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病了。
顧軒的幾句話,可謂是徹底撕碎了他的一切體面,將他的種種問題都暴露在了天下人面前。
他無法反駁。
更是無法再去斥責顧氏。
若換做其他人來說這些話,或許還能給他們扣上個“佞臣”的罪名。
雖然這同樣有些強求的意味,但至少在明面上,或許還能維持李隆基自己的體面。
可這是顧氏!
握著已經被奉為了“千古一帝”的太宗皇帝遺詔的顧氏!
而且無論從任何方面來看,顧氏都沒有問題。
首先,是李隆基棄用了顧氏。
顧氏對此沒有任何不滿。
其次在李亨登基之時,擁戴其上位的乃是朝廷百官,顧氏仍舊沒有參與其中,亦是沒有動用太宗皇帝遺詔。
后再次出山,亦是皇帝親自前往冠軍侯府,啟用顧氏。
這和顧氏又有什么關系呢?
也正是因為如此,從各個方面來看,李隆基都否認不了顧軒的這些話。
同樣,他似乎也沒有了這種想法。
顧易借著顧軒口所說出的那一句句話似乎是終于讓這個明明有機會成為“千古一帝”的皇帝醒悟了過來。
他接受了自己的宿命。
雖然沒什么意義,但還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傳召天下承認了李亨的帝位。
隨后——
更是下罪己詔傳召天下。
稱自己忘記了初心,亦是忘記了昔年忠襄侯的諄諄教誨,如今終是大徹大悟云云。
以他現在的身份而言其實自然是無人在乎這些。
但將此事放在了整個天下,那自然便有所不同了。
顧易自是不會在乎這一切。
不管李隆基是真心悔過也好亦或是怕了也罷,他都完全不在乎,在解決了此事之后便立刻趕去了潼關。
顧易自是不會在戰事上插手。
他還是十分了解當前自己當前的水平的,相比于那些能夠青史留名的大將而言,他確實還比不了。
此舉,除卻以顧氏之名來穩定軍心之外。
同樣的也是想要學習經驗。
雖然于現代的和平年間,這些經驗或許不會起到什么作用。
但顧易卻十分確定——
這些東西在將來的某一日或許便會用到。
這是顧氏萬古長青必須要面對的劫難。
其實到了現在,顧易相比于當初剛剛進入游戲之時已經更加在乎起了自己學習的機會。
這是顧易剛剛進入游戲之時完全忽略掉的。
他當初想的只是靠著游戲來打造家族,屆時讓自己在現代飛黃騰達。
但或許也正是親眼目睹了這一代代顧氏子弟為了整個家族的前仆后繼,讓他的心思早已悄無聲息的發生了改變。
飛黃騰達只是基礎。
既是想要讓顧氏在現代仍舊顯赫,那他的能力就同樣也需要成長。
也唯有如此,才算是不負了一代代人的努力。
顧氏的名望自是無需多言。
當顧軒代表著顧氏家主,并率領一眾的顧氏子弟親至潼關之時,將士們內心的慌亂以及外界的種種在這一日瞬間便停了下來。
——軍心振奮!
雖然顧軒并未多說什么,但當顧氏出現的時候,將士們便已經堅定起了自己的信念。
大唐的皇旗與顧氏的旌旗在潼關之上升起。
同時間——
顧易亦是操控著顧軒以顧氏家主的名號,呵斥安祿山為叛賊佞臣,以更為磅礴的大勢來影響安祿山的軍心。
別忘了,安祿山此次造反之名乃“為天下社稷安寧計,當廢昏立明,重立新君!”。
他這是以為李隆基會一直待在皇位上。
但現在的皇帝是李亨,而且還重新啟用了顧氏,將大權交給了顧軒。
這就已經足以讓安祿山的名頭不攻自破。
當然,此舉自是不能直接平定安祿山的造反大業。
但名頭這種東西。
自古以來在九州的地位便十分的不同。
這代表著大義。
至德元年,二月。
巨鹿顧氏亦乘勢而起,以“平亂討賊”為名,整合河北諸地反叛勢力,開始在叛軍后方發起有組織的襲擾,重點攻打安祿山大軍的糧道。
與此同時,眾多顧氏子弟紛紛奔赴河北各地。
他們以顧氏之名,安撫那些曾被叛軍蠱惑的百姓。
——大戰的烽火,徹底燃遍。
此時,安祿山大軍已逼近潼關。其進軍路線雖與原本歷史軌跡一致,皆以急行軍為主,但攻陷洛陽的速度卻慢了許多。
顧氏的牽制是主因。
包括顧易在暗中推動的種種舉措,都給安祿山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如原本歷史之中那般,叛軍所到之處守軍望風而降的景象,再難重現。
短短月余之間。
這場本應是簡單攻守的戰爭,瞬間演變成了艱苦的拉鋸戰。
同時間,還有西域。
顧氏在西域經營多年可不是毫無進展,在數十年間的影響之下,雖不能說如今的整個西域已經徹底融入了中原。
但在西域之中。
認為自己屬于大唐的百姓同樣也是不在少數。
包括顧氏于西域的分脈,亦是在如今的西域之中享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隨著顧易派出的使者抵達了西域。
整個西域亦是在頃刻之間便動了起來,顧易十分聰明的將“吐蕃”比喻成為了昔年的匈奴。
而匈奴——
留給西域百姓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懼!
憑借顧氏在西域的巨大號召力,在其振臂一呼之下,整個西域迅速動員起來,開始全力迎擊吐蕃的進犯。
這亦是顧易的謀劃。
何為統帥大局?
便是如顧易如今這般作為,既知曉自己作戰能力不足的情況之下,他便安排各種的布置,而將更為細節的對戰交給麾下將領!
當然,顧易雖是想到了一切的可能性,但在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動的情況之下,他亦是難以全知全能。
就比如這次的海寇。
顧易就未曾料到這一點,未曾想到竟然會有人瘋了對當前的大唐進行進攻。
不過倒也并沒有機會不就。
這其中的破局之處,便是在琉球!
琉球海兵絕對是當前世界上最強的海上兵馬,在依靠著大唐的強大基礎之下,再加上琉球的生存環境。
就必然會造成這一點。
雖然如今海道混亂,想要聯絡琉球有些費力。
但顧易亦是絲毫不慌。
別忘了,琉球境內一直都有著顧氏子弟。
雖然顧氏子弟的才能漸漸不足,但在當前如此明朗的情況之下,琉球境內的顧氏子弟那便一定會出手!
而無論是高句麗百濟的人馬也好。
亦或是其他海寇也罷。
這些人,是不可能擋得住琉球的大軍的!
而至于江南之地的作亂,也只能等到大局逐漸穩定之后再出手搞定。
潼關。
聲聲喊殺之音四起。
雖是親自趕赴了此地,但顧易亦是未曾干涉封常清高仙芝等人的任何選擇,任由他們率軍抵抗安祿山。
而自己則是起到了象征的作用,包括學習經驗。
當然,雖是看似什么都沒做。
但只要打贏了這一仗,這最大的功勞還是要落到顧氏的身上,畢竟此戰在名義之上乃是顧軒總覽。
安祿山已經進攻潼關數日了。
但奈何局勢變化的太快,無論是李亨的驟然登基、重用顧氏也好,亦或是李隆基最終的罪己詔也罷。
這些時日來發生的種種大事對于他而言都是致命一擊。
雖然他已經壓下了消息。
但世上就不可能有不透風的墻,這些事終究還是能影響到軍心。
尤其——
如今他們的后方亦是不穩。
這對于軍心的影響,自然是十分嚴重。
此刻,叛軍大營內。
安祿山與史思明等人面沉如水,帳中死寂一片。
沒辦法,他們的處境太過于艱難了。
在他們原本的設想之中。
此行借助著吐蕃的攻勢來吸引唐軍的注意,然后他們便可以一馬平川直接殺入洛陽,搗毀大唐中樞。
屆時只要大局可定。
他們便有著無數的時間去收拾爛攤子。
這個想法雖然很冒險,但其實一切都在可行范圍之內,因為安祿山十分清楚自己麾下那些常年待在邊疆將士的戰斗力。
本來還是順風順水,一切都在計劃之內。
甚至在聽說李隆基要逃去蜀地之時,他還興奮過,因為這只會讓他的攻勢更加的順遂。
但卻萬萬沒料到竟然會發生李亨登基重用顧氏這種事。
這對他而言就是致命打擊。
現在的他是進也進不去,退也退不出來!
但這樣耗下去又能如何?
且不說他們已經沒剩下多少糧草了,就算糧草充足,在這種滾滾大勢之下,也難免麾下將士們生亂。
這無論怎么看如今似乎都是一個死局!
可要讓他們直接放棄,又怎么可能?
交出兵權。
那就一定必死。
這些人都十分清楚這一點。
“大帥!”
一片死寂中,史思明緊鎖的眉頭幾乎擰成疙瘩,終于嘶聲開口:“無論如何,我等必須搏命一拼!”
“河北已然生變。”
“以顧氏之能,若待其整合河北,對我軍形成前后夾擊之勢,我等必敗無疑!”
“莫如……令將士們飽餐一頓,而后傾盡全力,猛攻潼關!”
“潼關守軍多是新募之卒,且已是洛陽最后的屏障!只要能破此關,我軍便可長驅直入,直取洛陽!”
“屆時——困局自解,乾坤可定!”
眾人表情毫無變化。
雖然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將此說出來,但能走進來此地議事之人本就是有著經驗的大將,自是早已看出了這一切。
“……也唯有如此了。”安祿山沉默了許久,終是重重一點頭。
旋即,又是一陣令人窒息的死寂。
安祿山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臉上肌肉猛地抽搐,驟然拍案而起,咆哮聲響徹大帳:“顧氏狗賊!不識抬舉至極!”
“本帥三牲九禮,祭告天地,誠意拳拳!”
“甚至許他半壁江山——此等潑天富貴,竟仍被他棄如敝履!”
“若得顧氏相助,我等何至于此?!”
“以我虎狼之師,合他顧氏之望,這天下——何處不可取?!”
沒錯,他已經派出了使者去巨鹿做出了自己的承諾。
本以為以利誘惑再加上離間之計,無論怎么樣也會讓如今留守在巨鹿家族之中的子弟心動。
但卻未曾想到毫無作用。
看著眼前的安祿山,帳內眾人亦是表情漸漸復雜。
若是換做了其他家族的話,他們其中或許還會有人會和安祿山一樣。
但這可是顧氏啊。
昔年顧氏既能夠拒絕唾手可得的天下,如今又豈會在乎安祿山所分的一半天下呢?
此事,就這樣被定了下來。
安祿山的執行能力極強,既認定了一件事之后便不會再有絲毫的猶豫。
這也或許是每一個梟雄的本色。
而就在讓將士們好好吃了一頓之后,就在次日他亦是親自帶領著眾將士開啟了對潼關的猛攻。
——這一次,他當真是傾盡了所有力量。
甚至就連后方都已經不在乎了,只是派出了斥候。
潼關之下。
殺聲震天,煙塵蔽日。
叛軍如洶涌怒潮,一波波沖擊著巍峨的城墻。
箭矢如蝗,滾木礌石雨點般砸落,每一次撞擊都伴隨著凄厲的慘嚎。
城上城下,尸骸枕藉,鮮血浸透了關前每一寸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與硝煙。攻守雙方,皆在生死邊緣瘋狂搏殺。
潼關守軍的戰力確實比不上那些叛軍。
但別忘了,潼關本就是險關!
而且如今的守軍更是有著信念。
這是顧氏所帶來的信仰。
因為顧氏自揚名至今,數百年的光陰之內還未曾敗過!
而且最關鍵的是,顧易不會犯原本歷史之中李隆基所犯下的錯誤——去逼著將士們出城作戰。
這同樣也是原本歷史之中安史之亂的重要轉折點。
就是李隆基的催促導致十余萬將士最后只剩下了幾千人,使得安祿山直接便殺回了洛陽。
如今的安祿山同樣也是會用這種計策。
但顧易又豈會上當?
任安祿山用盡各種手段,潼關依舊屹立在此處,毫無任何可乘之機!
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隨著河北大軍聲勢漸盛,留給安祿山史思明等人的也只剩下了絕望!.
(Ps:月末求月票,這個月月票確實少的可憐,求兄弟們支持一波,魚跪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