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徐青玉在冰心堂吃上第一口熱湯熱飯,睡在自己干凈熏香的被窩里的時候,甚至晚上還能去藏書閣放松放松時,她有一種996牛馬誤闖正經公司的錯覺。
尤其是…跟著田氏的都是一些深得體面的老人,幾乎都是單人單間,獨門獨戶,徐青玉也分得了一間獨屬于自己的牛馬棚,這待遇……比起沈玉蓮那兒高出不止一星半點。
有那么一瞬間,徐青玉甚至產生了“在這里干一輩子也不錯”的念頭。
隨后她給了自己幾個嘴巴子。
憑她的美貌和智慧,她不去當周顯明那樣的人,做哪門子的大丫頭?
做大丫頭能建她的黃金屋子和鏈子嗎?
做大丫頭養得起十個男模嗎?
做大丫頭能為非作歹順心而為嗎?
徐青玉也不糾結田氏為何留下她的事兒,她最近干了太多壞事,腦子精疲力盡,沾床就睡。
一晃三四日就到了十五。
每月十五,便是周家小輩集體請安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周家的幾個小輩便來了冰心堂請安,說是請安,也不過是陪著田氏說說話。
不過好在沈玉蓮因為懷孕的緣故,田氏特意交代她不用來。
于是……沈玉蓮……就真的沒來。
周家最小的兩個娃,老五周榮,老六周慧巧才十二三歲,正是坐不住的年紀,又見冰心堂來了個徐青玉這個生面孔,不住朝她瞧來。
田氏讓徐青玉給各家公子小姐們奉茶,也是讓大家知道她如今是冰心堂的人,以后說話做事都好使。
徐青玉端茶送到周隱跟前時,周隱的手若有若無的碰到她的手指,徐青玉登時有一種茅房里玩耍蹭到屎的感覺。
她電光火石般的收回,卻看到周隱那似笑非笑的寵溺嘴角。
徐青玉登時像是被人潑了一臉油,渾身上下膩得慌。
我淦。
工傷啊!
倒是一旁的三小姐看見這幕,不由得癟癟嘴,似看不上周隱的行徑。
徐青玉跟眾人打了照面,便和嬋娟送他們出門,三小姐暗中跟上徐青玉的腳步,壓低聲音說道:“青玉姐姐,我聽說你前兩日和你家二少奶奶吵了一架,衣裳險些被她扒下來…”
徐青玉暗嘆這周府這幾個姑娘耳聰目明,即使院子隔了十萬八千里,對別人屋子里的事情也清楚得很,于是徐青玉笑道:“讓主子動氣,自然做奴才的不好。二少奶奶如今懷有身孕,奴婢們自然該更小心伺候才是。”
周慧蘭知道這個青玉跟泥鰍一樣,既聰明,又懂守拙,她明年就要嫁人,早就動了讓她做陪房的念頭,只是那沈氏一直不肯松口罷了。
眼下,青玉又到了祖母跟前,她尋思著祖母肯定比沈氏好說話,就又琢磨上了。
于是她安慰了青玉兩句,“青玉姐,祖母是最仁慈心善的,你跟著她總比跟著我二嫂強。以后指不定還有更好的出路呢。”
徐青玉笑著不接話,那周隱特意等在后面,只為跟徐青玉說上兩句話,等前頭人走了以后,周隱才上前來與她并肩而行,“你這小娘子,好歹毒的心腸。平日里口口聲聲說你家二少奶奶對你恩重如山,如今卻丟下你家主子來這里享福?”
徐青玉到了冰心堂,他可真是找不到半點機會下手。
徐青玉只覺得腦子里像是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油,她不自覺的側開半步距離,臉上依然維持笑容,“老夫人特意點了婢子來照顧,二爺若是想要回奴婢,不妨去跟老夫人說說。”
周隱可不敢。
他哼了兩聲,原形畢露,“別以為你躲到冰心堂來,爺就不敢對你下手。咱日子還長著呢。”
徐青玉暗中翻了個白眼。
行又不行,還愛到處招惹。
真是小刀拉屁股,開眼了。
而嚴氏等那幾個小輩走遠了,又瞧嬋娟和青玉都去送人后才跟田氏說起近日的事情,“吏部那邊走的是我父親門生的關系,其他京城各處該打點的我已經派管家去了。傅國公那邊…我派人送了一些通州城的時令瓜果,還有一些敷治眼睛的藥貼,都是些不值錢但能表心意的。就怕禮重了,顯得咱家急切,反而壞了這份情誼。”
“是這個理。”田氏贊許的點頭,“憑著顯明和傅大人的交情,此次外放他也不會無動于衷。只不過這些權貴人家,做事更妥帖謹慎。既然銀錢已經灑了下去,安心等著結果便是。”
嚴氏瞧見外間徐青玉和周慧蘭說話的身影,又想起阿笙那檔子事,“青玉這丫頭…母親可探出什么不妥?”
田氏搖頭,斂下眼眸,“這丫頭年紀不大,心卻不燥,人也機敏好學。來了冰心堂就沒說錯過一句話,沒辦錯過一件事。每日安心做事,晚上去藏書閣讀書,倒讓我想起顯明求學那會兒。”
拿一個奴才跟周顯明比?
嚴氏嘴角微撇,隨后才笑道:“可惜了。她一個奴才,就算再能讀書,還能考個狀元回來不成?再者女子無才便是德,姑娘家讀太多書,心容易野。”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話聽聽便也罷了,那不過是男人為了讓女人愚昧一些,乖巧聽話好擺布罷了。不信你看看,哪個世家大族挑選媳婦不看才情學識?似沈氏那般只認得幾個字的人,嫁來咱家不也被幾個小的嘲笑?別家姑娘如何我管不著,但周家的姑娘,不拘是主子還是奴婢,只要她肯學,就讓她學。”
嚴氏連忙稱是,好在她家那幾個姑娘都是請了夫子啟蒙的,不說出口成章,至少打理庶務是不愁的。
“母親慈悲心腸,那丫頭能到冰心堂來當差,是她命好。”嚴氏見四下無人,門口又有老媽子守著,也將今日此行目的透了個低。
“母親,那位柳藥婆來看過了,沈氏這幾日沒了滑脈的脈相,怎么也摸不到。阿笙這事兒……跑不了。我讓藥婆以安胎藥的名義開了一些涼血固經的方子推遲沈氏的信期,但這事兒…遲早紙包不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