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現代第195章 回到地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科技入侵現代 >>科技入侵現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5章 回到地球

第195章 回到地球


更新時間:2025年06月28日  作者:鴉的碎碎念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鴉的碎碎念 | 科技入侵現代 


格局這玩意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得看對象。

很多區域強國從來不講格局,也活的好好的。

但對旨在問鼎的國家來說,格局那就相當重要了。

如果不是馬歇爾計劃和柏林空投,歐洲也不至于對阿美莉卡忠心耿耿這么多年,后人都是在揮霍前人留下的政治遺產。

但這政治遺產就是如此豐厚。

如果不是蘇俄經互會對中亞、東歐的扶持,俄國壓根混不到上三常的名號,一直要到2022年外界才對他們祛魅。

對于這極少數國家,格局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次華國登月雖然是民間行為,但對于外界來說,這壓根就不是什么民間行為。

哪怕對華國民眾來說,大家也不認為這是單純的民間行為。

最開始要帶上去的是b站的小電視、申海交大的校旗和以及國旗。

后來隨著華國航天的深度參與,大家商量之下,把前兩者都給換了,最后定下來,我們這次除了是我們在航天史上的一次突破外,我們還得致敬。

當然,華國航天提出的是,我們得把NASA旗幟帶上去,既然都打臉了,那就打的更直接一點。

你自己上不來,沒辦法把自己的旗幟插在月球上,我們來幫你。

作為冷戰活化石,全球能比林燃更了解冷戰來龍去脈、細枝末節的一個都沒有,哪怕是白宮里坐著的那位,60年代的時候也只是不知名的小卡拉米,而林燃已經是橫跨白宮和克里姆林宮的大佬,連總統都沒辦法動搖他的地位。

林燃提出要把蘇俄航天局的旗幟也給帶上去,致敬60年代雙方為人類航天做出的貢獻。

林燃內心想的還包括了,60時空的時候是國旗,在這個時空,我幫你們把NASA和蘇俄航天局的旗幟給插上去。

至于b站和交大,能說半個不字嗎?

這一幕隨著視頻,傳到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傳播效應。

歷史和現在交織在一起,產生了奇妙的共振效應,讓整個登月的意義再上了一個臺階。

“我沒有經歷過冷戰,更沒有觀看過阿波羅登月的直播,但我年輕時候對那個黃金時代一直都心生向往,兩個不同陣營的超級大國之間比拼的是誰先走出地球,放在今天來看,這是多么的美好。

長大后,生活的重擔讓我逐漸忘記了人類還存在過那樣美好的黃金時代,讓阿美莉卡重新偉大起來的口號,說的是60年代,但沒人會提起蘇俄,會提起這個我們曾經最大競爭對手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壓力。

這樣的巨大壓力讓政客們不敢在國會預算中肆意妄為,因為他們一旦肆意妄為,比如越戰,蘇俄的壓力就會直接而又迅速體現在各個方面。

我們忘記黃金時代太久太久,忘記人類本來早在52年前就已經踏上過月球的土壤,忘記我們已經被困在地球上,關于月球和火星,只是美好的愿望。

在看這家名為阿波羅科技的華國公司進行登月的過程中,我仿佛回到了年輕時候,看到NASA和蘇俄航天的旗幟在月球上佇立的時候,我淚流滿面,從來沒有如此懷念過那個黃金時代。

非常感謝華國成為我們的對手,阿美莉卡人和阿美莉卡政府都應該覺醒!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去月球的路不能只有華國人的身影。”

阿美莉卡的推特熱搜,排名第三的就是#阿美莉卡應該覺醒。

第二的是#奧爾德林登月。

“看到奧爾德林登月,一名已經年過九十的老人,還能有如此雄心壯志,還有完成登月的體魄和精神,真的很難想象,他已經超越了時代本身,成為了登月的象征。”

第一則是#奧爾德林演講。

關于奧爾德林演講全文和視頻在推特上被傳播的到處都是,馬斯克帶頭轉發。

馬斯克作為南非移民,一直屬于打心眼里看不起紅脖子,覺得這幫人費拉不堪。

“奧爾德林博士說的太精彩了!”

“我將以個人名義給奧爾德林博士1000萬美元作為獎勵!”

其實到這里,就已經充分表明了馬斯克的態度,他的觀點和奧爾德林一致。

他覺得還不夠,大概過了半個小時之后,馬斯克又來了個長篇大論:

“奧爾德林博士說的非常好,他是一名真正的愛國者,他不但指出了華盛頓政客們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指出了阿美莉卡民眾存在的問題,我為阿美莉卡還存在這樣的愛國者感到由衷的高興。

政客們存在的問題已經有太多人在說,從傳統媒體到各類KOL都在討論,我也沒有更多更好的觀點,關于阿美莉卡民眾這一點,我有很多想說的。

同樣的崗位,制造業招人遠比服務行業招人要更加困難。明明我們的勞動力參與率在高位運行,但所有州的制造業都顯示缺人,奧爾德林博士的話揭開了阿美莉卡殘酷現狀的面紗。

我很贊同他的觀點,民眾們也應該要進入制造業。”

(進廠打螺絲的阿美莉卡人)

奧爾德林迭加馬斯克的激烈發言,讓整個輿論在社交媒體上迅速擴散。

“馬斯克說得太對了,阿美莉卡需要停止抱怨,重振60年代的奮斗精神!”

“馬斯克靠政府補貼發財,卻叫我們懶惰?億萬富翁的虛偽嘴臉。”

“馬斯克贊揚阿美莉卡,卻貶低美國,他到底站在哪一邊?為了特斯拉的生意嗎?”

“他關于政客腐敗的說法有道理,但把所有民眾都叫‘廢物’太離譜了,制造業回流是個復雜問題,不是簡單地讓人們去工廠就能解決的。”

“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正在推進,他這話有點夸張,SpaceX的成功不就是因為NASA的合同嗎?他怎么好意思批評?”

但以反對聲為主,沒人喜歡被指責,尤其是被億萬富翁指責,你這么富了,指責我們不肯吃苦,我們吃苦為了你的企業和利益?

雙方之間的矛盾天然就不可調和。

此時反而奧爾德林說了什么變得不重要了,因為馬斯克親自跳進輿論場和民眾廝殺起來。

而在華國,登月只完成了一半。

還有剩下一半就是回到地球,還沒有完成。

大家仍然在觀看直播,哪怕直播畫面里只有模擬動畫。

但大家希望能夠聽到登月艙和指令艙順利完成對接的消息。

任務進行到第112小時10分鐘,林燃和奧爾德林在“登月艙”內完成EVA后,整理裝備,確保20公斤月球樣本安全存放在密封容器中。

另外則需要檢查上升引擎、導航計算機和反應控制系統。

林燃逐項核對:“APS燃料壓力正常,推力3300磅,導航系統在線。

氧氣充足,壓力5psi,艙內溫度22攝氏度。”

檢查完之后,林燃說道:“巴茲,接下來是關鍵時刻,我們準備回地球了!”

“準備起飛。”他通過通訊器報告:“文昌控制中心,登月艙準備上升,請求許可。”

控制中心回應:“登月艙,同意上升。”

韋旭航在指令艙內監控軌道:“登月艙,CSM軌道穩定,隨時支持交會。”

林燃回應:“收到。”

GET112:32:40,林燃啟動分離序列,引爆爆破螺栓,伴隨“砰”的一聲,上升級與下降級分離。

下降級留在月球表面,成為這次登月的永久紀念碑。

林燃說:“分離成功,準備點火。”

GET112:33:00,上升引擎點火,推力3300磅,登月艙震動,緩緩升離月球表面。

舷窗外,靜海的灰白色地形迅速遠去。

“高度100米,上升速率10米/秒。”

“姿態穩定,Roll0°,Pitch90°。”

二人感到輕微推力,身體被壓向座椅。

燃燒持續約7分鐘,引擎將登月艙送入約17x85公里的橢圓軌道。

林燃報告:“引擎關閉,軌道參數17.1x84.9公里,誤差0.1海里。”

文昌控制中心的指揮官內心松了一口氣:“完美燃燒,指令艙,登月艙已進入軌道。”

直播間里:“登月艙成功起飛!宇航員從月球表面升空,進入軌道,準備與指令艙交會!”

GET112:40:00,登月艙進入軌道后,準備與指令艙進行交會。

韋旭航在指令艙內操作導航系統,調整軌道,確保與登月艙同步。

他通過雷達鎖定登月艙:“距離5公里,接近速度2米/秒。”

林燃啟動程序P32,也就是同橢圓序列啟動,調整“登月艙軌道至與“指令艙接近的同橢圓軌道。他報告:“P32執行,軌道調整中。”

奧爾德林則在監控雷達:“距離3公里,DeltaV10fps。”

在完成登月后,奧爾德林身體狀態很好,壓根就不需要死在月球上。

在痛罵一通之后,心情就更好了。

韋旭航在指令艙內微調姿態:“教授,我看到你們了,姿態對準。”

他操作RCS推進器,使指令艙的對接錐形座面向登月艙。

交會階段的主要難點在于,上升階段燃料有限,小的速度誤差就有可能導致軌道偏差,進而需要宇航員自己做額外機動。

其實很難想象,阿波羅登月居然每次都能成功,整個技術方案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很復雜的。

中間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同橢圓交會方法需約3.5小時,幾乎兩個軌道,涉及持續更新和監控,增加了宇航員工作量。

根據阿波羅飛行日志記錄,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上升階段心率分別達90和120,反映了心理壓力,而對接時的緊張操作進一步加劇了壓力。

GET113:30:00,進入終端階段,林燃控制登月艙接近指令艙。舷窗外,指令艙外殼在月光下閃耀,逐漸放大。

奧爾德林報告:“距離200米,接近速度1米/秒。”

林燃注視對接窗的十字線,微調RCS推進器:“100米,速度穩定。”

他小心操作控制桿,確保探頭對準錐形座。

韋旭航協助:“指令艙姿態鎖定,準備對接。”

GET113:33:00,“接觸!”林燃喊道。

對接探頭進入錐形座,三個捕獲鎖扣卡入,發出“咔嗒”聲。

奧爾德林確認:“軟對接成功,三鎖扣鎖定。”

林燃啟動探頭收回,12個鎖扣逐一咬合,完成硬對接。

奧爾德林興奮地說:“對接成功!教授,干得漂亮!”

林燃回應:“團隊的功勞,旭航,你的軌道調整同樣關鍵了。”

直播間里:“交會對接成功!登月艙與指令艙完美連接,我們的宇航員即將返回指令艙!”

在看直播的華國民眾內心松了一口氣。

GET113:40:00,林燃加壓對接隧道,空氣嘶嘶流入,壓力平衡至5psi。他們打開艙門,帶著樣本箱和裝備飄入指令艙。

韋旭航迎接:“歡迎回來,月球樣本看著真棒。”

林燃遞過樣本箱:“20公斤月球寶藏,交給地球科學家了。”

奧爾德林笑著說:“韋,月球風景不錯,下次就輪到你了。”

韋旭航內心激動難以自已,笑容壓根就掩飾不住。

GET113:50:00,他們密封艙門,拋棄登月艙。

林燃按下分離按鈕,登月艙緩緩漂離,最終將墜回月球表面。

林燃心想,自己在月球上又多了一個門。

奧爾德林通過舷窗觀察:“登月艙,謝謝你。”

GET135:23:42,指令艙在月球軌道上,準備進行跨地球注入(TEI)燃燒。

也就是從月球軌道進入到回地球的軌道上來。

文昌控制中心發送數據:“TIG135:23:42,DeltaV3281fps,姿態Roll0°,Pitch180°,燃燒時間150秒。”

林燃輸入數據:“數據已錄入,SPS引擎就緒。”

韋旭航檢查指令艙主引擎:“燃料壓力正常,推力20500磅。”

隨后林燃確認導航:“星象儀校準完成,姿態鎖定。”

控制中心確認:“指令艙,進行跨地球注入。”

林燃回應:“收到,準備點火。”

GET135:23:42,飛船進入月球背面,通信中斷。

SPS引擎點火,持續2分30秒,推力20500磅,加速飛船至約1.1公里/秒,脫離月球引力。

林燃注視計時器:“DeltaV2000fps…3000fps…”

“溫度正常,推力穩定。”

“電池支持正常,無異常。”

GET135:26:12,引擎關閉,飛船輕輕一震。

林燃報告:“TEI燃燒完成,速度1.12公里/秒。”

奧爾德林感嘆:“地球,我們回來了!”

舷窗外,月球迅速縮小,地球開始浮現。

韋旭航說道:“這地球真美,像回家的燈塔。”

“TEI成功!指令艙脫離月球軌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B站官方直播間。

GET136:00:00至188:00:00,三天返程中,宇航員執行兩次中途校正。

GET150:00:00,第一次MCC使用RCS推進器,燃燒10秒,調整速度0.5米/秒。

林燃操作星象儀,確認姿態:“校正完成,軌跡誤差0.01海里。”

奧爾德林通過舷窗觀察地球:“越來越大了,像在召喚我們。”

韋旭航則在記錄數據:“再入走廊已鎖定,預計濺落東海。”

如果濺落地在太平洋,真不一定能回去。

林燃生怕被老美全球追捕。

他們分別通過視頻連線與家人通話,除了奧爾德林。

GET194:49:12,接近地球,距離約4000公里,速度11公里/秒。

林燃啟動分離序列,拋棄服務艙,露出指令艙熱盾。

林燃報告道:“服務艙分離,熱盾暴露。”

直播間里:“指令艙準備再入!服務艙已分離,宇航員即將面對大氣層的考驗!”

GET195:03:05,指令艙以11公里/秒進入大氣層,熱盾承受約2800攝氏度高溫,艙外被熾熱等離子體包圍。

宇航員經歷6.5G加速度,被壓在座椅上。

奧爾德林咬牙:“這G力比發射還猛!”

林燃笑著:“巴茲,堅持住,馬上到家了!”

GET195:07:00,等離子體消散,舷窗外出現藍天。

GET195:12:00,主降落傘展開,速度減至10米/秒。

指令艙在東海濺落,距離華國的回收船僅2公里。

GET195:18:00,直升機抵達,宇航員被吊至回收船甲板。

華國這邊迎接并頒發榮譽勛章。

林燃咧嘴笑道:“看,我就說小意思,順利完成任務!”然后敬禮。

對方回敬之后:“歡迎回來,你小子還是太冒險了,雖說我還是覺得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哪怕你成功了,我們都不希望你再去月球。”

林燃了然:“放心,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任務,我肯定不去好吧。”

奧爾德林從對方手里接過勛章,想起當年他是從尼克松總統手里接過勛章。

一晃已經半個世紀過去,此刻他內心真的感慨萬千,潸然淚下,他很清楚,在月球上是無盡的開心,而回到地球之后,自己已經沒有希望回到阿美莉卡了。

或者說,阿美莉卡讓他回去,他都不敢回去。

心在卡納拉維爾角,身在文昌。

在自己人生的最后階段,奧爾德林分外感傷。

韋旭航接過勛章后敬禮,寒暄兩句之后向甲板上的親人們揮手:“我們回來了!”

央視里,新聞主播激動道::“華國宇航員成功濺落太平洋!他們完成了歷史性登月任務,為華國贏得榮譽,也為人類探索太空開辟新篇章!”

(這里的時間戳都是根據NASA官網阿波羅11號登月日志進行的微調。)


上一章  |  科技入侵現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