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了意外。
不過這對于唐軍而言倒也并不是什么難以接受的壞消息,雖然沒能在隆山消耗掉對方的大規模精銳。
但至少在士氣之上,唐軍已經徹底占據了上風。
至德元年,六月。
各項準備就緒后,大軍終于開拔。
為了這一仗,顧易可謂做足了萬全準備,他不僅調動了自己所儲備的全部知識,更是不遺余力地將顧氏一族的所有資源都調集了過來。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隨軍的專業大夫。
別的方面暫且不論,至少在醫學方面,顧氏絕對可以稱之為當今世界之最。
顧易每一次操控之時,都會依據著自己儲備的知識,循序漸進地給予家族幫助,為家族之人理清方向。
一方面,他自己對醫藥并非全然精通;
而更關鍵的原因在于,醫學之道不同于其他技藝,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
強行揠苗助長,只會毀了這些人才。
不過饒是如此亦是能夠奠定顧氏在這方面的能力。
就比如當今要面對的高原反應。
其實在原本歷史之上,大唐針對高原反應的認知十分非常有限,主要基于經驗和一些樸素的理論。
這也間接導致了數場針對于吐蕃的大敗。
但如今的顧氏則完全不同。
自顧靖那一代開始,隨著顧易通過通靈玉讓顧靖意識到了高原反應的存在,顧氏便已經針對高原反應開始了專門性的研究。
這些年來,他們會記錄各個海拔下人體會產生的不同反應。
以及嘗試用各種方法來緩解這些癥狀。
當然——
若是以現代的目光來看,這些試驗確實是太過于簡單了一些,但這在當前的這個時間便已經是極為的不易了。
而在這數十年來的研究之下。
顧氏針對高原反應已經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甚至都已經提前儲備起了“紅景天”這種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感、增強身體抵抗力的藥物。
這也是顧易此次想要直搗黃龍的原因所在。
此乃順勢而為并非逆天改命。
以顧氏的這些準備,再加上他腦子里所儲存的知識,至少如今再次兵踏高原已并非是絕路了。
大軍的速度并不算快。
這亦是顧易親自要求的,他先是挑選出了一批身體好的將士提前運送糧草。
這樣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將士們的壓力。
但也必須要控制好路線,以免吐蕃大軍來燒毀糧草,這一切都必須要在嚴格的把控制中。
除此之外——
包括將士們的行軍速度。
顧易并不急著行軍,是也想給將士們身體一定的適應時間。
有的人身體好有的人身體差。
高原反應就是這樣,并不會出現在所有人的身上,也身為三軍主帥,他也必須要制定出一個嚴格的規矩來。
值得一提的是,顧氏的資源確實極為駭人。
此行所跟來的行軍醫師更是每一個都已經適應了高原,且人數極多,每個營內都有著對應的醫師。
這些人不受任何人管束,而是直接與顧軒對接。
并且顧易給他們的要求亦是十分嚴格。
那就是只要出現了足以致死的“高原反應”之時,那無論此人是誰都必須要立刻下山,甚至就連郭子儀高仙芝等人都不例外。
當然,這也包括了顧軒這個主帥。
不過在有著“藥到病除符”的情況之下,高原反應就不可能出現在顧軒身上。
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唐軍的行軍加速度自然是不可能快到哪里去。
邏些城。
作為吐蕃的王庭所在,此地在整個青藏高原的位置亦是極為卓越。
其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處于拉薩河中游河谷平原,四面環山,北部有念青唐古拉山作為天然屏障,布達拉山、藥王山、磨盤山等環繞四周。
易守難攻——
可謂是天賜所在。
吐蕃自是早已收到了唐軍入境的消息,對于這個消息整個吐蕃顯得驚詫不已。
無論是任何部落的貴族也好,亦或是赤松德贊這個贊普也罷,對此的第一想法就是唐軍瘋了。
不信仰高山之人,竟然敢如此大張旗鼓的穿過高山。
這不是瘋了又能是什么?
而就在這種情緒之下,赤松德贊隨之而來便嗅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紅山宮。
此乃吐蕃贊普所居之地,其建筑極為恢弘,并未如同其他外族一般去效仿中原的建筑,反倒是保持著自己的特色。
此時,紅山宮之內。
赤松德贊立于紅山宮高臺之上,鷹隼般的目光掃過階下肅立的各部首領與貴族,聲音如雪山寒風般凜冽:
“唐人此番妄入神境,實乃狂妄無知,褻瀆山靈!”
“彼輩不敬雪山護法,不懼天神之威,竟敢踏足我吐蕃圣地,此等悖逆之舉,足見其驕矜已極,自取滅亡!”
“那顧氏小兒,視我雪域雄鷹為何物?”
“莫非以為我吐蕃,是那草原上任由驅馳的羸弱羔羊,或是遼東林間那等不堪一擊的狐兔之輩?”
“我等乃雪山之子,受天神眷顧,有萬山神靈護佑!”
“凡不虔心敬畏高山神靈者,膽敢以凡軀玷污神山凈土,便是對天地神祇之大不敬!”
“其罪當誅,其行必遭天譴!”
他的表情十分憤怒,說著更是又不屑的笑了笑:“那顧氏小兒終是太過年輕而無知。”
“遙想昔年之時,那被稱之為人屠的顧靖又能如何?”
“還不是不敢踏入我吐蕃神境。”
“這顧氏小兒難不成真的覺著他顧氏能夠踏破我吐蕃神山?”
在他的話語之下,在場一眾吐蕃貴族亦是紛紛點了點頭。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在外面對顧氏之時他們會感覺到畏懼,哪怕就算是顧氏屹立在大唐邊疆,就亦如昔年顧靖所做的一般,他們同樣也都會忌憚。
但,當這些人踏入吐蕃境地便完全不同了。
在沒有切實感受到顧氏恐怖之前,這種信仰的力量足矣蓋過一切。
尤其是這些人常年生活在高原。
他們很清楚不適應高原之人貿然進入高原身體會變成什么樣。
當然,他們亦是不可能去懂什么科學道理,只會是覺著這是所信仰的神靈給與他們的庇護。
而這也是他們最大的底氣。
沒有任何猶豫。
赤松德贊的決斷在電光火石間便已下達。
各部貴族毫無半分猶豫,盡皆應聲追隨,隨著唐軍鐵蹄真正踏上高原,這些吐蕃貴族們的心,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齊整。
至德元年,六月十二。
隨著唐軍的不斷推進,終是在這一日遭受到了吐蕃的反攻。
不出顧易的預料——
吐蕃第一針對的仍舊是唐軍的糧草。
也好在郭子儀高仙芝等人早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顧易這種制定大方向將細節交給他們的做法,終是將這些將領的所有本事都給激發了出來。
雙方于西傾山展開了大戰。
各有損傷。
雖然唐軍的實力確實不差,但是在這高原之地下,身體還是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這自然而然的便會影響到戰力。
不過好的就是唐軍糧草仍在。
這對于顧易而言,便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好消息了。
值得一提的是顧易此次制定的戰略,與以往的顧氏子弟們完全不同。
沒有絲毫的奇襲這一套,主打的就是一個穩扎穩打。
從隴右之地動兵,經洮河谷地,再翻越西傾山控黃河九曲,鎖喉邏些。
其中細節仍是有不少。
并且這也不是固定的戰略,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進行判斷。
總言之,顧易此行的策略就是盡可能的避免海拔太高,以影響到將士們的戰斗力。
當然,他也未曾奢望過一戰便能徹底搞定整個吐蕃。
這完全是不現實的。
對于當前的九州而言,能讓整個吐蕃如同西域那般一點點的融入九州便不錯了。
不過這倒也讓顧易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顧氏如今這種讓各個領域相繼提前融入九州的行為,給后世的皇帝壓力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昏君什么的就不說了。
但凡明君,這統一整個天下的壓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原本歷史了,更別說關于后續的治理了。
這絕對會是讓他們頭疼的所在。
不過這也沒什么好糾結的。
還是那句話,顧易如今已經完全不在乎原本的歷史發展如何了,隨著顧氏的輝煌時間越來越久,那對歷史的改變絕對會越來越大。
至于原本歷史之中的那些皇帝還會不會出現,誰又能完全知道?
大戰持續不斷。
隨著唐軍的不斷深入,吐蕃的進攻也是愈發的大膽,并且軍隊內部亦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狀況。
縱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但高原反應仍是不可控制的相繼出現,只不過是人數并沒有那么多而已。
不過這亦是影響極大。
普通將士也就罷了,但隨著大軍不斷深入的狀況下,各個將領也是相繼有人出現了這種狀況。
而在吐蕃直接開始還手的情況之下。
顧易也是不得不選擇更為穩健的打法,讓整個大軍的行軍速度更加的慢了下來,給予將士們更多適應的時間。
戰局演變至此,糧草供給便成了決勝的關鍵。
赤松德贊能坐穩贊普之位,絕非庸碌之輩。
他深諳此刻不宜與唐軍正面決戰,轉而將矛頭精準地指向了唐軍的命脈——糧道。
以當世的眼光看,此策堪稱明智。
畢竟唐軍越深入高原,那無形的“高原之厄”便越可能成為致命的枷鎖。
然而,這正是赤松德贊的思維局限所在。
顧易這看似遲緩的“徐徐圖之”,恰恰是在為大軍爭取寶貴的適應期。
吐蕃的襲擾糧道戰術,竟意外地契合了顧易的盤算。
——他并不懼怕拉扯戰。
顧氏籌備了數十年的所在,糧草供應方面亦是早已成熟。
而且顧易甚至都開始教導起了將士們如何在高原屯田,且不說這在此次的征途之中能不能起到作用,至少在未來是一定會有用的。
而顧軒的內政本事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完全體現了出來。
雖然在明面之上,各種局勢都十分的嚴峻,但顧易卻是絲毫不亂,甚至都覺著此行的計劃十分的順利。
唐軍行營。
各營醫師例行巡查,帳中頃刻間便響起此起彼伏的呼喊與爭執:
“我沒病!我要隨太傅殺敵立功,身體好得很!”
“本將的身體豈能有恙?休要多言!”
“大夫!求您了!我真沒事,這幾日已覺好多了!讓我上陣吧,我要立功啊!”
營區內一片嘈雜,所幸尚未演變為亂象。
待喧嘩稍息,各營將領便紛紛趕來,面色凝重地向中軍呈報各自帳下的減員實情。
眾人皆是表情各異。
這已經是唐軍每日都要面臨的狀況了,總是有將軍的心腹有了極為嚴重的高原反應,不得不原路返回。
他們也早就已經和顧軒求起了情。
但顧軒的回答卻始終是一句話,“是愿意讓你的弟兄們必死,還是想讓他們冒險立些功勛。”
這是一個很好做出選擇的問題。
高原反應在如今的這個時候可不是如同現代那般輕松的。
“太傅。”
待眾將士日常求情結束,高仙芝亦是直接起了正事:“吐蕃近日以來擾我軍日重,我等還是要如此徐徐圖之嘛?”
他等不及了。
此話一出,帳中不少將領亦是頻頻點頭,眼神中流露出同樣的焦灼與不解,連素來沉穩的郭子儀、封常清也眉頭緊鎖。
他們終究未能全然理解這高原反應的可怕,只覺拖得越久,那“高山之厄”只會愈發沉重,將士們萎靡不振的狀態便是明證。
顧易神色平靜,對此毫不意外。
他們終是不理解什么叫做高原反應。
只覺著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越久而愈發的嚴重。
聽到這話,顧易絲毫都不意外,隨著他心念微微一動,顧軒目光掃過眾將,沉聲問道:“諸位將軍以為,當如何?”
“太傅!”一員將領按捺不住,抱拳高聲道,“末將以為,當集結精銳,直搗黃龍,強攻邏些!”
“正是!這‘高山之厄’避無可避,何須再耗下去?徒增傷亡!”
眾將立刻紛紛進言。
這段時間的接觸下來,他們也早已了解了顧軒的性格,知道諫言不會受到處罰。
待眾人說完,顧軒這才再次開口,但卻并未去回答眾將士們可能的疑惑,“諸位莫急。”
“且再等等——”
說著,他看向了郭子儀:“再過些時日,敗給他們一場又能如何?”
——這便是顧易洞悉全局的關鍵!
認知上的信息差,他又豈能不用呢?
就比如.如今所面對的高原反應!
(Ps:月末跪求月票,求兄弟們多多支持一下,魚萬分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