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會不會我們一直被誤導了,其實登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藍色起源總部的會議室里,貝索斯和高管們正在看華國登月回地球的直播。
華國的這次登月任務,發射時間是在燕京時間的2021年的12月25日上午9時30分,回到地球是GET195:18:00,這表示從發射開始經過了195小時18分鐘。
也就是說林燃回地球是在燕京時間的2022年1月2日中午12時58分,換算成硅谷的時間,則為1月1日的晚上8時48分。
盡管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但藍色起源的高管們沒有一個能放假的,都得守在公司老老實實看直播。
藍色起源如此,SpaceX也同樣如此。
貝索斯甚至都不允許大家通過zoom遠程參會。
為的就是避免你們這幫逼,跑到夏威夷、邁阿密或者佛羅里達去度假。
至于病毒,這幫高管個頂個的怕死,是絕對不可能感染病毒,再說來參加會議前也得做檢測啊。
鮑勃·史密斯和丹·克里斯蒂安森都還在,只是丹·克里斯蒂安森還是負責分管工程的副總裁,但鮑勃·史密斯已經被貝索斯從CEO的位置上給擼下來了,此時就只是一個空有名頭的高級顧問。
聽到貝索斯這話,和直播畫面里那位年輕華人的臉,在座高管們都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因為他們知道貝索斯想聽什么,貝索斯肯定想聽到有高管說登月我們完全能做到,只需要怎么怎么樣就可以。
可問題是,登月真的沒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容易。
大家出于職業操守也說不出這樣的話。
不過有人敢說。
那就是巴韋什·帕特爾,藍色起源的首席財務官。
“我贊同杰夫的觀點,登月的難度被高估了,因為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把我們往錯誤的道路上帶,明明阿波羅計劃已經做到了,我們卻一直要重新想新的方法。
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像華國的阿波羅科技一樣,復刻阿波羅登月,通過土星五號和月球軌道交會完成登月!”
巴韋什這個名字常見于印度,尤其是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而帕特爾更是印度最常見的姓氏之一。
沒錯,他是一名畢業于斯坦福商學院的印度裔高管。
(巴韋什·帕特爾長這樣,略帶狡詐的印度裔)
他接著說道:“雖然我們可能做不到阿波羅科技那么低的成本,但在時間上,我們重啟登月未必就比他們慢多少。”
在座高管面面相覷,鮑勃·史密斯和丹·克里斯蒂安森對視了一眼,大家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相同的意思。
不是,哥們,你知道你自己在說什么嗎?奧爾德林前腳才在月球上說了,阿美利肯已經沒有足夠的工人了,后腳你就在這里說我們雖然要花更多的錢,但我們能夠在差不多的時間里完成登月。
重新撿回阿波羅登月的技術路線確實沒問題,可人從哪里來?你總不能從天上變工人下來吧。
這里的工人短缺,不僅僅是奧爾德林或者誰的感受,同時也有數據作為證據,在阿美利肯航空航天工業協會AIA、阿美利肯航空航天學會AIAA和安永聯合搞的航空航天和國防勞動力研究中顯示,航天航空領域面臨著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其中30的工人年齡超過55歲,離職率接近7,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
和華國龐大的制造業比起來,他們面臨著很簡單的問題:沒人。
巴韋什·帕特爾接著說道:“在我看來,我們面臨的最大困境其實在于沒有足夠的工程師,但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先進制造業技術和大規模從印度招聘工人得以解決。
在新德里、班加羅爾、薩迪什·達萬這些地方,充斥著足夠多經驗豐富、技能嫻熟的工人,當硅谷的精英工程師帶領著印度的工人群體,我們完全能夠創造像阿波羅科技那樣的奇跡。”
現在印度裔的名聲還沒有爛,波音還沒有接二連三的掉,加上印度也確實有一定的航天業。
別覺得阿美利肯的高層就能認識到印度裔工人的問題,恰恰相反,他們反而覺得印度工人是個不錯的選擇,會英語、服從性高、工資低、忠誠度比較高。
在還沒暴雷的時候,帕特爾的話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此時已經有一家叫塔塔波音的公司,塔塔就是印度著名財閥之一的塔塔集團,這是塔塔集團和波音合資成立的公司,位于印度,是阿帕奇機身和737飛機垂直尾翼結構的全球制造中心。
(波音公司在班加羅爾的波音印度工程技術中心辦公大樓,該中心占地43英畝,是波音公司在阿美利肯以外最大的同類設施)
阿美利肯航天航空企業和塔塔的合作遠不止波音,還包括了塔塔西科斯基航空航天有限公司,就是那個著名的西科斯基,在印度的特倫甘納邦海得拉巴。
塔塔洛克希德馬丁航空結構有限公司,專門造機翼,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C130J/LM100J型號尾翼的全球唯一供應商。
這幫成熟公司尚且如此,更別說藍色起源了。
這么說,不僅貝索斯覺得可行,被忽悠到了,在座高管們都覺得有一定搞頭。
鮑勃·史密斯和丹·克里斯蒂安森兩人都覺得,有了印度工人的加入,整個計劃才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貝索斯思考片刻后說道:“巴韋什,這樣,你做一份詳細的可行性報告,一個月時間夠嗎?”
巴韋什·帕特爾認真道:“半個月就夠了。”
巴韋什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只要制定足夠完善的計劃,CEO的位置在等著他,同時把大量印度工人帶到阿美利肯。
不管是自己去印度招人,還是說像其他“前輩”那樣和塔塔集團合作,他都能從中大肆撈一筆。
至于ITAR和EAR法規限制外國人在敏感技術崗位工作,需要阿美利肯公民或者綠卡才可以,這對貝索斯和要引進的目標國印度來說壓根不是什么問題。
華國人,可能還要擔心會有輿論壓力,印度人,沒有任何問題,引進一萬人對貝索斯而言也只是財政支出上的一個數字。
從倫道夫·林到巴韋什·帕特爾,貝索斯也是好起來了。
隨著這趟登月之旅如此順利,加上過去阿波羅系列登月,每次都成功,一共發射了7次,有6次成功,唯一一次失敗是因為在發射后服務艙的氧氣罐爆炸。
哪怕唯一一次失敗,也只是沒有完全月球著陸,他們仍然在繞月飛行后安全返回地球了。
如此高的成功率,在21世紀一家華國企業只花了十來億rmb在短短一年半時間里就成功了(明面上看是如此),這讓無數航天從業人士開始反思,會不會阿波羅登月就是最高效的方式?
歐洲沒有技術儲備,我們有啊,阿美利肯過去一直都有把阿波羅登月的技術資料檔案化的傳統,至于一些非標準化的知識失傳,這不是問題,華國人能搞定,我們怎么就不能搞定了?
除了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心動外,SpaceX繼續堅持要研發自己的星鏈,靠著星鏈登月,月球快車公司(MoonExpress)跑出來宣布自己要開啟名為阿波羅復活的行動。
該行動旨在從歷史檔案中復活阿波羅工程的成果,把阿美利肯宇航員送上太空。
月球快車公司同時還宣布會在2026年以前完成登月。
這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位于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專注于開發機器人航天器,用于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和火星任務。
在2016年8月3日的時候,他們成為首個獲得阿美利肯政府批準進行月球任務的私人公司,并且計劃在2017年秋季發送小型機器人著陸器探索月球表面。
當然結果是至今他們都沒能完成月球軟著陸。
但即便他們沒能完成月球軟著陸,在2018年到2020年2月期間,他們仍然獲得了來自NASA的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合同合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阿美利肯和印度其實挺像的,都屬于是吹牛不用上草稿,不管能不能做到,總之先吹了再說。
這次月球快車會跳出來,是因為他們拉來了來自硅谷大佬彼得·蒂爾高達十億美元的投資。
華國登月,還是民營機構登月,對商業航天領域的沖擊是巨大的,月球快車公司只是因為過去歷史,是最快拉到投資跑出來說自己要登月的罷了。
印度的塔塔集團也說自己要和印度航天局合作,在未來十年內完成登月。
包括霓虹的孫正義、歐洲航天局等等,大家都燃起了復刻阿波羅登月的想法。
林燃的壯舉,徹底點燃了大家內心對登月這件事的渴望。
至于俄國,俄國忙著2022年年初的大事呢。
當看到蘇俄旗幟插在月球上的時候,俄國人都很有感觸,尤其完成這一壯舉的還是華國。
“華國干得漂亮,他們帶上了印有蘇俄航天計劃徽章的旗幟,這是對我們成就的尊重,我們既感到驕傲又感到心酸,為什么我們在60年代還能劍指月球,而現在只能被困在小小的國際空間站里。”
“華國承認了蘇俄對航天事業的貢獻,我們的歷史繼續激勵著世界,加加林會為他的遺產不僅在俄國也在華國延續而感到驕傲。”
俄國非常之矛盾,對于蘇俄時代的偉大貢獻想要繼承,但對蘇俄這一實體和其代表的歷史又竭盡全力否認,主打一個好處全要,壞處一點不想沾。
“華國很棒的舉動,提醒我們,航天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每個國家都有貢獻,蘇俄徽章是勇氣的象征。”
當然,俄國感到高興,自然就有國家感到不滿了,每個國家都有貢獻,那我們的旗幟怎么沒有帶上去?
這里以歐洲國家和印度為主,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區別對待。
“小滿姐,我做到了前年年初,我們從櫻桃泉國家公園回來之后對你說的,我復刻了阿波羅登月。”
回到地球之后就是漫長的隔離觀察期。
他、奧爾德林和韋旭航都是如此。
但不代表家屬就不能來拜訪。
家屬可以通過透明玻璃和通信設備,和在病房里休息的宇航員交流。
雖說這一幕挺像探監的。
在短短一周時間內,排的上號,排不上號的都想要來拜訪,包括Pony,不過都被林燃婉拒了。
但父母和李小滿,林燃沒有辦法拒絕。
“是啊,即便到今天,我看著你是如何完成這一偉業的,我都很難想你真的做到了。”李小滿語氣中充滿感慨,沒有說我們,而是說的你。
她覺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起到多大的幫助。
費邊社的徽章?如果那算幫助的話,那可能連萬分之一都未必有,不然它就不應該是徽章,應該是召喚神龍的龍珠才對。
“登月不難,未來改造月球我也覺得不難,只要它在現實世界物理規則允許的情況下,我們總能找到解決辦法。
我覺得難的是如何能夠保證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讓我們去慢慢搞建設。”林燃苦笑道。
作為經歷了七年冷戰,親身經歷過冷戰氛圍,在日內瓦參與過柏林危機談判,在倫敦和英格蘭國防大臣聊天穹計劃,林燃很清楚,他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是什么。
和平從來都是稀缺品,不能當成常態。
李小滿問:“所以你打算怎么辦?我知道既然你這么提了,那你肯定在尋找解決辦法。”
李小滿想要了解林燃的真實想法,她擔心林燃失控。
當一個人,尤其這個人還很年輕,過往經歷又無所不能,從來沒有失敗過,自己覺得自己未來還同樣的無所不能,李小滿覺得這樣的人很容易失控,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瘋子。
這兩者就是一線之隔。
她覺得自己要成為林燃失控的那道防火線,雖然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夠這么做多久。
林燃說:“月球上的電磁發射塔。
當華國的電磁發射塔真的建好對著地球,屬于是身有利器,殺心自起。
只要它建起來了,這都是比核潛艇更具實質影響力的戰略威懾裝置。”
沒錯,作為深受冷戰思維影響的個體,又怎么可能不把對和平的訴求往核武器的方向去思考,作為另外一個時空核平衡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又怎么可能不希望在2020時空重新構建符合當下需求的核平衡。
“把核武器放置在月球上?”李小滿覺得林燃的念頭果然有夠瘋狂,“不是,從月球發射到地球的時間起碼三天吧,然后穿過地球大氣層摩擦生熱之后一旦爆炸,污染整個大氣層怎么辦?”
她內心慶幸,自己還好問了一下。
林燃解釋道:“從核威懾的角度,時間從來都不是問題,難以攔截性才是最重要的。
從月球發射,確保了它有一個充分的初始速度,別說現有反導系統,就算是他們在研發的鐵穹完全搞定了,也攔截不了從月球來的核武器。
而大氣層摩擦燃燒這可以從技術層面進行規避,高超音速武器本身也是要進入亞軌道然后再回到低空最終進行爆炸。
核武器通常都會配備熱盾以保護其在大氣層再入時的熱負荷。
從月球發射,回歸的速度在11公里每秒,熱負荷更高,但從技術上依然能夠解決。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1966年的B52G轟炸機,好吧,你應該不知道。”
林燃陷入了回憶,那天林登·約翰遜很緊張,打電話詢問他的意見。
林燃覺得主要還是麥克納馬拉太不靠譜了,在這方面問他要比問麥克納馬拉更能得到有用的建議。
“這次事件叫帕洛馬雷斯事件,當時一架阿美利肯空軍B52G轟炸機在西班牙阿爾梅里亞省帕洛馬雷斯村莊附近的地中海上空與一架加油機相撞。
碰撞摧毀了加油機,造成四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并導致轟炸機解體,造成七名機組人員中的三人死亡。
這架轟炸機當時正在參加鉻穹頂行動,這是一項冷戰時期的空中警戒任務,需要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連續飛行,來維持核威懾能力。
事故發生時,B52G攜帶有四枚熱核炸彈。其中三枚炸彈落在帕洛馬雷斯附近的陸地上,常規炸藥引爆了但核子材料沒有引爆,第四枚炸彈落入地中海,經過廣泛搜尋,最終將炸彈完好無損地打撈上來。
核武器設計有安全機制,60年代都有如此高的安全系數,更別談當下。
在月球有幾個好處,核潛艇還有可能被找到,在月球上的核武器是絕對不可能被找到。
然后從月球發射的速度高達11公里每秒,比現在常見的67公里每秒的高超音速武器比起來,就不可能被攔截,確保了它的威懾度。
星球大戰計劃是假的,但我要繼續確保世界和平促成的2020‘星球大戰’計劃是真的!”
林燃淡淡把自己關于新世紀核平衡的思考娓娓道來,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說起來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李小滿很難理解,好好的搞航天不好嗎?可回收火箭、反復登月,有無數的事情可以做,為什么要摻和到什么核威懾上。
如有侵權,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