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八,承慶太后的七旬圣壽。
沿街酒肆便支起了湘妃竹簾,蒸騰的水汽裹著羊肉湯的膻香漫過街道,連巡街禁軍的護心鏡都擦得锃亮——
天剛破曉,端王府內便忙碌開了。
妝臺前,薛綏被兩個丫頭圍著梳妝,發間一支碧璽點翠簪壓在烏云般的秀發,耳垂一對瑪瑙流蘇墜輕輕晃動,連腕上的鐲子都透著幽幽清光。
一張映著晨光的俏臉,流轉著盈盈水色,清冷卻又奪目。
薛月沉看到她,便發出由衷的贊嘆。
“妹妹今日好氣色。端得是光彩照人。”
她當真不再是從前那個任人欺凌的受氣包薛六了。
“姐姐才叫容色照人呢。這雍容端莊,哪家王妃比得了?我方才見到,那枝頭的雀兒,都看癡了呢。”
薛綏眉眼含笑,不吝說些恭維話。
薛月沉滿意地看了一下身上的天青色裙服,金線勾勒的銀杏葉脈,與時季相得益彰,就好似為她量身定做一般,很是襯她。
“走吧,快別耽擱了,得早些進宮,省得落人口實。”
薛綏扶她上馬車時,看到李桓獨自騎馬在前,臉上神色冷峻,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邱先生為他找來了九龍琉璃盞,原以為他接下來會有更隱密的事情交代,可他卻按兵不動,再無動作。
難不成是瑞和郡主回京一事,擾了他的心緒,亂了心智?
不像啊。
薛月沉察覺她指尖幽涼,輕聲道:“妹妹,可是身子不適,還是因著要進宮,心里緊張?”
薛綏順水推舟,應道:“我從未參加過這般隆重的壽典,心里難免忐忑……”
薛月沉暗自嘆氣。
到底還是養在外頭的姑娘,缺了些見識。
她寬慰道:“你跟著姐姐便是,只要避著蕭貴妃母女,就不會出什么差錯。”
今日宮中大擺宴席。
要避蕭貴妃母女,怎么避得開呢。
果然,剛過安仁坊,就看到平樂公主的步輦浩浩蕩蕩而來。
與她同行的是瑞和郡主。
李毓寧的臉隱在簾后,發間白玉簪映著朝陽,清瘦得仿佛宮墻磚石的縫隙里拼命鉆出來的野草,說不出的柔弱……
而平樂裙裾輕揚,廣袖飄逸,即使在公主府禁足許久,飽受頑疾折磨,但眉眼仍是難掩驕矜,那股子冷漠高傲的氣勢,與往昔相比,并無半分收斂。
步輦輕搖,她帶著搶來的《藥王經》繡卷,若有似無的看著端王府的車駕,唇角揚起一絲冷笑。
“皇兄真是糊涂,被薛氏女迷得暈頭轉向。”
李毓寧輕聲咳嗽,絞著帕子勸解。
“妹妹莫要動怒,好歹是二哥哥的家眷。”
“你這輩子就活該被人欺負,沒脊梁骨的孬貨!”
平樂公主說著又瞥一眼她的衣著,沒什么好氣地冷笑。
“宮中最看不得素凈,今日又是祖母壽辰,你倒好,穿成這一副病懨懨的寡婦模樣,是想給誰添晦氣呢?”
李毓寧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平樂公主冷哼一聲,下巴微微一抬,扭頭便吩咐轎夫加快腳步,連個招呼都不打,眼中滿是不屑與傲慢,揚長而去。
平樂公主狂傲不羈,好似宮殿屋檐上那要命的鴟吻獸。李毓寧卻楚楚可憐,受了委屈也不吱聲,默默朝端王府車駕盈盈一拜。
她望著騎馬在前的李桓,眼中似藏著千言萬語的委屈。
“二哥哥近來可好?”
李桓微微頷首:“托郡主的福,一切安好。”
李毓寧又道:“我來王府幾次,都未能見到二哥哥,還以為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惹二哥哥惱了。”
“公務纏身,怠慢了郡主。往后有事,找你皇嫂便好。”
李桓的嗓音向來溫潤,可今日聽來,卻透著絲絲寒意,仿若浸了冰的薄刃。
李毓寧悵然一笑,“本想來尋皇嫂一同前往慈安宮,給太后娘娘叩頭請安,沒想到在此處遇見了。”
她已然調整好情緒,神色如常。
李桓點點頭,未再多言。
這時,薛月沉撩開簾子,笑容溫婉地說道:“郡主安好,不如一同進宮吧。”
李毓寧松了一口氣。
“正愁路上無趣,有王妃相伴,再好不過。”
崇昭帝為表孝思,特旨敕造慈安殿宮燈三十六盞,遍懸宮闕。
他們到達時,宮墻內已是一片錦繡,檐角銅鈴叮咚,恍若仙樂。宮娥捧著鎏金銅盆匆匆穿過回廊,廣袖垂落處銀鈴輕響。
薛綏扶著薛月沉下了馬車。
看著那一派奢華的景象,不由感嘆。
“這皇城的氣派就是不同,你看那玉簪花,都開得格外嬌艷些。”
薛月沉笑著瞥一眼瑞和,胳膊微微一僵。
只見那瑞和郡主,素白的手指將簾子掀起半幅,目光追逐著剛躍下馬的李桓,似乎忘了她們的存在。
薛月沉輕聲提醒,“郡主,還不下車?”
宮外來的車馬,一律只能停在承天門外。
李毓寧回過神,扶了扶鬢邊的白玉簪,尷尬一笑,顧左右而言他。
“前日太后便要留我在宮中陪伴,我想著約王妃一同前來,這才出宮。如今想來,倒是辜負了太后的一番盛情。”
話里話外,透著她與太后關系更為親厚。
薛月沉淡淡一笑,并未多言。
今日的皇城,百官云集,皇帝同眾臣共宴,賀太后七十圣壽。男女各自分席,李桓抱拳行禮,朝薛月沉點點頭,便闊步離去,并沒有多看旁人一眼。
薛綏不動聲色地看著李桓細微的表情,眉頭微微一皺,便見東宮華麗的步輦緩緩而來,李肇的臉隱在明黃的帷幔里,周身散發著冷峻而威嚴的氣息。
薛月沉連忙欠身行禮。
“見過太子殿下……”
瑞和也跟著屈膝。
倒是薛綏慢了半拍,等她行禮時,李肇的步輦已匆匆而過,只留下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
眾人面面相覷……
東宮何故繞道而行,走這里來了?
這時,來福滿臉堆笑地走了過來,朝眾人一一行禮。
“太子殿下說雨后路滑,特賜步輦送端王府女眷去慈安殿。”
說罷招了招手,兩抬步輦緩緩過來,停在薛月沉和薛綏的面前。
來福說得很清楚,是送端王府女眷。
聽上去是太子和端王的交情,卻把瑞和郡主排除在外。
薛月沉驚疑不定地看一眼庶妹,淡淡淺笑,“多謝太子美意,我們和瑞和郡主同行的。時辰還早,我們走走路,說說話也無妨。”
來福點頭,沒有勉強。
因為他也覺得主子行事很是要命。
李毓寧瞧著離去的步輦,忽地輕笑一聲,“太子殿下這番安排,莫不是另有深意?”
她是玩笑口吻,薛月沉聽了卻神色一凜。
“郡主慎言,有些話可亂說不得。”
李毓寧輕抿嘴唇,歉意地道:“我隨口一說,倒是忘了前些日子聽來的宮中流言……不是有意冒犯平安夫人,只是有些替夫人委屈。”
這話,不知是在惋惜薛綏做側室委屈,還是說她被平樂陷害與李肇傳謠?
薛綏輕笑一聲,“郡主不必放在心上。世人只當金籠好,哪知黃鶯愛柳條?”
薛月沉聽了,心中愉悅,瞥一眼李毓寧,“郡主是有所不知,我六妹妹向來隨性灑脫,可沒有那等爭強好勝之心。”
李毓寧微笑應和,不再多說什么。
三人一路到了慈安殿。
有品級的命婦,已來了不少。
薛綏在人群中看到了崔老太太和傅氏,相互行禮,寒暄幾句便有女官前來引領而入……
薛綏刻意落后半步。
與剛剛抵達的文嘉目光在空中交匯,二人相視點頭,隨后邁過了門檻。
內外命婦依照品級依次落座,太后居于主位。
皇后、妃嬪次之。
其余外命婦則在下方分席而坐。
宮宴正式開始,皇后率領內外命婦,莊重地向太后行叩拜大禮。
禮畢,各家便獻上壽禮,競相展示各自的心意與奇巧。
孔雀燈映著百鳥朝鳳,戲臺上是賢王殿下孝敬的一出《麻姑獻壽》,承慶太后樂呵呵的,臉上滿是笑意,對每一份壽禮都細細觀賞,贊不絕口。
正唱到熱鬧的地方,殿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
眾人循聲望去。
只見平樂公主一身絳紅蹙金裙裾,步伐輕盈地掃過門檻,身后八個宮女魚貫而入,這陣仗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她們手捧的《藥王經》繡卷徐徐展開,兩丈長的云綃絹帛之上,字跡工整娟秀,色澤鮮艷奪目,透著莊重且虔誠的力量。
“恭賀祖母七十壽誕……”
平樂雙手高舉經卷過頂,八個宮女分別托住繡卷兩側,端正地跪在太后座下。
“為祈祖母壽考維祺,永綏康寧,孫女刺破手指以血調色,在佛前供奉百日方有所成……”
李肇:看標題還以為是有人來勾我心呢?
薛綏:會有的,等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