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現代第229章 數學外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科技入侵現代 >>科技入侵現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9章 數學外交

第229章 數學外交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23日  作者:鴉的碎碎念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鴉的碎碎念 | 科技入侵現代 


“華國?”

林登·約翰遜的復述引起了麥克納馬拉的注意。

麥克納馬拉喃喃道,“華國?對啊,為什么我們沒人想到要和華國談呢?如果不是華國人畫出了那條線,我們也不至于每次的進攻在獲得效果之后,百越人只需要躲在那條線后面,休養之后又能重新鉆出來。

如果不是那條線的話,雪松瀑布行動,也不至于會失敗。”

麥克納馬拉有種頓悟的感覺,他感覺不僅是他,甚至整個白宮在過去都陷入了一種迷思,為什么不能找華國談?

這里說一點,那就是白宮不是真的想停戰,白宮開出的條件是百越絕對無法接受的,白宮只是想暫時的休戰,等約翰遜明年選舉結束,明年選舉結束之后再開打。

簡單來說,白宮希望獲得一年左右的喘息時間,等到大選結束再重新開打,這樣林登·約翰遜的位置也保住了,而軍工復合體的利益也有保證,林登·約翰遜競選成功之后,還能再打四年。

林燃聽到林登·約翰遜的回復后,心想這樣的說法太有這個時代華國的風格,他說:“約翰遜總統,我的意思是,如果不嘗試又怎么知道不可行呢?

從我的觀察來看,和莫斯科比起來,燕京顯然是更加務實的談判對象,他們沒有列昂尼德的政治包袱,更沒有蘇俄的義務。

他們過去一直的底線就是北緯17°,我認為和燕京談判,談判成功后利用燕京對河內施壓的效果會更好。

莫斯科尚且能和倫敦談,為什么華盛頓不能和燕京談呢?”

最后這句話是說服林登·約翰遜的關鍵。

盡管在1965年年初,因為越戰升級的緣故,柯西金兩次訪問燕京,和柯西金在2月4、5、10這三天分別舉辦了五次會談,也在11日會見了柯西金。

對于柯西金提議兩國應該有一個最高級別見面會談,燕京斷然拒絕,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但本質上是因為雙方關系發展已經出現了實質性扭轉。

這一趨勢無法避免,無法回頭。

開弓沒有回頭箭。

這件事燕京和莫斯科心知肚明,華盛頓也同樣清楚。

“我明白了。”

這里再補充一點時代背景,在這個時候,以林登·約翰遜為首的白宮,談判意愿非常高。

在原時空,約翰遜關于停戰的建議在葛底斯堡會談后,由柯西金轉交到河內手里,在河內還沒做出決定的時候,林登·約翰遜就提前宣布了暫停轟炸。

甚至在暫停截止日期前,林登·約翰遜又再次宣布延長暫停轟炸的時間,一直到調停活動徹底宣布失敗。

所以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林登·約翰遜哪怕是和華國談,他都愿意。

當天上午,從麥克納馬拉那得知林登·約翰遜愿意和華國談之后,林燃趕在晚飯前乘坐專機趕到了華盛頓。

“教授,你怎么突然來了?”林登·約翰遜在橢圓辦公室見到林燃后,有些奇怪。

林燃說:“總統先生,如果你愿意和華國談的話,我想我能給你提供一點小小的幫助。”

他從西裝上衣口袋中掏出一封信,放在桌子上,然后緩緩用手推到林登·約翰遜面前:

“總統先生,我想我們可以從數學外交破冰開始。”

約翰遜一下就來了興趣,因為他找臘斯克聊過,臘斯克的意思是,我們和華國談,可以先在日內瓦談,如果在日內瓦談的不錯,他再考慮去燕京一趟。

而現在,林燃給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教授,你仔細說說看。”林登·約翰遜皺了皺眉,在思考數學外交是什么意思。

林燃說:“華國的外交想轉彎不是那么容易,最好提前有個破冰式外交,破冰先行。

在我看來,純數學領域的交流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林燃指了指桌子上的信,“總統先生,你可以先看看。”

約翰遜拿起信封,打開后發現信紙不是NASA的信紙,而是哥倫比亞大學的信紙,里面寫著:

“1967年6月30日

親愛的華教授,

你好!希望此信能在你繁忙的工作中為你帶來片刻的愉悅。作為一位同樣熱愛數學的同仁,以及對華國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學者,我懷著極大的熱情和期望給你寫信,提出一項可能對我們兩國數學界具有深遠意義的倡議。

我雖沒有在華國接受過高等數學教育,但我在海外的日子時常和華裔學者打交道,其中不乏來自華國的學者,比如陳省身教授,這些經歷讓我對華國的數學傳統懷有深厚的感情。

如今,作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教授,我深刻體會到國際學術合作對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性。因此,我希望借此機會與你探討一項合作的可能性。

我提議我們共同籌劃一次兩國數學家聯合會議,邀請兩國學者齊聚一堂,分享在數論、代數、拓撲或其他共同感興趣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會議不僅能促進學術交流,還可為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搭建橋梁。

我深信,數學作為一種普世語言,能夠超越當前的各種障礙,為合作與和平鋪平道路。

我已與阿美莉卡學術界的同事討論過這一想法,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和熱情響應。

我們愿意與華國數學學會密切合作,共同規劃這一歷史性活動。

如果你認為此提議可行,我將非常榮幸能進一步討論細節,并為實現這一愿景貢獻力量。

謹致以最誠摯的敬意和問候,

倫道夫·林

數學教授

哥倫比亞大學”

這封信只有學術職位,而無白宮職位,寓意明顯。

林登·約翰遜看完之后了然,“教授,你的意思是先學術后政治?”

林燃糾正道:“不,是先破冰,后政治。

破冰是關鍵,無論是臘斯克又或者是其他白宮高官貿然前往燕京,這顯得過于突兀。

我的建議是先組織數學家團隊前往燕京,召開兩國數學家會議,這一只團隊可以派像詹姆斯·湯姆森這樣有華國淵源的官員,做前期溝通。”

詹姆斯·湯普森是東亞事務特別助理,具有華裔血統。

林登·約翰遜還在猶豫。

林燃說:“總統先生,相信我,這樣的方式是效率最快,最有可能建立起融洽談判氛圍的方式。”

林登·約翰遜遲疑道:“只是教授,你的身份,恐怕不方便親自前往。”

他擔心的是這個。

尼瑪你表現的對華國如此有感情,萬一你去燕京參加兩國數學家大會,直接賴在燕京不回來了怎么辦?

別說越戰打成這個鬼樣子,如果你真跑到燕京不回來,就算越戰打贏,我也得下臺謝罪。

這可不是五個師能解決的。

林燃恍然,“你說這個啊,我肯定不會自己去,我在NASA的工作一大堆,我沒空,只是從身份來說,我寫這封信最合適。

后續到時候讓哥倫比亞大學承辦,我到時候寫一封發言稿,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代我轉述就好了。”

林登·約翰遜點了點頭,“好,教授,我明白了,我再和其他人討論一下。”

林燃在白宮和林登·約翰遜共進晚餐后,第二天準備離開華盛頓回到亨茨維爾前夕,從約翰遜口中得到回復,信已經由白宮工作人員帶著前往日內瓦,在日內瓦交到華國代表手中。

信壓根沒有到華羅庚手里。

華羅庚也不在燕京,他在51區工作呢。

51區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是一個類似于三星的制造業復合體,在這個時代,絕對稱得上是高端。

涵蓋了半導體、電子工業、航天、軍工等等,生產基地遍布整個西南片區。

北方的壓力導致華國的重工業和工業進一步朝西南轉移。

51區作為唯一一個能夠大量創造外匯的工業集團,又因其超高保密要求,頗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意味。

“日內瓦方面轉來一封信,是林燃從阿美莉卡寄來的。他提議舉辦一個中美數學家的聯合會議,說是促進科學交流,增進兩國理解。”

林燃,這個名字對在座各位都太熟悉了,不僅僅是在數學界聲名顯赫的華人那么簡單,也不僅僅是白宮高官那么簡單,對方對華國的貢獻可以說毋庸置疑。

只是過去他在這里討論的時候,名字叫白馬,而現在則是以他真名被大家所討論。

“林燃?這封信的動機是什么?”

“信中說,數學是普世的語言,可以超越政治分歧,他希望通過學術交流,為兩國人民搭建橋梁。”

聞弦而知雅意,既然是從官方渠道寄過來的,那么就說明這是阿美莉卡方面試圖談判緩和局勢放出的信號。

華羅庚收到信的時候已經是三天后了,他按照燕京方面的要求,開始起草回信。

他的筆在紙上停頓了片刻,腦海中浮現出自己學生陳景潤在阿美莉卡的情形,盡管他沒有看過,但他都能想象出。

畢竟在莫斯科數學大會頒獎儀式上,華羅庚在臺下見證了自己學生獲得菲爾茲獎的榮耀時刻,包括會后還和這位年輕有為的阿美莉卡籍“華裔學者”攀談了幾句。

和當年在華國科學院哥德巴赫猜想班上,一樣的質樸、純粹,一個純粹的數學家,沒有因為經歷而變色。

“不知道這次陳景潤會不會回來。”華羅庚心想,“既然是兩國數學家交流,他和陳省身應該都會來才對,至于白馬,白馬應該不太可能能回來。”

華羅庚搖了搖頭,把雜念從腦海中一掃而空,拿起筆準備開始起草回信。


上一章  |  科技入侵現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