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馬群馳騁才有的動靜。
裴青禾眼眸驟然明亮,霍然轉頭看向馬蹄聲的方向。
冒紅菱的眼睛也亮了,聲音里透出急切喜悅:“是不是我們的人帶著馬回來了?”
“應該是。”裴青禾眉頭舒展,眼中盛滿笑意:“我們等一等。”
這一等,就是盞茶功夫。
馬蹄聲如悶雷,地面在顫動,越來越近。一個獨臂男子一馬當先,沖著眾人咧嘴揮手,口中嚷著的聲音,被馬蹄聲吞沒,根本聽不清。
“是方大頭。”裴燕咧嘴一笑:“果然是我們的人。”
裴青禾笑著嗯一聲。等著對面馬群緩緩停下,才上前相迎。
方大頭領著所有人下馬,齊聲道:“將軍,我們回來了。”
展家人動作稍慢一步,也同樣激動,紛紛行禮。
裴青禾親手扶起方大頭,又扶起展飛:“你們在外奔波近一年,一路勞苦,先進村沐浴更衣,吃飯休息。”
方大頭一臉疲憊,展飛更是不濟。以前過慣了養尊處優的日子。這一年里,不提買馬時遇到的種種坎坷,只說走過的千里路途,便是一把辛酸淚。
好不容易撐著回來了,此時確實沒力氣說什么。展飛打起精神應道:“我領著大家伙兒去安頓,明日再見將軍。”
裴青禾和顏悅色:“不急,多歇兩日也無妨。”
展家人去時一百多,回來只有六十多人。方大頭這一營,活著回來的也就剩一半了。可見這一年在關外過得兇險。
他們帶回了一大群戰馬。
戰馬顏色各異,有黑馬灰馬白馬花馬棗紅馬,一匹比一匹高壯。看得人心花怒放。
裴燕早已按捺不住,沖了過去,摸摸這匹,再蹭蹭那匹。
冒紅菱稍微克制些,也已到了馬群里。
裴青禾雙目熠熠,吩咐趙海:“你領著人將戰馬帶回馬廄里,清點戰馬數目。”
趙海嘴角都快咧到耳后了,連連點頭應下。馬廄里一共有十來個人,今日顯然遠遠不夠用。好在裴家村里多的是人,招招手便來了一群。一人牽一匹戰馬,慢悠悠地往馬廄而去。
這一年里,馬廄擴了又擴,蓋了足足六排。平日里空蕩蕩的,今日被戰馬塞滿。還有數十匹戰馬容不下。
裴青禾見這陣仗,立刻對時硯道:“還有一路人沒回來,不知能帶回多少馬。馬廄得再建六排。”
楊山等泥瓦匠,在兩年前就帶了家人過來,在裴家村里定居。裴家村不停招納流民,也一直在建圍墻蓋新屋。
時大總管掌管錢糧,建馬廄這等事也歸他管。裴將軍一聲令下,時大總管點頭領命,一刻不停地去安排。
建馬廄比建屋子簡單得多,不用磚石,只用木料。村中木料是現成的,第二日就能動工。
裴青禾睡了一天一夜,被餓醒了。
親娘馮氏端來一大碗面,目中滿是溫柔憐惜:“吃飽了再睡會兒。”
裴青禾狼吞虎咽,吃得香甜:“睡飽了,我去馬廄看看。”
心心念念的,都是戰馬。
馮氏抿唇一笑,沒有阻攔,只柔聲囑咐:“這幾日多歇一歇,別太過勞累。”
裴青禾笑道:“娘別擔心。我知道輕重,不會累著自己。”又興致勃勃地邀馮氏一同去馬廄。
馮氏欣然應了。
馮氏以前纖弱,來了燕郡后,每日教導孩童讀書,也會練一練拳腳。如今身體康健,體力遠勝從前。
到了馬廄,見到一匹匹神竣的戰馬,馮氏也是滿心喜悅:“太好了!我們裴家軍最缺的就是戰馬。這回展家立了大功!”
一支軍隊,騎兵能達到三成,就已十分難得。以前的北平軍便有三成騎兵。廣寧軍范陽軍遼西軍稍差一些,騎兵約莫占了兩成。
裴家軍自建立之日起,就缺戰馬。直至大敗范陽軍,將范陽軍的戰馬全部索要過來,才勉強有了幾營騎兵。
現在地盤大了一倍,北平郡招募新兵,要練三千精兵。裴家村這里也要補齊三千兵,再有屯兵各縣城的人手,裴家軍已將近萬人。
多少戰馬才能夠?
再多都不夠。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裴青禾叫來趙海,問詢戰馬數量。趙海咧嘴笑道:“我今日領人數了三回,展東家一行人帶回了八百六十二匹戰馬!有二十七匹母馬,還懷著馬崽子。”
裴青禾心情愉悅極了:“你費些心思,好好照料這些母馬。人手不足,你從村中挑勤快老實的,以后和裴家軍里的士兵一樣發軍餉。”
一開始是沒有軍餉的。一群沒飯吃的流民,能被裴家村收容,給口飯吃,便已感激涕零了。
等打退匈奴蠻子,從昌平縣里招良民進裴家軍開始,裴家軍才算真正建了起來。招募新兵給安家銀子,每個月有軍餉,受了重傷的或戰死的,都有撫恤銀子。
裴家軍的軍紀遠比廣寧軍這樣的軍隊嚴苛,操練格外辛苦,卻有源源不斷的人來參軍。吃飽飯發足軍餉,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素。
在馬廄里做事的,也一樣是裴家軍的人,照樣領軍餉。
趙海算了一算:“馬廄里原有戰馬四百一十三匹,加上這八百六十二匹,便是一千二百七十五匹馬。每人大概照料四十匹戰馬。現在馬廄里十二人,再招十八人。”
裴青禾笑道:“再招三十人。還有一路買馬的,或許也在回來的路上。”
趙海點頭應下。
養馬消耗極大,每日所需的草料豆料,是一筆龐大的花費。裴青禾叫來時硯,張口問詢:“現在有一千二百多匹戰馬,我們養得起吧!”
時硯修長的手指噼里啪啦地撥算盤,一邊算賬給自家將軍聽。一匹馬一天要多少草料豆料,一百二百多匹戰馬一天要耗費多少銀子,養一個月的耗費是多少,養三個月半年一年各是多少。
裴青禾聽著一連串的數字,頭都大了一圈,咳嗽一聲打斷時硯:“不必這么詳細。你只要告訴我,我們能不能養得起這么多馬?”
時硯挑眉一笑:“再來一千匹,也養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