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廚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妙廚 >>妙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意

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意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6日  作者:須彌普普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須彌普普 | 妙廚 
→、、、、、、、、、、、、、、、、、、、、、、、、、

接過布包和錢,宋妙沒有隨身帶上,而是返身回房,將其收進一只小小木匣里,方才再度出來。

她問了回靈河鎮的具體安排,等得知那老鄉是能帶路的靈河鎮人,屆時韓礪等人會提前回官驛收拾東西一并出發,在未時中之前抵達渡口等候船只,便問道:“那要幾時才能到衛州城?”

“就算走得再快,要趕著的話進城也得半夜了。”那拎鴨的同鄉道。

大魏尋常并不宵禁,按著韓礪素日行事,肯定是要連夜進城的。

但衛州畢竟不比京城繁華,這么晚,多半已經沒有什么吃食賣了。

幸而可以捎帶干糧,過了午時才出發,也還來得及吃一頓飽飯。

宋妙本是打算出去采買,此時見得送來了幾只鴨,索性隨材做菜,先叫了大餅過來,安排他去燒水預備殺鴨燙毛,又同那李阿婆與靈河鎮人道:“二位都要帶路,不好餓著肚子,一會一起吃一口吧。”

李阿婆道:“那韓秀才公也叫我跟小娘子打個商量,問能不能幫著給大家做一頓午飯,把我們兩個也預上,只我有些不好意思說。”

來往幾次,宋妙也有些知道這李阿婆性子了,便笑道:“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倒也不白吃——鴨毛難除,我還怕時間緊,大餅一個人忙不過來,阿婆若是得空,幫著拔一下毛?”

那李阿婆頓時極高興,道:“我正閑著,哪有不得空的!”

一時邊上那同鄉也忙道:“叫俺也搭個手罷!俺慣會做這個!年輕時候,還常去流水席面上打下手,專管殺雞殺鴨殺魚哩!”

這同鄉也是個老嫗,姓黃,比李阿婆要年輕個幾歲,先還不怎么說話,等開了口,搭幾句,一聽也是個爽利的。

想也知道,從靈河鎮來滑州的這條道本就麻煩,水路山路再水路,天不亮就要出發,忙活一天,又要趕著回鄉,折騰得不得了。

若不是說做就做、不怕辛苦的,遇得這樣天氣,只怕早在家里休息了。

說話間,三人去了廚房。

一路閑聊,宋妙這才知道那黃阿婆身世。

原來她前年走了丈夫,幸而還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跟著大女婿去了京城謀生,小女兒心疼老娘,小女婿也是個通情達理,就把岳母接來家里照管,老人也幫著看看小孩,做做家務什么的。

“俺那小女婿做點小生意,買了鄉下人養的雞鴨回來鎮上賣,好容易這兩年日子好些了,誰曉得這次發大水,把他那放雞鴨的棚子給沖了。”

“因雨水不停,俺女跟女婿打鄉下收回來的好幾批貨攢在一起,還沒來得及賣,結果一下子全跑出去了,急得人險些氣都喘上不來!”

她說起家里事情,長吁短嘆,指著籠子里那幾只鴨子道:“找回來三四十只都是這樣的麻鴨,說是才養了三個來月,膽子小些,不敢走遠。”

“到底怕過一陣子夏天又發大水,再把棚子沖了,又因家底都拿出去壓貨了,米面都要見底,俺聽得人說滑州城中樣樣價貴,就想著把這些個帶出來賣了去,指望多得些本錢,支應過這一陣。”

那李婆婆聽一句,嘆一聲,最后道:“我原以為我們種田種地難,總羨慕你們養雞鴨鵝的,原來也不容易。”

“條條蛇咬人,這世間哪有容易的事!”黃阿婆也“唉”了一聲,“只盼能多點子本錢,等水澇過了還做回雞鴨生意——除卻這個,也不會旁的,就怕本錢不夠!”

宋妙聞言,把滑州正招募勞力挖河修堤的事情說了,又道:“十文錢一個人頭,阿婆女兒女婿到處鄉下收雞鴨的,想來熟悉各處情況,若能拉上百十來個人,也是一吊錢的賞金,雖是辛苦些,總比什么都沒有的好。”

黃阿婆來得匆忙,還不知道這個消息,聽得宋妙一說,忙不迭追問詳情,一時直拍大腿,道:“還有這等好事!”

又去看一旁李婆婆。

后者自然幫著解釋,又道:“我也正急著回去,一心要吃到這個錢哩!”

三人說話間早到了廚房。

官驛的灶上是常備熱水的,大餅正要殺鴨子,但他到底年紀小些,從前幫工的多是白案,跟了宋妙這一向,做的多是魚、豬之流,此時提著鴨子,殺起來頗有些忙亂。

兩個老嫗立時上去幫忙。

見此處無需幫手,宋妙盤了一下,便交代了一聲,自己折返出了門。

鴨子乃是水禽,尤其眼下又是水澇之際,小鴨在黃濁水里頭游啊游,身上更容易裹帶一股騷味同水腥味,要是處理得不好,很敗人胃口。

尋常一般是用焯水之法去其腥臊,但宋妙覺得本就是嫩鴨了,再焯水,鮮味跟肉味都要被焯沒了,倒不如拿其他東西去壓一壓。

官驛里頭還有濁酒,一二文就能買一碗,完全可以以酒代水來燜,但單用酒來壓那味道肯定不夠。

她家吃鴨,除卻肉質非常好的可以拿來燉湯,或同筍干取其濃鮮,或下白果得其清香,其余時候,多是煸炒。

尤其夏秋之時,和那仔姜同炒,其中滋味,妙不可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雖然將將要入夏,還不到時候,但非常湊巧,她前幾日就聽得官驛里有行商同人商量價錢,正是賣的仔姜。

她轉到前堂,果然見得那商人正跟幾個手下坐著說話。

她上前打了個招呼,笑問道:“前日恍惚間聽得一句,說是員外運的貨里頭有仔姜,卻不曉得愿不愿散賣的?我買不多,只要五六斤。”

這一隊十二三人,打頭那個是南邊來的行商,本是要往京城去的,不想道路斷了,滯留在此。

那貨物里頭旁的也就罷了,另有些卻是時鮮之物,尤其一樣原是連泥帶土的仔姜,不能久放,行商發愁得很,正想方設法把東西在滑州城中散賣了,免得虧損太過。

彼此都是住在官驛里的熟面孔,尤其宋妙手藝,近來每每到了晚飯那一頓,都要香得一堂吃飯的人無處可逃,那當頭行商自然認識。

他被問到頭上,忙把手里賬本放下,應道:“賣的,賣的!若是小娘子要,就給你便宜些,都是熟人,低頭不見抬頭見的!”

京畿一帶的仔姜至少要六月才能吃,這樣南邊來的早季候食材,再如何算便宜些,依舊是個高價。

宋妙曉得行情,也不做還價,道了謝,一起跟著到后頭院子里拿姜。

因見那板車上一簍一簍的姜,俱用泥沙保著,又帶根同一點莖桿,拿在手上一看,有些還很嫩,有些已經略微不夠“仔”,外皮變厚變干,再也不水靈,一副小老頭子帶上虎頭帽扮嫩,卻不小心露出下巴稀疏白胡須模樣。

那商人倒是厚道,讓人幫著抬了好幾筐下來,道:“小娘子自家選吧,選些嫩的,挑仔細些。”

一時宋妙挑了一籃子,給了錢,卻又指著那幾大板車問道:“員外這些也都是仔姜嗎?好不好賣的?”

那商人一時大倒苦水:“有些是,有些卻是旁的時鮮,只這一回實在倒霉,太難賣了!”

“仔姜本就不便宜,我這是合浦郡的早熟姜,特地訂買的,千里迢迢送來,車馬錢、過路商稅,另又有鏢師錢,早添了許多本錢,肯定要賣貴些。”

“若是到了京城,輕輕松松就能脫手,偏偏堵在這滑州,一堵已經好些天了,拿出去兜售,本地商家一聽價錢,十個有九個擺手,若要強往京城去,一路下雨,我這些又是大車,許多地方過不去……”

宋妙自然知道其中麻煩。

他們一行人從京城來滑州,全是小車,里頭運的又多為量測、水工之物,不怎么怕水泡,即便這樣,還霉了好幾樣木制品,叫一眾學生心疼不已。

而今商隊里頭又有時鮮,又有貨物,自然更怕水泡。

其余行商如若買賣的是尋常貨品,反而好出手,偏偏他販運的都是稀罕貨,平日里或許大家還多看一眼,湊個熱鬧,而今都水澇了,樣樣價錢飛漲,尋常菜都賣出高價,得咬咬牙才下手來買,哪里還愿意理會這高價又加高價的。

她雖只是個做小本買賣的,卻也很能體會其中艱難——試想若是自己辛辛苦苦一晚上做了許多吃食,結果叫賣一天,全無人買,眼見就要全數腐壞,如何能不急?

“如若不想折價賣,不如請人做成酸壇姜,雖要多花些力氣,又要買壇子,到底能拖延一番,不至于全數變成老姜——我看這雨下了成月,說不得過一陣子就能停了,到時候送到京城,正好腌得差不離,拿出去就能脫手。”

那商人聞言,一副頗為意動模樣,只琢磨了片刻,便道:“多謝小娘子提點,我這就去問問,看看城里有沒有合適的人能幫著做酸壇姜!”

若不是項元走了,宋妙倒是挺想把對方家里廚子介紹給面前此人——那一位腌的酸姜味道很不錯。

她想了想,道:“也不一定要是酸壇姜,或是腌成糖姜,或是做成其他姜脯,雖都要再下本錢,只要味道好,也是好賣的,只是要看員外打算怎么選。”

那商人哪里聽不得出宋妙好意,尤其給的主意,確實能解燃眉之急,于是一迭聲道謝。

買好了仔姜,出門時候,二人說話一路,倒是熟稔不少,宋妙就問道:“近來雨水這樣多,賣完了這一批貨,卻不曉得員外是個什么打算?”

這也沒什么好瞞著的,那行商答道:“原是想如若好賣,再走一批,眼下見得雨水這樣,倒是不怎么敢了,只怕來時又遇得夏汛,又堵個一二十天,什么都賭沒了!”

宋妙便道:“我說一句,員外不妨聽一聽——眼下滑州欲要修堤挖河,既要修渠挖河,必定要磚瓦、木料、竹材等一應物資。”

又道:“員外做慣生意的,不需要旁人提點也曉得其中有沒有做頭。”

“做這些個材料生意雖說不如買賣其余時鮮、名貴貨品得利多,勝在一個‘穩’字,況且磚石瓦片不怕水泡,完全可以放在下邊,上頭裝些旁的貨物,再罩一層油布紙,如此,除非雨水極大,不然也不怎么怕淋了。”

“員外不妨思量一番,如若可行,早早做些安排——早運來一日,價錢就高過一日,實在不放心,可以找時間同我們帶隊的韓公子聊一聊。”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宋妙簡單介紹了韓礪幾句。

那商人聽了,先做一愣,問道:“是那個才寫了文章罵曹相公的太學生嗎?”

等見得宋妙點頭,他神色更為松動,到底沒有馬上給什么確切回答,而是道:“原來是他——我年前進京賣金桔,聽得四處議論他那文章!”

又道:“多謝,多謝!我且再回去好好想想。”

這事自然不能勉強,況且廚房里還等著自己買的仔姜,宋妙也沒有多啰嗦,同他告了辭,轉身走了。

剛走到半路,就見得一個熟人從一旁屋子里出來,往廚房而去,竟是那盧文鳴。

此人在外頭奔波多日,今日韓礪放了他同下頭幾個學生一天假,本是難得休息,他卻莫名魂不守舍,不知想些什么,一條好好的道,險些走成了一個“”字不說,差點還在石階上一腳踩空。

宋妙見狀,忙叫了他一聲,又問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盧文鳴直搖頭,道:“是我自己犯糊涂了!”

又問道:“廚房里有沒有什么吃的?我昨晚睡得太遲,早上就沒趕上飯。”

宋妙道:“我方才見得里頭好像還有些炊餅,不如且先吃一點緩緩肚子?眼見就是晌午了,到時候再吃頓飽的吧。”

一時進得廚房,正是時候——大餅剛砍好鴨塊,那黃阿婆同李婆婆正洗鴨內臟。

宋妙便讓他幫著給盧文鳴把官驛里剩的早飯拿出來,讓他把仔姜拿洗,自己則是洗了手,開始干活。

配菜備好,也不用其余東西,坐了鍋,不放油,直接挑那鴨子肥皮煸出鴨油來,才又下鴨肉進鍋煸炒。

中火慢炒,因那鴨肉容易出水,初時一鍋都是水汽,還帶一點鴨騷味,炒著炒著,水汽盡散,等聽得油爆聲,鴨塊變小,鴨皮邊緣卷曲,從嫩生生的白,轉變為金黃色的焦香,鍋底也炒出厚厚一層鴨油。

此時那鴨子的腥臊味,就轉成了一股以鴨油炒鴨塊的濃香。

香味一出,推開炒香的鴨肉,倒出一半底油,又下極多的仔姜片,一把茱萸碎,八角、桂皮一塊爆炒,再將鴨肉與配料混炒。

此時用的大火,猛猛炒,炒得每一塊鴨肉都老老實實挨著仔姜片同旁邊的佐料,再躲不開那香味,就趁著火大,下一圈清酒,用那酒碰熱鍋蒸走的水汽去拔鴨腥,放鹽并醬油調味上色,幾塊豆腐乳增香添味。

等到燜炒時候,不放水,全放濁酒。


上一章  |  妙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