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9月6日,拂曉。
魯登道夫中尉的2號坦克碾碎了最后一道鐵絲網,履帶下傳來木質障礙物斷裂的脆響。他推開艙蓋,晨霧中彌漫著硝煙和燃燒橡膠的刺鼻氣味。敦刻爾克市區就在前方!
現在,距離魯登道夫中尉的坦克連越過法比邊境僅僅過去了不到24個小時!
在短短的24個小時內,魯登道夫和他的戰士們連續突破了法國人的三道防線,推進了超過15公里,擊潰了至少三個紅色法蘭西的營級單位,而自身付出的代價僅僅是6輛坦克暫時失去行動能力(半數是機械故障)外加27人陣亡或受傷。
事實證明,法國佬壓根就沒有幾門能對付坦克的火炮!
“全連注意,保持楔形隊形!”魯登道夫對著一名坦克傳令兵吼道,“告訴阿道夫,他的07號車打頭陣!”
07號坦克的炮塔轉動,阿道夫少尉油膩的鋼盔下是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睛。他啐了口唾沫,對著駕駛員大喊:“前進!別讓法國佬喘氣!”
德軍裝甲連的六輛坦克排成鋒矢陣型,履帶碾過泥濘的田野。在他們身后,一個連的騎兵揮舞著馬刀,一個營的摩托化步兵的乘坐的卡車引擎發出轟鳴,揚起漫天塵土。
法軍的抵抗比預想的頑強。雖然他們沒有什么能用的反坦克炮,但他們會用加特林機槍掃射坦克的觀察窗,會用燃燒瓶猛砸坦克的車身,還會挖壕溝、埋地雷。一處反坦克壕前,又有一輛德軍坦克陷了進去,法國士兵從戰壕里躍出,將炸藥包塞進底盤。爆炸的火光中,魯登道夫看見一個滿臉煤灰的法國少年兵舉著紅旗,高喊“為了共和國!”——然后被另一個坦克的機槍打成篩子。
“瘋子……”阿道夫咬牙,“他們連刺刀都敢往坦克上捅!”
魯登道夫沒回答。他的望遠鏡里,敦刻爾克的鐘樓已經清晰可見。
9月6日正午,敦刻爾克港口。
魯登道夫的坦克連沖進市區時,街道空無一人。碎玻璃和彈殼在履帶下咯吱作響,騎兵在前方偵察,突然,一名傳令兵狂奔而來:“中尉!港口有炮擊!”
話音未落,天空傳來火車呼嘯般的尖嘯——然后是一陣地動山搖的爆炸。遠處,一個剛剛擺好的德軍105毫米榴彈炮陣地被巨大的橘紅色火球瞬間吞沒。
“法國人的列車炮?”阿道夫皺眉。
從另一輛坦克車里探出半個身子的魯登道夫搖頭:“聲音不對.那是好像是艦炮!”
他們沖向港口。轉過最后一個街角時,所有人都僵住了——
六艘鋼鐵巨艦如山脈般橫亙在港灣內,漆黑的炮管緩緩轉動。艦艏的白色編號在硝煙中格外刺眼那是英國皇家海軍的“海軍上將”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11000噸的龐然巨物,10英寸主炮的炮口還在冒煙。
“上帝啊……”阿道夫的喉結滾動,“這怎么打?”
旗艦“豪上將”號的艦橋上,約翰·霍雷肖·納爾遜史密斯爵士放下望遠鏡,嘴角勾起一絲冷笑:“德意志的小玩具也敢來敦刻爾克?”他轉向炮術長,“用6英寸炮,給他們上一課。”
副炮齊射的轟鳴中,魯登道夫的坦克連被迫后撤。一輛2號坦克很不幸地被直接命中,炮塔像玩具般飛上半空。
傍晚,一列裝甲列車噴吐著蒸汽駛入敦刻爾克東站。車廂門轟然洞開,頭戴紅色軟帽的赤衛隊士兵高唱《國際歌》涌上月臺。東布羅夫斯基委員跳下車,軍靴踏過積水,濺起淡紅的水花——不知是油漆還是血。
“同志們!”他揮動左輪手槍,“把德國佬趕出法蘭西!紅色法蘭西萬歲!”
“萬歲,法蘭西!”
來自巴黎的赤衛隊戰士們發出狂熱的呼喊!對他們而言,戰爭根本不是昨天才爆發的,而是十幾年來從沒有結束,所以他們根本不懼怕和德國人作戰,甚至還盼望著早一點和該死的德國佬交戰只有打敗了萬惡的德意志帝國主義,紅色法蘭西才能擁有未來!
港口中的“豪上將”號上,史密斯爵士瞇起眼睛:“巴黎的赤色分子?有意思。”他抓起鋼筆,對通訊官道:“給多佛爾發電——”
電文:致皇家海軍總部
敦刻爾克仍在盟軍手中。六艘“海軍上將”級艦炮壓制德軍攻勢,巴黎赤衛隊增援抵達。建議本土艦隊立即封鎖卡特加特海峽和黑爾戈蘭灣。
——約翰·霍雷肖·納爾遜史密斯,1884年9月6日。
電報發完,他望向窗外。港口的探照燈掃過海面,照亮了正在轉向的艦影。而更遠處,德軍的炮群仍在閃爍,但是在6條“海軍上將”級上的24門10英寸大炮的壓制下,那些150毫米、105毫米的榴彈炮又能發揮多少威力?
德國佬當然還可以調集大量的280毫米列車炮來轟擊敦刻爾克。但那可得花不少時間!
時間可不在德國佬那邊!
9月7日黎明,德軍主力繞過敦刻爾克,兵分兩路——一路撲向加萊,試圖切斷英吉利海峽的航運;一路殺往里爾,目標直指紅色法國的工業心臟。
而在北海,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的兩個分艦隊正全速駛向卡特加特海峽和黑爾戈蘭灣。一艘老舊的鐵甲艦上,水兵們擦拭著銹跡斑斑的8英寸炮。艦長望著晨曦中的海平線,喃喃自語:“該讓普魯士的雜種們知道大英帝國才是歐洲的霸主了。”
1884年9月7日,巴黎人民宮。
在簡樸的沒有任何裝飾品的會議室內,長桌旁圍坐著紅色法蘭西的最高權力核心——布朗基、摩爾、弗里德里希、瓦爾蘭等人。空氣中彌漫著劣質煙草和咖啡的味道。
布朗基將前線電報重重拍在桌上:“同志們,敦刻爾克暫時守住了!”
瓦爾蘭猛地站起身:“是英國佬的軍艦開進了港口?”
“六艘‘海軍上將’級戰列艦,”弗里德里希冷笑,“11000噸的鋼鐵棺材,這型戰列艦拉到太平洋上只是活靶子,但是在英吉利海峽上,他們依舊是無敵的存在。”
摩爾緩緩吐出一口雪茄煙,灰白的胡須下嘴角微揚:“形勢正在向最好的方向發展——不是小好,是大好啊!”
桌邊所有人都轉向這位留著大胡子的理論家。摩爾的手指劃過歐洲地圖,在柏林和圣彼得堡之間劃了條紅線。
“威廉皇帝的野心會害死他自己,”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德國人現在看似勢如破竹,但他們的裝甲矛頭一定會在巴黎城下折斷!”
布朗基皺眉:“可我們的防線正在崩潰.敦刻爾克恐怕也守不了太久,一旦德國佬的列車炮到達前線,英國人的戰列艦恐怕就會灰溜溜撤離了。”
“困難只是暫時的!”摩爾打斷他,“德國人每前進一公里,戰線就拉長一公里。他們的后勤能支撐多久?一個月?兩個月?”
弗里德里希接過話頭:“而一旦德軍在巴黎受挫,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會做什么?”
瓦爾蘭眼睛一亮:“那個蠢貨一定會撲向巴爾干!”
“沒錯!”摩爾一拳砸在君士坦丁堡的位置,“俄國熊早就垂涎富庶的巴爾干半島。只要德國顯露出疲態,沙皇的軍隊立刻會沖向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那頭俄國熊的自我感覺一直很好!”
“然后德俄就會打得難解難分?”布朗基終于反應過來。
摩爾重重點頭:“帝國主義之間的全面戰爭一旦爆發,就必然會有輸家。而戰敗的帝國……”他環視眾人,“必定會爆發革命!同志們,你們覺得誰會成為下一個紅色國家?”
會議室的溫度仿佛驟然升高。瓦爾蘭思索著道:“德國?俄國?”
“都有可能。”弗里德里希展開一張統計表,“德國社會民主黨已有50萬黨員,俄國工人階級也在覺醒。一旦戰爭拖垮經濟……”
“但我們必須先守住巴黎!”布朗基拍桌怒吼,“沒有紅色法蘭西的堅持,一切理論都是空談!”
摩爾點頭:“所以明天的《人民報》頭版要寫——‘每一座街壘都是革命的堡壘,每一桿步槍都是無產階級的筆’!”
突然,通訊官沖進會議室:“急電!德軍已分兵加萊和里爾!”
弗里德里希快步走到沙盤前,抓起代表德軍的藍色小旗:“分兵肯定是一個錯誤,這會進一步削弱攻擊巴黎的力量!”
瓦爾蘭冷笑:“而且加萊和里爾是比敦刻爾克更難啃的要塞!”
布朗基轉向摩爾:“你覺得沙皇要多久才會對巴爾干動手?”
“68個月,”摩爾分析道,“考慮到俄國的氣候,沙皇不大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冬季出兵,明年春天東歐的翻漿期后,沙皇的灰色牲口就會沖進巴爾干!”
“68月?”瓦爾蘭咬牙,“赤衛隊可以至少可以在巴黎堅守12月!”
摩爾道:“不是12個月,而是永遠!巴黎.永遠不會投降,不會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