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國產手機,在功能機時代確實有過短暫的輝煌,“手機中的戰斗機”之類的語,也曾風靡全國。
可惜的是,即便在功能機時代,國產手機因為技術、資本等種種不足,僅有資格做低端市場,主要通過低價策略,在三四線城市以及廣袤農村甚至超越進口機,贏得更多的份額。
只是低端市場的利潤率又實在太低了,遠不足以支撐技術積累、轉型,無法緊跟住新一代移動通訊技術的迭代變革。
這也注定前世第一批國產手機廠商,誰都沒能逃過凋零的命運。
從香港回來這半個月來,蕭良認真的推演過,倘若現在從低端功能機做起,一步步集成更多的功能模組,哪怕僅僅是手機產品設計上,想要追趕、彌補中高端功能機的技術差距,然后在新一代移動通訊技術迭代之際,及時跟進智能機時代,需要投入多少資源。
蕭良發現,在國內手機代工生產(oem)還處于發展初期,各個環節都需要一家廠商傾盡全力去做,前期可能就需要每年十億、十億的資金往里面砸,才有可能在四五年后做出緊跟市場趨勢的中高端功能機型來。
這還不包括雙核芯片、顯示屏、電池等核心模組的開發。
說白了,朱鹮電子跟星視聯手,哪怕很快就能成功做出一兩款中低端功能機,也注定有一個肉包子打狗的天坑在等著他們。
這是朱鹮電子的小身子骨,能填得起嗎?
朱鹮電子作為秣陵市屬國資企業,涉及的問題太復雜,并非蕭良現在出力協助蘇安建壓制幾個空降派就能解決好的。
一方面是國企的管理體制不夠靈活,難以適應市場變幻莫測的快節奏,一方面是受體制的掣肘極大,很難真正掌握決策權。
更為關鍵的,朱鹮電子目前掌握的資源還是太有限了。
朱鹮電子才上百億的市值,手里僅有十幾億規模的資金儲備,在國際電子工業巨頭面前,真的啥都算不上。
而朱鹮電子目前的業務鏈,包括程控交換機、黑電(彩電、影碟機)、收音機、互聯網設備、移動基站以及筆記本電腦、手機代工生產業務(oem)等等,卻又拉得太長。
朱鹮電子的小身子骨,稍遇挫折,就有可能資金告竭,繼而誘發劇烈的人事變動。
這不是蕭良此時的妄加揣測。
倘若歷史軌跡不發生偏轉,長虹電子接下來就會在黑電(彩電)市場,展開更為殘酷的價格戰以及顯像管壟斷戰。
雖然長虹電子妄圖通過買斷國產顯像管,打擊競爭對手的手段非常愚蠢,自身為此吃盡了苦頭,但朱鹮電子曾經引以為傲的黑電業務,也注定會受到劇烈的沖擊。
蕭良還是希望朱鹮電子先將更多的資源以及精力,鞏固既有的黑電主營業務以及代工生產(oem)業務戰線,有必要時還要收縮戰線,而不是盲目的擴大戰線——事實上,黑電市場未來還有液晶時代這個天坑,等著朱鹮電子去趟。m.xszww8
說實話,在蕭良的眼里,朱鹮電子真是步步危機、處處漏洞。
朱鹮電子現在將手機項目拿出來,以初步掌握的產品技術以及技術研發團隊,補充一定的市場營銷人員,成立以星視為主的產品公司,讓星視投入更多的資本去拼市場(生產還是可以交給朱鹮電子負責代工)。
然后再以科技產業園作為平臺,引進、扶持一批研發類企業,以產品公司的需求為導向,加強功能模組及基礎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
當然,很多話蕭良也只是點到為止。
他相信以蘇安建對朱鹮電子集團自身存在的種種隱患,以及多年來對變化莫測的產品市場走向的理解,應該能明白他所建議的,無論是對蘇安建他個人,還是對朱鹮電子乃至秣陵地方,才是最有利的選擇。
等熬過消耗巨大的艱難開荒期,朱鹮電子發展到更大規模,資本以及技術積累都有一定的基礎,到時候無論是往產品端發展,還是往上游技術端,甚至往新一代移動通訊技術標準,進行更扎實的積累,才談得上進退自如。
到時候哪怕星視主導的合資產品公司做敗了,朱鹮電子以及科技產業園所形成的代工以及功能模組乃至更基礎的技術開發、集成能力,也能支撐更多產品公司在秣陵落地,不至于傷及根本。
“我們國有企業,還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要扎扎實實做更多基礎性的工作!”
羅智林對蕭良以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為根本的思路是最為熟悉的。
這一思路從飲料、蓄電池,往手機,以及朱鹮電子此時還在做的計算機等產品上移植,可能細枝末節有極大的區別,但本質上還是趨同的。
羅智林相信蘇安建既然早就注意到蕭良的存在,對這一思路也應該有所研究。
因此他也很明確表達了對蕭良這一建議的。
“蝸巢科技早就掌握了電動自行車的技術,卻能耐得住寂寞,不直接去做產品,也是抱著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吧?”蘇安建看向蕭良,問道。
“說胸懷過于自傲,其實還是沒有能力兼顧太多,”蕭良說道,“手機項目我也沒有能力參與太多,接下來可能會在精密模具、線束等領域,多做些合作;在電池領域,我們暫時還沒有余力去涉足鎳氫領域……”
蘇安建苦笑一下:
目前手機主流用的還是鎳氫電池,更低端點的還有鎳鎘充電電池。
星源時代全力進軍的鋰離子電池,不論是手機,還是筆記本電腦等產品,使用率都還很低。
除了過于昂貴,性能優勢不太明顯外,目前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也較差。
但很顯然,蕭良已經看不上鎳氫電池領域,而非無力涉足。
在羅智林家隨隨便便都到十二點了,朱祎琳突然接到胡婕的電話,說星視那邊聯系到她,林杰、周培薇希望這時候能見到蕭良。
蘇安建的反應最快,因為他整個下午,腦子里都在盤桓這件事。
林杰、周培薇卻要等晚宴過后,回到酒店先將相關事宜知會鄭仲湘以及陳逸森等人。
所以說他們這時候緊急想見蕭良,才是正常。
“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先回去見林杰、周培薇,”蕭良看了一眼手表,站起來跟羅智林告辭,又跟蘇安建說道,“要是香港那邊意愿確實非常強烈,那我們就共同推進這事……”
許建強打個哈欠說道:“沒想到都這么晚了,我就不摻和你那邊的事了。”
許建強是出于責任心以及對地方濃烈的情感為這事奔波,但蕭良跟蘇安建接上頭了,更具體的合作就輪不到他操心了。
蕭良與朱祎琳趕回到雞鳴山腳下的小洋樓,胡婕已經安排司機開車,將林杰、周培薇從酒店接過來了。
“朱鹮電子的手機項目,蕭董具體還了解多少,蝸巢科技這次準備參與多少?”看到蕭良趕回來,林杰直奔主題,開門見山的問道。
“我與祎琳,還有許總剛剛見過朱鹮電子的蘇總回來,”
沒有必要再隱瞞與蘇安建見面這事,只是沒有必要將夏相潼、羅智林帶出來,蕭良坐下來說道,
“許總他這幾天奔波的事情太多,這會兒太疲了,就先回去了。”
“哦,蘇總那邊是什么意見?”林杰問道。
“朱鹮電子在籌備手機項目這事,我是很早就知道,但之前蝸巢科技在秣陵并不太受待見,而拿下老印染廠改造研究中心,也被認為是從朱鹮電子虎口奪食,與朱鹮電子一直都有點小摩擦。這些情況不知道你們了不了解,但郭峰這次搬弄是非,有意將我排斥在談判之外,倒也不算無緣無故,”
蕭良看向林杰、周培薇,說道,
“不過,我剛剛跟蘇總見面,溝通還算是愉快。我在蘇總面前也很直白指出朱鹮電子現在存在的隱患頗多,企業決策受市委市政府掣肘太多,市場策略不夠靈活,資源有限,而業務以及產品戰線卻又拉得太長。朱鹮電子倘若還想單獨做手機項目,只會變得越發臃腫。我倒不是說朱鹮電子單獨做,就做不成手機項目,但難有大成就,這是我能肯定的……”
“內地的手機市場,未來能有多大?”周培薇傾過身子,關切的問道。
“我對內地的經濟產業發展有一些判斷,只是被一些人認為太激進,”蕭良說道,“我也知道內地目前的經濟確實還很滯后,不想做過多的預測,但有一個明確的數據可以提出來作為參考,就是目前內地總計擁有六千四百萬尋呼機用戶。”
“這么多?”林杰吃驚的問道。
星視以往沒有什么業務跟內地有交集,林杰對內地的印象,還非常刻板的停留在香港主流社會所認為的那個層面。
“蕭先生說不想做過多的預測,但也是有過預測的?”周培薇問道。
“是的,”
蕭良說道,
“不考慮未來的經濟快速發展,僅以尋呼機的替代及手機產品自身固有的品質周期,內地手機年銷量保底不會低于兩千萬部。這一數據,最遲不會超過后年就會實現!考慮到經濟快速發展以及資費下降等因素,我預測兩千零三、零四年,內地手機年銷量將快速突破五千萬部這個關卡。”
周培薇與林杰對望了一眼。
星視之前做過衛星傳播通訊業務,還大獲成功,對相關的移動通訊、固網通訊以及寬頻網絡通訊(寬帶)多多少少有些研究的。
不可能對這個市場毫無了解,他們就對蕭良提出的手機項目有這么濃厚的興趣。
不過,他們對內地移動通訊市場的預測,跟蕭良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話說回來,蕭良這幾年無論是做企業,還是在證券市場屢有斬獲,誰又能說他的預測一定是激進的,偏離實際的?
想質疑蕭良之前,先得問問有沒有膽子在六月份星視股價跌破每股十元時敢毫無畏懼的買入!
蕭良繼續說道:
“我不想理會別人對這一預測有什么看法,但我自己是堅信不疑的。手機市場銷量的逐年大增,高端機型也會水漲船高,同時隨著手機高強性能的普及,對電池將提出越來越苛刻的要求。目前星源時代堅持對鋰離子電池業務發展進行高強度的投入,特別是我們在手機鋰電領域的研究,直接盯住國際第一流的手機廠商,也是基于這一市場預測。當然,蝸巢科技所能調動的資源也是有限,目前只能集中力量做鋰電,而手機項目想要真正做成,也需要源源不斷的投入更多的資源,不是我現在能兼顧。因此我也跟蘇總明確說了,這事只能星視牽頭,只能以星視為主,才有大獲成功的可能!要不然,都只是小打小鬧……”
林杰情不自禁的點起頭來。
蝸巢科技與星源時代是一體兩面,都是蕭良個人全資掌握的私人企業。
星源時代在鋰離子領域所進行的投入,在外界的眼里,甚至可以拿瘋狂來形容,包括目前不計成本的低價搶奪日韓市場。
不管星源時代未來能否創造輝煌,或者遭遇慘敗,但蕭良內心深處必然有極其堅定的邏輯在支撐其決定。
而蕭良聯合鴻臣、盈投持有星視9的股份,除開性格跟個人觀感的喜好,林杰也不以為蕭良會不重視星視的利益。
“仲湘對這個項目也很感興趣,但對內地的移動通訊市場了解卻是有限,這事還需要蕭董多擔當些責任。”林杰說道。
“我個人對星視的成長寄望更大,當然不敢有懈怠!”
蕭良當即將他剛跟蘇安建溝通的合作框架,說給林杰、周培薇聽。
蕭良也很坦率提及朱鹮電子目前掌握的手機技術還很薄弱,最有價值的還是朱鹮電子的手機項目團隊,最好由星視出面找恩益集團或哪家手機廠商,再引進一到兩款更先進的手機產品技術進行消化,爭取明年年中之前就能拿出合格的兩款產品,拿到入網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