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基建狂魔啊!”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看到直播里,載荷艙沒有一絲火焰就飛出去了,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以后去月球是不是就跟坐高鐵一樣?高鐵票價200,月球票價100萬?我現在開始攢錢,有生之年肯定能去吧?”
“那些說我們只會抄襲的,出來走兩步?這次看看還有什么好黑的!你們能抄出月面鋼鐵之龍嗎?”
華國網友實在受不了月球電磁軌道這個名字,太干燥了,所以當鋼鐵之龍出現后,大家都開始用這個再加上月面代指月球上的電磁軌道。
“這不是普通的發射,這是把月球變成了太空母港!以后所有的深空探測器,都可以在月球上發射。”
在知乎上,網友們的討論則更加深刻一點。
“謝邀,林總提了很久,之前外媒一直懷疑,哪怕阿波羅科技的同僚們幾乎每一個步驟都在直播,除了一些關鍵的技術細節會恰掉,其他絕大部分的都會直播給大家看。
老外從最開始的不信,到中間的半信半疑,再到現在徹底看傻,紅迪的r/space板塊里那幫老外全都徹底服了。
有一個算一個,他們現在給林總取了個太空大帝的稱號,在英文里大帝是Great,皇帝是Emperor,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前者是尊稱,我看很多阿美莉卡人已經在號召大T任命林總擔任NASA局長了。
他們拿著華盛頓郵報之前關于林總直播聲稱自己想當NASA局長的報道,讓大T趕快任命,說馬斯克和林總比起來差距已經是光年了。
我反而覺得簡中互聯網很多人很搞笑,林總提出目標的時候,你們說林總喊口號,就知道偷NASA技術的小偷,喊口號忽悠國家投入,說會是史詩級的爛尾工程,動不動就拿恒大來類比。
等到月球基地建好,林總帶著雷總上去,親手為月球軌道用月壤磚奠基,外網一片沸騰,這幫人還在唱反調,說什么不就是搞了個月壤材料3D打印嗎?這有什么了不起,離電磁軌道還有十萬八千里,林總太能作秀了。
臥槽,這都已經完成了穩定的電力供應、月球3D打印工廠投入運營、太陽能和核能大規模應用、軌道設計都已經設計完了,還在那里作秀。
當時阿美莉卡《外交事務》雜志,老美核心的地緣政治智庫,出來說,我們要重視,這件事太恐怖了,華國的進展遠超想象。
反而這部分華國人覺得這有什么大不了,真應該把你們送到華盛頓去做決策。
現在,電磁軌道并網通電,發射成功,終于不唱反調,不提什么回不了地球了。
現在開始提,這和你月薪三千有關嗎,每一個吹的評論區里,我就能看到有人跳出來說,和你月薪三千有關嗎,最讓我難繃的是有一個人,他一方面問和你月薪三千有關嗎,一方面在星艦第十次成功的問題下回答大肆夸贊,什么人類之光都來了。
真的,是人類嗎?星艦再成功和你有關嗎?阿波羅科技創造了多少就業,帶動了整個航天板塊的市值暴漲,整個申海寶山區的房價和阿波羅科技來之前比,已經翻倍了。
你別說月薪三千,你就算月薪三百,這件事也和你有關啊,這能讓你手里的錢更值錢,它和每一個華國人都有關。
不然憑什么,全球都通脹,就我們不通脹?我們的錢還能相對值錢。
最后來說說這事兒的意義,肯定是遠超很多人想象。
這次測試成功,證明了華國的核能在月球的應用,和之前比起來,這次是多核裂變發電站并網發電成功。
然后極端低溫下的超導材料至少用來電磁發射這樣相對粗的應用,是沒問題的,超低溫超導芯片大家也可以開始期待起來了。
以及大規模機器人協同作業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這些技術都是未來太空探索的基石,而且在地球上也有廣泛應用前景。
第二個成本革命:電磁軌道發射的成功,意味著未來從月球運送物資的成本將近乎于零。
這將徹底改變月球探索的經濟模型。我們可以在月球上開采資源,然后用這種方式運回地球,這將極大地推動月球資源的商業化。
以及這一模式,是可以在火星復制的,完全可以在火星復制,甚至如果不是成本和精力,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了。”
臺北的8月是臺風季,動不動就臺風襲來。
雨那就更常見了,比4月可要多太多。
華國的月面鋼鐵之龍,對于他們來說,更是十三級的颶風,讓每一個人都有深深的無力感。
某偏藍的電視節目演播室
攝影機紅燈亮起,主持人方遠對著鏡頭,表情凝重得像烏云密布。
他身旁的嘉賓,一位資深評論員,同樣神色黯淡,眼袋重的快要掉下來。
“觀眾朋友們,歡迎回到《大話新聞》。”方遠整個人都不好了:“就在幾個小時前,一個震驚全球的消息傳來。
根據華國官方和多家國際媒體的報道,他們在月球南極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電磁軌道發射測試。
一個無人載荷艙,沒有火焰,沒有巨響,就這么靜悄悄地被送入了月球軌道。
這個月球軌道也被外媒譽為月面鋼鐵之龍。”
他搖了搖頭,看向嘉賓。“郭老師,這代表什么?”
老郭摘下眼鏡,揉了揉鼻梁,嘆了口氣:“主持人,坦白講啦,這其中沒有多深的含義,就是大陸的技術到了一個我們難以理解的地步,他們這幾年的進展太快啦。
過去我們會在節目上討論,說大陸能不能在2035年以前,完成載人登月,跟你講,不是多久以前的事哦,就是五年前,2020年的時候,那時候大陸第一次從月球采集月壤回來嘛。
然后當時我就和寒冰、帥將軍坐在這里討論,我們當時的樂觀估計啦,最樂觀的估計就是在2030年的時候大陸能把宇航員送到月球。
結果我們看到了什么,我們看到了,在五年后的今天,華國的宇航員去一趟月球不會比我們去一趟紐約難到那里去。
這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就是這次的月面鋼鐵之龍。
這名字取的真好,一聽就很霸氣,很符合大陸的氣質,又是鋼鐵又是龍的。
當我們在討論是把芯片賣給阿美莉卡還是大陸的時候,他們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當我們還在為那些28納米技術爭吵不休時,他們已經通過電磁軌道,為月球工業化鋪平了道路。”
“你看到華國官方的宣傳了嗎?他們說這套系統可以大幅降低往返地球和月球的運輸成本。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未來的月球資源,可以被源源不斷地運回地球。
這意味著,他們已經開始把月球當成自己的資源基地了。
這不僅僅是技術突破,這是對未來游戲規則的重新定義。
坦白講啦,大陸的雄心和過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現在可以說真正意義上目標是星辰大海了。”
方遠眉頭緊鎖,聲音顫抖:“所以我們今年來所經歷的動蕩,我們流的血,我們失去的市場,只是一個序幕?”
老郭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鏡頭,眼神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哀:“我只想說,當大陸在討論如何從月球上開采資源,而你還在討論如何保住你手里的那點成熟制程時,你最仰仗的盟友在想方設法掏空你的時候,你就該知道,你已經上菜單了。”
老郭搖了搖頭,內心滿是悲哀,因為他感覺現在談判都沒有籌碼了,無論和哪邊談判。
過去有籌碼的時候不談,現在大陸反應過來了,我要做的不僅僅是增加自己的籌碼,我還能減少你的籌碼啊。
你手里的籌碼沒了,你能談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少。
大象很難轉向,但大象轉向之后的勢能太過于龐大,讓他們無法反抗。
新竹,科學園區某咖啡廳
咖啡廳里格外蕭條,半導體產業的空心化,也傳導到了當地的消費行業,在地消費行業一片蕭條。
“老陳啊,你真的不再考慮一下了?”新竹經濟局林科長的聲音里帶著懇求,“政府這邊,我們正在努力,我們相信,只要挺過這一波,我們還是能……”
“挺過這一波?”陳明輝苦笑了一聲,放下手中的咖啡杯,“林科長,你看到今天的新聞了嗎?大陸在月球上鋪軌道了!他們用月壤3D打印地基,用電磁力發射飛船!他們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而我們呢?
我們拿什么擋?你們去燕京談的怎么樣?現在的燕京會用正眼看我們嗎?”
林科長語塞,他知道,陳明輝說的都是事實。政府的安撫,在如此巨大的技術和戰略差距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更要命的是現在藍色在燕京那邊也失去了話語權。
一去燕京,對方對于讓利,希望能夠給4v的半導體產業訂單,過去燕京會安排企業來對接,安排國有企業給4v訂單。
甚至只需要他們說個數,燕京就能安排消化掉這些產能。
現在,則動輒就是,這是市場行為,我們沒有辦法要求企業,你們需要自己努力去爭取,我看你們***技術很不錯嘛,要不要考慮來華國建廠?
這樣的轉變,讓他們變得手足無措。
陳明輝深吸一口氣,做出了最后的決定:“林科長,我走了。
我把研發中心留在新竹,但我的新工廠,將在鷺島。
因為在那里,我至少能安心做生意,我不用擔心我的合作伙伴明天會不會被華爾街做空,也不用擔心我的客戶會不會因為政治原因而放棄我。
在他們已經在月球上建軌道的時候,我只想,活下來。”
甚至在月面鋼鐵之龍測試成功后,陳明輝都在想,要不還是讓自己兒子跟著去大陸。
因為雖說卷,但確實能卷出成果來啊。
一百年前,華國在貧窮和戰亂中苦苦掙扎,連吃飽飯都是奢望,更不要說仰望星空,看著歐美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崛起,看著他們的艦隊駛向我們的海岸,華國被關在門外,被世界遺忘。
五十年前,華國終于能夠向太空發射自己的衛星,但那時的華國,步履維艱。華國看著蘇俄和阿美莉卡在太空展開激烈的競賽,他們登上了月球,而華國只能在地球上默默追趕。
二十年前,華國終于有了自己的載人飛船,有了自己的空間站,華國用行動向世界證明,他們有能力進入太空,有能力在宇宙中留下我們的足跡。
而現在華國簡單地復制了別人的技術,華國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沒有和別人比誰的火箭更大,誰的燃料更足,而是利用了月球本身的資源,利用了最前沿的電磁技術,把月球變成了太空母港。
陳明輝用腳想都能想到,這背后,是無數人的心血。
不卷,不卷就是歐美那樣,六十年前登月,現在都沒辦法再上去。
陳明輝在帶兒子去鷺島和把他派到阿美莉卡之間猶豫不定。
他只是4v商人的一個縮影。
大量4v的半導體企業選擇北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遍布他們的身影。
有把生產搬過去的,有把研發搬過去的,還有和大陸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共同來研發高端產業鏈的。
霓虹的技術轉移,形成了破窗效應。
簡單來說,之前4v企業會覺得自己技術很寶貴,千萬不能給大陸,大陸拿走了,我們不但沒有了業務,更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優勢。
現在,他們則主動選擇擁抱大陸。
他們已經沒得選了。
9月1日,臺北一輛行駛在建國高架橋上的黑色政府公務車內,車內的氣氛比窗外的暴雨更加壓抑。
吳建中直接將手機到陳孝先面前,屏幕上是一個需要三層密碼才能訪問的內部簡報頁面。
標題是黑色的,加粗,看起來觸目驚心。
“關于華國月球基地電磁軌道測試成功的初步戰略評估”
“孝先,”吳建中聲音干澀,“臺北今天早上和華盛頓、東京方面同步收到了這份簡報的摘要,天變了。”
“五角大樓的初步評估是,”吳建中打斷了陳孝先的閱讀,替他總結道,“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太空任務,這是一場成本革命的開端。
他們可以在月球上開采氦3、稀土,然后像用投石機一樣扔回地球,更可怕的是,報告明確指出,這套模式,完全可以在火星復制。”
車窗外一道閃電劃過,照亮了吳建中毫無血色的臉。
“不是神山倒了,”他喃喃道,“是華國已經有了外星科技了。”
“建中,”陳孝先開口:“這對阿美莉卡來說,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他們更不敢輸,也更輸不起了。
一個已經掌握了第二次大航海時代鑰匙的國家,一個即將把月球甚至火星資源商業化的國家,它的戰爭潛力和長期韌性,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阿美莉卡不可能敢和一個這樣的對手,為了我們,進行一場可能輸掉全部航母戰斗群的豪賭。”
吳建中臉色格外慘白。
現在最樂觀的VV都不敢做這樣的幻想。
“他們不敢。”陳孝先冷冷道,“所以,我們這面盾牌,在他們眼里,價值正在急速貶值。
因為盾牌背后的阿美莉卡,已經沒有了必勝的決心。”
沒有必勝決心,說的還是太樂觀了一點。
“他們會放棄我們?”吳建中接著說道。
“比放棄更糟。”陳孝先一字一頓地說,“他們會在棄船之前,拆走船上所有值錢的零件,華國在月球上每發射一次,五角大樓的失敗概率就增加一分,白宮的焦慮就加深十分。
這種焦慮,會百分之百地轉化成對我們的壓力。”
“之前,他們掏空進度是一種不緊不慢的節奏,但現在看來時間窗口正在迅速減少,我能感覺到,空頭們變得急躁起來。
我感覺他們想趕在華國徹底消化月球,并將其轉化為地球上的絕對優勢之前,把我們的產業和外匯儲備連皮帶骨地吞下去!”
陳孝先拿出手機,調出埃塞爾雷德資本的資料:
“你看吧,接下來的劇本會更瘋狂。
白宮會用安全緊急狀態為理由,繞開商業規則,直接要求臺積電、聯發科,交出他們最核心的技術和人才,作為自由世界共同對抗危機的儲備。
而華爾街,會配合制造一場更大的金融恐慌,告訴全世界:我們的科技資產,如果不立刻轉移到阿美莉卡,明天就可能一文不值。”
吳建中幽幽道:“以前,我們是棋子,現在,我們是他們在輸掉整盤棋之前能吃掉的、用來墊背的棋子。”
橢圓形辦公室里氣氛凝重。
大T坐在堅毅桌后,沒有了他平時標志性的夸張表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罕見的、陰沉、類似林登·約翰遜的嚴肅。
馬斯克被引進來的時候,大T正用手指一下一下地敲著一張圖片,圖片上是華國月球南極基地的模糊輪廓和一個長條形的、充滿科幻色彩的結構。
“埃隆,”大T沒有抬頭,聲音低沉。“你看到了嗎?你的人應該也給你簡報了。
這是最近這幾天最大的新聞,華國人,他們在月球上,用電磁炮,把東西扔進了軌道。
就像玩彈弓一樣。
一群小型核電站,太陽能電池板,一堆機器人,一個彈弓。
他們成功了。”
馬斯克走到桌前,看了一眼圖片。
“是的,總統先生。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學成就。
他們的超導材料應用和能源系統的確很高效。”馬斯克說道。
“高效?”大T終于抬起頭,眼神銳利。“埃隆,這不是高效,這是一場災難!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當我們的宇航員還在為月球基地的預算和國會扯皮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月球上開工廠了!他們在嘲笑我們,埃隆,整個世界都在看我們的笑話!”
馬斯克似乎對這種情緒化的語言不為所動,開始闡述自己的宏大構想:“總統先生,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月球其實是一個戰略陷阱。
它的重力井雖然比地球小,但依然顯著。
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自我發展的文明,目標必須是火星。
星艦的整個設計理念,從猛禽發動機到可重復使用性,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殖民火星,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我們應該繞開月球,把所有資源和精力都集中在真正的獎賞上。”
大T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水杯都震了一下。
“火星?”他的聲音陡然拔高。“我們現在沒時間去談那些該死的、遙遠的人類文明!我們談的是未來五到十年,美利堅合眾眾國的生死存亡!”
他站起身,走到馬斯克面前,用手指著他,語氣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壓迫感。
“你還沒看懂嗎?這不是科學探索,這是地緣政治!
他們拿下了月球,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們控制了終極的戰略高地!誰控制了地月空間,誰就控制了地球!
他們的衛星,他們的空間站,他們的導彈,都可以從一個月球基地得到支援。
這是21世紀的古巴導彈危機,只不過這次,導彈基地不在古巴,而在我們所有人的頭頂上!”
他停頓了一下,讓這番話的重量沉下來。
“他們為什么敢讓我們經濟上收割4v?為什么我們的威懾正在失效?就是因為他們手里握著這張未來的王牌!他們覺得他們已經贏了未來,所以他們不在乎現在賭一把!我們必須把這張牌從他們手里打掉!”
馬斯克試圖辯解:“可是總統先生,從資源配置的角度……”
“沒有可是!”大T粗暴地打斷了他。“我需要SpaceX,我需要你,埃隆。
我需要你把那該死的、去火星的計劃給我停下,調轉方向,目標:月球!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不管你花多少錢,我需要一個阿美莉卡的月球基地,一個比他們的更大、更好的基地!
我需要我們自己的電磁發射軌道!不是在2035年,就是在我的這個任期結束前!”
他把臉湊近馬斯克,聲音壓低,充滿了威脅和誘惑。
“你所有的政府合同,從NASA到國防部,你所有的發射許可,從FAA到FCC,每一張紙,都需要我簽字。
我們可以讓SpaceX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公司,我們可以給你無限的預算。
或者,我們可以讓你的每一次發射,都淹沒在無盡的環保評估和安全審查里。”
“想清楚,埃隆。你是要當一個抱著火星夢破產的夢想家,還是當一個征服了月球的阿美莉卡英雄?”
馬斯克沉默了。他看著大T,又看了看桌上的衛星照片。他那關于多行星物種的遙遠夢想,在國家機器赤裸裸的意志面前,顯得如此脆弱。
過了許久,他長嘆一聲。
“總統先生,”他的聲音里帶著工程師面對全新挑戰時的疲憊和興奮,“一個月球基地一個電磁發射系統,這需要我們重新設計整個阿爾忒彌斯計劃的載荷,星艦月球著陸器版本需要大幅修改,但是物理學上,它是可行的。”
大T的臉上終于露出了勝利的笑容,他重重地拍了拍馬斯克的肩膀。
“這才對嘛!這才是我認識的埃隆!”他大聲宣布,仿佛已經贏得了這場戰爭:“我們不但要去月球,我們還要在那里建一個大T太空基地!我們會讓整個宇宙,再次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阿美莉卡力量!”
“總統先生,我想我們可以和華國溝通,他們愿意賣月球北極登陸的技術給我們,我想我們可以和他們談談,那樣能夠最快程度節約時間。”馬斯克提醒道。
大T似乎想起了什么:“對啊,我記起來了,只是好像他們當時的開價太高了,他們要尼康最先進的,7nm的光刻機相關所有技術,這個價格有點太貴了。
讓我們打個電話問問老摩根,還有什么破銅爛鐵可以賣給華國人的!”
“什么?全賣了!!!”
電話那頭,老約翰·摩根的回答,讓橢圓辦公室的氣氛陷入到一陣沉默中。
關于28nm的技術,甚至包括化合物、特殊氣體,霓虹全部都給賣了。
“不是,我不是說選一些邊緣的技術賣給華國人嗎?我什么時候允許全賣了!”大T有點氣急敗壞,老約翰·摩根的所作所為嚴重影響到他的談判準則,能占便宜就占便宜。
現在看來,好像占不到便宜了。
“總統先生,你同意的。”老約翰·摩根的聲音從電話里傳來。
貝森特同時幽幽道:“總統先生,是你親自到我和赤澤亮正會談的辦公室來,親口告訴他,什么都可以賣。
我本來想和他一條一條確認,確認出一個優先級排序,從下往上談。
當時,你出現在辦公室,然后大手一揮,說這些都可以賣,是雞肋。
說他們會花大價錢,會高興地把這些技術帶回去,以為他們贏了,但我們知道,我們給了他們一個永遠也追不上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