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第1013章  這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空子太大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清要完 >>大清要完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13章  這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空子太大了!

第1013章  這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空子太大了!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31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大清要完 
第1013章這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空子太大了!

第1013章這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空子太大了!

1888年10月的威尼斯,秋日的陽光透過圣馬可廣場的拱廊灑在石板路上。一輛懸掛著太平天國外交牌照的黑色馬車緩緩駛入威尼斯宮前庭,車輪碾過鋪滿落葉的石板路發出清脆的聲響。

“提督,我們到了。”

小野寺椿率先跳下馬車,這位來自日本的副官身著太平天國海軍深藍色制服,腰間配著一把精致的武士刀。他轉身扶住車門,羅新華高大的身影隨即出現在車門前。這位遠征艦隊提督今年還不到四十歲,卻已經指揮或作為主力參加過多場決定性的大海戰,而且還是太平海軍,不,是如今全世界海軍中戰功最為顯赫的第一人!

他整了整軍帽,抬頭望向這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一隊太平天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在宮門前整齊列隊。為首的一個少校見到羅新華立即敬禮:“提督閣下!總理正在波德斯塔廳等您。”

穿過長長的走廊,羅新華的軍靴在大理石地面上發出清脆的回響。走廊兩側懸掛著歷代威尼斯總督的肖像,那些威嚴的目光無奈地看著這位來自東方的海軍將領——世界的海權已經不屬于他們的后代子孫了!

波德斯塔廳的大門敞開著,羅新華遠遠就聽見父親熟悉的聲音:“.實在不行,就請沙皇轉移到葉卡捷琳娜堡,再請李鴻章派袁世凱率領兩三萬大唐遠征軍幫忙,一準能平了民意黨.”

羅新華在門前整了整軍裝,輕輕咳嗽一聲。廳內的談話聲戛然而止。

“進來吧。”羅耀國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寬敞的會議廳內,羅耀國正坐在一張鋪滿地圖的長桌前,身旁是妻子娜塔莉亞、次子羅新北和外交尚書吳超越。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窗,在地圖上投下五彩斑斕的光斑。桌上擺著幾杯冒著熱氣的咖啡,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煙草和咖啡混合的香氣。

“父親。”羅新華立正敬禮,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娜塔莉亞朝他溫柔地笑了笑,羅新北則擠了擠眼睛。

羅耀國站起身,這位太平天國的實際掌權者雖然已年近六旬,但腰背依然挺得筆直。他今天穿著一件深灰色的軍裝,胸前別著一枚小小的金質太平天國徽章。

“來得正好。”羅耀國走向墻邊的紫檀木柜,取出一個精致的雕花木盒,“先把這個給你。”

羅新華接過木盒,沉甸甸的。他輕輕打開盒蓋,黑色的天鵝絨襯里上,兩枚金光閃閃的將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是.”羅新華的聲音有些發緊。

“大將銜。”羅耀國微笑著說,“從今天起,你就是太平天國海軍大將了。”

羅新華感覺喉嚨發緊。他現在的軍銜是上將,兩邊肩膀各三顆星。再加兩顆,就是一邊四顆星的大將了——這在太平天國海軍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晉升速度。

“這是不是太快了?“羅新華低聲問。

羅耀國已經走到他面前,親手將兩顆閃閃發亮的將星給兒子掛上了。“快?這幾年你打了多少場海戰?從東太平洋一直打到大西洋的北海,為太平天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海軍上下就沒人不服你的。”他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這軍銜是你應得的。”

羅新華挺直腰板,感覺肩上的四顆星沉甸甸的。他知道,這不僅是對過去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謝謝父親。”他鄭重地說,“這都是將士們用命,還有造船廠的工人兄弟們日夜趕工的功勞。”

羅耀國滿意地點點頭,示意他坐下:“既然你提到了造船,正好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你啊,必是未來的海軍掌舵人。”他轉向吳超越,“把那份文件拿來。”

吳超越從公文包中取出一迭裝訂整齊的文件,遞給羅新華。文件封面上燙金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草案)”幾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羅新華翻開文件,眉頭漸漸皺起。文件詳細列出了各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分配:太平天國:150萬噸;大英帝國:120萬噸;德意志帝國:60萬噸;美利堅合眾國:60萬噸;法蘭西第三共和國:40萬噸;俄羅斯帝國:40萬噸

“這個‘限制’.”羅新華抬起頭,困惑地看著父親,“是真的限制嗎?我們實際擁有的主力艦噸位遠遠不到150萬噸。”

羅耀國啜了一口咖啡,嘴角微微上揚:“繼續說。”

“按照這個標準,如果我們把150萬噸全用來造戰列艦,以2.5萬噸的標準排水量計算,可以造60艘!這.這也太多了吧?”

“不多,不多。”羅耀國放下咖啡杯,“我們哪能全造戰列艦?還得造重巡和航母呢。而且2.5萬噸標排太小,20年后不頂用,咱們至少需要10艘4.5萬標排的戰列艦。”

羅新華快速心算著:“如果造10艘,4.5萬噸級的,戰列艦的總噸位就是45萬噸。剩下105萬噸全造航母和重巡?這也太多了吧?”

羅新北突然插話:“大哥,航母才是未來。”這位曾經的海軍航空兵中隊長眼中閃著光,“笨拙的戰列艦早晚會被淘汰。”

羅耀國接過話題:“具體分配是這樣的.”他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下幾行數字:戰列艦:10艘4.5萬噸級(45萬噸);試驗艦:3萬噸級2艘,3.5萬噸級2艘,4萬噸級2艘(共21萬噸);重巡洋艦:25艘1.2萬噸級(30萬噸);航空母艦:20艘2.7萬噸級(54萬噸)

“20艘航母?!”羅新華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這也太多了吧?”

羅新北興奮地說:“不多!未來海戰,航母才是主力。一艘航母搭載80架飛機,20艘就是1600架!這相當于三個航空軍的兵力!”

羅新華搖頭:“不合適,不合適.”他轉向父親,“這個條約的空子太大了。如果我是德國或美國的海軍部長,一定會把60萬噸全用在戰列艦上——造15艘4萬噸級的,或者12艘5萬噸級的超級戰列艦。”

羅耀國突然笑了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然后呢?”

羅新華一愣,突然明白了什么:“父親.您該不會是.盼著他們這么干吧?”

羅耀國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威尼斯運河上的貢多拉輕輕搖曳,遠處亞得里亞海的海面泛著粼粼波光。

“新華,你了解造一艘5萬噸級戰列艦要多少錢嗎?”他沒有回頭,聲音平靜。

羅新華思索片刻:“至少要1500萬銀元,可能還不止。”

“肯定不止。”羅耀國轉過身,“還需要擴建船塢,改造港口,訓練專門的操作人員。一艘這樣的巨艦,從設計到服役至少要10年,花費足夠拖垮一個小國的財政。”

他走回桌前,從文件夾中抽出一張圖紙。圖紙上是一艘龐大戰列艦的設計圖,標注著“5萬噸級,3×3聯裝410毫米主炮,30節航速”。

“這是.”羅新華倒吸一口涼氣。

“我們‘不小心’會泄露給德國和美國的設計圖。”羅耀國微笑著說,“讓他們以為,未來的海戰將由這些鋼鐵巨獸主宰。”

吳超越補充道:“根據情報,德國海軍部已經有人提出要建造4.5萬噸級的戰列艦了。這份設計圖會讓他們更加狂熱。”

羅新華終于完全明白了父親的計劃:“所以.我們表面上允許各國建造戰列艦,實際上是在誘導他們把資源浪費在過時的武器上?”

“正是。”羅耀國點頭,“等他們醒悟過來時,我們的航母戰斗群已經可以主宰任何一片海域。”

娜塔莉亞輕聲說:“但要讓這個計劃成功,必須確保各國真的把大部分噸位用在戰列艦上。”

“這就是條約的精妙之處。”羅耀國解釋道,“我們故意把主力艦的定義定得很寬——只要是1萬噸以上、裝備150毫米以上火炮或能搭載飛機的艦艇都算。這樣,各國海軍部會認為造大艦更‘劃算’。”

羅新華快速思考著:“但如果他們不上當呢?”

羅耀國冷笑一聲:“他們一定會上當。因為戰列艦代表著'大炮巨艦'的榮耀,沒有哪個海軍將領能抗拒這種誘惑。”他頓了頓,“特別是這次的世界大戰已經證明了巨艦大炮的優勢!2條2.65萬噸的應龍型可以輕松擊沉4條2.28萬噸的‘赫爾戈蘭’級!”

“吳尚書,安排人把這份設計圖‘泄露’給德國海軍部。記住,要讓他們以為是偷來的。”

“明白。”吳超越在筆記本上記下。

羅新華仍在思考這個計劃的細節:“父親,如果各國真的全力建造戰列艦,15年之后,應該會出現不少4.5萬噸的超級戰列艦。可我們的航母又需要多少年才能真正形成戰斗力?”

“至少15年,也許要20年。”羅耀國肯定地說,“航母的技術門檻比戰列艦高得多。飛機起降、甲板調度、艦載機維護這些都需要長期積累的經驗。所以我們還需要建造10艘標準排水量4.5萬噸的超級戰列艦!再加上美利堅帝國、日本國、朝鮮天國、印加天國可以分到的主力艦額度,足夠震懾住美利堅合眾國和德國幾年。”

他走到墻邊的海圖前,指著太平洋區域:“而等到20年后,當他們的120萬噸戰列艦全部形成戰斗力時,我們的二十個航母戰斗群已經可以控制全球所有重要水道。”

羅新北補充道:“而且航母的建造周期比戰列艦短。一旦我們掌握了建造和使用航母的整個流程,再建造2.7萬噸級的航母,兩三年就能服役了。”

羅新華終于露出了笑容:“我明白了。這個條約表面上限制軍備,實際上是在引導各國走上一條錯誤的軍備競賽道路。”

“不僅如此。”羅耀國意味深長地說,“等他們發現戰列艦已經過時的時候,很可能已經一腳踏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

會議廳內一時安靜下來,只有壁爐里的木柴偶爾發出噼啪的響聲。所有人都沉浸在羅耀國描繪的未來圖景中——太平天國的航母戰斗群在全球海域游弋,而那些耗資巨大的戰列艦則淪為港口里的擺設。

“還有最后一個問題。”羅新華打破沉默,“英國人會怎么選擇?他們一向精明。”

羅耀國胸有成竹:“英國人會在戰列艦和航母之間搖擺不定。條約給他們120萬噸的額度,正好夠他們兩頭下注,一邊造戰列艦,一邊也搞一點航母,但哪頭都做不到最好。”

他走到羅新華面前,拍了拍這位新任海軍大將的肩膀:“你的任務是,三年內組建第一支實驗性航母戰斗群。先從快速商船改建的航母開始,摸索作戰經驗。”

羅新華立正敬禮:“是!”


上一章  |  大清要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