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向來多情又纏綿,如今夜突然說要來賞月。
也如她突然又行這脫略形骸之舉。
姬衡上半身的肌肉只緊繃一瞬,又緩緩放松下來。蘭池四周靜寂無聲,只剩略微蟲鳴,天邊月如薄紗一般柔柔攏住水波。
風一吹,就是一股秋日的氣息。
頓了頓,他亦低聲道:“那是自然。”
做大秦的王后,做姬衡的王后,都自然是最好的。
秦時將額頭抵在他胸膛。
姬衡并不畏寒,身上的衣裳也單薄,因而她能清晰感知自己每一次接近對方的緊繃。
夜間她有時情不自禁掙扎,還能觸到枕下的短劍。
但是,盡管對方如此警惕,卻未曾拒絕她的每一次靠近。
對王后的信任與看重,從肢體到行為,都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來。果然是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性格啊。
她微微笑起來,又突然生出壞心眼兒,伸手摟住了他的腰。
又明顯感知到手下肌肉狠狠緊繃。
姬衡的腰肢并不粗壯,他有著寬闊的背,臂展極長的手臂,但卻并不顯得大塊頭和臃腫,反而有著東方含蓄的勁瘦內蘊之感。
夜間二人相契合時,當她的手臂在對方后背摩挲,每到腰處,都會引發他更用力的動作。
他……其實很敏銳。
又因為時刻都在危機包裹之中,于是對每一個動作、對方的情緒,都感知得很清晰。
如今王后驟然摟摟抱抱不成體統,但姬衡卻能從她的肢體感受到——王后并非想撒嬌癡纏,只是想看看他的反應。
這種狀態頗新奇。
這種情境他之前也未曾有過。
淡淡艾草香氣縈繞四周,比那些日夜聞過的幽微蘭香更顯得意蘊悠遠。
而此刻,他便也一動不動,任由王后摟抱住。
畢竟,王后向來嬌柔,這樣姿勢維持不久的——無人可見處,他微微翹起唇角。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秦時自己就先直起身了。
姬衡乃習武之人,他下盤極穩,身子也端正,且帶著淡淡的暖意,一米九多的英武身軀與秦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她若想入對方懷中時,便如同窩進了一個極安全的地方。
再這樣糾纏下去,她怕是直接要睡著了。
漫長的隨行隊伍又跟著緩緩動了起來,身后鴉雀無聲,任誰都能感知到王后所受的恩寵,任誰也不敢擾了大王清凈。
而秦時心滿意足,覺得姬衡又對她有了更多包容,于是重新挽手,一邊散步,一邊絮叨著她的計劃:
“如今我在些微小事上做了調整。”
“如今國庫沒錢,想要百姓過得好,一是要依托商人,二么,就要靠百姓自己。”
“蜂窩煤如今想來已四散推廣,接下來百姓日子想稍好一些,我打算多推廣些家禽。”
姬衡靜靜聽著,并不多言。
秦國如今的家禽,跟后世那種胖墩墩的母雞老鴨格外不同。它們羽毛斑斕,身姿矯健,勁瘦有力,張開翅膀能飛過百十米遠。
后世農村中的土雞情急之下,偶爾也能滑翔出這么遠的距離,但在如今,卻是每只雞都能的。
“先在宮中試做吧。”
煤炭推廣開去,家家戶戶能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到早春時節,就能利用炕火來孵小雞。
如此,成本節省許多,市場自然會形成。
爾后,家中喂養雞鴨的,若圈養,就可以選擇厚厚粟殼鋪地,撒上辣廖草酵母團,形成一個低配版的發酵雞床。
雞糞在里頭發酵,既不會有明顯的臭味,便于養在院中,也多少有一定抗病菌的作用。
如今難形成大規模養殖,最怕的就是瘟病。
而這種將雞鴨散于民眾自家的方法,又有發酵雞床在,只要管理得當,發病的風險總是低于收益的概率。
另外,發酵一陣子更換后,那些粟殼與雞糞混合,還能肥田。
若實在沒有多余的粟殼,土地也一樣能行,只是需勤打掃罷了。
雞鴨長大后還可以適當剪羽,動彈少了,吃的多,變胖也是自然而然。
就算是品種原因體重有限制,但總歸是比之前多出一些肉的。
還有一些科學飼喂的方法,能夠讓雞多下蛋……
喂的好了,一只雞一日一枚蛋,多飼養幾只便能供全家攢下來換些其他生活用品,或者補養身子。
秦時一一絮叨完畢,身后一應隨侍宮人豎起耳朵一絲不茍的聽著。他們中除了罪役之后,更多的都是窮苦人家。
挨餓受窮的人,對這些最為敏感。
姬衡對此并不顯得不耐煩。
他也并非沒有受過窮的君主,對家國大事不敢放松,這些關乎民生后勤之事,也同樣要做到了解。
昔日在楚王后宮中,動輒受罰挨餓,也偷偷爬樹扒過鳥蛋的。
他只覺得,這種感覺格外新奇。
因為王后所說的事全都言之有物,計劃在行,事關秦國。
倘若每次散步都是這些話的話,那也并不算耽誤時間,只是將坐著處理的工作換成這種方式罷了。
因而不禁面色和緩,神情雖不流露,卻已經能讓人感知到放松。
只是……
“王后太過關注那些庶民了。”
“我秦國既要壯大國力,還需得兵馬強壯。否則國中之人貪溫飽,若有強敵來犯,不過是為敵人畜養的餐食。”
秦時卻并不反駁,只微笑道:“大王,若想馬兒生下強壯的馬駒,母馬也定要吃好,公馬也得選強壯品種。”
“人也是如此。”
“丁男沒那么多徭役,能有功夫為家中種地耕田,養育家人,自然也能養育己身。”
“丁女不必頂上徭役,生子有人照料,喂養能吃飽……如此愛護之下,不出十年,國力必將翻番。”
“到時大王哪怕劍指遠東,也不愁無人可用了。”
十年?
姬衡頓時皺了皺眉,但想想十年后自己亦是壯年,也就作罷了。
“更何況,如今國庫空空,強征賦稅只能解一時之危,還容易動搖國力本源。”
“而百姓有了閑暇余裕,多余資產,自然也要與其他人互市交易。如此資源流通,金錢流轉,藏富于民,收賦于國……”
“百姓若有十枚秦半兩,官府要征一枚賦稅,他雖心痛,但也不得不交。”
“但若是他僅有一枚,官府卻要這一枚。沒了這些,他全家都要餓死,如此,就只能拼命了。”
秦時不厭其煩的細細說明這些道理。
姬衡未嘗不知道,他甚至也知道愛惜民力,也知道不能將人逼至窮途。
他不是魚肉百姓那種人。
但很可惜,以如今的教育理念,在所有貴族的眼中,這些平民都算不上是人。
他們連自己的姓氏都沒資格擁有,哪里稱得上是百姓呢?
黔首、匠戶、商人、奴隸、罪役、刑徒罷了。
既不是人,還用管他們如何想呢?
牧民如牧羊,不聽話的,鞭之殺之即可。
他神色不動,仍覺得王后過分優柔。
但秦時卻知道對方已然聽進去了,此刻便握著他的手輕輕晃了晃,而后又柔聲道:
“大王之前暫停了部分徭役,已然是支持我了,我心中都明白的。謝謝大王恩德。”
姬衡凝目看她,總覺得王后每次含笑說“謝大王恩德”這種話,甚會撒嬌。
一應瑣碎事安排完畢,秦時也該考慮自己手下現余的4部私兵該如何安排了。
參考自己手中現有書籍,她不是拿不出訓練一支虎狼之師的辦法。
但,時代的超越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還有個人體質上的進步。
比如如今,士兵們是沒有資格頓頓吃肉的,甚至半月一月才有一次肉吃。
若是長久無有戰爭,便連這肉也是沒有的。
在這樣的伙食情況下,想要人超越身體極限,消耗的就是自身壽命。
再來,許多戰術和錘煉士兵意志的行動中,都有夜行鍛煉。
但如今的士兵,是沒有夜視能力的。
戰爭中若要夜行,兩側是有充足的執炬者的。
而如今,除了天賦異稟者,整個秦國的平民百姓基本都夜盲。
而夜盲在胡蘿卜未傳入的秦國,暫時無解。
畢竟,也沒有那么多動物肝臟來供他們吃。
魏國魏武卒之所以消亡,也是因為雖能打造雄兵,卻也耗資驚人。當王宮無力支撐這份經費時,他們這個兵種,也就自然而然消亡下去。
因此,關于自己掌握的最強大的力量,秦時是有慎重考慮的。
但在一應安排之前,她還需得見見人才是。
與此同時,私兵在咸陽城久等候仍未得王后召見,私下也是略有不安。
如今秦國乃是部曲制度,他們既是給王后的私兵,按律只有2000人一部。
若在邊軍中,一部是能有兩萬人的。
但邊軍不可入咸陽,王后私兵卻能進出無阻,因此論身份,他們其實是略提了一些的。
畢竟為王后私兵,可比入戰場廝殺要安穩許多,但相應的,升爵免稅也難。
如今大家私下說起,部曲長官校尉林便嘆口氣:
“早知王后還無安排,前些時日就該跟燕郎君一同前往渤海郡。”
每一部皆有校尉,因而便有校尉炎跟著嘆氣:“聽說去渤海郡乃是管理制鹽之事,鹽工苦重,我等前去也少不了受折磨……”
“我等私兵不該在咸陽城隨時聽候王后號令嗎?怎還未面見,就支派到渤海郡去……”
話雖如此,但歷代王后若不行謀反事,又哪里支配得上呢?
當初跟隨楚王后行謀反事的那些私兵,如今恐怕連骨頭都朽光了。
如此說來,倒真寧愿外派到各地去。
但是叫他們想法子調離,那眾人也是萬萬不肯的。
畢竟……
有人就竊竊道:“我早打聽過了,王后才入咸陽宮時便多金愛賞,如今更是上下都稱仁善,還是昆侖仙使,有金丹秘法能讓四方臣服……”
總之,主君強大,他們做下屬的自然也跟著榮耀。
更何況……
“大王可是一統了六國,天下都是咱們大秦的了!咱們王后聽說也是老秦人,即安排我等做王后私兵,我定要好好效忠才是。”
調離是不可能調的。
大王有命,若他們表現出些許不滿,等來的便是人頭落地。
此話一說,大家于是都默契的表起了忠心。
而下一刻,就聽有黃門宣召:“王后有令,命四部校尉,麾下軍侯,皆入蘭池……”
秦時正看著如今的部曲制度。
一部長官為校尉,掌管若干曲。
一曲掌管千人,則稱之軍侯。
四部私兵,如今有校尉四人,軍侯八人。
麾下五百主十六人,百長屯長什長伍長若干,名稱都十分直接。
比如百長管百人,屯長管50人……
那么……要如何調整呢?
她輕輕轉動著手中鉛筆,思慮深深。
再看這5部士兵配置,以姬衡的性格,他既然賞賜,自然也不弄些虛頭巴腦的。
這些私兵的配置尤其完善。
其中只重弩,就足足有3架。
聽起來不多,但這等弩機卻是秦國戰爭制勝關鍵。
只看蘭池宮后面巨大的石雕巨鯨圖像所刻印的大王功績就知道,倘若力氣足夠,方向精準,是能于海中捕鯨的。
而后還有常備弩機,一部也有10架。
甲為皮甲和藤甲兩種。
兵器則是矛、戈、劍、戟居多。
只不過此前秦國鐵器制造工藝一般,鐵質脆,不耐用,因而他們的常備武器還都是青銅材質。
如此,確確實實是姬衡心胸了。
初初與他們磨合,秦時并不打算要大改特改。
她沒有反叛的意思,有姬衡這位大王在,就是她走投無路,這五部私兵也不過是螳臂擋車。
他們的存在,更多的是為展示王后權柄。
因而秦時要有打算,令他們好好訓練,待成虎狼之師后,為她四處開拓絲綢之路。
遠去戎狄,西域,百越海港……
這漫漫行途,非大意志大勇大能者不可得。
而她要做的,就是先把這群私兵的可用性提升起來——
先從改變軍中職責開始,然后再配更好的伙食。
如此一張一弛,待來年西域出使,必有一部私兵需要跟上。
粟就是小米,耐旱耐貧瘠耐儲存熱量高,是秦朝無可替代也替換不了的主要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