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九卿第165章 有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問九卿 >>問九卿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5章 有數

第165章 有數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12日  作者:姒錦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姒錦 | 問九卿 
一場秋雨一場寒。

又到了上京城的銀杏葉簌簌飄落的季節,沿街的酒肆茶寮人聲鼎沸,談論的都是太后七十壽典,各國往來的馬車,也絡繹不絕地入京,驛館里人滿為患,一片繁忙。

立了秋,離冬天就不遠了。

端王府西角門,小廝們正將新制的銀絲炭搬入庫房。

薛月沉坐在沐月居的檐下查看賬冊,眉頭微蹙。

“今年這炭價,竟漲了三成。”

她看著紙上的朱砂批注,對身側煮茶的薛綏嘆道:“西疆如今動蕩不安,近來又有西茲人在京中頻繁生事,依我看,這場仗怕是在所難免。就連宮里娘娘的用度,都在裁減……”

說到這里,她重重地嘆息一聲。

“這回倒是太子有手段,清查戶部,為國庫充盈了數千萬兩之巨,很是討得了一番喝彩。”

薛綏淺然而笑,“那天家的事,自有他們君臣去操心,咱們只管過好自家日子,預備著舒舒服服窩冬。”

端王府里備火炭,裁新衣,薛月沉事事精心操持。看她慵懶,不由輕嗔,“你倒是養得愈發閑散了……”

話音未落,門房便差人稟報,瑞和郡主又過府來了。

薛綏手中動作微微一頓,笑笑,并未言語。

薛月沉卻是沉下臉來。

“不知這回又要尋什么由頭……”

這些日子,瑞和來端王府拜訪過三次。

一次手抄佛經,一次送來藥膳,一次尋薛綏要枇杷膏止咳。

每次登門,恰巧李桓都不在府里。

她總是言詞寡歡,說些往年宮中的舊事或是隴右的風土人情。薛月沉虛虛浮浮地陪著,每次都備上楠木小幾,擺上果點,讓薛綏在近前煮茶,以此打發這頗不耐煩的招待。

姐妹倆的感情,較往常親厚了許多。

薛月沉全然倚重和信任薛綏,府中大事小事,都會找她商議。

府里府外,眾人皆道王妃宅心仁厚,可王府后宅的姬妾們,日子卻著實難熬。

王爺常年忙于政務,極少過問后宅之事。

偌大個府邸,被大小薛氏牢牢把持,猶如鐵桶一般。

姬妾們敢怒不敢言,避不開的晨昏定省,總得掐著虎口才壓得住心頭的嫉恨。那張側妃倒是坦然,縮起頭來做鵪鶉,對外說要修心禮佛,活得安分守己。

薛府里,崔老太太對此倒很欣慰。

趁著鄭國公府的媒人上門提親,她特地將府里姑娘都叫回來,出嫁的,待字閨中的,除了正在坐月子的薛月盈,齊齊整整都在老太太的壽安院里,被好好地敲打了一番。

老太太告誡她們,要以薛月沉和薛綏的榮寵為楷模,檢點自身言行。

姐妹們嘴上稱是,心里頭各有各的盤算。

鄭國公府同媒人來的,還有一個經驗老到的老嬤嬤,親自為薛月滿驗了身,婚事才算敲定下來。

這件事做得隱秘,大多人都蒙在鼓里,姐妹們更是紛紛向八姑娘道賀,只道她得償所愿,覓得良緣。

只有薛月滿,一身的屈辱與憤懣,在驗身后把自己關在閨房里,委委屈屈地大哭了一場……

薛綏只當不知情,在梨香院里置了個茶席。

請來三夫人錢氏和薛月樓,品茶閑話。

雪姬在旁斟茶遞水,臉上滿是笑容。

那個不倫不類的納妾禮后,雖然薛慶治從不來瞧她,可府里三夫人掌中饋,吃的用的,源源不斷地往梨香院里塞,薛月樓也時不時地帶著銘哥兒過來,陪她說話解悶。

雪姬過得是從未有過的舒心日子。

薛月樓拿著一根銀簽子,在為銘哥兒挑蜜餞,嘴上的抱怨卻不停。

“八妹妹如今可算如愿了,卻還在府里裝模作樣,見天的拿話刺人。我一個歸家的女兒,也不敢多說什么,不曾想今兒個當著這么多人,她也犯起了矯情……”

她比和離前豐腴了許多,話也愈發大膽。

薛綏明知八姑娘是為了什么而哭,也不說破,只笑了笑。

錢氏卻突然輕嘆了一聲。

“這府里走的人越來越多了。以前覺著吵吵,等八姑娘嫁了,吵架的人,又少一個,想想就空落落的,怪不是滋味……”

薛綏忍俊不禁。

錢氏將一塊糕點,放在十姑娘薛月靈的碟子里,示意她吃,又用帕子擦了擦嘴角。

“我們家小十啊,再過幾年也要操心起來了……”

十姑娘還是個不滿十歲的小孩子,平常又被薛慶修和錢氏嬌寵著,半分不知憂愁,眨著大眼睛就說。

“我才不學八姐姐和九姐姐,整天想著嫁人。我就樂意在府里當老姑娘,有爹和娘養我,那日子才叫美呢……”

錢氏笑著揪她粉嘟嘟的臉蛋兒。

“可把你慣壞了,仔細讓你祖母聽見,又要怪我把你寵得無法無天。”

小十咯咯地笑了起來。

雪姬也跟著輕笑,開心愉悅,卻不說話,生怕打擾了旁人……

薛綏看著母親和嬸娘,再看著更小的妹妹,面上淺淺帶笑,心中卻隱隱澀然……

因為只有她知道。

這美好安寧,不會長長久久。

薛家更不會如崔老太太的期望,將富貴榮華永遠地延續下去……

秋雨簌簌落在池面,東宮一片蕭索寂靜。

李肇在書房里描一幅花鳥圖。

筆尖朱砂突然暈開,染紅了宣紙上的雀鳥。

來福縮著脖子進來添水,見殿下暈花了紙面,生怕是自己之過,大氣都不敢出……

這半個月,太子爺極少外出,在東宮潛心學習理政,日常不過是紫宸殿聽政議事,去崇文殿聽太傅講學,和太子賓客手談兩局。

戶部的爛賬,在羅寰被貶,蕭璟死后得到了肅清,戶部尚書換成了太子太傅的門生周崇禮,戶部侍郎也換成了穩重干練的田懷同。

他們接下這燙手山芋,對太子敬畏非常,因摸不準他的脾氣,不敢擅自做主,凡事都小心翼翼地向太子殿下請示。

東宮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大梁朝的錢袋子捏在了手中。

按說太子走出如此絕妙的一步,值得開懷。

可來福瞧著,主子落筆時,總要停頓幾次,反復蘸墨,分明是心浮氣躁。

“爺,今年新到的君山銀針,您嘗嘗。”

李肇嗯聲,不置可否。

梅如晦坐在一側,緩緩說道,“聽聞端王找到了失傳已久的祥瑞之物——九龍戲珠琉璃盞,那東西太后心心念念好久了……”

李肇又嗯一聲,還是面無表情。

梅如晦瞧著他的臉色,整理了一下袍角,拱手道:“線報得知,是薛家那位做的手勢,為端王牽線搭橋,方才從舊陵沼的古董商那里尋來此物……”

他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李肇的反應,生怕說錯了話。

來福更是倒霉,剛聽到太子手上的狼毫“咔嚓”一聲,濺落的墨汁便像雨點似的甩在他身上,嚇得他臉色一白,雙膝便跪了地。

“殿下息怒……”

李肇并未動怒,漫不經心地將折斷的筆擱在硯臺上,一臉淡然。

“便沒有旁的消息了?”

梅如晦道:“魏王備東珠百斛,淳王呈古琴一張,連賢王府都獻上滇州奴雜耍班子……王侯公卿無不絞盡腦汁,為太后籌備賀禮,殿下送的東西,既要合太后所好,又要彰東宮之尊,著實不易……”

茶釜里咕嘟冒泡。

宮闈之中,從無小事。

梅如晦熟讀史書,深知其中利害。

壽誕不是簡單的慶典,而是一個各方勢力暗中角逐的名利場。

李肇望著窗外陰沉灰暗的天空。

那個大雪天,薛六闖到幽篁居,說要做他的棋子。如今想來,他才是薛六整個棋盤里最妙的棋子。

“孤心中有數。”


上一章  |  問九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