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顧易一直都在默默觀察著整個九州,包括李承乾等人的變化。
其實對于顧易而言。
雖然也明白顧靖的成就定會極為不凡,但相比之下,真正最讓他期待之人其實人仍是顧磊。
沒辦法,顧磊的成就確實太高了。
他所做的一切雖然放在整個九州而言,似乎并不算什么大事。
但放在如今的琉球,以及馬來群島之中部分的原始島嶼之中,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極為的不凡。
簡單而言——這是在開天辟地!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在開天辟地,雖然這一切在如今看起來對于顧氏的幫助并不大。
但顧易卻十分明白。
顧磊這種行為對于整個顧氏的功勞可是絲毫都不弱于昔日的那一代代最為輝煌的先人。
他是真的在讓顧氏的走向全世界。
借助著九州文化的包容性,借助著如今九州的領先型,率先讓顧氏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方。
這種功勞又豈不是在開天辟地?
時間匆匆而逝。
李治對于朝堂的把控越來越松懈了,他幾乎已經完全成了一個甩手掌柜,就這樣將整個朝堂交給了顧靖。
而至于武則天,她也已經完全沒了伸手的想法。
就這樣于后宮之中,老老實實的做起了一個皇后。
武氏之人自是會去找她。
無論是想當官掌權也好,亦或是其他也罷,這突然抓住機會的武氏都不愿意放棄這個機會。
讓顧易比較吃驚的是,武則天竟然與武氏切割了。
她確實是太狠了。
無論是對于自己的子嗣也好,亦或是對于自己家族之人也罷。
子嗣能夠讓她上位,她便會放棄子嗣。
家族之人可能會讓她陷入麻煩,她便會主動與整個家族切割,這就是武則天。
也正是因為如此,整個大唐可謂是沒有絲毫波瀾。
吐蕃完全陷入了內亂之中。
朝廷內部之人雖有爭斗,但一直都在保持著底線。
雖然在這持續的發展之中整個九州仍是免不了遭受一些天災,但這一切終是不能影響到大勢。
在各個方面齊齊發展的當下,一切輕微的風浪都不足以讓當前的大唐出現波瀾。
但無論是任何王朝。
盛極必衰,向來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對于當前的大唐而言同樣也是如此。
不僅僅是李治在不斷變老,包括顧靖同樣也是如此,也包括朝中如今逐漸穩定的各方大臣們。
最關鍵的是——
不出顧易的預料,當隨著整個歷史再次發生了大規模的變化后,顧氏子弟的才能同樣也受到了一絲影響。
九州的子弟倒是還好。
雖然相比于前幾代子弟而言確實是差了許多,但卻還能看的過去。
真正變差的還是琉球那一批。
顧氏對于家族子弟教育的準則始終都未曾變過,雖然隔著大海,但隨著雙方的貿易路線逐漸穩定了之后,這些子弟同樣也被送回了九州。
并且顧氏也不會強行要求他們再次前往琉球,而是任由家族子弟個人選擇。
這些人所受到的限制就更大了。
屬性明顯要更差一些。
光憑著這一點便足以說明很多東西。
不過顧易對此卻并不怎么在意,他手中如今不缺少成就點的,完全可以直接操控。
雖然歷史已經發生了不小的改變。
但別的不說,顧易卻仍是有著自信能夠確保讓整個顧氏持續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而且在如今顧氏轉變了發展線路之后,對于那些頂尖人才的需求便已經低了許多。
尤其是顧易手中還有著洛書協律器這件神器,雖然家族子弟的才能差了一些,但在使用之后也不會差的太過分。
顧易壓根就絲毫都不擔心這些。
但毫無任何疑問,這是在宣告著一個輝煌的時代正在慢慢逝去。
乾封四年,七月。
李承乾崩于琉球,托孤于顧磊,將琉球的重擔交給了自己的長子李象。
這個自幼便背負著絕大壓力,又在關鍵時刻身患足疾,一生都在掙扎之中的大唐太子,終究是沒能抵的過歲月的力量,與李世民一般倒在了自己前進的道路之上。、
而也并未出乎顧靖對他的判斷。
甭說在生前返回九州,哪怕就算就是死后下葬,李承乾亦是下旨將自己葬于琉球,而不是運回九州。
他對李氏皇族確實沒有什么留戀,而琉球才是他為自己所打下的基業。
這就仿佛是一個開關一般。
徹底宣告了如今這個輝煌時代的落幕正式開啟。
就在歲末之際。
顧磊的身體亦是不堪重負,亦是倒在了琉球的這片土地之上。
這兩件事對于整個琉球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雖然在顧磊的教化之下。
如今的琉球人對于九州對于大唐同樣也有著歸屬感,但在對皇權的認知之上他們卻就如同當初那般。
無論是李承乾也好,亦或是顧磊也罷。
這兩人在他們所有人的心中就是圣人。
尤其是顧磊!
行教化之舉所能帶來的影響,在根本之上甚至都已經超過了權力的限制。
如今顧磊逝去,這對于整個琉球的影響自然是極大。
整個琉球島之內極為震人。
雖然不比九州,但這些百姓亦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用于這場盛大的葬禮之中。
而顧磊也亦是選擇將自己葬在了琉球。
并未如同其他顧氏子弟一般,想著能夠在死后回到巨鹿。
當然,這并不是顧磊與家族有什么嫌隙。
只因他清楚自己的使命,而再加上與李承乾的感情擺在那里,他自然而然也就做出了這種選擇罷了。
當這個消息傳回九州之時,早就已經過去了數月。
對于這個消息。
無論是李治自己也好,亦或是顧靖也罷,兩人都是受到了些許影響。
李治倒是還好,雖然確實對李承乾還有著一點點感情在,但這種感情終究是比不過大局。
對于如今的他來說李承乾身死確實是一個極好的消息了。
而對于顧靖而言,這純粹也只是親人之間的逝去而已。
他讓人在巨鹿為顧磊立下了衣冠冢。
這也是當前顧靖唯一能做的,任何人都會逝去,他無法干涉亦無法阻攔,只能坦然的去接受著這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顧靖同樣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雖然他的身體一向都還不錯,但頭上也已經漸漸生出了白發。
——智者多慮!
白發對于顧靖這種人而言是避無可避的。
在當前朝局逐漸穩定的情況之下,他亦是履行起了一代代顧氏家主的責任,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教育身上。
不僅僅是家族子弟,同樣還包括了太子李弘。
顧靖似乎是已經察覺到了家族子弟們能力的不足,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于太子李弘的教育則是更加認真了許多。
這其中自是會有私心所在。
不僅僅是各方面的教育,包括這個太子對于顧氏子弟們的感情。
以往的顧氏家主們其實是不屑于做這件事的。
但是對于顧靖這種人而言,他并不在乎自己所謂的道德,只想為了將來免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麻煩。
——御史臺必須掌控在顧氏的手中。
這是大唐的底線。
在家族子弟才能漸漸跟不上的時候,他必須要為此做出準備!
這既是有私心的關系,同樣也是為了大唐。
太子李弘是個極為聰明的人。
不僅僅聰明好學,他同樣與父母李治武則天不同,李弘是一個真正心存仁孝的太子。
這從他各個方面上都看的出來。
無論是賑災時偷偷給災民送糧,還是對待賑災將士的態度和舉動,都彰顯了李弘的仁德品性。
他甚至對蕭淑妃和王皇后這兩位昔日母后的死敵,也秉持寬仁之心,建議李治寬恕她們的族人。
僅憑這些,便足以說明李弘的仁厚。
除此之外,李弘的能力同樣不俗。
隨著年齡增長,他開始參與朝政。
雖然還未能影響大唐的整體局勢走向,但群臣已能感受到這位太子的不凡。
就連顧靖也給予了他中肯的評價:其治國之風“類太宗皇帝”!
這在當前的大唐絕對是一個最高的評價了!
治國類太宗!
太宗皇帝對于手下群臣們的寬仁,又是天底下哪個人不知道的?
要說哪里不好那就是李弘的身體比較差。
這似乎是天生的毛病。
雖然還沒有表現出危及生命的癥狀,但對于群臣們而言,這亦是極為不穩定的因素。
沒辦法,大唐前兩任的太子都沒有落得一個什么很好的下場。
這對于一個王朝的影響根本不可能完全抹去。
尤其是如今還有著李承乾的例子在。
甭說是朝堂之中的群臣,甚至就連李弘的弟弟李賢、李旦等人心中都生出了異樣的想法。
但可惜的就是——
顧靖在盡可能的避免這一切,大張旗鼓的評價李弘便是同樣為此。
并且李治也十分喜愛自己的這個兒子。
這才將這種風頭漸漸壓了下去,沒讓大唐的災難再次發生,而李弘的太子位,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愈發的穩固。
但就在這平穩發展的同時,李治身體的問題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全然爆發了出來。.
長安。
洛陽宮內。
一聲聲因為疼痛而發出的悶哼聲不時響起,顧靖就這樣默默的站在殿外,聽著殿內的聲音,眼神亦是有些復雜。
李治的風疾越來越嚴重了。
哪怕他已經完全放下了所有朝政,一心在養病,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這風疾的影響也是愈發難以控制。
不僅僅是頭疼同樣還有著視力衰竭等各種問題。
時時刻刻都砸在折磨著李治。
陣陣微風拂過,顧靖默默等在殿外。過了許久,御醫才從殿內緩緩走了出來。
“太傅。”
未等顧靖上前,太醫便已識趣地停下腳步,朝他拱手行禮。
顧靖沒有多言,看著他直接問道:“陛下身體如何?”
“唉”太醫低著頭,話未說盡,意思卻已再明白不過,“若這風疾始終不退,陛下龍體.怕只在.”
風疾只能控制,若控制不住,結局其實不言而喻。
顧靖的眼神略微暗淡。
先是擺了擺手示意太醫離去,而隨后就這樣默默沉吟了片刻之后,才朝著殿內走了過去。
見顧靖走了進來,殿內照顧李治的宮女太監立刻紛紛行禮告退。
顧靖徑直走到龍榻前,看著榻上滿頭虛汗的李治,輕聲喚道:“陛下.”
“太傅,朕怕是不行了。”李治睜開通紅的雙眼,雖然只能看清一個模糊的輪廓,但他立刻認出了顧靖,虛弱地喃喃道。
如今除了顧靖,無人能徑直走到這龍榻前。
這一點無需任何懷疑。
顧靖深深嘆了口氣,沒有說那些寬慰的話,就這樣默默站在他的身旁。
還有什么好說的?
君臣相交至今,若此刻再說些安慰之詞,反倒顯得生分了。
李治對此也毫不在意,他一點點伸出手,徒勞地想要抓住眼前那道模糊的身影,抓了幾次都落了空,最后還是顧靖再次上前,主動將自己的手遞了過去。
“有太傅在,朕無憂慮。”李治緊緊握住顧靖的手,語氣異常認真,“若朕當真.”
他的語氣微微一頓,深吸了一口氣后才再次道:“太傅,這江山社稷,還有朕那幾個稚子……就全托付給太傅了。”
滴滴淚水順著他的眼角不斷流去。
相比于李世民。
其實李治對于死亡仍舊是有一些畏懼的,但一直都在告訴自己無需害怕。
并不是因為別的,只是想著自己需要對得起自己的身份。
如今大唐盛世的功勞雖然會落到他的身上。
但身為帝王——
李治十分清楚自己并沒有做什么太多的事,只是沿著貞觀朝所制定的方向前進,甚至還將一切的權力都交給了顧靖。
這一切和他的關系似乎并沒有多大。
在這人生的最后階段,最起碼在面對死亡之時,他不希望自己丟了李世民的臉。
顧靖就這樣看著李治沉默了良久,終是輕嘆了口氣認真點了點頭,答應道:“陛下放心!”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瞬間讓李治安下了心來。
他緩緩的松開了顧靖的手,重新躺了回去,就這樣緩緩合上了眼睛,并未再去多說些什么。
時間匆匆流去。
顧靖雖然擔憂李治的身體,但他也必須要抗下朝廷內部的重擔,來處理好一切。
而至于李治,雖然是和顧靖說了這么多,但卻也仍是在全力治療著身體。
但可惜的就是,他的身體確實是已經到了極限。
當太醫們使用各種方法都控制不了李治風疾的癥狀之后,李治終于也是迎來了自己的終點。
乾封十四年,十二月丁巳日。
李治崩于洛陽。
謚號孝皇帝,廟號高宗,葬于乾陵。
太子李弘繼位。
(Ps:求月票,求兄弟們支持一下,魚萬分的感謝。)