴諸位師長教導和鞭策。”
徐永生落座后問道:“聽聞你當前在修持第三張念氣弓?”
袁通正色答道:“是,學生魯鈍,當前尚無所成,如今希望能在今年以內,養成三骨堂里第三張念氣弓。”
徐永生問道:“靈犀訣修持得如何了?”
袁通答道:“掌握了一點皮毛。”
徐永生看看站在另一旁的寧山和奚驥,然后再跟袁通言道:“給他們介紹一下靈犀訣。”
袁通當即答道:“靈犀訣是牧學傳授的武夫絕學,修習要求是三骨堂內養成兩張念氣弓,一身精氣甲,還有一桿意氣槍。
功效則是可以增進武者與各種靈獸之間的溝通,隨著武者修為境界提升,效果還會不斷增強。”
聽著袁通介紹,寧山、奚驥都若有所思,隱約捕捉到靈感,猜出徐永生帶他們來這里的意圖。
果不其然,接下來就聽徐永生問道:“也利于飛鳥溝通馴養,對么?”
袁通當即答道:“可以的。”
徐永生看了看一旁寧山,然后繼續跟袁通說道:“辛苦你,不耽擱自身修行的情況下,幫小寧馴養一頭靈秀飛禽,越通人性越好。”
相較于去年剛得知徐永生晉升六品成為學宮講師的時候,袁通眼下已經徹底調整好心態。
他身在學宮牧學,走武夫修行路線,主要修持念氣,八品境界時積累兩張念氣弓。
而主修念氣的武者,想要向更高境界攀登,于自身而言的武道歷練,便是追求心無旁騖,除練武之外再無他想。
為此,要不斷割舍自身原先其他在意,或者說,會令修煉習武分心的事情。
而袁通在徐永生去年成為學宮講師,最初心境不穩,卻又受徐永生勉勵后,經過一夏天的積淀,漸漸重新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
同時,他進一步割舍自己原本心中執念。
他不斷磨礪內心,割舍了部分對徐永生,乃至于對其他一系庶民出身儒家武者的羨慕和嫉恨。
是以眼下雖然面對徐永生,面對同樣是中低出身但可以修煉儒家武道的寧山,袁通心境仍然平和。
聽了徐永生并非命令的請托,袁通沒有遲疑,直接點頭應下:“請先生放心交給學生。”
他并非就此成了圣人,只是不再自己鉆牛角尖。
對徐永生這樣一個自己終生難以望其項背,同時口碑頗佳的人來說,與之交好,袁通自問對自身的未來,肯定有莫大益處。
就算沒有,也不會有壞處。
至于寧山,袁通雖然打交道比較少,但既然對方得徐永生看重,那么與之交個朋友,顯然也不是一件壞事。
如果對方能像早先的羅毅、林成煊,如今的王闡、徐永生一樣,那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對袁通這等同樣出身普通的武者來說,終歸是件好事。
有徐永生的背書,袁通信得過寧山。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很快,袁通就利用閑暇時間,私人幫寧山訓練一頭靈秀聰慧的白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