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第七百零四章 未成的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新官路商途 >>新官路商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零四章 未成的局

第七百零四章 未成的局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10日  作者:更俗  分類: 都市 | 現實題材 | 都市 | 官場 | 智商在線 | 更俗 | 新官路商途 


蕭良沒有耐心將一根雪茄抽完,坐到九點鐘就告辭離開。

鄭仲湘后腳也返回酒店,陳逸森、袁可飛、林杰等人都隨之離開。

這次試探蕭良的態度并不令人滿意,他們得跟鄭仲湘趕回酒店,商討下一步的對策。

韓振亞、韓振國夜里沒有別的安排,送鄭仲湘等人乘車離開,又拉上溫駿隨丁文江返回院子里坐下,享受還未燃盡的雪茄。

“丁總、溫總,你們覺得滬深兩市的科技股,最近會不會有比較大的機會?”韓振國坐下來后,就忍不住開口詢問丁文江以及溫駿對滬深兩市科技股的一些看法。

丁文江深深吸了一口雪茄,沒有觀察韓振亞、韓振國兄弟二人的神色,只是徐徐將如云煙氣吐出,說道:“難說啊。”

這段時間不要說歐美日韓了,港股里的科技股標的都異常的火熱。

星視作為港股今年的股王,不談跟借殼前股價相比的暴漲了,單說六七月份科技股極致反轉行情,漲跌幅度超過十倍,實在是叫人血脈賁張。

港股里的其他科技股,雖說震蕩幅度沒有這么夸張,但截止十一月中旬,震蕩三四倍、四五倍者也是比比皆是。

在金融風暴慘烈的背景下,香港證券市場還不時有暴富傳奇涌現,自然是備受關注。

在香港證券市場,比蕭良他們規模更大的資本比比皆是,但在六月中下旬精準抄底科技股,獲得極其耀眼成績的資本,卻唯此一家。

首先是蝸巢新技術投資聯合鴻臣、盈投,趕在六月底之前,總計增持了星視六千六百萬股,單在星視這一支股票上賬面就實收高達五十億港元的浮盈。

除此之外,蝸巢新技術投資聯合鴻臣、盈投、華茂,還大手筆在港股增持近四十億港元的科技股,此時累計浮盈超過七十億港元。

這樣的驕人戰績不可能不流傳出來。

丁文江、韓振亞、韓振國以及溫駿他們聽說了,又怎么可能不眼紅?

不過,眼紅歸眼紅,內地資本想要進入香港,特別是想要進入港股市場,卻非易事。

而在滬深兩市,雖然也不乏科技股的標的,但這些科技股標的,絕大多數在剛過兩年時間里,剛經歷過一輪爆漲爆跌,目前正處于沉寂期。

因此,這一輪海外科技股行情,滬深兩市除了極少數幾只跟互聯網直接掛鉤、有題材炒作的股票,受到資金的熱捧外,其他科技股的表現都非常一般。

像科技股龍頭長虹電子去年年中股價登頂,達到每股六十六元,之后就經歷長達一年之久的暴跌,今年六月底跌到每股十二元,股價可以說直接砍到腳脖子,將散戶的心都傷透了。

這四五個月來,受海外科技股行情的影響,長虹電子的股價勉強從低點反彈了二三十個點,卻因為人氣太冷淡,十月下旬往后,股價又折向下跌。

又比如天海精工,股價崩盤前,股價一度超過三十元,短短一年時間跌破每股五元,今年以來差不多都維持在每股八元左右波動。

看著蕭良這孫子在港股吃肉,他們的資金沒有辦法繞過國家的監管南下,內地的科技股不瘟不火,吃不上肉,丁文江、韓振亞、韓振國、溫駿要說他們不眼紅,不焦急,那是自欺欺人!

他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還是海外這波科技股行情還會延續多久。

如果說海外科技股行情能延續夠久,滬深兩市的科技股標的再多一些時間平復,還是有可能帶起一波浪潮的;又或者說,只要海外科技股的行情能延續夠久,他們可能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塑造一只跟互聯網直接掛鉤的科技股標的來。

丁文江覺得他的回答,韓家兄弟不會太滿意,又看向溫駿,問道:“蕭良似乎對這波科技股行情并沒有太堅定看好啊?至少并不長期看好?”

鄭仲湘找蕭良談星視增發的事情,其他人不會硬湊到跟前去,但蕭良為了促成星視新一輪的新股增發,最多承諾從現在起鎖定對星視的持股六個月不進行減持,這些內容他們還是斷斷續續聽進耳朵里去的。

這說明蕭良短時間內,對海外科技股行情還是看好,要不然六個月的鎖定期都不會同意延長。

不過,蕭良沒有完全遂鄭仲湘的愿,最多只同意延長六個月的鎖定期,說明蕭良還是很清楚“漲久必跌”,“跌久必漲”的道理。

溫駿微微蹙著眉頭,附從丁文江的見解說道:

“不管蕭良他這段時間怎么為科技股鼓吹,也不管他怎么為互聯網以及信息電子等領域的初創企業鼓吹,我們都應該要注意到八九月份往后,蕭良聯合鴻臣、盈投以及華茂,實際都在小規模的減持科技股。”

蕭良小規模減持,是香港公司蝸巢新技術投資在八月過后,資金就抽調一空,但還需要繼續每個月轉五千萬港元到內地支撐蝸巢科技的運轉,他不得不小規模的減持一些短期超漲的科技股套現。

鴻臣、盈投、華茂三家則是遵循既定的操作原則,在股票快速上漲一段時間過后,必然需要進行減持,才能避免股票資產占比長時間超過上限。

還有就是鴻臣、盈投、華茂都以九月三十日作為財政年度中期結算日;七八九月作為財年第二季度,證券投資操作有很高的浮盈,客觀上就需要進行一定的減持,給投資人、股東增加中期分紅。

鴻臣、盈投以及華茂,不是說看好科技股的漲勢,就一定要滿倉從頭持到尾。

不過,香港一些咨詢分析機構不知道,也不會分辨這里面的曲折,只是簡單從這段時間爆火科技股的股東變化里,看到蕭良與鴻臣、華茂、盈投連續兩三個月都在小幅度減持科技股。

而到了溫駿這里,他寧可相信香港這些分析機構做出的表面判斷,懷疑蕭良不僅沒有長期看好科技股行情,甚至從八九月份,實際就已經轉向保守了,斷然不信蕭良親口所說不斷從香港公司拿錢,是為了填蝸巢科技這個無底洞。

他甚至將這當成蕭良的某種借口。

“看來科技股這個概念,已成雞肋了!”丁文江頗為惋惜的感慨道。

溫駿皺著眉頭,說道:“放寬了算,海外科技股行情可能還有六到十二個月的時間,但我們想要親自打造一支互聯網概念股,時間還是太緊了。”

丁文江名下就有上市公司主體,還在中高端商場與酒店經營等領域有相當不錯的發展,往后他會更注重資本層面的運作,反而不太愿意冒險操縱股票牟利了。

他對海外科技股行情的判斷,就偏于保守,又或者說不甚關心。

韓振亞、韓振國兄弟二人始終沒有掌控一家上市公司,在江省富豪圈內,距離頂流終究是差了一個檔次。

而韓家兄弟二人,除了證券、娛樂產業的投資,更早是在秣陵珠江路從事計算機以及配件、耗材的銷售,目前計算機及配件連鎖門店在秣陵已經很有規模了,這兩年甚至還進一步成立家用電腦部門,在旗下門店推出宏亞自有的整機電腦品牌。

宏亞在計算機組裝生產以及連鎖經營等方面的業績,算不上多好,這兩年想獨立上市非常難,韓振亞、韓振國兄弟二人就想著能不能借科技股的這波浪潮,也玩借殼上市。

畢竟這個年代,不要說計算機組裝生產了,哪怕是連鎖經營計算機及配件,聽上去也很有科技股的范兒。

聽丁文江、溫駿的語氣,似乎都無意支持光耀資本協助宏亞進行借殼操作,韓振亞也不便強求,微微蹙著眉頭,說道:“搞大的動作可能來不得,就看現成的那些標的,有沒有一些快進快出的操作機會。”

“短期內科技股也確實值得關注,”溫駿也更傾向關注科技股的短線機會,點點頭說道,“現在比較頭痛的,還是天海精工死死壓制住股價,我們還有一半的持股沒能清空。”

最初是環泰、宏環以及溫駿將各自總計市值約兩億的天海精工股票注入光耀資本,換得此時各占光耀資本30的股權結構(剩余10的股份由光耀資本除唐國斌、曹啟華之外的管理團隊持有),雖然光耀資本重組之后,也吸納了不少投資,但目前還有一個億的自有資本還鎖在天海精工的股票里。w.xszω㈧.йêt

這也是環泰、宏亞的傷心事。

雖然這筆投資沒有產生賬面上的虧損,但兩家各有兩三個億的資金,在天海精工上折騰一年多時間,卻顆粒無收,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損失。

這些資金放到其他項目上,隨隨便便都能賺三五千萬回來啊!

“天海精工放出消息說要搞增發,更沒有資金愿意介入了,”韓振國說道,“實在不行,虧點就出掉吧,沒必要跟這些孫子糾纏下去了。”

對上市公司來說,只要能找到投資機構愿意參與,增發新股永遠是籌資擴大資本規模最便捷有效的手段,除了控股股東的持股會被攤薄外,基本上沒有其他負面影響。

但對光耀資本以及賬面還額外持有天海精工股票的宏亞、環泰來說,卻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為他們知道,泛華以及東洲國投參與增發的話,手里的持股會變得更多,未來就會有更多的籌碼,將天海精工的股價死死壓制住。

想來想去,原本最不甘心的韓振國,也想著從天海精工撤出……


上一章  |  新官路商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